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夾持盤形記錄載體的壓盤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盤形記錄載體加載裝置中、特別是用于DVD播放機的盤形記錄載體夾持機構中的壓盤部件。
已有的DVD播放機所用的盤形記錄載體的一種夾持機構其結構由
圖1所示。壓盤部件(1a)設在機座的過橋(2a)上,壓盤部件(1a)由壓盤底座(1a-1)及鐵片(1a-2)構成,鐵片(1a-2)兼具結構件及磁力作用件的功能。壓盤底座(1a-1)的中部設有圓臺形的定位孔,該定位孔與位于下方的光拾取器的旋轉托盤(3a)相配合,旋轉托盤(3a)中部設有磁鐵(3a-1)。這種結構在旋轉托盤(3a)處于抬起位置時,使夾持機構的鐵片(1a-2)及旋轉托盤(3a)通過磁力保持穩(wěn)定的吸合狀態(tài),且在旋轉托盤(3a)帶動夾持機構旋轉時這種吸合力仍保持不變。其缺點一是鐵片(1a-2)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制造難度大;二是壓盤部件(1a)與旋轉托盤(3a)的中心定位精度較低,易在壓盤底座(1a-1)與旋轉托盤(3a)之間形成偏心,從而引起DVD唱片轉動的不平穩(wěn)。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難度較低的用于夾持盤形記錄載體的壓盤部件,使用中盤形記錄載體定位精度較高、轉動平穩(wěn)。
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參見圖2),本壓盤部件具有基本形狀為圓形的壓盤下蓋(1),壓盤下蓋(1)的中部設有圓臺形孔(11),其結構特點是,還具有基本形狀為圓形的壓盤上蓋(2)及鐵片(3),圓臺形孔(11)為圓臺形導向孔;壓盤下蓋(1)由下蓋盤體(12)及與下蓋盤體(12)連為一體的下蓋內(nèi)圈(13)、下蓋外圈(14)、扎鉤(15)構成,下蓋外圈(14)高于下蓋內(nèi)圈(13),下蓋內(nèi)圈(13)中間所包圍的空間即為圓臺形導向孔(11);鐵片(3)設有中心孔(31),鐵片(3)置于下蓋內(nèi)圈(13)上且位于下蓋外圈(14)中、與壓盤下蓋(1)固定連接;壓盤上蓋(2)具有上蓋盤體(21)及與上蓋盤體(21)連為一體的定位柱(22),上蓋盤體(21)設有扎鉤孔(23);壓盤下蓋(1)的扎鉤(15)由下向上穿過扎鉤孔(23)鉤住壓盤上蓋(2),定位柱(22)由上向下穿過鐵片(3)的中心孔(31)向下伸出。
上述壓盤下蓋(1)的扎鉤(15)有多個,它們位于同一圓周上、等分設置;每個扎鉤(15)朝向圓心的一側設有定位凸起(15-1),鐵片(3)設有與定位凸起(15-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32),每個扎鉤(15)的定位凸起(15-1)的一部分位于鐵片(3)的相應一個定位凹槽(32)之中;鐵片(3)的下端面與下蓋內(nèi)圈(13)的上端面相接觸,鐵片(3)的外側面與下蓋外圈(14)的內(nèi)側面緊配合而使鐵片(3)與壓盤下蓋(1)固定連接;壓盤上蓋(2)的上蓋盤體(21)由位于邊上的圓環(huán)板體(21-1)、位于中間的下陷板體(21-2)和將兩者連為一體的連接圈(21-3)構成,定位柱(22)位于下陷板體(21-2)的中央;上蓋盤體(21)由其連接圈(21-3)外側面與下蓋外圈(14)的內(nèi)側面緊配合;下陷板體(21-2)上設有與其連為一體的多個彈性片(24),彈性片(24)的頭部壓在鐵片(3)的上端面上,使下陷板體(21-2)與鐵片(3)之間留有間隙。
上述壓盤上蓋(2)還具有與上蓋盤體(21)連為一體的上蓋外圈(25),上蓋外圈(25)包圍下蓋外圈(14),上蓋外圈(25)的外側面的下半部為圓柱面、上半部為由下至上直徑逐步增大的圓臺面。
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①本壓盤部件裝配時,鐵片依靠其外側面與壓盤下蓋的下蓋外圈緊配合,壓盤上蓋依靠其連接圈與壓盤下蓋的下蓋外圈緊配合,使得壓盤上蓋、鐵片、壓盤下蓋三個零件的同心度得以保證。使用時,壓盤部件與光拾取器的旋轉托盤之間是通過壓盤上蓋的定位柱與旋轉托盤的中心孔來定位的,從而實現(xiàn)了壓盤部件與旋轉托盤的同心,確保所播放的DVD唱片等的同心。②在夾持機構運行時,因鐵片設置定位槽,扎鉤設置定位凸起,故可使鐵片不會相對于壓盤下蓋轉動,進一步保證了夾持機構工作的可靠性。壓盤上蓋設置彈性片,消除了鐵片與上蓋之間的間隙,并可避免壓盤部件的裝配變形,確保了夾持的可靠性。這種結構給壓盤上蓋的模具制造和零件生產(chǎn)帶來余量,使壓盤上蓋、鐵片及壓盤下蓋三個零件在高度上的尺寸配合要求不是很高,因而制造容易。③上蓋外圈外側面的上半部采用圓臺面的形式,當光拾取器由抬起位置下降至非拾取位置時,可使定位柱仍對準旋轉托盤的中心孔,當光拾取器再次抬起時,可使定位的高精度得到充分的保證。
圖1為已有的一種DVD播放機的光盤夾持機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用于夾持盤形記錄載體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壓盤下蓋、鐵片及壓盤上蓋的立體示意圖,圖中的網(wǎng)格化紋是為增加立體效果而繪制的。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壓盤下蓋的剖視示意圖,其剖視位置為圖5的A-A位置。
圖5為圖4的右視圖。
圖6為圖4的左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壓盤上蓋的剖視示意圖,其剖視位置為圖8的B-B位置。
圖8為圖7的右視圖。
圖9為圖7的左視圖。
圖10為圖9的C-C剖視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光拾取器處于非拾取位置的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用塑料粒料注塑制成如圖4至圖6所示的基本形狀為圓形壓盤下蓋(1)、注塑制成如圖7至圖10所示的基本形狀為圓形壓盤上蓋(2),用鍍鋅鐵板沖壓制成如圖3所示的基本形狀為圓形的厚度為1.2mm的鐵片(3)。
壓盤下蓋(1)由下蓋盤體(12)及與下蓋盤體(12)連為一體的下蓋內(nèi)圈(13)、下蓋外圈(14)、扎鉤(15)構成,下蓋外圈(14)高于下蓋內(nèi)圈(13),下蓋內(nèi)圈(13)中間所包圍的空間為圓臺形導向孔(11);壓盤下蓋(1)的扎鉤(15)有三個,它們位于同一圓周上、相隔角度為120度;每個扎鉤(15)朝向圓心的一側設置定位凸起(15-1),其形狀為弓柱體形。
鐵片(3)設有中心孔(31)及三個與壓盤下蓋(1)扎鉤(15)的定位凸起(15-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32)。
鐵片(3)置于下蓋內(nèi)圈(13)上、其下端面與下蓋內(nèi)圈(13)的上端面相接觸,且鐵片(3)位于下蓋外圈(14)中。每個扎鉤(15)的定位凸起(15-1)的一部分位于鐵片(3)的相應一個定位凹槽(32)之中;鐵片(3)的外側面與下蓋外圈(14)的內(nèi)側面緊配合而使鐵片(3)與壓盤下蓋(1)固定連接。
壓盤上蓋(2)由上蓋盤體(21)及與上蓋盤體(21)連為一體的定位柱(22)、彈性片(24)、上蓋外圈(25)構成。上蓋盤體(21)由位于邊上的圓環(huán)板體(21-1)、位于中間的下陷板體(21-2)和將兩者連為一體的連接圈(21-3)構成,上蓋盤體(21)的下陷板體(21-2)上設有三個扎鉤孔(23);彈性片(24)有三個、設在下陷板體(21-2)上且與下陷板體(21-2)連為一體;定位柱(22)位于下陷板體(21-2)的中央且與下陷板體(21-2)連為一體。
壓盤上蓋(2)置于壓盤下蓋(1)及鐵片(3)上,上蓋外圈(25)包圍下蓋外圈(14),壓盤上蓋(2)由其上蓋盤體(21)的連接圈(21-3)的外側面與下蓋外圈(14)的內(nèi)側面緊配合;壓盤下蓋(1)的扎鉤(15)由下向上穿過扎鉤孔(23)鉤住壓盤上蓋(2),定位柱(22)由上向下穿過鐵片(3)的中心孔(31)向下伸出;彈性片(24)的頭部壓在鐵片(3)的上端面上,使下陷板體(21-2)與鐵片(3)之間留有間隙。上蓋外圈(25)的外側面的下半部為圓柱面、上半部為由下至上直徑逐步增大的圓臺面。
見圖11,本實施例所得的壓盤部件使用時,將其設置在機座的過橋(4)上,且與下方的光拾取器的旋轉托盤(5)相對。當需讀取盤形記錄載體(主要是光盤)上的信息時,則控制光拾取器向上往圖2所示的抬起位置運動。在壓盤下蓋(1)圓臺形導向孔(11)的導向作用下,旋轉托盤(5)的頭部(51)伸入圓臺形導向孔(11)中,壓盤上蓋(2)的定位柱(22)伸入旋轉托盤(5)的中心孔中,而使光盤的定位精度較高。在旋轉托盤(5)的磁鐵(52)對鐵片(3)的吸引作用下,使旋轉托盤(5)的頭部(51)與鐵片(3)盡量靠近,從而使光盤(6)被牢固地夾持在旋轉托盤(5)的托盤盤體(53)與壓盤下蓋(1)的下蓋盤體(12)之間,轉動時亦夾持可靠,滿足讀取信息時對光盤轉動平穩(wěn)的要求。
當光拾取器由圖2的抬起位置下降至圖11所示的非拾取位置時,因上蓋外圈(25)外側面的上半部采用圓臺面的形式,可使定位柱(22)基本對準旋轉托盤(5)的中心孔。當光拾取器再次抬起時,可以保證旋轉托盤(5)的中心孔套在定位柱(22)上。這種結構既滿足了壓盤部件與過橋(4)之間應有一定的活動余量,又保證定位柱(22)與旋轉托盤(5)中心孔的對位準確。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夾持盤形記錄載體的壓盤部件,具有基本形狀為圓形的壓盤下蓋(1),壓盤下蓋(1)的中部設有圓臺形孔(11),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基本形狀為圓形的壓盤上蓋(2)及鐵片(3),圓臺形孔(11)為圓臺形導向孔;壓盤下蓋(1)由下蓋盤體(12)及與下蓋盤體(12)連為一體的下蓋內(nèi)圈(13)、下蓋外圈(14)、扎鉤(15)構成,下蓋外圈(14)高于下蓋內(nèi)圈(13),下蓋內(nèi)圈(13)中間所包圍的空間即為圓臺形導向孔(11);鐵片(3)設有中心孔(31),鐵片(3)置于下蓋內(nèi)圈(13)上且位于下蓋外圈(14)中、與壓盤下蓋(1)固定連接;壓盤上蓋(2)具有上蓋盤體(21)及與上蓋盤體(21)連為一體的定位柱(22),上蓋盤體(21)設有扎鉤孔(23);壓盤下蓋(1)的扎鉤(15)由下向上穿過扎鉤孔(23)鉤住壓盤上蓋(2),定位柱(22)由上向下穿過鐵片(3)的中心孔(31)向下伸出。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持盤形記錄載體的壓盤部件,其特征在于,壓盤下蓋(1)的扎鉤(15)有多個,它們位于同一圓周上、等分設置;每個扎鉤(15)朝向圓心的一側設有定位凸起(15-1),鐵片(3)設有與定位凸起(15-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32),每個扎鉤(15)的定位凸起(15-1)的一部分位于鐵片(3)的相應一個定位凹槽(32)之中;鐵片(3)的下端面與下蓋內(nèi)圈(13)的上端面相接觸,鐵片(3)的外側面與下蓋外圈(14)的內(nèi)側面緊配合而使鐵片(3)與壓盤下蓋(1)固定連接;壓盤上蓋(2)的上蓋盤體(21)由位于邊上的圓環(huán)板體(21-1)、位于中間的下陷板體(21-2)和將兩者連為一體的連接圈(21-3)構成,定位柱(22)位于下陷板體(21-2)的中央;上蓋盤體(21)由其連接圈(21-3)外側面與下蓋外圈(14)的內(nèi)側面緊配合;下陷板體(21-2)上設有與其連為一體的多個彈性片(24),彈性片(24)的頭部壓在鐵片(3)的上端面上,使下陷板體(21-2)與鐵片(3)之間留有間隙。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持盤形記錄載體的壓盤部件,其特征在于,壓盤上蓋(2)還具有與上蓋盤體(21)連為一體的上蓋外圈(25),上蓋外圈(25)包圍下蓋外圈(14),上蓋外圈(25)的外側面的下半部為圓柱面、上半部為由下至上直徑逐步增大的圓臺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屬用于盤形記錄載體加載裝置的部件。本壓盤部件由壓盤下蓋、壓盤上蓋及鐵片構成;壓盤下蓋由下蓋盤體及下蓋內(nèi)圈、下蓋外圈、扎鉤構成;壓盤上蓋具有上蓋盤體及定位柱,上蓋盤體設有扎鉤孔;鐵片置于下蓋內(nèi)圈上且位于下蓋外圈中、與壓盤下蓋固定連接;壓盤下蓋的扎鉤穿過扎鉤孔鉤住壓盤上蓋,定位柱穿過鐵片向下伸出。本實用新型制造難度較低,使用中盤形記錄載體定位精度較高、轉動平穩(wěn)。
文檔編號G11B17/028GK2338855SQ9822760
公開日1999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1998年8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8月14日
發(fā)明者陳建忠, 談捷 申請人:常州市新科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