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功率設備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接口或連接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功率設備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隨智能設備的發(fā)展,用戶在功能上趨向于更專業(yè)化、多樣化和智能化的產品。同時,專業(yè)的功能模塊也需要快速地與智能平臺搭接,因而對于智能設備的可擴展性有了更大的需求。但現有的便攜式智能設備一般采用通用的連接接口,通用的連接接口在同一時間只能選擇充電與數據傳輸中的一種,而且一般采用的都是信號端子能承擔的電流很小,不能適應大功率設備或器件的大電流和信號傳輸。
【發(fā)明內容】
[0003]針對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大功率設備連接器,該連接器可適用于大功率設備或器件的大電流和信號傳輸。
[0004]針對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大功率設備連接器,該連接器主要包含母頭和公頭。所述母頭包括:連接器殼體;連接器,設在連接器殼體內;多組母頭端子,均跨接連在連接器與連接器殼體上,所述母頭端子包含母頭電源端子與母頭信號端子,且母頭電源端子的寬度大于母頭信號端子的寬度;以及多個母頭管腳,所述母頭管腳連接在連接器殼體底部并凸出連接器殼體的側面,母頭管腳與母頭端子一一對應,且母頭管腳的寬度與對應的母頭端子的寬度相適配。所述公頭包括公頭殼體,所述公頭殼體上設有多組公頭端子,所述公頭端子包含公頭電源端子和公頭信號端子,所述公頭殼體的一面連接有多個公頭管腳,所述公頭管腳凸出公頭殼體側面并與公頭端子一一對應,且所述公頭電源端子的寬度大于公頭信號端子的寬度。所述母頭和公頭形成插接扣合的配合結構,所述母頭端子的寬度與對應公頭端子的寬度相適配。
[0005]現有便攜智能設備,例如智能手機,其上的接口采用的端子不區(qū)分信號端子和電源端子,由于端子的數量有限以及受到慣有的接口設計的影響,一般均采用的是通用的接口。該通用的接口存在的問題是,充電和數據傳輸時基本共享的是相同的通道,而且采用的都是細小的信號端子來進行電流和數據傳輸,因而在同一時間只能實現充電與數據傳輸中的一種功能,而且電流傳輸增大時,很占用很多個信號端子,溫升也很快。而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不僅設置有專門用于電流傳輸的母頭電源端子和公頭電源端子,而且電源端子的寬度更大,不僅可實現充電與數據傳輸同時進行,而且可適用于大功率設備或器件的大電流和信號傳輸。
[0006]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母頭電源端子和公頭電源端子均采用加寬加厚的端子。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母頭電源端子的寬度為母頭信號端子寬度的3?8倍,所述母頭電源端子的寬度為母頭信號端子厚度的1?3倍。所述公頭電源端子的寬度為公頭信號端子寬度的3?8倍,所述公頭電源端子的厚度為公頭信號端子厚度的1?3倍。當然,在一些情況中,如果采用加寬的電源端子如果就能達到大電流和信號傳輸的目的,電源端子的厚度可不做要求,例如采用與信號端子厚度相等的寬端子作為電源端子。在一般的情況下,采用加寬加厚的電源端子可以在端子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快速提高可通過電流量。
[0007]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母頭的連接器殼體底部設有保證連接器殼體在第一焊接基板上的定位精度的第一定位結構。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結構一般為兩個,分別設在連接器殼體的兩端。優(yōu)選地,第一定位結構為圓柱狀,在定位時兩個定位圓柱分別與第一焊接基板上的兩個定位孔配合。
[0008]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母頭的連接器的兩頭端面上設有用于插接的導向槽。實際中也可以只在連接器的一頭端面設置導向槽,設置兩頭最主要的好處是,尤其是在全對稱的結構下,公頭與母頭在安裝時不需要再對兩頭進行區(qū)分,因而能提高安裝效果,降低成本。
[0009]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多個母頭端子沿連接器長度方向呈全對稱布置。全對稱布置的結構有利于安裝,有利于降低安裝錯誤率,提高安裝效率。
[0010]在本發(fā)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母頭電源端子連接在連接器殼體中部,母頭信號端子位于母頭電源端子兩側。
[0011]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母頭信號端子連接在連接器殼體中部,母頭電源端子分布在連接器殼體靠近兩端處,位于母頭信號端子兩側。
[0012]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公頭殼體的一端內側設有凸塊,所述公頭殼體的另一端靠近公頭管腳的一面連接有第二定位結構。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結構一般為兩個,分別連接在公頭殼體靠近公頭管腳的一面的兩端。優(yōu)選地,第二定位結構為圓柱狀,在定位時兩個定位圓柱分別與第二焊接基板上的兩個定位孔配合。
[0013]在本發(fā)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公頭電源端子連接在公頭殼體中部,公頭信號端子分布在公頭電源端子的兩側。
[0014]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公頭信號端子設在公頭殼體中部,公頭電源端子分布在公頭信號端子兩側。
[0015]另外,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便攜式設備,該便攜式設備的背面設有上述的連接器。由于現有的便攜智能設備在接口的位置設置上,一般將接口設置在底面或側面,而通過數據線在底面或側面連接時,只能提供有限的空間,使擴展設備的連接受到較大限制。而本發(fā)明的便攜式設備,是在設備的背面設置上述連接器,這種背面的設置方式不僅解決了空間限制問題,而且使得擴展設備與原始設備連接的整體感更強,更方便攜帶,不容易受到碰撞等影響,連接可靠性更好。
【附圖說明】
[0016]下面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其中:
[0017]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母頭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公頭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公頭與母頭扣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1 ]圖5示出了本發(fā)明的連接器應用在便攜式設備上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所有實施例的窮舉。并且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說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結合。
[0023]如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連接器中母頭1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母頭1主要包括連接器殼體11、連接器19、母頭信號端子13、母頭電源端子12和母頭管腳。其中,母頭信號端子13和母頭電源端子12并行設置在連接器殼體11及連接器19的兩長邊上,而且母頭電源端子12相對于母頭信號端子13采用加寬或加寬加厚的端子結構,而且母頭電源端子12有多個,因而可適應大電流的傳輸,也不需要另外占用母頭信號端子13進行電流傳輸。
[0024]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母頭管腳相互平行地設在殼體11的底部,母頭管腳的一端凸出連接器殼體11的側面,并與母頭信號端子13或母頭電源端子12—一對應,SP每一個母頭信號端子13或每一個母頭電源端子12分別對應有一個母頭管腳。為了在功能上相適配,母頭管腳的尺寸與對應的母頭端子的尺寸相適配,對用加寬或加寬加厚的母頭電源端子12的母頭管腳也采用的是加寬或加寬加厚的管腳結構。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母頭管腳的軸線垂直于連接器19的軸線設置。
[0025]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連接器19與連接器殼體11兩者可通過注塑一體成型。連接器19連接在連接器殼體11內,并與連接器殼體11形成一個環(huán)形插接腔,該環(huán)形插接腔可容納相適配的公頭2。
[0026]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連接器19上設有若干金屬彈片14,靠近中部的金屬彈片14與對應的母頭信號端子13對應,靠近兩端的金屬彈片14與母頭電源端子12對應。其中,設置金屬彈片14的主要效果在于,母頭1與公頭2插接配合時,設置了金屬彈片14可適應長行程插接配合,而且具有高可靠性。另外,金屬彈片14的設置可提高母頭1與公頭2的可插接配合次數,使得本發(fā)明的連接器插接配合壽命最高達到300次或以上。
[0027]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連接器19的兩端設有導向槽17,該導向槽17在母頭1與公頭2插接扣合時起到導向和固定位置的作用。
[0028]另外,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或圖4所不,殼體11的底部還設有第一定位結構18,該第一定位結構18可以為定位圓柱。該定位圓柱精確定位母頭1連接到第一焊接基板3上的位置。
[0029]如圖2示出了本發(fā)明連接器中公頭2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該公頭2主要包括公頭殼體21、公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