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接觸墊陣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接觸墊陣列,尤其涉及一種高空間利用率的接觸墊陣列,此接觸 墊陣列中位于同一行的接觸墊于一方向上的投影彼此重迭。
背景技術:
隨著多媒體應用的普及,小尺寸的顯示屏幕已經(jīng)無法滿足消費大眾的需求,各廠 商都致力于開發(fā)更大更薄的顯示面板。隨著顯示屏幕尺寸的提升,面板上的像素數(shù)量也必 須隨之增加,以維持面板的分辨率,并提供更精細的畫面。因此,在設計大尺寸顯示面板的 時候,必須一并增加掃描線(scan line)與數(shù)據(jù)線(data line)的輸入端數(shù)目。舉例來說,在QVGA (quarter Video Graphics Array)模式(320 X MO)中,數(shù)據(jù)線 需要960個輸出端(320 X 3 (RGB)),掃描線則需要240個輸出端,因此,總共需要至少1200 個輸出端。在VGA模式(640X480)中,則總共需要至少MOO個輸出端(640X3+480)。而 在更高精細的UXGA模式(1600 X 1200),則需要至少6000個輸出端(1600X3+1200)。因此, 為了使大尺寸面板能具有高解晰度,顯示面板的輸出端的數(shù)目也必須隨之提升,以提供每 條數(shù)據(jù)線或掃描線不同的信號。一般而言,這些輸出端的信號,會由控制芯片(chip)來提 供。請參考圖1,所繪示為現(xiàn)有顯示面板與控制芯片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1所示,顯示面板 100上具有接觸墊陣列102。接觸墊陣列102具有多個接觸墊104,每個接觸墊104會對應 連接一條導線106??刂菩酒?08的表面也具有接觸墊陣列110,其包含多個接觸墊112,控 制芯片108上接觸墊陣列110的排列形狀會對應于下方顯示面板100上的接觸墊陣列102。 故當控制芯片108安裝至顯示面板100后,控制芯片108所產(chǎn)生的信號可由接觸墊陣列110 傳送至顯示面板100上的接觸墊陣列102,再經(jīng)由各個導線106分別傳送至顯示面板100上 數(shù)據(jù)線(圖未示)與掃描線(圖未示),借以驅(qū)動顯示面板100上的顯示元件(圖未示)。然而,如前文所述,高解晰度的大尺寸顯示面板需要更多的接觸墊數(shù)目,現(xiàn)有接觸 墊陣列102,110的排列方式已不能符合目前需求。請參考圖2,所繪示為現(xiàn)有接觸墊陣列的 排列示意圖。如圖2所示,為了使導線106能連接各個接觸墊104,接觸墊陣列102中的每 個接觸墊104通常為交錯(staggered)的排列方式,也就是說,同一組的接觸墊104a,104b 在水平方向并不會重迭,故導線106能沿著垂直方向延伸而不會彼此電性連接。但從圖2 可以了解,這樣的陣列設計對于空間的運用并不理想,仍然有空間并未被利用。隨著接觸墊 104數(shù)目的增加,若以現(xiàn)有的陣列設計,將會大幅增加接觸墊陣列102,110上的面積,而不 利于產(chǎn)品設計。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接觸墊陣列,以解決現(xiàn)有接觸墊陣列 中空間運用率不佳的問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接觸墊陣列。接觸墊陣列設置于表面上,表 面包含邊緣。表面上定義有與邊緣實質(zhì)上平行的第一方向以及與邊緣實質(zhì)上垂直的第二方向。接觸墊陣列包含多個第一接觸墊以及多個第二接觸墊。第一接觸墊沿著第一方向排 列,各第一接觸墊包含兩個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寬邊,以及兩個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一 長邊。第二接觸墊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一接觸墊與第二接觸墊由邊緣沿著第二方向依 序排列。每個第一接觸墊于第二方向上對應有一個第二接觸墊,其中各第二接觸墊包含兩 個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寬邊,以及兩個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長邊,且第二長邊的長度 實質(zhì)上小于第一長度的長度,第二寬邊的寬度實質(zhì)上大于第一寬邊的寬度。每個第一接觸 墊的第一寬邊于第一方向處的投影完全重迭于與第一接觸墊對應的第二接觸墊的第二寬 邊于第一方向處的投影。其中,每個該第一接觸墊的該第一長邊與該第一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二接觸墊的該 第二長邊,兩者沿著該第二方向呈一對齊方式排列。其中,還包含多個第三接觸墊,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且該第一接觸墊、該第二接 觸墊以及該第三接觸墊由該邊緣沿著該第二方向依序排列,每個該第二接觸墊于該第二方 向上對應有一個該第三接觸墊,其中各該第三接觸墊包含兩個平行于該第一方向的第三寬 邊,以及兩個平行于該第二方向的第三長邊,且該第三長邊的長度小于該第一長邊的長度。其中,該第三長邊的長度小于等于該第二長邊的長度。其中,該第三寬邊的寬度大于該第二寬邊的寬度。其中,該第三寬邊的寬度等于該第二寬邊的寬度。其中,每個該第一接觸墊的該第一長邊、與該第一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二接觸墊的 該第二長邊、與該第二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三接觸墊的該第三長邊,三者沿著該第二方向呈 一對齊方式排列。其中,每個該第二接觸墊的該第二寬邊于該第一方向處的投影完全重迭于與每個 該第二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三接觸墊的該第三寬邊于該第一方向處的投影。其中,該接觸墊陣列設置于一芯片上。其中,該接觸墊陣列設置于一顯示面板上。其中,還包含多條第一導線,連接于各該第一接觸墊中靠近該邊緣的該第一寬 邊;以及多條第二導線,連接于各該第一接觸墊中靠近該邊緣的該第二寬邊。其中,還包含多個第三接觸墊,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且該第一接觸墊、該第二接 觸墊以及該第三接觸墊由該邊緣沿著該第二方向依序排列,每個該第二接觸墊于該第二方 向上對應有一個該第三接觸墊,其中各該第三接觸墊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兩個第三寬邊, 在該第二方向上具有兩個第三長邊,其中該第三長邊的長度小于該第一長邊的長度。其中,還包含多條第三導線,連接于各該第三接觸墊中靠近該邊緣的該第三寬 邊。其中,各該第三導線連接于各該第三接觸墊的該兩第三長邊的其中一者。通過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接觸墊陣列,可在相同面積內(nèi)容納更多的接觸墊陣列,故更 能節(jié)省成本,更適合大尺寸或高解晰度的顯示面板。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圖1繪示了現(xiàn)有顯示面板與控制芯片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繪示了現(xiàn)有接觸墊陣列的排列示意圖。圖3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接觸墊陣列的排列示意圖。圖4與圖5繪示了本發(fā)明的兩實施例中接觸墊陣列的排列示意圖。圖6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接觸墊陣列的排列示意圖。圖7至圖9繪示了本發(fā)明的三實施例中接觸墊陣列的排列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100 顯示面板102,110 接觸墊陣列104,104a, 104b 接觸墊106 導線108 控制芯片112:接觸墊300,400 接觸墊陣列301 控制芯片401 顯示面板302,402:表面304,404:邊緣306,406:第一方向308,408:第二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下文特列舉本發(fā)明的數(shù)個較佳實施 例,并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構(gòu)成內(nèi)容及所欲達成的功效。請參考圖3,所繪示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接觸墊陣列的排列示意圖。如圖3所 示,本實施例的接觸墊陣列300設置于表面302上,例如是控制芯片301的表面302上。表 面302具有邊緣304,而接觸墊陣列300則設置在表面302靠近邊緣304處。根據(jù)邊緣304 延伸的方向,可在表面302上定義有與邊緣304大體上平行的第一方向306以及一與邊緣 304大體上垂直的第二方向308,不過在其它實施例部分,第一方向306可以為直角坐標Y 軸的方向,而第二方向308可以為直角坐標X軸的方向。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接觸墊陣 列300包含有多個第一接觸墊310與多個第二接觸墊312。各第一接觸墊310大體上沿著 第一方向306排列,且每個第一接觸墊310包含兩個大體上平行于第一方向306的第一寬 邊314,以及兩個大體上平行于第二方向308之第一長邊316。各第二接觸墊312大體上亦 沿著第一方向306排列。各第二接觸墊312包含兩個大體上平行于第一方向306的第二寬 邊318,以及兩個大體上平行于第二方向308的第二長邊320。第一接觸墊310以及第二接 觸墊312由邊緣304沿著第二方向308依序排列,且每個第一接觸墊310于第二方向308 上對應有一個第二接觸墊312。不同于現(xiàn)有技術中接觸墊104采取交錯而互不重迭的排列方式(請參考圖2),本 發(fā)明其中一個特征在于,第一接觸墊310的第一寬邊314于第一方向306處之投影完全重 迭于與的對應(即同一行)的第二接觸墊312的第二寬邊318于第一方向306處的投影。
310,410 第一接觸墊 312,412 第二接觸墊 314,414 第一寬邊 316,416 第一長邊 318,418 第二寬邊 320,420 第二長邊 322,422 第三接觸墊 324,424 第三寬邊 326,426 第三長邊 428 第一導線 430 第二導線 432 第三導線換言之,第二接觸墊312在第一方向306的投影會涵蓋且包含第一接觸墊310在第一方向 306的投影,即第二接觸墊312在第一方向306的投影值會大于第一接觸墊310在第一方向 306的投影值。如此一來,同一行的第一接觸墊310與第二接觸墊312在第一方向306上所 需的寬度(W1+G1)即可縮短。于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第一接觸墊310的其中 一第一長邊316與第二接觸墊312的其中一第二長邊320會沿著第二方向308呈對齊方式 排列,以獲得最大的空間利用率。而于本發(fā)明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長邊316與第二長邊320 沿著第二方向308也可以毋需對齊。此外,于本實施例中,為了提供相對應導線(圖未示)的連接,第一寬邊314的寬 度Wl會小于第二寬邊318的寬度W2。相對而言,第二長邊320的長度L2即可縮短,故第一 長邊316的長度Ll會大于第二長邊320的長度L2,如此一來,又可同時縮小同一行(組) 的第一接觸墊310與第二接觸墊312在第二方向306上所需的長度。舉例來說,第一長邊316的長度Ll為100微米(μ m),第二長邊的長度L2為 60 μ m,第一寬邊314的寬度Wl為15 μ m,第二寬邊318的寬度W2為M μ m,而兩個第一接 觸墊310之間的間距(gap)Gl為15μπι。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了解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 不限于此,在不影響接觸墊功能的情況下,各個接觸墊的長寬可視產(chǎn)品的規(guī)格而做調(diào)整,其 實施方式以第二接觸墊312在第一方向306的投影涵蓋第一接觸墊310在第一方向306的 投影為原則。本發(fā)明的接觸墊陣列300除了第一接觸墊310與第二接觸墊312外,還可以視情 況而設置有第三接觸墊322。請參考圖4與圖5,所繪示為本發(fā)明的兩實施例中接觸墊陣 列的排列示意圖。如圖4與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接觸墊陣列300除了前述的第一接觸墊 310與第二接觸墊312外,還設置有多個沿著第一方向306排列的第三接觸墊322。第一接 觸墊310、第二接觸墊312以及第三接觸墊322會由邊緣304沿著第二方向308依序排列, 且每個第一接觸墊310于第二方向308上對應有一個第二接觸墊312以及一個第三接觸墊 322 (即三者位于同一行)。每個第三接觸墊322包含兩個平行于第一方向306的第三寬邊 324,以及兩個平行于第二方向308的第三長邊326。于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第二長邊320的長度L2以及第三長邊326的長度L3,兩 者都會小于第一長邊316的長度Li。于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第三長邊326的長度L3 會等于第二長邊320的長度L2。而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三長邊326的長度L3 會小于第二長邊320的長度L2。此外,第二寬邊318的寬度W2以及第三寬邊324的寬度 W3,兩者都會大于第一寬邊314的寬度W1。于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第三寬邊324的寬 度W3會等于第二寬邊318的寬度W2。而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三寬邊324的寬 度W3會大于第二寬邊318的長度W2。此外,第一寬邊314于第一方向306處的投影完全重迭于同一行的第二寬邊312 于第一方向306處的投影,第二寬邊318于第一方向306處的投影完全重迭于同一行的第 三寬邊324于第一方向306處的投影。于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中,位于同一行上的第一長邊 316、第二長邊320、第三長邊326,三者會沿著第二方向308呈一對齊方式排列。如圖4所示,于一實施例中,第一長邊316的長度Ll為100 μ m,第二長邊320的 長度L2為50 μ m,第三長邊326的長度L3為50 μ m ;第一寬邊314的寬度Wl為12 μ m,第 二寬邊318的寬度W2為M μ m,第三寬邊324的寬度W3為M μ m ;而兩個第二接觸墊312之間的間距G2為12μπι。于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一長邊316的長度Ll為 100 μ m,第二長邊320的長度L2為50 μ m,第三長邊326的長度L3為40 μ m ;第一寬邊314 的寬度Wl為12 μ m,第二寬邊318的寬度W2為M μ m,第三寬邊324的寬度W3為30 μ m ;而 兩個第二接觸墊312之間的間距G2為12 μ m。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了解本發(fā)明的實施方 式并不限于此,在不影響接觸墊功能的情況下,各個接觸墊長寬可視產(chǎn)品的規(guī)格而做調(diào)整。 此外,本發(fā)明的接觸墊陣列300也可視產(chǎn)品設計,在沿著第二方向308上依序設置有第四接 觸墊、第五接觸墊…等,實施方式大致與第三接觸墊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上述接觸墊陣列300的實施是以設置在控制芯片301上為示例,但本發(fā)明的接觸 墊陣列300也可設置在其它裝置上,例如顯示面板401上。可以了解的是,為了使控制芯片 301上的接觸墊陣列300能對應于顯示面板401的接觸墊陣列400,設置在顯示面板401上 的接觸墊陣列400的排列會與控制芯片301上的接觸墊陣列300呈現(xiàn)鏡像對稱(可參考圖 1)。請參考圖6,所繪示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接觸墊陣列的排列示意圖,其系對應于圖3 的接觸墊陣列所繪示。如圖6所示,位于顯示面板401上的接觸墊陣列400與圖3中位于 控制芯片上的接觸墊陣列300呈現(xiàn)鏡像對稱。本實施例的接觸墊陣列400同樣具有多個第 一接觸墊410與第二接觸墊412,其實施方式如圖3的描述,在此不加以贅述。而為了提供 顯示面板401上適當?shù)臄?shù)據(jù)線信號或掃描線信號,接觸墊陣列400還具有多條第一導線428 以及多條第二導線430。第一導線4 會連接于各第一接觸墊410中靠近邊緣404的第一 寬邊414,第二導線430會連接于各第二接觸墊412中靠近邊緣404的第二寬邊418,第一 導線4 和第二導線430之間并不會電性連接。請參考圖7、圖8以及圖9,所繪示為本發(fā)明的三實施例中接觸墊陣列的排列示意 圖,其中圖7與圖8對應圖4所繪制,圖9對應圖5所繪制。如圖7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 的接觸墊陣列400除了前述第一接觸墊410、第二接觸墊412、第一導線4 與第二導線430 以外,還包含多個第三接觸墊422以及多條第三導線432。第三接觸墊422的實施方式如圖 4與圖5所示,在此不加以贅述。第三導線432會連接第三接觸墊422。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 例中,如圖7所示,第三導線432會連接第三接觸墊422中位于左方的第三長邊426,使得 第一導線428、第二導線430與第三導線432相較于同一行的第一接觸墊410、第二接觸墊 412以及第三接觸墊422都位于同一側(cè)。而于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第三導線 432會連接右方的第三長邊426,使得第一導線428、第二導線430位于同一行的第一接觸墊 410、第二接觸墊412以及第三接觸墊422的一側(cè),而第三導線432則位于另一側(cè)。而于本 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第三導線432則是連接第三接觸墊422中靠近邊緣404的 第三寬邊424。當然,在圖9的實施方式中,第三導線432也可連接于兩個第三長邊426的 其中一者(左邊或右邊)。此外,若接觸墊陣列400配置有第四接觸墊、第五接觸墊…等,也 可相對應設置有第四導線或第五導線,其實施方式與第三導線類似,在此不加以贅述。綜上而言,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接觸墊陣列的結(jié)構(gòu),可設置在控制芯片或者與控制 芯片相對應的顯示面板上。由于本發(fā)明的接觸墊陣列并不以交錯方式來設置接觸墊,而是 使得位于同一行的接觸墊于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彼此重迭,故可以節(jié)省許多空間,并具有降 低成本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本發(fā)明的接觸墊陣列可以設置在各種裝置上,其并不限于前 述控制芯片與顯示面板,例如可以設置在各種光電裝置、電子裝置或其它半導體裝置上,形 狀及樣態(tài)不限,且接觸墊的形狀并不限于本發(fā)明的矩形,可依設計需求做成多邊形、圓形或任意形狀。凡可以提供電子或光學信號的輸出入端的排列形狀,都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zhì)的情況下,熟 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 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接觸墊陣列,設置于一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該表面包含一邊緣,該表面上定義 有一與該邊緣平行的第一方向以及一與該邊緣垂直的第二方向,該接觸墊陣列包含多個第一接觸墊,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其中各該第一接觸墊包含兩個平行于該第一 方向的第一寬邊,以及兩個平行于該第二方向的第一長邊;以及多個第二接觸墊,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且該第一接觸墊與該第二接觸墊由該邊緣沿 著該第二方向依序排列,且每個該第一接觸墊于該第二方向上對應有一個該第二接觸墊, 其中各該第二接觸墊包含兩個平行于該第一方向的第二寬邊,以及兩個平行于該第二方向 的第二長邊,且該第二長邊的長度小于該第一長度的長度,該第二寬邊的寬度大于該第一 寬邊的寬度,其中每個該第一接觸墊的該第一寬邊于該第一方向處的投影完全重迭于與該 第一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二接觸墊的該第二寬邊于該第一方向處的投影。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每個該第一接觸墊的該第一長邊 與該第一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二接觸墊的該第二長邊,兩者沿著該第二方向呈一對齊方式排 列。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多個第三接觸墊,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且該第一接觸墊、該第二接觸墊以及該第三接 觸墊由該邊緣沿著該第二方向依序排列,每個該第二接觸墊于該第二方向上對應有一個該 第三接觸墊,其中各該第三接觸墊包含兩個平行于該第一方向的第三寬邊,以及兩個平行 于該第二方向的第三長邊,且該第三長邊的長度小于該第一長邊的長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該第三長邊的長度小于等于該第 二長邊的長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該第三寬邊的寬度大于該第二寬 邊的寬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該第三寬邊的寬度等于該第二寬 邊的寬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每個該第一接觸墊的該第一長邊、 與該第一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二接觸墊的該第二長邊、與該第二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三接觸墊 的該第三長邊,三者沿著該第二方向呈一對齊方式排列。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每個該第二接觸墊的該第二寬邊 于該第一方向處的投影完全重迭于與每個該第二接觸墊對應的該第三接觸墊的該第三寬 邊于該第一方向處的投影。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該接觸墊陣列設置于一芯片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該接觸墊陣列設置于一顯示面板上。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多條第一導線,連接于各該第一接觸墊中靠近該邊緣的該第一寬邊;以及多條第二導線,連接于各該第一接觸墊中靠近該邊緣的該第二寬邊。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多個第三接觸墊,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且該第一接觸墊、該第二接觸墊以及該第三接 觸墊由該邊緣沿著該第二方向依序排列,每個該第二接觸墊于該第二方向上對應有一個該第三接觸墊,其中各該第三接觸墊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兩個第三寬邊,在該第二方向上具 有兩個第三長邊,其中該第三長邊的長度小于該第一長邊的長度。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還包含 多條第三導線,連接于各該第三接觸墊中靠近該邊緣的該第三寬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觸墊陣列,其特征在于,各該第三導線連接于各該第三 接觸墊的該兩第三長邊的其中一者。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接觸墊陣列,其包含多個第一接觸墊以及多個第二接觸墊。第一接觸墊沿著第一方向排列,各第一接觸墊包含兩個第一寬邊以及兩個第一長邊。第二接觸墊沿著第一方向排列,各第二接觸墊包含兩個第二寬邊以及兩個第二長邊。第二長邊的長度實質(zhì)上小于第一長度之長度,第二寬邊的寬度實質(zhì)上大于第一寬邊的寬度。每個第一接觸墊的第一寬邊于第一方向處的投影完全重迭于與第一接觸墊對應的第二接觸墊的第二寬邊于第一方向處的投影。通過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接觸墊陣列,可在相同面積內(nèi)容納更多的接觸墊陣列,故更能節(jié)省成本,更適合大尺寸或高解晰度的顯示面板。
文檔編號H01L23/00GK102074510SQ201010546019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1日
發(fā)明者李忠隆, 林允中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