一種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導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導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的線匝由兩根或多根尺寸相同的導線并聯(lián)組成,每根導線距鐵心的距離不同導致其長度也不相同(內層導線短,外層導線長),同時導線所受磁場感應的作用也不相同,這樣會造成導線電阻和感抗的不平衡。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對并聯(lián)導線進行換位,即改變導線沿徑向排列的位置,以便使各并聯(lián)導線的長度相等,從而每根導線所經過的磁感應位置相同(即感應電勢相等),從而使得各并聯(lián)導線的損耗相近,各并聯(lián)導線間的循環(huán)電流很小或接近于零;同時各并聯(lián)導線的溫升相近,這樣就達到了 “完全換位”。
[0003]油浸式并聯(lián)電抗器大多是單繞組結構,且超、特高壓電抗器一般單柱容量非常大,為降低繞組電流密度,繞組需采用五組合導線繞制。以前從未采用過五組合導線繞制的繞組,五組合導線繞制的繞組如何進行全換位是一大技術難點。若繞組換位不完全,將造成繞組的附加損耗增加,引起銅耗增大,從而使繞組過熱,產生安全隱患,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換位方法,通過采用四次“2+3”全換位,實現(xiàn)了五組合導線繞組的完全換位,得到一種繞組導線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具體方案如下:
[0006]一種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導線結構,所述繞組采用五組合導線繞制,五組合導線每根導線編號為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五組合導線按繞組匝數平均劃分為五段,段與段之間進行打開換位,各段之間每根導線保持連續(xù),第一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第二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第三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第四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第五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
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五段導線的排列順序方向一致。
[0007]優(yōu)選的,五段導線的排列順序方向為從線圈外徑側到線圈內徑側。當然,也可以是從線圈內徑側到線圈外徑側按上述方式更換順序排列,同樣可保證每根導線所經過的磁感應位置相同。
[0008]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電抗器繞組匝數的1/5、2/5、3/5、4/5處分別進行一次“2+3”全換位,得到這種繞組導線結構,使得每根導線所經過的磁感應位置相同,從而保證每根導線長度相等,溫升相近,無附加損耗,降低了經濟損失。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五組合導線四次換位示意圖;
[0010]圖2是繞制成線圈后繞組剖開示意圖;
[0011]圖中,1、五組合導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一種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換位方法,如圖1所示,所述繞組采用五組合導線繞制,五組合導線由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依次疊壓而成,在繞組匝數的1/5、2/5、3/5、4/5處分別將五組合導線打開,然后進行換位,換位方式為“2+3”,如圖1所示,每次換位的具體步驟如下:
[0013]第一次換位:在繞組匝數的1/5處,將導線①、導線②作為一組,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作為一組,兩組交叉換位,換位后導線順序為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
[0014]第二次換位:在繞組匝數的2/5處,將導線③、導線④作為一組,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作為一組,兩組交叉換位,換位后導線順序為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
[0015]第三次換位:在繞組匝數的3/5處,將導線⑤、導線①作為一組,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作為一組,兩組交叉換位,換位后導線順序為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
[0016]第四次換位:在繞組匝數的4/5處,將導線②、導線③作為一組,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作為一組,兩組交叉換位,換位后導線順序為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
[0017]按上述步驟換位后所達到的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導線結構如下,所述繞組采用五組合導線繞制,五組合導線每根導線編號為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
⑤,五組合導線按繞組匝數平均劃分為五段,各段之間每根導線保持連續(xù),第一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第二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第三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第四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第五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五段導線的排列順序均為從線圈外徑側到線圈內徑側。
[0018]圖2所示是一根五組合導線繞制成線圈后繞組剖開示意圖。圖2的下部為線圈內徑側,上部為外徑側。線圈繞制先從內徑側開始,繞夠匝數再繞到外徑側,把外徑側再倒回到內徑側稱“反段”,然后再從內徑側繞到外徑側稱“正段”,這樣完成一個循環(huán)。如此反復繞制,繞制過程中在匝數的1/5、2/5、3/5、4/5處分別將五組合導線打開,按圖所示方式進行底位換位。
【主權項】
1.一種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導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組采用五組合導線繞制,五組合導線每根導線編號為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五組合導線按繞組匝數平均劃分為五段,在段與段之間進行打開換位,各段之間每根導線保持連續(xù),第一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第二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第三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第四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第五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五段導線的排列順序方向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導線結構,其特征在于:五段導線的排列順序方向為從線圈外徑側到線圈內徑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特高壓并聯(lián)電抗器繞組導線結構。所述繞組采用五組合導線繞制,五組合導線每根導線編號為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五組合導線按繞組匝數平均劃分為五段,段與段之間打開換位,第一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第二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第三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第四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②、導線③、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第五段導線排列順序為導線④、導線⑤、導線①、導線②、導線③。這樣繞組的每根導線所經過的磁感應位置相同,每根導線長度相等,溫升相近,無附加損耗,降低了經濟損失。
【IPC分類】H01F41-06, H01F27-30, H01F27-28
【公開號】CN20459662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353237
【發(fā)明人】唐秋茹, 韓克俊, 藏鳳林
【申請人】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