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越碼電子計算機漢字輸入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漢字編碼及輸入電子計算機的方法。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用于電子計算機處理中文信息的漢字編碼已為數(shù)不少,其中,聲形碼有著獨特的技術(shù)特點,為漢字編碼法中的一個分支。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相關(guān)的聲形碼,雖能據(jù)其處理中文信息,但存在的缺陷有(1)沒有將《新華字典》以及人們?nèi)粘鴮懥晳T都認同的“點”筆劃列入基本筆劃,給使用帶來不便;(2)一些筆劃組合規(guī)定了先后順序,難以輕易掌握;(3)其聲碼易被人們混淆;(4)以字的結(jié)構(gòu)是否緊密來區(qū)分獨體字與非獨體字,由于結(jié)構(gòu)緊密本身是相對而言的,從而為用戶取碼造成模糊信息;(5)對于獨體字和合體字的取碼(包括合體字的拆分)亦不盡合理;(6)對不認識的字或是讀音不準的字無法打出;(7)特定鍵的設置不盡合理。
我們知道,隨著人們消費層次的提高,個人電腦正進入普及時代。為中國人設計的電腦必須符合中國人的思維與活動習慣,平臺的漢化與軟件的漢化是區(qū)別中外電腦操作的最大特點之一,與此同時產(chǎn)生的問題是沒有一種漢字輸入法象英文輸入一樣簡捷、快速、易學難忘。目前一些應用較多的編碼仍存在規(guī)則繁瑣、難學易忘的缺點,不適于非打字專業(yè)人員使用。一套優(yōu)秀的編碼法應當具有的特點包括(1)編碼規(guī)則簡單,能讓人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學會,(2)鍵面安排象英文字母鍵盤一樣明了。(3)掌握方法后不易忘記,(4)重碼少、輸入速度快。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超越碼電子計算機漢字輸入法,具有易學易記,符合人們書寫漢字及筆劃順序習慣以及重碼少、輸入速度快的特點。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所述編碼及其在國際標準健盤上的分布是[Q(氵)點],[W(艸)橫],[E(口)豎],[R(土、士)點點],[T點點],[U點撇],[I點折],[O(日、目)點捺],[P(蟲、 )捺],[{()],[A(木)撇],[S撇捺],[D撇折],[F撇撇],[G橫橫],[H橫豎],(J橫撇],[K橫折],[L(小)橫捺],[(石)],[Z(扌)折],[X(月)折捺],[C折折][V(女)豎豎],[B豎撇],[N豎折],[M(钅)豎捺]。
上述每一方括號代表一個鍵位,其中英文字母及“{”、“”符號表示該鍵在國際通用標準鍵盤上相應的位置,圓括號中符號為部首代碼,漢字為筆劃或組合筆劃代碼名稱。具體分布參見附圖。
以下對本發(fā)明做出進一步說明。
本發(fā)明編碼包括單筆鍵、雙筆鍵和部首鍵。
單筆鍵點(Q)、橫(W)、豎(E)、撇(A)、折(Z)、捺(P),依“點橫豎撇折捺”之順序設置,分別置于Q、W、E、A、Z、P鍵位;雙筆鍵以每兩種筆劃的組合對應一個鍵,兩筆之間無先后順序之分(如“點橫”與“橫點”都對應同一鍵),依“點橫豎撇折捺”的先后順序每一個筆劃與其本身及身后的筆劃相組合對應一個鍵區(qū),包括在鍵盤上從“R”至“O”分別對應“點點”、“點橫”、“點豎”、“點撇”、“點折”、“點捺”,從“G”至“L”分別對應“橫橫”、“橫豎”、“橫撇”、“橫折”、“橫捺”、從“V”至“M”分別對應“豎豎”、“豎撇”、“豎折”、“豎捺”,從“F”至“S”分別對應“撇撇”、“撇折”、“撇捺”,從“C”至“X”分別對應“折折”、“折捺”;部首鍵為提高輸入速度,特別設置的部首鍵有Q(氵)、W(艸)、E(口)、R(士、土)、O(日、目)、P(蟲、
)、{()、A(木)、L(小)、(石)、Z(扌)、X(月)、V(女)、M(钅)。本發(fā)明還以“V”鍵為拼音萬能鍵,對讀不準音的字擊此鍵選擇。
本發(fā)明所稱的獨體字是指有一筆從左貫串至右或是從上貫串至下的字,否則為非獨體字。本發(fā)明的編碼由聲碼(第一鍵)和形碼(第二、或第二、三、或每二、三、四鍵)組成,其取碼規(guī)則是(1)聲碼部份為第一鍵,輸入漢字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讀不準音的擊“V”鍵選擇,并將Ch、Zh、Sh、N分別歸至C、Z、S、L鍵;(2)形碼部份依漢字及筆劃書寫順序,輸入相應形碼;a、對于獨體字,依筆劃順序,以每兩筆對應一鍵輸入雙筆鍵。如“人”字,先輸入拼音鍵“R”,再擊“撇捺”雙筆鍵“S”;又如“天”字,先擊“T”拼音鍵,再按“橫橫”鍵“G”即可;b、對于可分為左右、上下、內(nèi)外兩部份的非獨體字,先對第一部份(左、上、外)按雙筆鍵輸入,當該部份有四筆或四筆以上時,依前四筆輸入兩個雙筆鍵(即第二、三鍵),如“鞍”字的第一部份“革”,輸入“橫豎”、“豎橫”兩鍵H、H;該部份只有三筆時,先輸入一個雙筆鍵,再輸入一個單筆鍵(第三鍵),如“彼”字的“彳”,先輸入“撇撇”的雙筆鍵“F”,再輸入“豎”的單筆鍵E;該部份只有兩筆時輸入一個雙筆鍵,如“偏”的“亻”,輸入“撇豎”雙筆鍵B;而當該部份只有一筆時,輸入一個單筆鍵,如“舊”字,輸入“豎”單筆鍵E;c、若依上述b規(guī)則輸入后仍未出現(xiàn)該字,則對上述第二部份(右、下、內(nèi))按書寫順序以雙筆鍵輸入,直到該字出現(xiàn),總鍵數(shù)至多四鍵(含聲碼);d、對于不能明確區(qū)分為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依書寫順序先輸入兩個雙筆鍵,讀兩鍵所在筆劃為該字第一部份,余下為第二部份,仍依上述規(guī)則取碼。例如“襄”字第一部份為
余下為第二部份;e、只有一鍵、二鍵、三鍵的字,加擊一個空格鍵即可輸入。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國、因、困”的外部“口”與部首鍵E的“口”不同,后者用于“員、嘴、吧、吊”一類字,前者以“豎折”雙筆鍵N和“橫”單筆鍵W表示。本發(fā)明的“V”鍵主要提供漢字選擇,即從顯示行中的1至10個漢字中進行選擇(至多四鍵)。
本發(fā)明的設計原理是,將所有漢字筆劃分為點、橫、豎、撇、折(包括所有帶折的筆劃)、捺,并依該六種基本筆劃順序(即點橫豎撇折捺之順序)組合編碼,遵循了人們書寫漢字及漢字筆劃的習慣,結(jié)合漢字讀音并針對較多聲碼或聲形碼中要求讀音很準的缺陷而設置“V”鍵萬能幫助碼,設計出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本發(fā)明經(jīng)精心研究,科學設置了編碼的鍵面布局,為用戶快速掌握超越碼起到積極作用。
由以上可知,本發(fā)明為一種超越碼電子計算機漢字輸入法,具有易學易記的特點,符合人們書寫漢字及筆劃的習慣,漢字取碼簡潔明了,克服了南方口音的用戶(使用者)發(fā)音下準而難以正確輸入的缺陷。本發(fā)明采用漢字拼音字母輸入國標一、二級共七千余漢字,僅有九十個重碼(其中六十多個漢字為非常用漢字),重碼率低,輸入漢字速度快。
附圖是代碼在鍵面的分布。
本發(fā)明編碼舉例(依漢字、聲碼、形碼次序列出)一、左右結(jié)構(gòu)阿 an.暖ao.矮 ahh, 鞍ahh。二、上下結(jié)構(gòu)藹aw,安ayz,螯agh, 案ayc,三、包圍結(jié)構(gòu)房fIJ, 慶QTA,病BTU。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超越碼電子計算機漢字輸入法,其特征是,編碼及其在國際標準鍵盤上的分布是[Q(氵)點],[W(艸)橫],[E(口)豎],[R(土、士)點點]。[T點點][Y點豎],[U點撇],[I點折],[O(日、目)點捺],[P(蟲、 )捺],[{()],[A(木)撇],[S撇捺],[D撇折],[F撇撇],[G橫橫],[H橫豎],[J橫撇],[K橫折],[L(小)橫捺],[(石)],[Z(扌)折],[X(月)折捺],[C折折][V(女)豎豎],[B豎撇],[N豎折],[M(钅)豎捺]。上述每一方括號代表一個鍵位,其中英文字母及“{”、“”符號表示該鍵在國際通用標準鍵盤上相應的位置,圓括號中符號為部首代碼,漢字為筆劃或組合筆劃代碼名稱;本發(fā)明取碼規(guī)則是(1)聲碼部份為第一鍵,輸入漢字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讀不準音的擊“V”鍵選擇,將ch、zh、sh、n分別歸入C、Z、S、L鍵;(2)形碼部份依漢字及筆劃書寫順序,輸入相應形碼;a、對于獨體字,依筆劃順序,以每兩筆對應一鍵輸入雙筆鍵;b、對于可分為左右、上下、內(nèi)外兩部份的非獨體字,先對第一部份(左、上、外)按雙筆鍵輸入,當該部份有四筆或四筆以上時,依前四筆輸入兩個雙筆鍵;當其只有三筆時,先輸入一個雙筆鍵再輸入一個單筆鍵;當其只有兩筆時,輸入一個雙筆鍵;當其只有一筆時,輸入一個單筆鍵;c、若依上述b規(guī)則輸入后仍未出字的,則對所述第二部份按書寫順序輸入雙筆鍵;d、對于不能明確分為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依書寫順序輸入兩個雙筆鍵;e、只有一鍵、二鍵、三鍵的字,加擊一個空格鍵。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漢字編碼法,它在國際標準鍵盤上合理分布,基本代碼包括點、橫、豎、點點、點橫、點豎、點撇、點折、點捺、捺、撇、撇捺、撇折、撇撇、橫橫、橫豎、橫撇、橫折、橫捺、折、折捺、折折、豎豎、豎撇、豎折、豎捺,還包括十八個部首碼和一個萬能拼音幫助鍵(V)鍵。本發(fā)明為聲形碼,具有鍵面布局明了、易學易記、輸入速度快、重碼率低的特點,對發(fā)音不準者亦可方便輸入。
文檔編號G06F3/023GK1201176SQ97108089
公開日1998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7年6月3日
發(fā)明者曾正黎 申請人:曾正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