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導板和具有該光導板的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LCD)設備,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具有觸摸板的液晶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觸摸板是一種當物體或者手指接觸顯示裝置屏幕的一點時檢測物體或者手指的位置的設備。
圖1是示出傳統(tǒng)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
參照圖1,該液晶顯示設備包括用來顯示圖像的液晶顯示板20;以及,觸摸板,其用來檢測接觸觸摸板的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液晶顯示板20包括薄膜晶體管(TFT)基底21、濾色器(C/F)基底23以及設置在TFT基底21和濾色器基底23之間的液晶層25。在TFT基底的上表面上形成像素電極22。濾色器基底23對著TFT基底21,在濾色器基底的下表面上形成公共電極24。
在TFT基底21的下表面上形成第一偏振片(polarizer)26,在濾色器基底23的上表面上形成第二偏振片27。
觸摸板30包括第一基底31、第二基底34、第一透明電極32和第二透明電極35。第二基底與第一基底以預定距離隔開。該第一透明電極32形成在第一基底31的上表面上,該第二透明電極35形成在第二基底34的下表面上。第一基底31的上表面和第二基底34的下表面相對。
第一基底31由透明材料形成,以便使來自液晶顯示板的光能夠穿透第一基底31。第二基底34由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的光學膜形成。
由于例如濾色器基底23和第一基底31的兩個基底設置在第二偏振片27上,因此液晶顯示設備10的整體厚度增加。
此外,由于入射到液晶顯示板20的光和從液晶顯示板20出射的光穿過濾色器基底23和第一基底31兩者,因此光損失量增大。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解決由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不利和缺點而引起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fā)明的一個特征在于提供一種厚度小且制造成本低的液晶顯示設備。
根據(jù)用于實現(xiàn)本發(fā)明一個特征的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設備,包括液晶顯示板,其用于顯示圖像;以及,觸摸板,其包括(1)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延遲元件,(2)設置在所述第一延遲元件上的第一透明電極,(3)以預定距離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隔開的第二透明電極,(4)設置在所述第二透明電極上的第二延遲元件,和(5)設置在所述第二延遲元件上的第一偏振片。所述觸摸板檢測所述第一透明電極與所述第二透明電極電連接的點,從而檢測接觸該觸摸板的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根據(jù)用于實現(xiàn)本發(fā)明第五特征的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設備,包括液晶顯示板,其用于顯示圖像;以及,觸摸板,其包括(1)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極,(2)以預定距離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隔開的第二透明電極,(3)設置在所述第二透明電極上的第一延遲元件,(4)設置在所述第一延遲元件上的第二延遲元件,和(5)設置在所述第二延遲元件上的第一偏振片。所述觸摸板檢測所述第一透明電極與所述第二透明電極電連接的點,從而檢測接觸該觸摸板的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根據(jù)用于實現(xiàn)本發(fā)明第五特征的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設備,包括液晶顯示板,其用于顯示圖像;以及,觸摸板,其包括(1)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極,(2)以預定距離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隔開的第二透明電極,(3)設置在所述第二透明電極上的光學膜,(4)設置在所述光學膜上的第一偏振元件,和(5)設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極之間的間隔件。所述觸摸板檢測所述第一透明電極與所述第二透明電極電連接的點,從而檢測接觸該觸摸板的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根據(jù)上述液晶顯示設備,液晶顯示板和偏振元件分別替換用于支持第一透明電極的第一基底和用于支持第二透明電極的第二基底。因此,可以除去導致液晶顯示設備厚度增大的不必要的基底,減小液晶顯示設備的整體厚度,并且減小液晶顯示設備的制造成本。
根據(jù)本發(fā)明,液晶顯示設備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基底。該第一和第二透明基底包括透明導電材料,并且以預定距離彼此隔開。
第一透明電極由濾色器基底的第二透明電極支持。該第二透明電極由偏振片支持。
因此,可以除去支持第一和第二透明電極的其他基底,減小液晶顯示設備的整體厚度,并且減小液晶顯示設備的制造成本。
此外,可以減少透明基底的個數(shù),入射到液晶顯示板的光或從液晶顯示板出射的光經(jīng)過所述基底透射,從而減少光損失,并且提高液晶顯示設備的光學特征。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優(yōu)點和特征。附圖中圖1是示出傳統(tǒng)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圖3是示出當觸摸屏被按下時液晶顯示設備的概要視圖;圖4是圖2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圖5是示出第一偏振膜、第一延遲膜和第二延遲膜的布局的概要視圖;圖6是示出除了圖2所示液晶顯示設備外還包括硬鍍(hard coated)膜和反射保護膜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圖7是示出反射保護膜的概要視圖;圖8A、8B和8C是示出制造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的方法的剖視圖;圖9A、9B、9C和9D是示出形成圖4所示間隔件的方法的剖視圖;圖1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以及圖1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
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
參照圖2,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100包括液晶顯示板200、觸摸板300和多個設置在液晶顯示板200下表面上的光學板410、420和480。該液晶顯示板200顯示圖像。該觸摸板300檢測接觸觸摸板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液晶顯示板200包括TFT基底230、對著所述TFT基底230的濾色器基底260以及設置在TFT基底230和濾色器基底260之間的液晶層270。
TFT基底230包括多個切換裝置(未示出)以及多個分別與各切換裝置電連接的像素電極。該切換裝置形成在第一透明電極210上。濾色器基底260包括濾色器(未示出)和形成在濾色器上的公共電極250。濾色器形成在第二透明電極240上。
觸摸板300包括第一延遲膜(或相差膜)310、第二延遲膜320和設置在第二延遲膜32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偏振片380。第一延遲膜310設置在濾色器基底260的上表面上,第一透明電極350形成在第一延遲膜310上。第二透明電極360形成在第二延遲膜320上,其以預定距離與第一透明電極350隔開。第一延遲膜310是λ/4延遲膜,第二延遲膜320是λ/2延遲膜。
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包括例如銦錫氧化物(ITO)或銦鋅氧化物(IZO)的透明導電材料。
由絕緣材料形成的粘結物(未示出)置于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之間。該粘結物將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彼此結合在一起。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的間隔距離為設置在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之間的粘結物的厚度。
在第一透明電極350上形成多個間隔件330。該間隔件330可以形成在第二透明電極360上。
可以在液晶顯示板200的下表面上設置第三延遲膜410、第四延遲膜420和第二偏振片480。
第三延遲膜410設置在液晶顯示板200的下表面上,第四延遲膜420設置在第三延遲膜410的下表面上,第二偏振片480設置在第四延遲膜420的下表面上。第三延遲膜41 0是λ/4延遲膜,第四延遲膜420是λ/2延遲膜。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遲膜310、320、410和420包括多芳基化合物或聚醚砜。該多芳基化合物是聚芳香酯的熱塑性樹脂。
第一延遲膜310由第二透明基底240或濾色器基底支持,在該延遲膜上形成有第一透明電極350。第二延遲膜320由第一偏振片380支持,在該延遲膜上形成有第二透明電極360。因此,可以除去導致液晶顯示設備厚度增加的不必須的基底,可以減小液晶顯示設備的整體厚度,并且降低液晶顯示設備的制造成本。
盡管上述實施例示出了反射和透射型液晶顯示板,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可以使用反射型液晶顯示板來顯示圖像。液晶顯示設備100可以具有第三延遲膜410、第四延遲膜420和第二偏振片480。
圖3是示出當觸摸屏被按壓時圖2的液晶顯示設備的概要視圖,圖4是圖2“A”部分的放大視圖。
參照圖3和4,液晶顯示設備100的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通過例如使用者手指的物體彼此電接觸。
當使用者通過觸摸板輸入信息時,第一偏振片380被使用者的手指按壓。
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包括具有阻抗性質的透明導電材料。當電流被供應給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時,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具有線性電壓分配。
因此,當?shù)谝煌该麟姌O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通過使用者的手指彼此接觸時,測量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之間的接觸點的電壓,這樣,可檢測到接觸觸摸板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在第一透明電極350上形成多個間隔件330。每個間隔件330的高度小于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之間的距離。
間隔件330具有凸點的形狀。盡管上述實施例討論了具有凸點形狀的間隔件,但是具有圓柱形、橢圓柱形或任何其他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形狀的間隔件都可以替換上述凸點形狀的間隔件或者與其結合使用。
間隔件330的下表面的寬度可以大于間隔件330的上表面的寬度。例如,間隔件330的下表面的寬度可以在大約10微米到80微米之間,間隔件330的高度可以在大約2微米到20微米之間。
當?shù)诙该麟姌O360被按下并且與第一透明電極350接觸時,間隔件330吸收作用在第一透明電極350和第二透明電極360上的沖擊。此外,間隔件330為第二透明電極360提供恢復力,這樣,當使用者將其手指從觸摸板300撤離(或者抽回)時,第二透明電極360與第一透明電極350分開。
圖5是示出第一偏振膜、第一延遲膜和第二延遲膜的布局的概要視圖。
參照圖5,第一延遲膜310、第二延遲膜320和第一偏振片380布置成能夠提高來自液晶顯示板200的光的光學特性。
將第一偏振片380的偏振軸稱為X軸,將第二延遲膜320的延遲軸稱為I軸,將第一延遲膜310的延遲軸稱為II軸。
第二延遲膜320設置在第一偏振片380下,使得I軸與II軸的夾角在大約45度到135度之間。此外,第一延遲膜310設置在第二延遲膜320下,從而使得II軸與X軸的夾角在大約90度到180度之間。
圖2的第三延遲膜410、第四延遲膜420和第二偏振片480按照與第一延遲膜310、第二延遲膜320和第一偏振片380相同的方式布置。
圖6是示出除了圖2所示液晶顯示設備外還包括硬鍍膜和反射保護膜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
參照圖6,硬鍍膜510和反射保護膜530順序地設置在第一偏振片380上。
在液晶顯示設備到達其預期使用壽命之前,可以通過使用者的手指或物體多次地按壓觸摸板300內(nèi)的第一偏振片380的部分表面。
因此,第一偏振片380的表面會被重復的按壓操作損壞。在第一偏振片380上形成硬鍍膜510是為了保護第一偏振片380不受損壞。該硬鍍膜510可以包括聚丙烯樹脂(polyacryl resin)。
反射保護膜530形成在硬鍍膜510上,防止光從硬鍍膜510的表面反射。
盡管只有硬鍍膜510形成在第一偏振片380上,但是由于該硬鍍膜510可以吸收入射到其上的外部光,因此可以防止入射到其上的光從其反射。
此外,當反射保護膜530具有3或更大的莫氏硬度(Mohs hardness)時,僅僅反射保護膜530而無需硬鍍膜510便可以保護第一偏振片380的表面。
圖7是示出反射膜的概要視圖。
參照圖7,第一光I1以入射角θ從第一介質B入射到反射保護膜530上。第一光I1的一部分以角度θ從反射保護膜530反射,從而成為第二光I2。第一光I1的剩余部分向反射保護膜530折射,從而成為第三光I3。
第三光I3進入反射保護膜530中,該第三光I3的一部分在從反射保護膜530和第二介質C之間的界面反射,從而成為第四光I4。該第三光I3的剩余部分向第二介質C折射,從而成為第五光I5。
第四光I4向著第一介質出射,并折射從而成為第六光I6。
當從具有較高折射率的介質進入具有較低折射率的介質的光在兩個介質之間的界面反射時,被反射光的相不發(fā)生改變。當從具有較低折射率的介質進入具有較高折射率的介質的光在兩個介質之間的界面反射時,被反射的光的相發(fā)生180度的改變。但是,透射光的相不發(fā)生改變。
考慮到反射保護膜530的折射率na以及第一介質B的折射率nb和第二介質的折射率nc確定反射保護膜的厚度,這樣,在反射保護膜530的表面上,第二光I2和第六光I6通過相消干涉彼此干涉,從而消除。
因此,可以防止在反射保護膜530的表面上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
圖8A、8B和C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制造方法。
參照圖8A,首先形成液晶顯示板200。該液晶顯示板200具有TFT基底230、對著TFT基底230的濾色器基底260以及設置在TFT基底230和濾色器基底260之間的液晶層270。
TFT基底230包括多個切換裝置(未示出)和多個像素電極,每個像素電極分別和每個切換裝置電連接。該切換裝置形成在第一透明基底210上。濾色器基底260包括濾色器(未示出)以及形成在濾色器上的公共電極250。該濾色器形成在第二透明基底240上。
參照圖8B,在液晶顯示板200的下表面上形成第三延遲膜410、第四延遲膜420和第二偏振片480。
具體地,第三延遲膜410和第四延遲膜420順序形成在第二偏振片480上。然后,將具有第三延遲膜410和第四延遲膜420的第二偏振片480固定安裝到液晶顯示板200的下表面上。第一透明電極210與第三延遲膜410接觸。
參照圖8C,在第一偏振片380上形成第二延遲膜320。然后,在第二延遲膜320上沉積例如ITO或IZO的透明導電材料,從而形成第二透明電極360。
第一透明電極350形成在第一延遲膜310上。例如ITO或IZO的透明導電材料沉積在第一延遲膜310上,從而形成第一透明電極350。
然后,在第一透明電極350上形成多個間隔件330,在第一透明電極350的邊界部分形成包括絕緣材料的粘結物(未示出)。
第一透明電極350對著第二透明電極360。第二透明電極360通過形成在第一透明電極350邊界部分的粘結物固定到第一透明電極350上。第一和第二透明電極350、360彼此隔開粘結物的厚度。
然后,第一延遲膜310與圖2所示濾色器基底260的第二透明電極240結合在一起,從而完成圖2所示的液晶顯示設備100。
圖8C所示步驟可以在圖8B所示步驟之前完成。
圖9A、9B、9C和9D是示出形成圖4所示間隔件的方法。
參照圖9A,在第一延遲膜310上形成包括例如ITO或IZO的透明導電材料的第一透明電極350。
然后,如圖9B所示,在第一延遲膜310上以均勻的厚度沉積有機感光層340。
參照圖9C,在有機感光層340上對準地設置掩膜500。該掩膜500具有用來使光透射的透射層和用來阻擋光的阻擋層。然后,通過掩膜500執(zhí)行曝光步驟。具體地,穿過掩膜500將紫外線應用到有機感光層340上。
沉積在第一透明電極350上的有機感光層340可以是負性光刻膠,有機感光層340的、供UV光照射于其上的曝光區(qū)域被聚合化。因此,通過顯影劑溶液將沒有被聚合化的非曝光區(qū)域蝕刻掉,從而形成圖9D所示的間隔件330。此外還執(zhí)行烘烤步驟,以硬化間隔件330。
圖1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
參照圖10,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600包括液晶顯示板700、觸摸板800和多個光學板930、940和950。液晶顯示板700顯示圖像,觸摸板800檢測接觸觸摸板800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光學板930、940和950設置在液晶顯示板700的下表面上。
液晶顯示板700包括TFT基底730、對著TFT基底730的濾色器基底760以及設置在TFT基底730和濾色器基底760之間的液晶層770。
TFT基底730包括多個切換裝置(未示出)和多個分別與各切換裝置電連接的像素電極。該切換裝置形成在第一透明基底710上。濾色器基底760包括濾色器(未示出)和形成在濾色器上的公共電極750。濾色器形成在第二透明基底740上。
觸摸板800包括第一透明電極810、第二透明電極820、設置在第二透明電極82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延遲膜830和第二延遲膜840、以及設置在第二延遲膜840上的第一偏振片850。第一透明電極810設置在濾色器基底760的上表面上,第二透明電極760以預定距離與第一透明電極850隔開。
第一延遲膜830是λ/4延遲膜,第二延遲膜840是λ/2延遲膜。第一透明電極810和第二透明電極820包括例如銦錫氧化物(ITO)或銦鋅氧化物(IZO)的透明導電材料。
包括絕緣材料的粘結物(未示出)置于第一透明電極810和第二透明電極820之間。該粘結物將第一透明電極810和第二透明電極820彼此結合在一起。第一透明電極810與第二透明電極820隔開,間隔距離等于置于第一透明電極810和第二透明電極820之間的粘結物的厚度。
在第一透明電極810上形成多個間隔件870。該間隔件870可以形成在第二透明電極820上。
由于間隔件870與圖4的間隔件330相同,因此省略間隔件870的詳細描述。
第三延遲膜930、第四延遲膜940和第二偏振片950可以設置在液晶顯示板700的下表面上。
第三延遲膜930設置在液晶顯示板700的下表面上,第四延遲膜940設置在第三延遲膜930的下表面上,第二偏振片950設置在第四延遲膜940的下表面上。第三延遲膜930是λ/4延遲膜,第四延遲膜940是λ/2延遲膜。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遲膜830、840、930和940包括聚芳酯(polyarylate)或者聚醚砜樹脂(polyether sulfone resin)。
第一延遲膜830、第二延遲膜840和第一偏振片850布置成能夠提高來自液晶顯示板700的光的光學特征。
第二延遲膜840設置在第一偏振片850下,這樣,第一偏振片850的偏振軸與第二偏振片840的延遲軸之間的夾角在大約45度到大約135度之間。此外,第一延遲膜830設置在第二延遲膜840下,這樣,第一偏振片850的偏振軸與第一延遲膜830之間的夾角在大約90度到大約180度之間。
第三延遲膜930、第四延遲膜940和第二偏振片950按照與第一延遲膜830、第二延遲膜840和第一偏振片850相同的方式布置。
此外,圖6所示的硬鍍膜和反射保護膜還可以形成在第一偏振片530上。
第一延遲膜310由第二透明基底240或濾色器基底支持,在該延遲膜上形成有第一透明電極350。
第一透明電極810由濾色器基底760的第二透明基底740支持。第二透明電極820由第一偏振片850支持。因此,可以除去導致液晶顯示設備厚度增加的不必須的基底,減小液晶顯示設備的整體厚度,以及降低液晶顯示設備的制造成本。
盡管上述實施例討論的是反射和透射型液晶顯示板,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可以使用反射型液晶顯示板顯示圖像。液晶顯示設備600可以沒有第三延遲膜930、第四延遲膜940和第二偏振片950。
圖1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的剖視圖。
參照圖11,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設備1000包括液晶顯示板1100、觸摸板1200和第二偏振片1350。液晶顯示板1100顯示圖像,觸摸板1200檢測接觸觸摸板1200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第二偏振片1350設置在液晶顯示板1100的下表面上。
液晶顯示板1100包括TFT基底1130、對著TFT基底1130的濾色器基底1160以及設置在TFT基底1130和濾色器基底1160之間的液晶層1170。
TFT基底1130包括多個切換裝置(未示出)和多個分別與各切換裝置電連接的像素電極1120。切換裝置形成在透明基底1110上。濾色器基底1160包括濾色器(未示出)和形成在濾色器上的公共電極1150。濾色器形成在第二透明基底1140上。
觸摸板1200包括第一透明電極1210、第二透明電極1220、光學膜1230和第一延遲膜1250。第一透明電極1210設置在濾色器基底1160的上表面上,第二透明電極1220以預定距離與第一透明電極1210隔開。光學膜1230設置在第二透明電極1220的上表面上,第一偏振片1250設置在光學膜1230的上表面上。
光學膜1230包括具有各向同性折射率的材料,例如聚碳酸脂。
包括絕緣材料的粘結物1280設置在第一透明電極1210和第二透明電極1220之間。粘結物1280將第一透明電極1210和第二透明電極1220彼此結合在一起。第一透明電極1210與第二透明電極1220隔開的距離等于設置于第一透明電極1210和第二透明電極1200之間的粘結物的厚度。
在第一透明電極1210上形成多個間隔件1270。該間隔件1270可以形成在第二透明電極1220上。
由于間隔件1270與圖4的間隔件330相同,因此省略間隔件1270的詳細描述。
第二偏振片1350可以設置在液晶顯示板1100的下表面上。
此外,還可以在第一偏振片1250上形成圖6所示的硬鍍膜和反射保護膜。
第一透明電極1210由濾色器基底1160的第二透明基底1140支持。第二透明電極1220由第一偏振片1250支持。因此,可以除去導致液晶顯示設備厚度增加的不必要的基底,減小液晶顯示設備的整體厚度并且減少液晶顯示設備的制造成本。
盡管上述實施例討論了反射和透射型液晶顯示板,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可以使用反射液晶顯示板顯示圖像。該液晶顯示設備1000可以不具有第二偏振片1350。
以上結合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顯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在參考前述說明的前提下,許多替換和備選的修改和改變都是可能的。因此,本發(fā)明包括落入權利要求書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的各種修改和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設備,包括液晶顯示板,其用于顯示圖像;以及,觸摸板,其包括(1)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延遲元件,(2)設置在所述第一延遲元件上的第一透明電極,(3)以預定距離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隔開的第二透明電極,(4)設置在所述第二透明電極上的第二延遲元件,和(5)設置在所述第二延遲元件上的第一偏振片;所述觸摸板檢測所述第一透明電極與所述第二透明電極電連接的點,從而檢測接觸該觸摸板的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延遲元件是λ/4延遲膜,所述第二延遲元件是λ/2延遲膜。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延遲元件的第一延遲軸與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軸之間成大約90度到大約180的角,所述第二延遲元件的第二延遲軸與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軸之間成大約45度到135度的角。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觸摸板還包括設置在第一透明電極和第二透明電極之間的間隔件,該間隔件的直徑在大約10微米到大約80微米之間,高度在大約2微米到大約10微米之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液晶顯示板還包括硬鍍膜,其設置在第一偏振元件上,用于保護第一偏振元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液晶顯示板還包括反射保護膜,其設置在第一偏振元件上,用于防止光從第一偏振元件的表面反射。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反射保護膜具有不小于3的莫氏硬度。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觸摸板還包括硬鍍膜,其設置在第一偏振元件上,用來保護第一偏振元件;以及反射保護膜,其設置在所述硬鍍膜上,用來除去從硬鍍膜的表面反射的光。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液晶顯示設備還包括第三延遲元件,其設置在液晶顯示板的下表面上;第四延遲元件,其設置在所述第三延遲元件的下表面上;以及第二偏振元件,其設置在第四延遲元件的下表面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三延遲模是λ/4延遲膜,所述第二和第四延遲模式λ/2延遲膜。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遲元件包括聚芳酯。
12.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三延遲元件包括聚醚砜。
13.一種液晶顯示設備,包括液晶顯示板,其用于顯示圖像;以及,觸摸板,其包括(1)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極,(2)以預定距離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隔開的第二透明電極,(3)設置在所述第二透明電極上的第一延遲元件,(4)設置在所述第一延遲元件上的第二延遲元件,和(5)設置在所述第二延遲元件上的第一偏振片;所述觸摸板檢測所述第一透明電極與所述第二透明電極電連接的點,從而檢測接觸該觸摸板的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延遲元件是λ/2延遲膜,所述第二延遲元件是λ/4延遲膜。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延遲元件的第一延遲軸與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軸之間成大約90度到大約180的角,所述第二延遲元件的第二延遲軸與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偏振軸之間成大約45度到135度的角。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液晶顯示設備還包括第三延遲元件,其設置在液晶顯示板的下表面上;第四延遲元件,其設置在所述第三延遲元件的下表面上;以及第二偏振元件,其設置在第四延遲元件的下表面上。
17.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三延遲模是λ/4延遲膜,所述第二和第四延遲模式λ/2延遲膜。
18.一種液晶顯示設備,包括液晶顯示板,其用于顯示圖像;以及,觸摸板,其包括(1)設置在所述液晶顯示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極,(2)以預定距離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隔開的第二透明電極,(3)設置在所述第二透明電極上的光學膜,(4)設置在所述光學膜上的第一偏振元件,和(5)設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電極之間的間隔件;所述觸摸板檢測所述第一透明電極與所述第二透明電極電連接的點,從而檢測接觸該觸摸板的外表面的物體的位置。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顯示設備,其中,該液晶顯示設備還包括設置在該液晶顯示設備的下表面上的第二偏振元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液晶顯示設備(100),包括液晶顯示板(200)和觸摸板(300)。第一透明電極(350)設置在液晶顯示板(200)的上表面上,用于顯示圖像。第二透明電極(360)設置在延遲元件(320)的下表面上,并且與所述第一透明電極(350)相對。因此,可以減小液晶顯示設備的整體厚度,減少液晶顯示設備的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G06F3/033GK1675580SQ03818652
公開日2005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曹宗奐, 魚基漢, 樸相禹, 樸商鎮(zhèn), 林載翊, 崔芳實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