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及其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及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大范圍地理信息的有效持續(xù)更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其是利用多源現勢資料,通過差異對比、變化提取與測定等,對已有地理信息數據體進行更新處理,以更準確地反映與表達客觀世界的現實分布與空間特征。主數據庫更新可分為批量更新和增量更新兩種模式。批量更新是直接針對主數據庫進行更新處理,包括添加新增目標、刪除不再存在的目標,生成新的數據庫版本,保存歷史數據等,在此過程中,不單獨保存更新信息。這種方式操作簡單,但存在數據量大、不便于網絡傳輸、用戶數據更新集成難度大等缺點。針對批量更新的不足,Spery (1998)提出了增量更新的概念。即在主數據庫更新過程中,只記錄主數據庫中只記錄主數據庫中發(fā)生變化的要素的變化類型變化量等信息,并以增量文件(Delta file)的方式存儲和管理,具有數據量少、便于傳輸、易于集成等優(yōu)點。2001年11月,英國軍械測量局OS (Ordnance Survey)在其發(fā)布了新一代空間數據產
品-MasterMap中,采用基于要素(Feature-based)的數據模型管理矢量數據,同時支持
批量式(Full Update)和增量式(Change-only Update)兩種更新服務方式。澳大利亞測繪聯合會 ICSM (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 on Surveying and Mapping)提出統(tǒng)一數據框架HDF (Harmonised Data Framework)旨在解決增量信息的數據傳輸格式、增量信息的數據接口、增量信息的集成等問題,推進澳大利亞空間框架數據的增量式更新。國際海道測量組織 IHO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于 1996 年發(fā)布了“數字海道測量數據傳輸標準 S57,,(IHO Transfer Standard for Digital Hydrographic Data S57),用于規(guī)范電子海圖ENC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的制作和更新服務,并提出了一種基于基態(tài)數據的增量更新模式。盡管當前世界許多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空間數據庫增量更新,但就總體而言,其進展遠遜于需求,相對成熟的增量更新系統(tǒng)還不多,原因在于空間數據庫增量更新涉及到的增量信息的定義、分類與建模、增量信息快速提取、半結構增量信息的表達和存儲、基態(tài)修正時空建模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和問題尚沒有很好解決,限制了其應用。十一五期間,中國在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 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技術的研究,在增量建模、采集于與更新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僅目前而言,增量更新仍沒有進入實用階段,除了相關技術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外,一個最大的瓶頸就是數據傳輸安全問題,因為地理信息數據是國家戰(zhàn)略性信息資源,屬國家秘密,主數據更新后,如何安全、快捷地傳輸到主數據庫,完成客戶數據庫的同步更新,一直是困擾GIS(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人員的瓶頸問題?,F有技術公開了一種變化信息采集與時空數據更新一體化的系統(tǒng)與方法,提出了一種GIS數據增量采集與更新的新方法,但沒有解決增量信息的網絡安全傳輸問題。按照《測繪管理工作國家秘密范圍的規(guī)定》,對于面積大于6平方公里的大比例尺地形圖及比例尺在1:1萬-1:50萬的地形圖屬于國家秘密或機密數據。該專利及當前檢索的所有增量更新方法,其記錄的增量信息全部是地理要素的空間坐標與屬性,屬于國家秘密,目前存在的瓶頸問題是傳輸數據量大、傳輸不安全等問題,在主數據庫數據更新后,無法通過網絡將增量更新信息傳輸到客戶數據庫,完成客戶數據庫的同步更新,目前的做法是由利用專用的存儲介質人工傳遞,既不安全、又浪費時間,同時增加人力和交通成本。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及其系統(tǒng),利用計算機技術,從一種新的視角,只記錄和傳遞更新的各項操作,而不記錄數據本身,解決GIS數據庫增量更新及其安全傳遞問題。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用于將第一計算機中對第一 GIS數據的更新,通過第二計算機更新到第二 GIS數據中,包括:S1、按照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記錄第一計算機對第一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時的操作過程數據,將所述操作過程數據保存起來作為偽增量文件;S2、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當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不相同時,對所述偽增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適應性修改;S3、根據所述第二計算機中的偽增量文件,自動驅動所述第二計算機對所述第二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I中所述同步記錄具體為采用鉤子技術通過具有回放功能的軟件同步記錄。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I中所述操作過程數據包括鼠標動作數據、鼠標軌跡數據和/或鍵盤操作數據。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3中所述進行更新操作的同時,自動記錄所述更新操作產生的增量信息。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中所述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具體包括: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從所述第一計算機中拷貝出來,離線導入到所述第二計算機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計算機對第一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具體包括:對所述第一GIS數據中的要素進行新增、刪除和/或修改,和/或對所述第一 GIS數據中的要素的屬性進行新增、刪除和/或修改。進一步地,將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配置為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相同,將所述第二計算機的分辨率設置為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分辨率相同。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計算機與所述第二計算機為同一計算機。根據本發(fā)明的同一構思,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GIS數據庫增量更新系統(tǒng),用于將第一計算機中對第一 GIS數據的更新,通過第二計算機更新到第二 GIS數據中,包括:偽增量文件獲取模塊,用于按照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記錄第一計算機對第一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時的操作過程數據,將所述操作過程數據保存起來作為偽增量文件;
配置與文件傳輸模塊,用于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當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不相同時,對所述偽增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適應性修改;數據更新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二計算機中的偽增量文件,自動驅動所述第二計算機對所述第二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進一步地,所述偽增量文件獲取模塊中所述同步記錄具體為采用鉤子技術通過具有回放功能的軟件同步記錄。進一步地,所述偽增量文件獲取模塊中所述操作過程數據包括鼠標動作數據、鼠標軌跡數據和/或鍵盤操作數據。進一步地,所述數據更新模塊中所述進行更新操作的同時,自動記錄所述更新操作產生的增量信息。進一步地,所述配置與文件傳輸模塊中所述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具體包括: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從所述第一計算機中拷貝出來,離線導入到所述第二計算機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計算機對第一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具體包括:對所述第一GIS數據中的要素進行新增、刪除和/或修改,和/或對所述第一 GIS數據中的要素的屬性進行新增、刪除和/或修改。進一步地,將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配置為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相同,將所述第二計算機的分辨率設置為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分辨率相同。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計算機與所述第二計算機為同一計算機。本發(fā)明針對目前對GIS數據庫增量更新存在的技術缺陷,從另外一種視角,充分利用WINDOWS的事件驅動機制,利用鉤子技術,在外業(yè)更新操作的同時,自動記錄計算機鼠標及鍵盤的動作類型、屏幕X、Y坐標及操作時間等信息,而不是記錄地理要素真實的空間坐標數據及屬性信息,這樣產生的增量數據具有數據量小、不包含任何保密信息的特點,很好地解決了 GIS數據庫增量更新及其高效、安全傳遞問題?;谶@種更新方法,只需利用通用的GIS軟件,經過簡單編程即可實現GIS數據庫增量更新。
圖1是本發(fā)明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外業(yè)計算端偽增量文件獲取方法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數據更新方法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系統(tǒng)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實施例一本實施例所述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用于將第一計算機中對第一 GIS數據的更新,通過第二計算機更新到第二 GIS數據中,其中所述第一計算機與所述第二計算機為同一計算機,但是所述第一 GIS數據與所述第二 GIS數據為存放于不同位置的GIS數據,但是需要其數據和版本相同。當所述第一計算機與所述第二計算機不為同一計算機時,盡量要求兩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相同,分辨率相同。同時,必須要求所述第二計算機對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時所使用的軟件及其版本完全相同,例如GIS編輯軟件,GIS數據庫處理軟件等。本實施例具體方法包括:第一步、按照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記錄第一計算機對第一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時的操作過程數據,將所述操作過程數據保存起來作為偽增量文件。其中,所述同步記錄具體為采用鉤子技術通過具有回放功能的軟件同步記錄。由于鉤子技術除了包括鍵盤鉤子和鼠標鉤子以外,還包括外殼鉤子等,因此,第一計算機上通過GIS編輯軟件對所述第一 GIS數據進行編輯更新時,通過所述GIS編輯軟件打開所述GIS數據和/或對應的影像數據這一過程也可通過鉤子技術獲取,實現將這一過程也存儲在偽增量文件中。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更新操作具體包括:對所述第一 GIS數據中的要素進行新增、刪除和/或修改,和/或對所述第一 GIS數據中的要素的屬性進行新增、刪除和/或修改。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操作過程數據包括鼠標動作數據、鼠標軌跡數據和/或鍵盤操作數據等。第二步、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當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不相同時,對所述偽增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適應性修改。為了數據安全,在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時,可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從所述第一計算機中拷貝出來,離線導入到所述第二計算機中。當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不相同時,則需要對所述第一計算機產生的偽增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適應性修改。所述適應性修改的原則是:要求將修改后的偽增量文件在第二計算機上進行回放時,驅動第二計算機進行的更新操作時對第二 GIS數據的修改與所述第一計算機對第一GIS數據的修改完全相同。第三步、根據所述第二計算機中的偽增量文件,自動驅動所述第二計算機對所述第二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進一步地,在本步驟中進行更新操作的同時,可自動記錄所述更新操作產生的增量信息,用于對所述第一 GIS數據和所述第二 GIS數據進行版本管理。實施例二本發(fā)明所述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用于將第一計算機中對第一 GIS數據的更新,通過第二計算機更新到第二 GIS數據中。本實施例以通過將外業(yè)計算機中對外業(yè)計算機的GIS數據庫的GIS數據的更新,通過需要更新的數據庫所在的計算機更新到所述需要更新的數據庫中為例,來說明實現GIS數據庫增量更新的方法。本實施例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包括:在外業(yè)計算機上啟動更新操作記錄程序的具體方法示意圖如圖2所示。打開需要更新的舊版本的矢量地圖數據,包括地形圖和/或對應的最新影像數據,在外業(yè)計算機上使用鼠標鍵盤對所述地形圖進行更新操作,使用記錄程序采用鉤子技術按照所述更新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自動記錄所述外業(yè)計算機進行更新操作時的操作過程數據,將所述操作過程數據保存起來作為偽增量文件。所述操作過程數據包括鼠標動作數據、鼠標軌跡數據和/或鍵盤操作數據。包括以下幾種更新操作:打開編輯:啟動地形要素更新編輯功能;要素新增:對地形圖中新增地形要素進行添加,如果是點要素,直接用鼠標點擊增加點;如果是線要素,利用鼠標先點擊線增加功能,然后沿著新增線要素軌跡,按照GIS數據采集規(guī)范,每隔一定距離,采集一個點,直到新增線要素終點;如果是面要素,利用鼠標先點擊面增加功能,然后沿著新增面要素邊界,按照GIS數據采集規(guī)范,每隔一定距離,采集一個點,直到回到起始點,與起始點重合,完成新增面要素構建;要素刪除:對地形圖中消失地形要素進行刪除,鼠標選中要刪除的要素,點擊刪除操作即可;要素幾何變化:鼠標選中發(fā)生幾何變化的地形要素,點擊要素的每一個節(jié)點,按照相同區(qū)域遙感或航攝影像中的實際位置,進行節(jié)點移位;屬性變化:對地形圖中發(fā)生屬性變化地形要素,鼠標點擊打開屬性表,進行修改等更新操作;更新保存:最后保存更新后的地形圖數據。對地理要素更新的同時,利用WINDOWS的事件驅動機制,采用鉤子技術,按照更新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自動記錄計算機鼠標移動的屏幕位置坐標(x,y),而不是記錄地理要素的坐標,鼠標左鍵和右鍵的動作,及鍵盤的動作,而不是記錄地理要素的坐標及屬性信息,更新完成后,將從啟動更新到最后退出更新過程順序記錄所有的鼠標動作和軌跡數據、鍵盤操作,自動保存成文本文件,稱為偽增量文件。其中,所述鉤子技術是Windows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系統(tǒng)接口,它可以截獲并處理送給其他應用程序的消息,來完成普通應用程序難以實現的功能。鉤子可以監(jiān)控系統(tǒng)或進程中的各種事件消息,截獲發(fā)往目標窗口的消息并進行處理。用戶可以在系統(tǒng)中安裝自定義的鉤子,監(jiān)視系統(tǒng)中特定事件的發(fā)生,完成特定的功能。比如截獲鍵盤、鼠標的輸入、屏幕的取詞、日志監(jiān)視等等。按事件分類,所述鉤子技術有5種常用類型:鍵盤鉤子,它可以監(jiān)視各種鍵盤消息;鼠標鉤子,它可以監(jiān)視各種鼠標消息;外殼鉤子,它可以監(jiān)視各種SHELL事件消息,比如啟動和關閉應用程序;日志鉤子,它可以記錄從系統(tǒng)消息隊列中取出的各種事件消息;窗口過程鉤子,它監(jiān)視所有從系統(tǒng)消息隊列發(fā)往目標窗口的消息。由于鉤子技術除了包括鍵盤鉤子和鼠標鉤子以外,還包括外殼鉤子等,因此,在外業(yè)計算機上打開GIS編輯軟件,通過所述GIS編輯軟件打開需要更新的地形圖和/或對應的影像數據這一過程也可通過鉤子技術獲取。因此,本實施例中的偽增量文件的獲取方式包括:方式一、在外業(yè)計算機上打開GIS編輯軟件,通過所述GIS編輯軟件打開需要更新的地形圖和/或對應的影像數據,使用鼠標鍵盤對所述地形圖進行更新操作,使用記錄程序采用鉤子技術按照所述更新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自動記錄所述外業(yè)計算機的鼠標動作和軌跡數據以及鍵盤操作數據,將所述鼠標動作和軌跡數據以及鍵盤操作數據保存起來作為偽增量文件。方式二、在外業(yè)計算機上打開記錄程序,打開GIS編輯軟件,通過所述GIS編輯軟件打開需要更新的地形圖和/或對應的影像數據,使用鼠標鍵盤對所述地形圖進行更新操作,所述記錄程序采用鉤子技術按照所述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自動記錄所述外業(yè)計算機的事件消息、鼠標動作和軌跡數據以及鍵盤操作數據,將所述事件消息、鼠標動作和軌跡數據以及鍵盤操作數據保存起來作為偽增量文件。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偽增量文件包括:消息類型、橫坐標、縱坐標、時間、窗口句柄等。獲取所述偽增量文件以后,將該偽增量文件通過網絡傳輸到客戶數據庫端連接互聯網的非涉密計算機,并將該偽增量文件拷貝出來,離線導入到需要進行增量更新的數據庫所在的計算機中。為了將外業(yè)計算機端的更新操作在需要更新的數據庫所在的計算機端進行有效地回放,有一種方法是使回放時執(zhí)行的操作與所述外業(yè)計算機端所執(zhí)行的操作完全相同,本實施例要求將外業(yè)計算機與需要更新的數據庫所在計算機配置為同一尺寸的顯示屏,采用相同的GIS軟件,將二者顯示屏分辨率設置相等,并盡可能設為最高。當然,當所述需要更新的數據庫所在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與所述外業(yè)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不相同時,則需要對所述外業(yè)計算機產生的偽增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適應性修改。所述適應性修改的原則是:要求將修改后的偽增量文件在所述需要更新的數據庫所在計算機上進行回放時,驅動所述需要更新的數據庫所在計算機進行的更新操作時對GIS數據的修改與所述外業(yè)計算機對GIS數據的修改完全相同。如圖3所示,在需要更新的數據庫所在的計算機上啟動更新操作回放程序,讀取所述偽增量文件,同樣利用WINDOWS的事件驅動機制,采用鉤子技術,將外業(yè)更新端的更新操作進行回放。若通過上述方式一獲取所述偽增量文件,則進行回放具體為:在所述需要增量更新的數據庫所在計算機上,打開GIS編輯軟件,通過所述GIS編輯軟件打開所述需要更新的地形圖和/或對應的影像數據,使用更新操作回放程序采用鉤子技術根據所述偽增量文件將所述外業(yè)計算機的更新操作進行回放,自動驅動所述需要增量更新的數據庫所在計算機的鼠標和鍵盤進行更新操作。若通過上述方式二獲取所述偽增量文件,則進行回放具體為:在所述需要增量更新的數據庫所在計算機上,打開更新操作回放程序,所述更新操作回放程序根據所述偽增量文件將所述外業(yè)計算機的更新操作進行回放,自動打開GIS編輯軟件,通過GIS編輯軟件打開所述需要更新的地形圖和/或對應的影像數據,自動驅動鼠標和鍵盤進行更新操作。
采用和外業(yè)計算機端相同的鼠標和鍵盤動作,打開需要更新的相同區(qū)域的舊版本的矢量地圖數據,自動執(zhí)行與外業(yè)計算機相同的更新操作,自動記錄每一項更新操作產生的增量信息,完成對需要增量更新的數據庫進行更新的同時,生成增量更新的增量信息文件,用于進行版本管理。其中,在本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偽增量信息文件數據結構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用于將第一計算機中對第一GIS數據的更新,通過第二計算機更新到第二 GIS數據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51、按照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記錄第一計算機對第一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時的操作過程數據,將所述操作過程數據保存起來作為偽增量文件; 52、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當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不相同時,對所述偽增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適應性修改; 53、根據所述第二計算機中的偽增量文件,自動驅動所述第二計算機對所述第二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I中所述同步記錄具體為采用鉤子技術通過具有回放功能的軟件同步記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I中所述操作過程數據包括鼠標動作數據、鼠標軌跡數據和/或鍵盤操作數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中所述進行更新操作的同時,自動記錄所述更新操作產生的增量信息。
5.如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所述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具體包括: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從所述第一計算機中拷貝出來,離線導入到所述第二計算機中。
6.如權利 要求5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計算機對第一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具體包括:對所述第一 GIS數據中的要素進行新增、刪除和/或修改,和/或對所述第一 GIS數據中的要素的屬性進行新增、刪除和/或修改。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配置為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相同,將所述第二計算機的分辨率設置為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分辨率相同。
8.如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計算機與所述第二計算機為同一計算機。
9.一種GIS數據庫增量更新系統(tǒng),用于將第一計算機中對第一GIS數據的更新,通過第二計算機更新到第二 GIS數據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偽增量文件獲取模塊,用于按照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記錄第一計算機對第一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時的操作過程數據,將所述操作過程數據保存起來作為偽增量文件; 配置與文件傳輸模塊,用于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當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與所述第一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不相同時,對所述偽增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適應性修改; 數據更新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二計算機中的偽增量文件,自動驅動所述第二計算機對所述第二 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偽增量文件獲取模塊中所述同步記錄具體為采用鉤子技術通過具有回放功能的軟件同步記錄。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偽增量文件獲取模塊中所述操作過程數據包括鼠標動作數據、鼠標軌跡數據和/或鍵盤操作數據。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更新模塊中所述進行更新操作的同時,自動記錄所述更新操作產生的增量信息。
13.如權利要求9至12之一所述的GIS數據庫增量更新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與文件傳輸模塊中所述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具體包括: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從所述第一計算機中拷貝出來,離線導入到所述第二計算機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數據庫增量更新的方法及其系統(tǒng),方法包括S1、按照操作的先后順序,同步記錄第一計算機對第一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時的操作過程數據;S2、將所述偽增量文件存儲到第二計算機中,當所述第二計算機的顯示屏的尺寸或分辨率與所述第一計算機不相同時,對所述偽增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進行適應性修改;S3、根據所述第二計算機中的偽增量文件,自動驅動所述第二計算機對所述第二GIS數據進行更新操作。本發(fā)明通過記錄和傳遞數據更新的各項操作,而不記錄數據本身,解決了GIS數據庫增量更新及其高效、安全傳遞問題。
文檔編號G06F17/30GK103150348SQ20131004963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7日
發(fā)明者劉萬增, 陳軍, 趙勇, 周曉光, 林艷, 劉冬冬 申請人: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