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主要由控制芯片U,變壓器T,氣敏傳感器QM,抽風機M,電磁閥YV,極性電容C4,二極管D5,極性電容C9,串接在氣敏傳感器QM與控制芯片U的IN管腳之間的信號接收處理電路,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脈沖控制電路,以及串接在控制芯片U的VS管腳與COM管腳之間的繼電器K組成本發(fā)明能對氣敏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進行抗干擾處理,并且本發(fā)明的控制芯片U優(yōu)先采用了AD736集成芯片來實現,該芯片與外部電路相結合能有效的提高本發(fā)明輸出的控制電壓的穩(wěn)定性。
【專利說明】
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的是電子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燃氣的普及提高了人們的生產效率、生活質量。但是在使用燃氣的過程中,因燃氣泄漏、廢氣等原因造成的燃氣爆炸、中毒等意外事故時有發(fā)生,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安全使用燃氣一直是燃氣主管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氣敏傳感器能夠有效的檢測出待檢氣體在環(huán)境中的存在情況,其通過接口電路組成監(jiān)控系統在發(fā)生燃氣泄漏時能發(fā)出報警并自動關閉安全閥,避免意外事故的發(fā)生。然而,現有的燃氣泄漏監(jiān)控系統存在信號處理不準確,輸出的控制電壓不穩(wěn)定的問題,導致安全隱患不能得到及時的排除。
[0003]因此,提供一種既能對信號進行準確處理,又能輸出穩(wěn)定的控制電壓的燃氣泄漏監(jiān)控系統便是當務之急。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燃氣泄漏監(jiān)控系統存在信號處理不準確,輸出的控制電壓不穩(wěn)定的缺陷,提供的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
[0005]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主要由控制芯片U,變壓器T,氣敏傳感器QM,抽風機M,電磁閥YV,正極經電阻R6后與控制芯片U的CF管腳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7后與控制芯片U的CM管腳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4,P極經電阻Rll后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非同名端相連接、N極接地的二極管D5,正極與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同名端相連接、負極與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非同名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9,串接在氣敏傳感器QM與控制芯片U的IN管腳之間的信號接收處理電路,與控制芯片U相連接的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串接在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同名端之間的脈沖控制電路,以及串接在控制芯片U的VS管腳與COM管腳之間的繼電器K組成;所述控制芯片U的VS管腳接電源、其CC管腳接地;所述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同名端順次經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1和抽風機M后與電感線圈L2的非同名端相連接;所述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3的同名端順次經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2和電磁閥YV后與電感線圈L3的非同名端相連接;所述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抽頭與電源相連接。
[0006]所述脈沖控制電路由三極管VT4,三極管VT5,三極管VT6,P極與三極管VT4的基極相連接、N極與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相連接的二極管D7,正極經電阻R16后與二極管07的_及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17后與三極管VT4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0,負極與三極管VT6的基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17后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2,P極與極性電容C12的正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20后與極性電容ClO的負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8,正極經電阻R21后與極性電容ClO的負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22后與三極管VT6的集電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3,P極電阻R18后與三極管VT5的集電極相連接、N極經可調電阻R23后與三極管VT6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9,正極與三極管VT5的基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19后與可調電阻R23的可調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l,以及P極與二極管09的~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24后與極性電容C13的負極相連接的穩(wěn)壓二極管DlO組成;所述極性電容ClO的負極接地;所述三極管VT5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13的負極接地;所述穩(wěn)壓二極管0的~極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同名端相連接。
[0007]進一步,所述信號接收處理電路由放大器P,三極管VTl,正極與放大器P的正極相連接、負極與氣敏傳感器QM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P極經電阻Rl后與放大器P的正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3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2,負極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2后與二極管D2的P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3,P極經電感L4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N極與三極管VTl的基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l,正極經電阻R4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l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后接地的極性電容C2,以及一端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另一端接地的電阻R5組成;所述放大器P的負極與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相連接、其輸出端與控制芯片U的IN管腳相連接。
[0008]所述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由場效應管M0S,三極管VT2,三極管VT3,正極經電阻R8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負極與控制芯片U的GND管腳相連接后接地的極性電容C5,P極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14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6,P極與控制芯片U的PWM管腳相連接、N極經電阻R9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3,一端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的可調電阻R13,正極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15后與二極管D6的N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8,一端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電阻R12,負極與場效應管MOS的柵極相連接、正極與控制芯片U的OUT管腳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6,正極經電阻RlO后與控制芯片U的COM管腳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7,以及P極與控制芯片U的VS管腳相連接、N極與控制芯片U的COM管腳相連接的二極管D4組成;所述場效應管MOS的源極與極性電容C7的正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3的發(fā)射極與二極管D7的N極相連接。
[0009]為確保本發(fā)明的實際使用效果,所述氣敏傳感器則優(yōu)先采用了MQ-2氣敏傳感器;同時所述控制芯片U則優(yōu)先采用了 AD736集成芯片來實現。
[0010]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
[0011](I)本發(fā)明能對氣敏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進行抗干擾處理,使氣敏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更準確,有效的確保了本發(fā)明對信號處理的準確性;并且本發(fā)明的控制芯片U優(yōu)先采用了 AD736集成芯片來實現,該芯片與外部電路相結合能有效的提高本發(fā)明輸出的控制電壓的穩(wěn)定性,從而確保了本發(fā)明能及時的排除燃氣泄漏帶來的安全隱患。
[0012](2)本發(fā)明能對輸出電壓的脈沖的頻率、脈寬進行調整,能使輸出電壓保持恒定,有效的確保輸出功率的穩(wěn)定,從而提高了本發(fā)明輸出的控制電壓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發(fā)明的脈沖控制電路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6]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主要由控制芯片U,變壓器T,氣敏傳感器QM,抽風機M,電磁閥YV,正極經電阻R6后與控制芯片U的CF管腳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7后與控制芯片U的CM管腳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4,P極經電阻Rll后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非同名端相連接、N極接地的二極管D5,正極與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同名端相連接、負極與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非同名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9,串接在氣敏傳感器QM與控制芯片U的IN管腳之間的信號接收處理電路,與控制芯片U相連接的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串接在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同名端之間的脈沖控制電路,以及串接在控制芯片U的VS管腳與COM管腳之間的繼電器K組成。
[0017]所述控制芯片U的VS管腳接電源、其CC管腳接地;所述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同名端順次經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1和抽風機M后與電感線圈L2的非同名端相連接;所述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3的同名端順次經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2和電磁閥YV后與電感線圈L3的非同名端相連接;所述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抽頭與電源相連接。
[0018]進一步,所述信號接收處理電路由放大器P,三極管VTl,電阻Rl,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極性電容Cl,極性電容C2,極性電容C3,二極管DI,二極管D2,以及電感L4組成。
[0019]連接時,極性電容Cl的正極與放大器P的正極相連接、其負極與氣敏傳感器QM相連接。二極管D2的P極經電阻Rl后與放大器P的正極相連接、其N極經電阻R3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極性電容C3的負極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其正極經電阻R2后與二極管D2的P極相連接。
[0020]同時,二極管Dl的P極經電感L4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其N極與三極管VTl的基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2的正極經電阻R4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其負極與三極管VTI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后接地。電阻R5的一端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其另一端接地。所述放大器P的負極與三極管VTl的集電極相連接、其輸出端與控制芯片U的IN管腳相連接。
[0021 ]更進一步地,所述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由場效應管MOS,三極管VT2,三極管VT3,電阻R8,電阻R9,電阻RlO,電阻Rl2,可調電阻Rl3,電阻Rl4,電阻Rl5,極性電容C5,極性電容C5,極性電容C7,極性電容C8,二極管D3,二極管D4,以及二極管D6組成。
[0022]連接時,極性電容C5的正極經電阻R8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其負極與控制芯片U的GND管腳相連接后接地。二極管D6的P極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其N極經電阻R14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二極管D3的P極與控制芯片U的PWM管腳相連接、其N極經電阻R9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
[0023]其中,可調電阻R13的一端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其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8的正極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其負極經電阻Rl 5后與二極管D6的N極相連接。電阻R12的一端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其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6的負極與場效應管MOS的柵極相連接、其正極與控制芯片U的OUT管腳相連接。
[0024]同時,極性電容C7的正極經電阻RlO后與控制芯片U的COM管腳相連接、其負極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二極管D4的P極與控制芯片U的VS管腳相連接、其N極與控制芯片U的COM管腳相連接。所述場效應管MOS的源極與極性電容C7的正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3的發(fā)射極與二極管D7的N極相連接。
[0025]如圖2所示,所述脈沖控制電路由三極管VT4,三極管VT5,三極管VT6,電阻R16,電阻R17,電阻R18,電阻R19,電阻R20,電阻R21,電阻R22,可調電阻R23,電阻R24,極性電容(:10,極性電容(:11,極性電容(:12,極性電容(:13,二極管07,二極管08,二極管09,以及穩(wěn)壓二極管DlO組成。
[0026]連接時,二極管D7的P極與三極管VT4的基極相連接、其N極與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相連接。極性電容ClO的正極經電阻R16后與二極管07的_及相連接、其負極經電阻R17后與三極管VT4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12的負極與三極管VT6的基極相連接、其正極經電阻R17后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二極管D8的P極與極性電容C12的正極相連接、其N極經電阻R20后與極性電容ClO的負極相連接。
[0027]同時,極性電容C13的正極經電阻R21后與極性電容ClO的負極相連接、其負極經電阻R22后與三極管VT6的集電極相連接。二極管D9的P極電阻R18后與三極管VT5的集電極相連接、其N極經可調電阻R23后與三極管VT6的發(fā)射極相連接。極性電容Cll的正極與三極管VT5的基極相連接、其負極經電阻R19后與可調電阻R23的可調端相連接。穩(wěn)壓二極管DlO的P極與二極管D9的N極相連接、其N極經電阻R24后與極性電容Cl 3的負極相連接。
[0028]所述極性電容ClO的負極接地;所述三極管VT5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13的負極接地;所述穩(wěn)壓二極管D的N極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同名端相連接。
[0029]實施時,本發(fā)明能對氣敏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進行抗干擾處理,使氣敏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更準確,有效的確保了本發(fā)明對信號處理的準確性;并且本發(fā)明的控制芯片U優(yōu)先采用了 AD736集成芯片來實現,該芯片與外部電路相結合能有效的提高本發(fā)明輸出的控制電壓的穩(wěn)定性,從而確保了本發(fā)明能及時的排除燃氣泄漏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本發(fā)明能對輸出電壓的脈沖的頻率、脈寬進行調整,能使輸出電壓保持恒定,有效的確保輸出功率的穩(wěn)定,從而提高了本發(fā)明輸出的控制電壓的穩(wěn)定性。
[0030]同時,氣敏傳感器QM則優(yōu)先采用了MQ-2氣敏傳感器,該氣敏傳感器QM將檢測到氣體信息轉換為電信號輸出,當電信號的信號值大于控制芯片U的控制管腳PffM上的基準信號值時控制芯片U輸出控制電流,場效應管MOS導通,三極管VT2和三極管VT3導通,三極管VT3通過發(fā)射極為變壓器T供電。同時,繼電器K得電,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1和常開觸點K-2同時閉合,此時,電磁閥YV得電閉合,燃氣安全閥被關閉,抽風機M同時得電開始轉動,將室內的有害可燃氣體排出室內。從而確保了本發(fā)明能準確的關閉燃氣安全閥,并能及時的排除燃氣泄漏帶來的安全隱患。
[0031 ]按照上述實施例,即可很好的實現本發(fā)明。
【主權項】
1.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變壓器T,氣敏傳感器QM,抽風機M,電磁閥YV,正極經電阻R6后與控制芯片U的CF管腳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7后與控制芯片U的CM管腳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4,P極經電阻Rll后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非同名端相連接、N極接地的二極管D5,正極與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同名端相連接、負極與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非同名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9,串接在氣敏傳感器QM與控制芯片U的IN管腳之間的信號接收處理電路,與控制芯片U相連接的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串接在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同名端之間的脈沖控制電路,以及串接在控制芯片U的VS管腳與COM管腳之間的繼電器K組成;所述控制芯片U的VS管腳接電源、其CC管腳接地;所述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2的同名端順次經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1和抽風機M后與電感線圈L2的非同名端相連接;所述變壓器T副邊電感線圈L3的同名端順次經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2和電磁閥YV后與電感線圈L3的非同名端相連接;所述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抽頭與電源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脈沖控制電路由三極管VT4,三極管VT5,三極管VT6,P極與三極管VT4的基極相連接、N極與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相連接的二極管D7,正極經電阻R16后與二極管07的~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17后與三極管VT4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O,負極與三極管VT6的基極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17后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2,P極與極性電容C12的正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20后與極性電容ClO的負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8,正極經電阻R21后與極性電容ClO的負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22后與三極管VT6的集電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13,P極電阻R18后與三極管VT5的集電極相連接、N極經可調電阻R23后與三極管VT6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9,正極與三極管VT5的基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19后與可調電阻R23的可調端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l,以及P極與二極管09的~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24后與極性電容C13的負極相連接的穩(wěn)壓二極管DlO組成;所述極性電容ClO的負極接地;所述三極管VT5的發(fā)射極與三極管VT4的集電極相連接;所述極性電容C13的負極接地;所述穩(wěn)壓二極管D的N極與變壓器T原邊電感線圈LI的同名端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接收處理電路由放大器P,三極管VTl,正極與放大器P的正極相連接、負極與氣敏傳感器QM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l,P極經電阻Rl后與放大器P的正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3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的二極管D2,負極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正極經電阻R2后與二極管D2的P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3,P極經電感L4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N極與三極管VTl的基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l,正極經電阻R4后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I的發(fā)射極相連接后接地的極性電容C2,以及一端與放大器P的輸出端相連接、另一端接地的電阻R5組成;所述放大器P的負極與三極管VTI的集電極相連接、其輸出端與控制芯片U的IN管腳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體管開關觸發(fā)電路由場效應管M0S,三極管VT2,三極管VT3,正極經電阻R8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負極與控制芯片U的GND管腳相連接后接地的極性電容C5,P極三極管VT2的集電極相連接、N極經電阻R14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6,P極與控制芯片U的PffM管腳相連接、N極經電阻R9后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的二極管D3,一端與場效應管MOS的漏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基極相連接的可調電阻R13,正極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負極經電阻R15后與二極管06的~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8,一端與三極管VT3的集電極相連接、另一端與三極管VT2的發(fā)射極相連接的電阻R12,負極與場效應管MOS的柵極相連接、正極與控制芯片U的OUT管腳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6,正極經電阻RlO后與控制芯片U的COM管腳相連接、負極與三極管VT3的基極相連接的極性電容C7,以及P極與控制芯片U的VS管腳相連接、N極與控制芯片U的⑶M管腳相連接的二極管D4組成;所述場效應管MOS的源極與極性電容C7的正極相連接;所述三極管VT3的發(fā)射極與二極管07的_及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敏傳感器為MQ-2氣敏傳感器。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脈沖控制電路的燃氣泄漏智能監(jiān)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U為AD736集成芯片。
【文檔編號】G05B19/042GK106066616SQ201610590196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7月25日
【發(fā)明人】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成都川通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