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及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軟件的界面設計及操作管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軟件的操作功能主要有三種方式一、傳統(tǒng)的菜單方式,利用菜單選擇相應的操作;二、利用快捷鍵進行功能操作;三、把相關的一組操作放在一個總是可見的操作面板內,選擇相應的操作。這三種方式各有利弊,各種軟件都采用了菜單形式,但是菜單的可視性比較差,用戶只能先下拉菜單或者彈出菜單后才能夠瀏覽菜單內的所有功能再進行選擇,尤其是很復雜的級聯(lián)菜單和右鍵菜單不利于用戶操作,而且甚至有的用戶可能都不知道彈出菜單的存在??旖萱I是很多用戶節(jié)省時間的一個有效方法,但是快捷鍵數量往往比較多,上百個的快捷鍵讓用戶全部記住是不切合實際的。方式三是上述問題的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它把一系列的操作功能統(tǒng)一放在一個總是可見的面板內,用戶可以直接在操作面板內選擇操作的功能,直觀簡單而且非常方便,大大節(jié)省了用戶的時間,其操作邏輯如圖1所示。但是對于一個界面功能非常多的大型軟件,比如某些視覺效果合成系統(tǒng),其界面有上百個操作按鈕, 如果全部羅列在操作面板內,既占用太大的空間,又令用戶很難找到自己需要的操作按鈕, 界面也很不美觀。而且有的功能用戶并不經常用,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適用于各種軟件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及系統(tǒng),有利于用戶方便快捷的操作軟件。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i)將所有的工具欄操作定義在一個全局變量內,在這個全局變量內記錄每個工具欄操作所屬界面的名稱、操作名稱、圖標、快捷鍵;(S2)在用戶界面的每一個目的面板上,創(chuàng)建一個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將全局變量內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S3)目的面板根據所傳送的工具欄操作的操作名稱,判斷此操作是否屬于該面板上的操作,如果屬于,則將該工具欄操作按鈕保存在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如果不屬于, 則禁止該工具欄操作按鈕放入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中。進一步,如上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步驟(Si)中,全局變量內記錄的所有工具欄操作按不同的所屬界面分類以樹形結構保存在操作面內。進一步,如上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步驟(S》中,采用拖拽機制將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進一步,如上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步驟(s;3)中,保存在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的工具欄操作按鈕的位置是任意的,而且能夠隨意改變位置。
進一步,如上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在軟件系統(tǒng)退出時,每個目的面板的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保存的是其當前所具有的全部工具欄操作按鈕。一種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包括工具欄操作定義模塊,用于將所有的工具欄操作定義在一個全局變量內,在這個全局變量內記錄每個工具欄操作所屬界面的名稱、操作名稱、圖標、快捷鍵;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創(chuàng)建模塊,在用戶界面的每一個目的面板上,創(chuàng)建一個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模塊,用于將全局變量內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工具欄操作判別模塊,根據所傳送的工具欄操作的操作名稱,判斷傳送的操作是否屬于當前目的面板上的操作,如果屬于,則將該工具欄操作按鈕保存在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如果不屬于,則禁止該工具欄操作按鈕放入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中。進一步,如上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其中,所述的工具欄操作定義模塊將全局變量內記錄的所有工具欄操作按不同的所屬界面分類以樹形結構保存在操作面內。進一步,如上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其中,所述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模塊采用拖拽機制將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更進一步,如上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其中,當工具欄操作判別模塊判斷傳送的操作不屬于當前目的面板上的操作時,當前目的面板的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被鎖定,在拖曳狀態(tài)下的鼠標顯示禁止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及系統(tǒng),既能利于用戶方便快捷的操作軟件,又不要求用戶花費力氣去記憶快捷鍵,還能使軟件界面簡潔大方。面板上的所有操作不再簡單的全部顯示在界面上,避免了所有面板工具按鈕羅列出來的弊端,而是增加了用戶自定義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每個目的面板上都開辟一塊空間作為工具欄,用戶可以根據具體需求安排每個界面工具欄的操作按鈕,其靈活性強,具有針對性,方便快捷,簡單易懂。
圖1為傳統(tǒng)的軟件界面操作邏輯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軟件界面操作邏輯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方法流程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和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針對軟件界面的操作方式,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操作邏輯,面板上的所有操作不再簡單的全部顯示在界面上,而是增加了用戶自定義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每個面板上都開辟一塊空間作為工具欄,用戶可以根據具體需求安排每個界面工具欄的操作按鈕,其操作邏輯如圖2所示。
4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其結構如圖4所示,包括工具欄操作定義模塊,用于將所有的工具欄操作定義在一個全局變量內,在這個全局變量內記錄每個工具欄操作所屬界面的名稱、操作名稱、圖標、快捷鍵;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創(chuàng)建模塊,在用戶界面的每一個目的面板上,創(chuàng)建一個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模塊,用于將全局變量內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工具欄操作判別模塊,根據所傳送的工具欄操作的操作名稱,判斷傳送的操作是否屬于當前目的面板上的操作,如果屬于,則將該工具欄操作按鈕保存在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如果不屬于,則禁止該工具欄操作按鈕放入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中。使用上述系統(tǒng)進行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的步驟如圖3所示,包括(Si)將所有的工具欄操作定義在一個全局變量內,在這個全局變量內記錄每個工具欄操作所屬界面的名稱、操作名稱、圖標、快捷鍵。本實施例中采用QT技術在界面上創(chuàng)建一個單獨的操作面板,讀取全局變量,按不同的界面分類以樹形結構將每個工具欄操作保存在操作面板內。QT是一個跨平臺的C++圖形用戶界面應用程序框架。它提供給應用程序開發(fā)者建立藝術級的圖形用戶界面所需的所用功能。QT是完全面向對象的,很容易擴展,并且允許真正地組件編程。QT軟件的運用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屬于公知常識。(S2)在用戶界面的每一個目的面板上,創(chuàng)建一個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將全局變量內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本實施例在每一個面板的右上方,開辟一個“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區(qū)域,存放該面板的工具欄操作按鈕。然后,實現(xiàn)操作按鈕在面板操作和各個面板工具欄之間的拖拽,利用QT軟件的拖拽機制,將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的操作按鈕, 支持隨意改變位置和刪除,以滿足用戶的需求。(S3)目的面板根據所傳送的工具欄操作的操作名稱,判斷此操作是否屬于該面板上的操作,如果屬于,則將該工具欄操作按鈕保存在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如果不屬于, 則禁止該工具欄操作按鈕放入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中。每一個目標面板都將該面板上的所有操作定義在一個列表中,當傳送過來一個操作按鈕的名稱,目標面板會在列表中查找這個操作名稱是否存在于列表中,若存在,則此操作屬于該面板;否則不屬于,禁止該按鈕放入工具欄中。另外,如果屬于該面板,目標面板還會檢查該操作按鈕是否已經存在于當前面板上,如果工具欄中沒有,就將該按鈕放入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中。本實施例中,如果操作不屬于當前目的面板上的操作,則不允許該操作放到工具欄里面,同時鼠標顯示禁止狀態(tài);否則,鼠標顯示+號,將此操作按鈕放置在工具欄內。將每個面板工具欄里的操作名稱保存在設置里,退出的時候存盤,再次打開工程時仍能夠顯示之前拖拽到工具欄里的操作按鈕。所以工具欄保存的是用戶經常使用的操作按鍵,這樣界面既簡潔明了便于快速操作,又能有針對性地使用戶根據自己的操作側重點選擇工具欄的按鈕,節(jié)省了空間。相對于其它軟件工具欄自定義功能來說,本發(fā)明對于多個目的面板工具欄按鈕自定義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避免了所有面板工具按鈕羅列出來的弊端;另一方面,相對于一些軟件在目的面板上通過右鍵菜單選擇功能按鈕或者在自定義對話框中選擇按鈕來說,本發(fā)明的拖拽機制更加直觀簡便,更利于用戶操作。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同等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51)將所有的工具欄操作定義在一個全局變量內,在這個全局變量內記錄每個工具欄操作所屬界面的名稱、操作名稱、圖標、快捷鍵;(52)在用戶界面的每一個目的面板上,創(chuàng)建一個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將全局變量內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53)目的面板根據所傳送的工具欄操作的操作名稱,判斷此操作是否屬于該面板上的操作,如果屬于,則將該工具欄操作按鈕保存在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如果不屬于,則禁止該工具欄操作按鈕放入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i)中,全局變量內記錄的所有工具欄操作按不同的所屬界面分類以樹形結構保存在操作面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采用拖拽機制將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保存在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的工具欄操作按鈕的位置是任意的,而且能夠隨意改變位置。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軟件系統(tǒng)退出時,每個目的面板的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保存的是其當前所具有的全部工具欄操作按鈕。
6.一種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包括工具欄操作定義模塊,用于將所有的工具欄操作定義在一個全局變量內,在這個全局變量內記錄每個工具欄操作所屬界面的名稱、操作名稱、圖標、快捷鍵;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創(chuàng)建模塊,在用戶界面的每一個目的面板上,創(chuàng)建一個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模塊,用于將全局變量內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工具欄操作判別模塊,根據所傳送的工具欄操作的操作名稱,判斷傳送的操作是否屬于當前目的面板上的操作,如果屬于,則將該工具欄操作按鈕保存在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內;如果不屬于,則禁止該工具欄操作按鈕放入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具欄操作定義模塊將全局變量內記錄的所有工具欄操作按不同的所屬界面分類以樹形結構保存在操作面內。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模塊采用拖拽機制將工具欄操作按鈕傳送給目的面板。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當工具欄操作判別模塊判斷傳送的操作不屬于當前目的面板上的操作時,當前目的面板的面板操作按鈕工具欄被鎖定,在拖曳狀態(tài)下的鼠標顯示禁止狀態(tà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軟件的界面設計及操作管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靈活的自定義界面操作方法及系統(tǒng)。該方法使面板上的所有操作不再簡單的全部顯示在界面上,而是增加了用戶自定義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每個面板上都開辟一塊空間作為工具欄,用戶可以根據具體需求安排每個界面工具欄的操作按鈕,其靈活性強,具有針對性,方便快捷,簡單易懂。
文檔編號G06F3/048GK102566864SQ20101060539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劉鐵華, 見良, 鄭鵬程, 韓秀麗 申請人: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