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微波單折疊濾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93536閱讀:25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微波單折疊濾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微波窄帶濾波器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微波濾波器結構設計。
近幾年來,隨著高溫超導材料的制備工藝,包括單晶樣品和薄膜等的發(fā)展,使得超導濾波器的實用化成為可能。超導微帶線濾波器損耗小,抗鄰頻干擾能力強,諧振器Q值高(在幾千MHz范圍內,其Q值可達40000-100000)。利用超導微帶線的這一特點,可以用超導微帶線濾波器來代替波導濾波器。從已有的實驗結果來看,超導微帶線濾波器可以有陡峭的帶邊,極低的插入損耗平坦通帶特性,在性能上更接近于理想濾波器。因此超導微帶線濾波器不僅具有可與波導器件比擬的性能,而又同時兼具微帶線體積小,重量輕的優(yōu)點。
濾波器的結構對濾波器的特性起了決定性作用。目前,設計的目標是在使濾波器整體盡可能小的前提下,使濾波器的帶內插入損耗更低,帶邊更陡。


圖1顯示了英國于2000年發(fā)表的一個8節(jié)Open-loop形超導濾波器,基片材料為LaAlO3,尺寸為39*23.5mm。其諧振器為8個以軸對稱分布的有一缺口的環(huán)帶狀(圖中分別以數(shù)字1-8標出),缺口的寬度為wg。分析其電磁場可知,電場主要分布在環(huán)的開口出,因此此處相當于一個電容;磁場主要分布于環(huán)的另一側,所以環(huán)狀的微帶線接近于電感。輸入輸出饋線11和12的寬度WO對應著50歐姆輸入輸出阻抗,饋線的長度對濾波器性能沒有影響,根據(jù)工藝要求取幾毫米即可。饋線11和12與各自最相鄰諧振器1和8接觸的位置由輸入輸出阻抗匹配確定。8個諧振器形狀尺寸相近或相同,其環(huán)帶狀微帶線總長度約為在此LaAlO3基片上的濾波器中心頻率對應波長的一半。各諧振器之間的距離決定了濾波器的性能。設計中需調整各諧振器之間的距離直至濾波器響應滿足要求為止。
圖2為此濾波器在55K與低噪聲放大器組合條件下的頻率響應圖。圖中,21為濾波器的傳輸損耗S21特性曲線,22為濾波器的反射損耗S11特性曲線。其通帶插入損耗約為0.13dB,帶邊陡峭度低端為20dB/MHz,高端為15dB/MHz。雖然這種濾波器的諧振器Q值很高,有很好的帶內和陡峭度,但因為其諧振器形狀過于龐大,并且不能非常有效的利用基片空間,所以限制了它不能將節(jié)數(shù)增加得很高,而增加濾波器節(jié)數(shù)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其陡峭度,所以此種結構也并不十分理想。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微波單折疊濾波器,包括多個相同結構的諧振器組成諧振器陣,其特征在于,該諧振器由一根微帶線折疊形成一個開口端和一個封閉端的單折疊結構,該開口端的兩邊微帶線長度不同,各諧振器平行排列,且兩兩對稱放置,長邊在內形成多個類發(fā)夾形諧振器組,輸入輸出耦合線與輸入輸出饋線相連接,且輸入輸出耦合線各自與所述諧振器陣中最靠近的一個諧振器相耦合。
本發(fā)明提出另一種微波單折疊濾波器,包括多個相同結構的諧振器組成諧振器陣,其特征在于,該諧振器由一根微帶線折疊形成一個開口端和一個封閉端的單折疊結構,該開口端的兩邊微帶線長度不同,各諧振器依次平行同方向排列,輸入輸出耦合線與輸入輸出饋線相連接,且輸入輸出耦合線各自與所述諧振器陣中最近鄰諧振器相耦合。
所說輸入輸出耦合線各自可與所述諧振器陣中最近鄰諧振器的一邊頂端對齊。
本發(fā)明的效果本發(fā)明設計的濾波器在同等節(jié)數(shù)條件下,帶內插入損耗,帶外衰減,帶邊陡峭度等性能達到國外同類超導濾波器的性能指標,而且尺寸小于Open-loop形超導濾波器。本發(fā)明可用超導材料制作,也可以用其它材料制作。本發(fā)明組成濾波器的節(jié)數(shù)可以根據(jù)需要確定,各個諧振器平行但上下不一定對齊。因此只要采用單折疊結構諧振器設計的濾波器均屬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圖2為已有的8節(jié)Open-loop形超導濾波器的響應曲線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單折疊結構諧振器實施例的結構布局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8節(jié)超導濾波器實施例的結構布局示意圖。
圖5為本超導濾波器實施例的響應曲線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8節(jié)超導濾波器實施例的結構布局示意圖。
圖7為本超導濾波器實施例的響應曲線圖。
本發(fā)明設計的一種采用圖3結構的諧振器的高溫超導濾波器實施例結構布局如圖4所示。濾波器中心頻率為1887.5MHz,相對帶寬為0.26%。圖中白色部分為LaAlO3基片,尺寸為30.48*20mm,畫斜線部分為超導微帶線。輸入輸出饋線401和402的寬度皆為0.16mm,對應于50歐姆輸入輸出阻抗,饋線長度為3.12mm,距基片頂部距離為6.84mm,各自與輸入輸出耦合線411和412相連接。輸入輸出耦合線411和412長度為9.68mm,寬度為0.16mm,411和諧振器42間距離,412和諧振器49間距離皆為0.58mm。42到49為8個尺寸結構完全相同的單折疊結構諧振器,兩兩對稱平行排列,長邊在內形成諧振器陣,距基片底部距離為3.48mm。以第3個諧振器44為例來說明諧振器的尺寸。整個諧振器各處微帶線寬度皆為0.2mm,長邊442長度為12.52mm,短邊441長度為9.68mm,長邊442和短邊441之間距離為0.4mm,整個微帶線總長度約為濾波器中心頻率在此基片上對應波長的一半。各微帶線諧振器之間的距離11、12、13、14、15、16、17依次為3.06mm,0.9mm,3.76mm,0.92mm,3.76mm,0.9mm,3.06mm。本發(fā)明可以很容易用此結構設計出節(jié)數(shù)更高的濾波器。本發(fā)明還可以使用MgO、Sapphire等其它材料的基片。
圖5為本濾波器實施例的響應曲線圖,圖中實線51為傳輸損耗S21曲線,虛線為反射損耗S11曲線,通帶插入損耗為0.3dB,帶邊陡峭度低端為35dB/MHz,高端為30dB/MHz。在增加濾波器節(jié)數(shù)的情況下,帶邊會更加陡峭,帶外抑制會更好。
本發(fā)明設計的另一種采用圖3結構的諧振器的高溫超導濾波器實施例結構布局如圖6所示。濾波器中心頻率為1887.5MHz,相對帶寬為0.27%。圖中白色部分為LaAlO3基片,尺寸為23.56*18.52mm,畫斜線部分為超導微帶線。輸入輸出饋線601和602的寬度皆為0.16mm,對應于50歐姆輸入輸出阻抗,饋線601長度為2.96mm,距基片頂部距離為5.84mm,602長度為2.58mm,距基片頂部距離為3mm,各自與輸入輸出耦合線611和612相連接。輸入輸出耦合線611長度為9.68mm,寬度為0.16mm,612長度為10.56mm,寬度為0.16mm,611和諧振器62間距離為0.5mm,612和諧振器69間距離為0.64mm。62到69為8個尺寸結構完全相同的單折疊結構諧振器,平行排列形成諧振器陣,距基片底部距離為3mm。以第3個諧振器64為例來說明諧振器的尺寸。整個諧振器各處微帶線寬度皆為0.2mm,長邊642長度為12.52mm,短邊641長度為9.68mm,長邊642和短邊641之間距離為0.4mm,整個微帶線總長度約為濾波器中心頻率在此基片上對應波長的一半。各微帶線諧振器之間的距離11、12、13、14、15、16、17依次為1.2mm,1.52mm,1.56mm,1.6mm,1.56mm,1.52mm,1.2mm。本發(fā)明可以很容易用此結構設計出節(jié)數(shù)更高的濾波器。本發(fā)明還可以使用MgO、Sapphire等其它材料的基片。
圖7為本濾波器實施例的響應曲線圖,圖中實線71為傳輸損耗S21曲線,虛線72為反射損耗S11曲線,通帶插入損耗約為0.29dB,帶邊陡峭度低端為27dB/MHz,高端為19dB/MHz。在增加濾波器節(jié)數(shù)的情況下,帶邊會更加陡峭,帶外抑制會更好。
權利要求
1.一種微波單折疊濾波器,包括多個相同結構的諧振器組成諧振器陣,其特征在于,該諧振器由一根微帶線折疊形成一個開口端和一個封閉端的單折疊結構,該開口端的兩邊微帶線長度不同,各諧振器平行排列,且兩兩對稱放置,長邊在內形成多個類發(fā)夾形諧振器組,輸入輸出耦合線與輸入輸出饋線相連接,且輸入輸出耦合線各自與所述諧振器陣中最靠近的一個諧振器相耦合。
2.一種微波單折疊濾波器,包括多個相同結構的諧振器組成諧振器陣,其特征在于,該諧振器由一根微帶線折疊形成一個開口端和一個封閉端的單折疊結構,該開口端的兩邊微帶線長度不同,各諧振器依次平行同方向排列,輸入輸出耦合線與輸入輸出饋線相連接,且輸入輸出耦合線各自與所述諧振器陣中最近鄰諧振器相耦合。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波單折疊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說輸入輸出耦合線各自與所述諧振器陣中最近鄰諧振器的一邊頂端對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微波窄帶濾波器的技術領域,涉及微波單折疊濾波器,其一種結構包括多個相同結構的諧振器組成諧振器陣,其特征在于,該諧振器由一根微帶線折疊形成一個開口端和一個封閉端的單折疊結構,該開口端的兩邊微帶線長度不同,各諧振器平行排列,且兩兩對稱放置,長邊在內形成多個類發(fā)夾形諧振器組,輸入輸出耦合線與輸入輸出饋線相連接,且輸入輸出耦合線各自與所述諧振器陣中最靠近的一個諧振器相耦合。另一種結構的不同之處為各諧振器依次平行同方向排列。本發(fā)明具有插入損耗小,帶外抑制大,過渡帶陡峭,同時結構簡捷,整體尺寸小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H01P1/203GK1414656SQ02156889
公開日2003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2月20日
發(fā)明者曹必松, 朱美紅, 郭旭波, 張國勇, 何山, 溫迪克 申請人:清華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