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機油壓力開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發(fā)動機,更具體的為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中所用的一種機油壓力開關。
背景技術:
機油壓力開關應用非常廣泛,特別是在汽車、摩托車領域。目前,機油壓力開關都采用如圖I所示的結構,由殼體、密封圈、膜片、推桿、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彈簧和插頭總成組成,所述殼體的內腔中自底部向上依次放有密封圈、膜片、推桿、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和彈簧,且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套接在帶有部分凸臺的推桿上,彈簧置于動觸點片的凹槽內,所述插頭總成由插片和絕緣體注塑構成,殼體與插頭總成鉚接在一起。該結構的工作原理是膜片作為感壓元件,當油壓大于彈簧彈力時,膜片推動推桿,推桿將動觸點片與靜觸點片分離,當油壓低于彈簧彈力時動觸點片在彈簧的作用下與靜觸點片接觸導通回路。機油壓力開關的感壓報警功能,將機油壓力控制在發(fā)動機的最佳潤滑壓力以上,以使發(fā)動機在最佳潤滑狀態(tài)工作。但此種結構存在以下不足機油壓力開關不能防水,外界環(huán)境中的灰塵與水容易沿絕緣體與插片注塑結合面處的透氣孔進入產(chǎn)品內腔,造成觸點燒蝕,機油壓力開關損壞失去報警功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開關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防塵、防水,制造工藝簡單、 成本低、防水性能好的一種機油壓力開關。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油壓力開關,主要由殼體、密封圈、膜片、推桿、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彈簧和插頭總成組成,所述殼體的內腔中自底部向上依次放有密封圈、膜片、推桿、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和彈簧,且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套接在帶有部分凸臺的推桿上,彈簧置于動觸點片的凹槽內,所述插頭總成由插片和絕緣體注塑構成,殼體與插頭總成鉚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絕緣體側面凹槽內增加一通氣孔,絕緣體的外圍增加一軟質防水護套,防水護套上沿與絕緣體表面設有的防水護套嵌槽緊密配合,下沿與絕緣體側面凹槽的下部凸臺緊密配合。所述的防水護套為橡膠防水護套。通氣孔用于平衡開關內外部壓力,避免水沿絕緣體與插片注塑結合面進入機油壓力開關內部,防水護套防止水由通氣孔進入機油壓力開關內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阻止外界環(huán)境中灰塵與水沿絕緣體與插片注塑結合面進入機油壓力開關內腔,從而避免觸點氧化、燒蝕,并且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防水性能好。
圖I是目前機油壓力開關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開關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I.殼體,2.密封圈,3.膜片,4.推桿,5.靜觸點片,6.動觸點片,7.彈簧,8.絕緣體,9.插片,10.側面凹槽,11.通氣孔,12.防水護套嵌槽,13.防水護套。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2所示的一種機油壓力開關,主要由殼體I、密封圈2、膜片3、推桿4、靜觸點片5、動觸點片6、彈簧7和插頭總成組成,所述殼體I的內腔中自底部向上依次放有密封圈
2、膜片3、推桿4、靜觸點片5、動觸點片6和彈簧7,且靜觸點片5、動觸點片6套接在帶有部分凸臺的推桿4上,彈簧4置于動觸點片6的凹槽內,所述插頭總成由插片9和絕緣體8注塑構成,殼體I與插頭總成鉚接在一起,所述的絕緣體8側面凹槽10內增加一通氣孔11,絕緣體8的外圍增加一軟質防水護套13,防水護套13上沿與絕緣體8表面設有的防水護套嵌槽12緊密配合,下沿與絕緣體8側面凹槽10的下部凸臺緊密配合。所述的防水護套13為橡膠防水護套。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油壓力開關,主要由殼體、密封圈、膜片、推桿、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彈簧和插頭總成組成,所述殼體的內腔中自底部向上依次放有密封圈、膜片、推桿、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和彈簧,且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套接在帶有部分凸臺的推桿上,彈簧置于動觸點片的凹槽內,所述插頭總成由插片和絕緣體注塑構成,殼體與插頭總成鉚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絕緣體側面凹槽內增加一通氣孔,絕緣體的外圍增加一軟質防水護套,防水護套上沿與絕緣體表面設有的防水護套嵌槽緊密配合,下沿與絕緣體側面凹槽的下部凸臺緊密配合。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機油壓力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護套為橡膠防水護套。
全文摘要
一種機油壓力開關,主要由殼體、密封圈、膜片、推桿、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彈簧和插頭總成組成,所述殼體的內腔中自底部向上依次放有密封圈、膜片、推桿、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和彈簧,且靜觸點片、動觸點片套接在帶有部分凸臺的推桿上,彈簧置于動觸點片的凹槽內,所述插頭總成由插片和絕緣體注塑構成,殼體與插頭總成鉚接在一起,所述的絕緣體側面凹槽內增加一通氣孔,絕緣體的外圍增加一軟質防水護套,防水護套上沿與絕緣體表面設有的防水護套嵌槽緊密配合,下沿與絕緣體側面凹槽的下部凸臺緊密配合。有益效果是阻止外界環(huán)境中灰塵與水沿絕緣體與插片注塑結合面進入機油壓力開關內腔,避免觸點氧化燒蝕,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防水性能好。
文檔編號H01H35/34GK102610433SQ20121006029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9日
發(fā)明者劉紅松, 張海洋, 徐祥林, 王廷廷, 譚立國 申請人:曲阜天博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