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設備和與之相連接的外圍設備之間傳送的信號的自動識別,它可以應用于,例如,與攝像機組裝在一起的磁帶錄像機中。
傳統(tǒng)的與攝像機組裝在一起的磁帶錄像機(下文稱為攝錄機(camcorder))由攝像機單元和VTR單元組成,在這種攝錄機中,攝像機單元拍攝的物體的圖像被轉換成電信號,此信號經(jīng)過VTR單元特殊處理之后,被磁記錄在磁帶上。
諸如打印機和個人計算機之類的外圍設備可以通過電纜與這個攝錄機相連接。通過將打印機與之相連接,可以打印攝錄機供應的數(shù)據(jù),或通過將個人計算機與之相連接,可以設置或調整攝錄機的模式和操作。
然而,由于發(fā)送信號的接口格式視通過電纜與攝錄機相連接的外圍設備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要求將攝錄機做成能夠與多種接口的電纜相連接。
在這樣一種傳統(tǒng)攝錄機中,即使做一個插座讓多種接口的電纜能夠連接在上面,但是當兩種或多種類型的信號通過同一條信號線時,干擾信號會流入攝錄機這一端,這可能引起機器的不正常工作。
如果根據(jù)信號的類型將信號線分成數(shù)根線,那么,電纜數(shù)增加了,攝錄機端的插座尺寸變得更大,從而帶來不便。
或者,如果大信號電平的信號通過小信號電平的信號系統(tǒng),那么,小信號電平的信號系統(tǒng)的輸入系統(tǒng)變成過量輸入,輸入單元可能受到損壞。
如果不同的信號通過相同的插座,則需要通過識別不同的信號來轉換控制系統(tǒng)。
另一個不便是,為了根據(jù)信號的檢測結果轉換控制系統(tǒng),操作變得更復雜了。
本發(fā)明就是在考慮了上面問題之后構想出來的。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用于在兩種或多種類型的信號流過同一條信號線時,根據(jù)信號類型識別的檢測結果來轉換控制。
為了解決上面問題,本發(fā)明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具有如下的結構和操作步驟。
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由控制器通過傳送路徑將控制信號從信號處理器發(fā)送到外部設備,并由控制器根據(jù)從外部設備進入的控制信號控制信號處理器。
尤其是,它包括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用于識別通過傳送路徑進入的控制信號的類型、生成識別信號,將識別信號傳輸?shù)娇刂破鳎⒂煽刂破鞲鶕?jù)識別信號轉換對信號處理器的控制,因此,多個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可以通過單條傳送路徑來處理。
信號識別轉換裝置識別多個控制信號的類型、并生成識別信號??刂破鞲鶕?jù)識別信號轉換對處理器的控制。結果是,從原則上來講,盡管不同信號電平的信號不能通過相同的傳送路徑,但是,通過轉換信號處理器的控制,可以優(yōu)化一種信號和其它信號的發(fā)送接收路徑以及發(fā)送接收器件,從而使多個控制信號可以通過相同的傳送路徑。
圖1是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可以應用其中的攝錄機和外圍設備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2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攝錄機的信號識別轉換單元結構的電路圖;和圖3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信號的示意圖,其中,圖3A是LANC信號(類型A信號),圖3B是RS-232C信號(類型B信號),和圖3C是有限RS-232C信號(類型B信號)。
現(xiàn)在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實施例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應用于某種電子設備中,例如,攝錄機。
圖1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可以應用其中的攝錄機和外圍設備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的示意圖。
本發(fā)明應用其中的攝錄機1由攝像機單元和VTR單元組成,攝像機單元拍攝的物體的圖像被轉換成電信號,此信號在VTR單元中經(jīng)如下所述的處理之后,被磁記錄在磁帶上。
在圖1中,盡管沒有畫出來,攝錄機1包括攝像機單元的透鏡;電荷耦合器件(CCD);攝像機信號處理電路,用于通過顏色校正或其它方法處理來自透鏡和CCD的視頻信號以用于后一級處理;和控制器4,帶有微型計算機,用于控制攝錄機1。
盡管沒有畫出來,攝錄機1中作為VTR單元的那一部分還包括記錄和再現(xiàn)信號處理電路,用于進行調制和解調;磁頭;磁帶;和驅動器,用于調制和解調來自數(shù)字照像機或類似設備的數(shù)字視頻信號。
攝錄機1還包括插座2,插座2可以將來自外部的調整信號(LANC接口信號)饋送到信號處理器,和將來自信號處理器的調整信號(LANC接口信號)饋送到外部;還可以將來自外部的數(shù)字靜態(tài)信號(RS-232C接口信號)饋送到信號處理器,和將來自信號處理器的數(shù)字靜態(tài)信號(RS-232C接口信號)饋送到外部。
攝錄機1還包括信號識別轉換單元3,用于識別具體從通過電纜與外部相連接的外圍設備傳輸?shù)讲遄目刂菩盘柕念愋?,并轉換控制器4??刂破?根據(jù)來自信號識別轉換單元3的識別信號轉換信號處理器。因此,根據(jù)信號的類型實現(xiàn)了最佳轉換。
攝錄機1與如下如述的外圍設備相連接。
外圍設備5-1由,例如,個人計算機和其它設備組成,并含有模式設置和調整值設置電路,用于設置諸如普通操作模式和靜物操作模式那樣的模式,來將模式信號和調整值信號傳輸?shù)綌z錄機1,以便調整變焦、顏色和其它參數(shù);和信號檢測電路,用于檢測來自攝錄機1的各種輸出信號。外圍設備5-1的模式設置和調整值設置電路通過電纜6-1和插頭7-1與攝錄機1的插座2相連接。結果是,類型A信號(LANC接口信號)在攝錄機1和外圍設備5-1之間相互發(fā)送和接收,從而可以設置和調整各種模式。
這里,LANC(索尼公司(Sony Corp.)的注冊商標,也稱為控制L)接口是在主控的攝錄機與從屬的外圍設備之間通過一條線實現(xiàn)雙向通信控制的方法。通過這種系統(tǒng),攝像機、VTR和調諧器可以容易地連接起來,并且可以根據(jù)攝像機或調諧器來操縱VTR。或者,通過連接編輯機(editing machine),可以控制兩個VTR。此外,通過連接個人計算機,可以執(zhí)行用戶的原始應用軟件。
外圍設備5-2是,例如,打印機,并通過電纜6-2和插頭7-2與攝錄機1的插座2相連接。結果,類型B信號(RS-232C接口信號)在攝錄機1和外圍設備5-2之間相互發(fā)送和接收,從而可以打印靜止圖像。
外圍設備5-n通過電纜6-n和插頭7-n與攝錄機1的插座2相連接。結果,類型Z信號在攝錄機1和外圍設備5-n之間相互發(fā)送和接收,從而可以執(zhí)行各種操作。
圖2是顯示本實施的攝錄機的信號識別轉換單元結構的電路圖。在這種結構中,例如,在攝錄機1與外圍設備5-1和5-2之間通過一個插座2發(fā)送和接收兩種不同的信號,即LANC信號(類型A信號)和RS-232C信號(類型B信號)。
圖3顯示本實施例的各種信號,圖3A顯示LANC信號(類型A信號),圖3B顯示RS-232C信號(類型B信號),和圖3C顯示有限RS-232C信號(類型B信號)。
這里,LANC信號(類型A信號)需要一條DC電源線、一條雙向信號線(0V至5V之間變動),和一條地線。RS-232C信號(類型B信號)需要一條從主體引出的發(fā)送信號線(±10V之間變動)、一條接收信號線(±10V之間變動)、和一條地線。通常,為了將它們與主體相連接,必須通過使用一條公用地線連接五條線,但在本實施例中,正如圖2所示,與主體的連接是通過連接四條線來實現(xiàn)的。
在圖2中,本實施例的信號識別轉換單元含有插座2(6線),將插座2做成可以使用于饋送LANC信號的插頭7-1(3極)或用于饋送RS-232C信號的插頭7-2(4極)插入其中。
當用于饋送LANC信號的插頭7-1(3極)插入插座2中時,插座2的觸點(a)和觸點(f)與插頭7-1的接地(GND)接頭相接觸,觸點(b)和觸點(c)同插頭7-1的電源LANC DC接頭相接觸,和觸點(d)和觸點(e)同插頭7-1的雙向信號LANC SIG接頭相接觸。
或者,當用于饋送RS-232C信號的插頭7-2(4極)插入插座2中時,插座2的觸點(a)同插頭7-2的發(fā)送信號232C TD接頭相接觸,觸點(f)同插頭7-2的接地GND接頭相接觸,觸點(b)和觸點(c)同接頭7-2的開口式OPEN接頭相接觸,和觸點(d)和觸點(e)同接頭7-2的接收信號232CRD接頭相接觸。
插座2的觸點(d)通過電阻21連接到地上,還與電阻20串聯(lián),并連接到用于HI(人機接口)控制器11檢測插座插入狀態(tài)的XLANC JACK IN端上。
插座2的觸點(e)與電阻33串聯(lián),其輸入電平被齊納(Zener)二極管32限制在7.5V上,并通過二極管36和電阻35連接到3伏的電源EVER 3V上。
當插頭7-1(3極)或插頭7-2(4極)沒有插入插座2時,插座2的觸點(b)和觸點(c)、及觸點(d)和觸點(e)是相互斷開的。當兩插頭之一插入時,上述觸點就連接在一起。
因此,當插頭7-1(3極)或插頭7-2(4極)沒有插入插座2時,插座2的觸點(d)和觸點(e)是斷開的,觸點(d)通過電阻21連接到地上,因此在用于HI控制器11檢測插座插入狀態(tài)的XLANC JACK IN端口上檢測到低電平L。此時,HI控制器11切斷XLANC ON端口和232C ON端口。因此,HI控制器11監(jiān)視XLANC JACK IN端口的電壓,并檢測到低電平L,結果是,檢測到插頭沒有插入,由于XLANC ON端口和233C ON端口兩者都是斷開的,因此,可以節(jié)省LANC接口電路10和RS 232C接口電路13的功耗。
在插頭7-1(3極)或插頭7-2(4極)插入插座2時,插座2的觸點(d)和觸點(e)相互接觸在一起,觸點(e)通過二極管36和電阻35連接到3伏的電源EVER3V上,因此,在用于HI控制器11檢測插座插入狀態(tài)的XLANC JACK IN端口上檢測到高電平H。此時,HI控制器11檢測到插頭的存在,并前進到如下所示的下一檢測步驟。因此,可以檢測到插座插入。
在這種方式中,HI控制器11監(jiān)視XLANC JACKIN端口的電壓,并檢測到高電平H,從而檢測到插頭的存在,XLANC ON端口或233C ON端口是接通的,使得LAN接口電路10的節(jié)能模式或RS 232C接口電路13的節(jié)能模式被分別取消。
插座2的觸點(a)與電阻23(470kΩ)的一端相連接,電阻23(470kΩ)的另一端與電阻24(150kΩ)的一端相連接。電阻23(470kΩ)的一端還與電阻22(4.7kΩ)的一端相連接,和電阻22(4.7kΩ)的另一端與電阻24(150kΩ)的另一端相連接。電阻22(4.7kΩ)的另一端和電阻24(150kΩ)的另一端的接點連接到電壓源D2.8V上。在電阻22(4.7kΩ)的一端與插座2的觸點(a)之間正向連接著二極管25,在電阻23(470kΩ)的另一端和電阻24(150kΩ)的一端的接點與地之間反向連接著耐壓為3.3V的齊納二極管26。
這里,電阻22(4.7kΩ)與電阻23(470kΩ)和電阻24(150kΩ)之間的并聯(lián)電路,或電阻23(470kΩ)和電阻24(150kΩ)的串聯(lián)電路均都構成了分壓器。當電流從電壓源D2.8V朝著插座2的觸點(a)方向流動時,電壓源D2.8V與插座2的觸點(a)之間的電位差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和串聯(lián)電路的每個電阻的阻值在電阻23(470kΩ)的另一端和電阻24(150kΩ)的一端的接點上被劃分。當電流從插座2的觸點(a)沿著電壓源D2.8V的方向流動時,觸點(a)與電壓源D2.8V之間的電位差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每個電阻的阻值在電阻23(470kΩ)的另一端和電阻24(150kΩ)的一端的接點上被劃分。
因此,在檢測插入插座2的插頭的過程中,當檢測到插頭的存在時,HI控制器11根據(jù)在232C SENS(AD)端口上檢測的電壓電平,來識別插入到插座2中的插頭是用于LANC信號的插頭,還是用于RS-232C信號的插頭。在232C SENS(AD)端口的內側,配置了模擬/數(shù)字轉換器(A/D轉換器),將檢測的電壓轉換成數(shù)字值,并由比較裝置將其與具體設置值(閾值)相比較。
因此,當插入到插座2的插頭是用于如圖3B所示的RS-232C信號的插頭時,由于RS-232C信號具有從±10V到-10V的電壓范圍,所以+10V至-10V的發(fā)送信號232 TD傳輸?shù)讲遄?的觸點(a)。當±10V的電壓施加到插座2的觸點(a)時,HI控制器11在232C SENS(AD)端口上檢測到?jīng)]有超過3.3V的高電平H,但當-10V的電壓施加到插座2的觸點(a)時,HI控制器11在232C SENS(AD)端口上檢測到低電平L。通過耐壓為3.3V的齊納二極管26將輸入電平限制在3.3V上是為了保護HI控制器11的232C SENS(AD)端口上的器件。
另一方面,當插入到插座2的插頭是用于如圖3A所示的LANC信號的插頭時,LANC信號的電壓范圍是從0V到+5V,但0V的接地信號GND總是傳輸?shù)讲遄?的觸點(a)。當0V施加到插座2的觸點(a)時,HI控制器11在232C SENS(AD)端口上檢測到大約1V的中電平M。
因此,在識別插入到插座2中的插頭是用于LANC信號的插頭還是用于RS-232C信號的插頭的過程中,當HI控制器11在232C SENS(AD)端口上檢測到高電平H時,判斷為開放狀態(tài),即沒有與外圍設備相連接(盡管用于RS-232C信號的插頭可能連接在上面,但判斷出RS-232C接口是斷開的),因此,HI控制器11斷開XLANC ON端口,并接通232C ON端口。
當在232C SENS(AD)端口上檢測到中電平M時,HI控制器11判斷為用于LANC信號的插頭連接在上面,因此,HI控制器11斷開XLANC ON端口,并斷開232C ON端口。
當在232C SENS(AD)端口上檢測到低電平L時,HI控制器11判斷出用于RS-232C信號的插頭連接在上面,并且RS-232C接口處于ON(接通)狀態(tài),因此,HI控制器11斷開XLANC ON端口,并接通232C ON端口。
因此,當判斷出用于RS-232C信號的插頭連接在上面,并且RS-232C接口處于ON狀態(tài)時,如果提供的是LANC信號,那么,HI控制器11并不接受LANC信號,或者說忽略它。
按照這種方式,HI控制器11檢測232C SENS(AD)端口的電壓電平,并確定LANC接口電路10或RS 232C接口電路13的有效狀態(tài)。
當用于RS-232C信號的插頭連接在上面時,RS-232C接口的輸入阻抗按標準規(guī)定為3kΩ至7kΩ,因此,在這種情況中,分壓器檢測到電壓降等效于檢測到這個輸入阻抗。
在這種情況中HI控制器11的232C SENS(AD)端口上的每個電壓電平的閾值是設置在,例如,EEPROM中的,并根據(jù)這個設置值進行判斷。
通過改變分壓器的設置,和提高對與閾值相對應的每個待測電壓電平的分辨能力,不限于兩個接口的多個接口,例如,二至四個接口,都可以通過檢測每個不同的阻抗來識別。
通過按照這種方法檢測信號的類型,并使用這個識別結果,HI控制器11優(yōu)化內部控制,并控制幾個接口的輸出。
這種通過檢測插入插座、檢測信號類型和根據(jù)識別結果進行的優(yōu)化處理是由存儲在HI控制器11中的軟件來執(zhí)行的。
這樣,當HI控制器11在232 SENS(AD)端口上檢測到中電平M時,XLANC ON端口接通,晶體管34接通,和3伏的電源EVER 3V通過晶體管34施加到作為LANC接口電路10的電壓源的EVER 3V端口上。LANC接口電路10將電源LANC DC從LANC DC端口施加到插座2的觸點(b)和觸點(c)。
因此,在LANC信號的電源LANCDC的傳輸線中,并不需要任何晶體管或開關,也沒有使用諸如功率晶體管之類的功率器件,從而消除了電源電壓的損耗。
LANC接口電路10將圖3A所示的用于發(fā)送(T1)的LANC信號LANCSIG從LANC SIG端口發(fā)送到插座2的觸點(e),和LANC接口電路10將用于接收(T2)的LANC SIG從插座2的觸點(e)饋送到LANC SIG端口。在這種情況中,由于HI控制器11一直斷開232C ON端口,所以只有時分復用的發(fā)送和接收信號這種雙向信號的0V至5V的LANC信號LANC SIG傳輸?shù)讲遄?的觸點(e)上。
當HI控制器11在232C SENS(A/D)端口上檢測到高電平H或低電平L時,232C ON端口接通,晶體管30和晶體管31兩者也都接通,并且RS-232C的接收信號從插座2的觸點(e)傳輸?shù)焦┙邮沼玫?32C RD端口。
此時,如圖3B所示,由于RS-232C信號具有從±10V到-10V的電壓范圍,因此,輸入電平由耐壓為7-5V的齊納二極管32限制在7.5V上,圖3C所示的0V至7.5V的有限RS-232C信號傳輸?shù)焦㏑S 232C接口電路13接收用的232C RD端口。利用耐壓為7.5V的齊納二極管32將輸入電平限制在7.5V上是為了保護輸入電平為0V至5V的LANC接口電路10(絕對最大額定值11V/額定值8V)。
這里,在RS 232C接口電路13的232C RD端口這一邊,在圖3C所示的0V至7.5V的有限RS-232C信號中,將0V至0.8V判定為低電平L,將2.0V和超過2.0V(直到7.5V)判定為高電平H,如圖3C的陰影區(qū)所示。這個判斷準則同樣適用于LANC接口電路10對0V至5V的LANC信號的判斷。接收信號傳輸?shù)絉XD端口,用于處在后一級上的數(shù)字靜止圖像(DS)控制器12的接收處理,并且這個信號是內部處理的。
因此,在主體的RS 232C信號接收線中,配置了接收信號的限幅裝置(齊納二極管32),并且無論接收到兩個信號中的哪一個,都不會損壞LANC接口電路10或RS 232C接口電路13的內部器件。
并且,通過共用LANC信號的雙向LANC SIG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線、和RS 232C信號的接收信號232C RD信號的接收線,內接在插座2中的線可以減少一根。
將在用于RS 232C信號的RS 232C接口電路13中的接收器件設計成能識別處在與LAN信號相同的信號電平上的數(shù)據(jù),以便使后一級的信號處理更容易式。
當HI控制器11接通232C ON端口時,用于RS 232C接口電路13的備用處理的XSTBY端口也接通。
發(fā)送信號從RS 232C接口電路13的232C TD端口傳輸?shù)焦┌l(fā)送用的插座2的觸點(a)。這個發(fā)送信號是從后一級的數(shù)字靜止圖像(DS)控制器12的TXD端口傳輸?shù)絉S 232C接口電路13的。DS控制器12是一個用來控制生成數(shù)字靜止圖像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轉換器的控制器。
因此,在主體內部的RS 232C信號發(fā)送線中,不存在限幅裝置,這樣,對在通過插頭和電纜與主體相連接外圍設備這一邊上所需要的信號電平?jīng)]有產(chǎn)生影響。
當使用LANC信號時,在三極插頭7-1中,使來自主體的RS 232C信號的發(fā)送線可以通過插座2的觸點(a)與插頭7-1的接地部分GND相連接,因此,當使用LANC信號時,RS 232C信號的發(fā)送信號不會錯誤地從主體發(fā)送出來。
DS控制器12和HI控制器11通過串行輸入輸出端口(SIO)交換具體數(shù)據(jù),和數(shù)據(jù)通過公用端口從DS控制器12傳輸?shù)紿I控制器11。
數(shù)據(jù)通過輸入輸出端口從HI控制器11傳輸?shù)絃ANC接口電路10,并且從LANC接口電路10傳輸?shù)紿I控制器11。
為了在HI控制器11的XLANC ON端口處于OFF狀態(tài)(斷開)時不交換數(shù)據(jù),可以屏蔽HI控制器11這一方上的輸入輸出端口。
3伏的電壓總是從電壓源EVER 3V施加在XLANC POWER ON端口上,用來將電源電壓饋送到HI控制器11上。
當用于RS-232C的插頭7-2的開口式觸點OPEN接觸插座2的觸點(b)時,觸點(c)與觸點(b)相接觸,其用意是防止電源電壓LANCDC通過LANC接口電路10的LANC DC端口施加在外部設備上。
在這樣一種硬件和軟件的組合中,通過識別輸入信號的類型和根據(jù)檢測結果轉換控制,當用于LANC信號的插頭7-1插入主體插座2時,在主體與相連的外圍設備之間可以使用LANC信號(類型A信號);當用于RS-232C信號的插頭7-2插入主體插座2時,在主體與相連的外圍設備之間可以使用RS-232C信號(類型B信號)。
本實施例的輸入和輸出設備可以使作為控制器的HI控制器11通過電纜6-1、6-2、6-n、插頭7-1、7-2、7-n和插座2的發(fā)送路徑,從作為信號處理器的LANC接口電路10或RS 232C接口電路13發(fā)送作為控制信號的LANC信號或RS-232C信號,并且還使控制器根據(jù)從外部設備傳輸?shù)目刂菩盘柨刂菩盘柼幚砥鳌?br>
尤其是,配置了HI控制器11的232C SENS(AD)端口作為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用于識別通過發(fā)送路徑進入的、作為控制信號的LANC信號或RS-232C信號的類型,生成識別信號,并將它傳輸?shù)娇刂破?,由控制器根?jù)識別信號轉換對作為信號處理器的LANC接口電路10和RS 232C接口電路13的控制,因此,多個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可以通過作為單條發(fā)送路徑的電纜、插頭和插座來處理。
結果,不需要太多的傳送路徑,只通過單條傳送路徑就能處理多個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盡管原則上不同信號不能通過相同傳送路徑,但是,通過優(yōu)化一個信號或其它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路徑以及發(fā)送和接收器件,它們可以通過相同的傳送路徑。由于在傳送路徑中沒有配置功率器件,因此,可以節(jié)省部件安裝區(qū)域,并且通過識別控制信號的類型,也可以檢測到各種類型信號的狀態(tài)。
在本實施例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中,如上所述,多個控制信號,例如,LANC信號或RS-232C信號,在輸入和輸出的電平上是各自不同的,并且原則是不同電平的信號不能通過相同的傳送路徑,但通過優(yōu)化一種信號和其它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路徑以及發(fā)送和接收器件,它們可以通過相同的傳送路徑而不會損壞這些器件。
在本實施例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中,如上所述,在作為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的HI控制器11中識別作為控制信號的LANC信號或RS-232C信號的類型是根據(jù)插座2上的控制信號來實現(xiàn)的,這個插座2作為與用于輸入輸出控制信號的傳送路徑的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相耦合的耦合器,從而可以通過提高分辨能力可靠地識別控制信號的類型。
在本實施例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中,如上所述,作為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的HI控制器11轉換控制,以關閉作為除了根據(jù)識別信號識別的類型之外的其它類型的控制信號的LANC信號或RS-232C信號的控制系統(tǒng),因此,消除了在發(fā)送或接收某一信號的過程中錯誤地發(fā)送或接收其它信號的現(xiàn)象,從而可以使處理過程得到轉換。
在本實施例中,提出了LANC信號和RS-232C信號,但并不限于這兩種信號的任一種,還可以存在能夠識別任何其它任意接口信號的構造。
本發(fā)明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用來由控制器通過傳送路徑將控制信號從信號處理器發(fā)送到外部設備,并且由控制器根據(jù)從外部設備進入的控制信號控制信號處理器。
尤其是,它包括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用于識別通過傳送路徑進入的控制信號的類型,生成識別信號,將其傳輸?shù)娇刂破?,并由控制器根?jù)該識別信號轉換對信號處理器的控制,因此,通過單條傳送路徑處理了多個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
因此,結果是,不需要太多的傳送路徑,只通過單條傳送路徑就能處理多個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盡管原則上不同信號不能通過相同傳送路徑,但是,通過優(yōu)化一個信號和其它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路徑以及發(fā)送和接收器件,它們可以通過相同的傳送路徑。并且,由于在傳送路徑中沒有配置功率器件,因此,可以節(jié)省部件安裝區(qū)域,和通過識別控制信號的類型,也可以檢測到各種類型信號的狀態(tài)。
在本發(fā)明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中,如上所述,多個控制信號在輸入和輸出電平上是各自不同的,因此,盡管在原則是上不同電平的信號不能通過相同的傳送路徑,但通過優(yōu)化一種信號和其它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路徑以及發(fā)送和接收器件,它們可以通過相同的傳送路徑而不會損壞這些器件。
在本發(fā)明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中,如上所述,在信號識別轉換裝置中識別控制信號的類型是根據(jù)與用于輸入輸出控制信號的傳送路徑的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相耦合的耦合器上的控制信號的電平來實現(xiàn)的,從而可以通過提高分辨能力可靠地識別控制信號的類型。
在本發(fā)明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中,如上所述,信號識別轉換裝置轉換除了根據(jù)識別信號識別的類型之外的其它類型的控制信號的控制系統(tǒng),以便使其不起作用。因此,消除了在發(fā)送或接收某一信號的過程中錯誤地發(fā)送或接收其它信號的現(xiàn)象,從而可以使處理過程得以轉換。
通過結合附圖已經(jīng)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改變和修正,而不偏離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精神或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用于由控制器通過傳送路徑將控制信號從信號處理器發(fā)送到外部設備,并由所述控制器根據(jù)從外部設備進入的控制信號控制所述信號處理器,該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包括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用于識別通過傳送路徑進入的控制信號的類型,生成識別信號,將其傳輸?shù)剿隹刂破?,并由所述控制器根?jù)識別信號轉換對所述信號處理器的控制,其中,多個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是通過單條傳送路徑來處理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其中,多個控制信號在輸入和輸出電平上是各自不同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其中,在所述信號識別轉換裝置中識別控制信號的類型是根據(jù)在與用于輸入和輸出控制信號的傳送路徑的所述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相耦合的耦合器上的控制信號的電平來實現(xiàn)的。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其中,所述信號識別轉換裝置轉換除根據(jù)識別信號識別的類型之外的其它類型的控制信號的控制系統(tǒng),使其不起作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其中,所述多個控制信號之一是RS-232C信號。
6.一種信號輸入和輸出方法,這種信號輸入和輸出方法由控制器通過傳送路徑將控制信號從信號處理器發(fā)送到外部設備,并由所述控制器根據(jù)從外部設備進入的控制信號控制所述信號處理器,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信號識別步驟,由信號識別裝置識別通過傳送路徑進入的控制信號的類型,傳輸步驟,將所述信號識別裝置生成的識別信號傳輸?shù)剿隹刂破?,和轉換步驟,由所述控制器根據(jù)識別信號轉換對所述信號處理器的控制,其中多個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是通過單條傳送路徑來處理的。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信號輸入和輸出方法,其中多個控制信號在輸入和輸出電平上是各自不同的。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信號輸入和輸出方法,其中在所述信號識別步驟識別控制信號的類型是根據(jù)在與用于輸入和輸出控制信號的傳送路徑的所述信號識別裝置相耦合的耦合器上的控制信號的電平來實現(xiàn)的。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信號輸入和輸出方法,還包括,轉換除根據(jù)識別信號識別的類型之外的其它類型的控制信號的控制系統(tǒng)以使其不起作用的步驟。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信號輸入和輸出方法,其中所述多個控制信號之一是RS-232C信號。
全文摘要
一種信號輸入和輸出設備,包括信號識別轉換裝置,用于對通過由電纜6、插頭7和插座2組成的傳送路徑進入的控制信號的類型進行判斷,將判斷信號提供給控制器4,使控制器4根據(jù)判斷信號轉換對信號處理器的控制,以便能夠利用單條傳送路徑處理多個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因此,通過優(yōu)化多個信號的收發(fā)路徑以及收發(fā)器件,可以只用單個插座2通過同一傳送路徑傳送這些信號,還可以節(jié)省部件安裝區(qū)域,并能夠檢測到各種類型信號的狀態(tài)。
文檔編號G11B20/00GK1279554SQ0011925
公開日2001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長澤宏和, 野見山佳嗣, 小島政昭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