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電腦機箱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包括機箱本體,其特征在于,在主板和顯卡之間設置有一顯卡轉接件,顯卡通過顯卡轉接件可以豎著與主板實現(xiàn)數(shù)據鏈接。從而解決顯卡限制機箱寬度的缺陷,第一主體板和第二主體板上開設有很多散熱孔,散熱效果好、低噪音。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電腦機箱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腦機箱結構,尤其是一種能配備高性能的顯卡而且具有體積小的新型電腦機箱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腦向體積小、性能高、功能強的趨勢持續(xù)發(fā)展?,F(xiàn)有的機箱由于傳統(tǒng)的設計限制,無法做到“高性能”和“小體積”兩者兼具。
[0003]電腦由CPU (中央處理器)和GPU (顯卡)決定了電腦的關鍵性能,因此“高性能”電腦應該配備有基于當時技術的頂級CPU和GPU。傳統(tǒng)的ATX結構型機箱能兼容高端CPU和GPU,為保證其良好散熱性,傳統(tǒng)的ATX機箱結構的體積往往很大。
[0004]傳統(tǒng)的“小體積”機箱,由于機箱寬度限制,故無法配備頂級GPU (顯卡)。
[0005]因此,現(xiàn)有機箱無法兼具“高性能”和“小體積”兩者優(yōu)勢。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電腦機箱結構,能配備高性能GPU顯卡和CPU,而且體積小,散熱好。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包括機箱本體,其特征在于,在主板和顯卡之間設置有一顯卡轉接件,所述顯卡轉接件一端接入主板上的顯卡槽另一端可以延伸一定角度和長度與顯卡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機箱本體由第一主體板、第二主體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通過連接形成的一個類長方體。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主體板上安裝有Min1-1TX主板、顯卡、電源、內存和CPU,所述第二主體板上安裝有至少一個機械硬盤或固態(tài)硬盤。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主體板在靠近顯卡和電源處開設有多個散熱孔,所述第二主體板在靠近CPU處開設有多個散熱孔。
[0011]進一步的,所述電源位于主板同側。
[0012]進一步的,所述電源可以是ATX標準電源、min1-ATX電源、服務器電源、電源模塊。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顯卡可以豎著與主板實現(xiàn)數(shù)據鏈接,從而解決顯卡限制機箱寬度的缺陷。從而解決小機箱無法配備高性能顯卡的問題。
[0015](2)高性能、小體積,攜帶方便。
[0016](3)在離GPU顯卡很近的第一主體板上開設有很多散熱孔,讓顯卡的散熱性提高很多,降低顯卡風扇轉速,低噪音。
[0017](4)在離電源很近的第一主體板上開設有很多散熱孔,讓電源的散熱性提高很多,降低顯卡風扇轉速,低噪音。
[0018](5)在離CPU很近的第二主體板上開設有很多散熱孔,讓CPU的散熱性提高很多,降低顯卡風扇轉速,低噪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新型電腦機箱結構的第一主體板內側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新型電腦機箱結構的第一主體板外側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新型電腦機箱結構的第二主體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新型電腦機箱結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新型電腦機箱結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4]其中,1 一顯卡轉接件,2 —顯卡,3 —主板,4 - CPU, 5 一內存,6 —電源,7 —固態(tài)硬盤,8 —機械硬盤,9 一第一面板,10 一第二面板,11 一第三面板,12 一第四面板,13 —第一主體板,14 一第二主體板,15 一散熱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0026]如圖1-5所示,一種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包括機箱本體,在主板3和顯卡2之間設置有一顯卡轉接件1,顯卡2通過顯卡轉接件1可以豎著與主板實現(xiàn)數(shù)據鏈接。顯卡轉接件1 一端接入主板3上的顯卡槽,經過PCB板(或延長線)延伸一定的高度后,在90方向衍生新的顯卡槽,顯卡2接入新顯卡槽。從而解決顯卡限制機箱寬度的缺陷。
[0027]機箱本體由第一主體板13、第二主體板14、第一面板9、第二面板10、第三面板11和第四面板12通過連接形成的一個類長方體。
[0028]第一主體板13上安裝有Min1-1TX主板3、顯卡2、電源6、內存5和CPU4,電源6位于主板3同側,電源方向可調換。第二主體板14上安裝有至少一個機械硬盤8或固態(tài)硬盤7。
[0029]電源6可以是ATX標準電源、min1-ATX電源、服務器電源、電源模塊。
[0030]第一主體板13在靠近顯卡2和電源6處開設有多個散熱孔15,第二主體板14在靠近CPU4處開設有多個散熱孔15。
[0031]第一主體板13、第二主體板14、第一面板9、第二面板10、第三面板11、第四面板12,采用亞克力(有機玻璃)、鋁、鐵、鋼等材料制作。
[0032]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結構的改變,主板3,顯卡2,CPU4可以靠近箱體側壁設置,二開設散熱孔,從而使得機箱整體的散熱效果更佳。
[0033]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于示例性說明或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此外,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旨在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范圍和邊界、或者這種范圍和邊界的等同形式內的全部變化和修改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包括機箱本體,其特征在于,在主板和顯卡之間設置有一顯卡轉接件,所述顯卡轉接件一端接入主板上的顯卡槽另一端可以延伸一定角度和長度與顯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本體由第一主體板、第二主體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通過連接形成的一個類長方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體板上安裝有Min1-1TX主板、顯卡、電源、內存和CPU,所述第二主體板上安裝有至少一個機械硬盤或固態(tài)硬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體板在靠近顯卡和電源處開設有多個散熱孔,所述第二主體板在靠近CPU處開設有多個散熱孔。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位于主板同側。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電腦機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可以是ATX標準電源、min1-ATX電源、服務器電源、電源模塊。
【文檔編號】G06F1/18GK204143329SQ201420642293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林志豪 申請人:林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