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維觸控結構及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觸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維觸控結構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人機交互技術成為當前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并且人機交互技術正在從以系統(tǒng)為中心逐步轉移到以用戶為中心,而人體使用手指進行動作的識別也已逐漸成為人機交互的主要手段。目前,在顯示技術領域,人機交互主要體現在觸控方面。
[0003]目前,觸控屏主要以電容式觸控屏為主,其具有定位精確靈敏、觸摸手感好以及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0004]然而,手指接觸觸控屏表面后形成外界耦合電容或者電場的變化,只能實現對觸摸位置的識別,而無法感應外界施加壓力的大小。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三維觸控結構及顯示裝置,不僅可以對觸控位置進行識別,而且還可以對壓力值進行識別。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第一方面,提供一種三維觸控結構,包括:陣列排布的磁場產生部件,以及與所述磁場產生部件一一對應且異層設置的電磁感應部件;所述磁場產生部件和所述電磁感應部件之間具有間距,且所述磁場產生部件和所述電磁感應部件均為透明;所述磁場產生部件用于產生磁場;所述電磁感應部件用于在觸控時,發(fā)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
[0008]優(yōu)選的,所述磁場產生部件和所述電磁感應部件之間設置有絕緣層。
[0009]優(yōu)選的,所述磁場產生部件和所述電磁感應部件均為螺線管。
[0010]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螺線管中的線圈采用透明導電材料制成。
[0011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以及上述第一方面的三維觸控結構;其中,所述三維觸控結構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側。
[0012]優(yōu)選的,所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出光側的上偏光片;所述三維觸控結構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和所述上偏光片之間,或設置在所述上偏光片遠離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一側。
[0013]第三方面,提供另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包括對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還包括透明的磁場產生部件和電磁感應部件,所述磁場產生部件和所述電磁感應部件分設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中,所述磁場產生部件和所述電磁感應部件均呈陣列排布且一一對應;所述磁場產生部件用于產生磁場;所述電磁感應部件用于在觸控時,發(fā)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
[0014]優(yōu)選的,所述磁場產生部件和所述電磁感應部件均為螺線管。
[0015]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螺線管中的線圈采用透明導電材料制成。
[0016]基于上述,優(yōu)選的,所述顯示面板為液晶顯示面板。
[0017]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三維觸控結構及顯示裝置,當發(fā)生觸控時,與手指對應位置處的電磁感應部件會產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據此可確定觸控的位置;在此基礎上,根據發(fā)生觸控時手指按壓力的不同,磁場產生部件和電磁感應部件之間的距離變化不同,使得電磁感應部件發(fā)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量也不相同,據此可對不同的壓力值的進行識別,從而實現在三個維度上的識別。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三維觸控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0020]圖2a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三維觸控結構在未按壓時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2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三維觸控結構在按壓時的剖視示意圖;
[0022]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三維觸控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0023]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采用螺線管制作的三維觸控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0024]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5]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6]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三。
[0027]附圖標記:
[0028]10-三維觸控結構;20-液晶顯示面板;30-上偏光片;40-下偏光片;101-磁場產生部件;102-電磁感應部件;103-絕緣層;501-第一基板;502-第二基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0]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三維觸控結構10,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陣列排布的磁場產生部件101,以及與磁場產生部件101——對應且異層設置的電磁感應部件102。
[0031]其中,磁場產生部件101和電磁感應部件102之間具有間距,且磁場產生部件101和電磁感應部件102均為透明;磁場產生部件101用于產生磁場;電磁感應部件102用于在觸控時,發(fā)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
[0032]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三維觸控是指,在X-Y平面上能實現對觸控位置的識別,在Z方向上,能實現對壓力值的識別。
[0033]該三維觸控結構在X-Y平面上實現對觸控位置識別的原理為:當發(fā)生觸控時,由于手指對該三維觸控結構有一個按壓力,因此,會使得在手指對應位置處,磁場產生部件101和電磁感應部件102發(fā)生相對距離的改變,從而使得電磁感應部件102接收到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進而使得電磁感應部件102發(fā)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以此可產生感應電流。在此基礎上,通過與周圍電磁感應部件102的對比或通過直接檢測等方法,可以確定發(fā)生電流或者感應電動勢變化的電磁感應部件102的位置,并得到手指在X-Y平面上的位置。
[0034]該三維觸控結構在Z方向上實現對壓力值識別的原理為:如圖2a所示,當手指按壓前,磁場產生部件101和電磁感應部件102之間的間距為dl;如圖2b所示,當手指按壓時,磁場產生部件101和電磁感應部件102之間的間距減小為d2,根據d2的不同,電磁感應部件102接收到的磁通量也不相同,因而使得電磁感應部件102發(fā)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量也不相同,以此產生的感應電流也不相同。在此基礎上,通過判斷感應電動勢的變化量或者感應電流的值便可以得到d2的值,根據d2的值的不同便可以與不同的壓力值進行對應,因而實現對壓力值的識別,進而根據不同壓力值可實現不同的功能。
[0035]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對于磁場產生部件101,可通過向其施加交流電壓或交流電流來產生磁場。對于電磁感應部件102,為了在與磁場產生部件101之間的距離變化時,發(fā)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電磁感應部件102需要與走線形成閉合回路,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0036]第二,不對磁場產生部件101和電磁感應部件102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行限定,只要能在手指觸摸或按壓時,二者發(fā)生距離的改變即可。
[0037]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三維觸控結構10,當發(fā)生觸控時,與手指對應位置處的電磁感應部件102會產生感應電動勢的變化,據此可確定觸控的位置;在此基礎上,根據發(fā)生觸控時手指按壓力的不同,磁場產生部件101和電磁感應部件102之間的距離變化不同,使得電磁感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