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可利用率抗輻射的sram自刷新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刷新電路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高可利用率抗輻射的SRAM自刷新電路。
【背景技術】
[0002]作為計算機高速緩存的揮發(fā)性存儲器SRAM,廣泛用在通訊、消費類電子產品中,此夕卜,在航空航天領域,SRAM也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宇宙和外層空間存在大量的高能粒子射線,會直接影響其可靠性,造成SRAM器件存儲的數據發(fā)生翻轉。目前,基于商用工藝線對SRAM芯片進行抗單粒子翻轉加固,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對電路和系統(tǒng)架構優(yōu)化設計進行抗輻射加固,現(xiàn)有的技術有三模冗余(Time Module Redundancy, TMR)、錯誤檢測與糾正(Errordetect1n and correct1n, EDAC)編解碼技術等。
[0003]在粒子輻射環(huán)境下,數據被打翻后,如果及時通過TMR或者EDAC電路進行糾正,夕卜界仍然能讀取到SRAM中正確的數據。然而,如果長時間沒有對SRAM內存儲的數據進行讀寫,錯誤會不斷累積,進而引發(fā)更多的錯誤,TMR或EDAC電路將無法對SRAM中的錯誤進行糾正。Aeroflex 的 UT8ER512K32 16M SRAM 和 TI 的 SMV512K32HFG 16M SRAM 抗輻射 SRAM存儲器,采用了刷新技術解決錯誤累積的問題,然而,這兩款電路刷新的優(yōu)先級高于外界用戶讀寫的優(yōu)先級,刷新期間,外界用戶無法對SRAM進行讀寫操作,兩次刷新操作之間的間隔為外界用戶可用的讀寫時間,這樣,刷新頻率提高后,存儲器的可利用率會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保障SRAM長時間的可靠性的同時,兼顧系統(tǒng)的聞可利用率的聞可利用率抗福射的SRAM自刷新電路。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可利用率抗輻射的SRAM自刷新電路,包括定時計數器、刷新控制器和刷新地址計數器,定時計數器的輸出端與刷新控制器的輸入端相連,外接外部信號的刷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刷新地址計數器的輸入端相連,刷新地址計數器的輸出端與SRAM存儲陣列的A、CSN、WEN端相連,SRAM存儲陣列的輸出端Q端通過第三表決器與SRAM存儲陣列的D端相連。
[0006]所述定時計數器包括至少3個定時寄存器,其輸出端均與第一表決器的輸入端相連,第一表決器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計數器、刷新控制器的第一輸入端相連,刷新控制器的第二輸入端接外部片選信號CS_N,刷新控制器的第三輸入端接外部地址信號;所述刷新地址計數器包括至少3個地址寄存器,其輸入使能端EN和輸入清零端均接刷新控制器的輸出端,其輸出端均與第二表決器的輸入端相連,第二表決器的輸出端分別與非門電路、第二計數器、片選信號發(fā)生器的輸入端相連;所述SRAM存儲陣列包括至少3個存儲器,其WEN端均與非門電路的輸出端相連,其CSN端均與片選信號發(fā)生器的輸出端相連,其A端均與第二表決器的輸出端相連,其輸出端Q端與第三表決器的輸入端相連,第三表決器的輸出端與各個存儲器的D端相連;所述刷新控制器采用組合邏輯電路;所述定時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存儲器的個數一致,均為9個;所述第一、二、三表決器均為冗余表決器。
[0007]所述地址寄存器的高14位,即D14至Dl位為刷新地址位,所述地址寄存器的最后一位即DO為讀寫控制位。
[0008]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對存儲器定時的進行讀、糾錯和回寫,確保特定的時間間隔內累積的錯誤位數不超過糾錯碼的糾錯能力,提高了 SRAM的抗多位翻轉能力;用戶的讀寫優(yōu)先級高于刷新的優(yōu)先級,使用戶對SRAM的讀寫操作不被刷新操作中斷,保證了用戶讀寫的高可利用率;通過對自刷新電路自身的加固,確保刷新時讀寫地址一致,提高了刷新電路的抗輻射能力,增強了抗輻射SRAM的可靠性;將刷新操作轉為后臺形式運行,使抗輻射SRAM能與常規(guī)的SRAM在應用層面上兼容,簡化了系統(tǒng)級電路的設計。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框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刷新控制器的電路圖。
[0012]圖4為刷新地址寄存器的位數示意圖。
[0013]圖5為刷新時間關系示意圖(100MHz時鐘)。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一種高可利用率抗輻射的SRAM自刷新電路,包括定時計數器3、刷新控制器2和刷新地址計數器1,定時計數器3的輸出端與刷新控制器2的輸入端相連,外接外部信號的刷新控制器2的輸出端與刷新地址計數器I的輸入端相連,刷新地址計數器I的輸出端與SRAM存儲陣列4的A、CSN、WEN端相連,SRAM存儲陣列4的輸出端Q端通過第三表決器與SRAM存儲陣列4的D端相連,如圖1所示。刷新地址計數器I用于產生刷新時的讀寫地址;定時計數器3用于控制兩輪刷新操作之間的時間間隔;刷新控制器2根據定時計數器3的信號、外部片選信號、外部地址信號等產生控制信號。
[0015]如圖2所示,所述定時計數器3包括至少3個定時寄存器,其輸出端均與第一表決器的輸入端相連,第一表決器的輸出端分別與第一計數器5、刷新控制器2的第一輸入端相連,刷新控制器2的第二輸入端接外部片選信號CS_N,刷新控制器2的第三輸入端接外部地址信號;所述刷新地址計數器I包括至少3個地址寄存器,其輸入使能端EN和輸入清零端均接刷新控制器2的輸出端,其輸出端均與第二表決器的輸入端相連,第二表決器的輸出端分別與非門電路7、第二計數器6、片選信號發(fā)生器的輸入端相連;所述SRAM存儲陣列4包括至少3個存儲器,其WEN端均與非門電路7的輸出端相連,其CSN端均與片選信號發(fā)生器的輸出端相連,其A端均與第二表決器的輸出端相連,其輸出端Q端與第三表決器的輸入端相連,第三表決器的輸出端與各個存儲器的D端相連。所述定時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存儲器的個數一致,均為9個;所述第一、二、三表決器均為冗余表決器,三者的作用相同,均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機制。所述非門電路的作用是將地址寄存器的DO位由O到I切換轉變成對SRAM存儲陣列先讀后寫控制的由I到O切換。
[0016]如圖3所示,所述刷新控制器2采用組合邏輯電路,CS_N信號為低有效的片選使能信號,CS_N為低時,表示用戶要對存儲器進行讀寫操作,系統(tǒng)要停止對某個存儲器的刷新;地址信號可以識別是否對當前的存儲器進行讀寫。在CS_N信號為高,地址信號沒有選中當前存儲器的條件下,自刷新電路才能對各自的存儲器進行刷新操作。計數標志為刷新定時計數器3給出的信號,在刷新定時計數器3計滿一個周期時,給出一個觸發(fā)信號,指示刷新周期開始,系統(tǒng)要對當前存儲器的數據進刷新。刷新控制器2產生的輸出信號為EN和末位清零信號,其中,EN信號用于使能地址計數器工作,進而產生刷新時的地址和刷新讀寫使能信號。若自刷新電路在刷新的過程中,用戶開始對當前存儲器的存儲數據進行讀寫,則刷新操作要中斷,此時EN將無效,同時產生末位清零信號,末位清零信號將使刷新地址寄存器的最后一位復位成O,使刷新的狀態(tài)回到讀的狀態(tài),同時刷新的地址保持不變,在用戶停止對當前存儲器的讀寫操作時,EN信號重新有效,而刷新地址計數器I將從刷新停止時的地址開始重新計數,完成一個周期的刷新。
[0017]如圖4所示,所述地址寄存器的高14位,即D14至Dl位為刷新地址位,所述地址寄存器的最后一位即DO為讀寫控制位;如圖5所示,在時鐘頻率為10MHz的條件下,對16K地址空間進行一次刷新操作需要的時間為2X10X16K ns=0.32768ms,刷新時間與刷新周期的關系可以用圖5進行說明。由圖5可知,刷新時間占到刷新周期的1/8,剩余7/8時間為刷新的空閑時間,刷新地址計數器I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對SRAM存儲陣列的讀和回寫停止,定時計數器持續(xù)更新,這樣自刷新電路將具有較小的動態(tài)功耗。同時由于刷新時間占整個刷新周期的比例很小,用戶讀寫操作占用刷新時間的可能性很小,這樣既保證了用戶讀寫的高性能要求,又保證了刷新的執(zhí)行效率。刷新地址計數器I中的地址寄存器每隔2.62144ms更新一次,與存儲器的更新頻率一致;定時計數器3中的定時寄存器持續(xù)計數,因此每個時鐘節(jié)拍都更新一次,避免了錯誤翻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