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質檢測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水質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光電檢測在水質檢測領域已有應用,但現(xiàn)有的水質檢測裝置一般采用沿容器的徑 向兩側設置光源元件和光敏元件的設計,參照圖1和圖2,圖1中,容器1為圓柱形腔體,光 源元件2和光敏元件3分別位于容器1的徑向兩側;圖2中,容器1為矩形腔體,光源元件 2和光敏元件3分別位于容器1側壁的相對兩側。由于光學檢測需滿足特定的光程要求,即 水質檢測裝置必須有不小于光程的橫截面直徑或者邊長,從而導致容器容積大,同時亦增 大了樣品和試劑的消耗量,且由于容器和裝置本身占用空間大,不利于水質檢測設備的小 型化和便攜式設計。在水質檢測領域,如果待檢測液體需要加熱,則加熱裝置需避開光路設 置,導致現(xiàn)有的水質檢測裝置上加熱元件不便設置,且容易導致容器加熱不均勻等現(xiàn)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質檢測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的水質檢測裝置占用空間大及 試劑消耗量大的技術問題。
[0004]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 一種水質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池及用于支撐檢測池的底座,檢測池包括輔助腔及 與輔助腔連通的檢測腔,檢測腔傾斜設置并固定于底座上;
[0006] 底座上位于檢測腔的軸向的一端設置光源元件、另一端設置光敏元件,光源元件 和光敏元件與檢測腔的軸線共軸以形成貫穿檢測腔軸向的檢測光路。
[0007] 進一步地,底座設有與傾斜設置的檢測腔相匹配的容納空間,輔助腔經(jīng)連接部連 通至檢測腔,且輔助腔位于底座之外。
[0008] 進一步地,檢測腔的底端設有延伸出底座外部的通道,通道用于與外部的管道連 通;和/或
[0009] 輔助腔上設有加樣孔、溢流孔及通氣孔中的至少一個。
[0010] 進一步地,輔助腔為冷凝瓶、緩沖瓶或者反應瓶。
[0011] 進一步地,檢測腔經(jīng)與底座配合的夾塊固定于容納空間內。
[0012] 進一步地,光源元件經(jīng)第一固定套連接于底座,和/或
[0013] 光敏元件經(jīng)第二固定套連接于底座;
[0014] 第一固定套和/或第二固定套沿檢測腔的軸向位置可調。
[0015] 進一步地,光源元件與第一固定套之間可調節(jié)連接;和/或
[0016] 光敏元件與第二固定套之間可調節(jié)連接。
[0017] 進一步地,光源元件與檢測腔對應的端部之間留有第一間隙,第一間隙處設有第 一透鏡;和/或
[0018] 光敏元件與檢測腔對應的端部之間留有第二間隙,第二間隙處設有第二透鏡。
[0019] 進一步地,第一透鏡經(jīng)第一定位套連接至第一固定套;和/或
[0020] 第二透鏡經(jīng)第二定位套連接至第二固定套。
[0021] 進一步地,檢測腔的外周側壁上設有加熱裝置;加熱裝置為電阻加熱絲,檢測腔的 外周側壁上設有螺旋線凹槽,電阻加熱絲纏繞于螺旋線凹槽上。
[0022]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 本實用新型水質檢測裝置通過將傾斜設置的檢測腔定位于底座上,且底座上位于 檢測腔軸向的兩端分別設置光源元件、光敏元件,實現(xiàn)了檢測光路沿檢測腔的軸向設計,從 而使得光程由檢測腔的長度決定而非檢測腔的直徑?jīng)Q定,大大減少了檢測裝置的體積及試 劑的消耗量,且便于在檢測腔的側壁上設置加熱元件。
[0024]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 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25]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 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 中:
[0026] 圖1是現(xiàn)有圓柱形容器的水質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7] 圖2是現(xiàn)有的矩形容器的水質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8] 圖3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水質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9] 圖4是圖3中檢測腔與底座的定位不意圖;
[0030] 圖5是圖3中檢測池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31] 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水質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2] 附圖標記說明:
[0033] 10、檢測池;20、底座;
[0034] 11、輔助腔;111、加樣孔;112、溢流孔;113、通氣孔;
[0035] 12、檢測腔;121、通道;122、螺旋線凹槽;
[0036] 13、連接部;
[0037] 30、光源元件;40、光敏元件;
[0038] 50、夾塊;
[0039] 60、第一固定套;61、鎖緊套;62、調節(jié)套;
[0040] 70、第二固定套;
[0041] 80、第一透鏡;81、第一定位套;
[0042] 90、第二透鏡;91、第二定位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4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 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44]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水質檢測裝置,本實施例水質檢測裝置通過 采用沿檢測腔的軸向設置光學檢測光路,從而既縮小了檢測裝置占用體積,又減少了檢測 試劑的消耗量,尤其適用于長光程水質檢測領域。參照圖3,本實施例水質檢測裝置包括檢 測池10及用于支撐檢測池10的底座20,檢測池10包括輔助腔11及與輔助腔11連通的檢 測腔12,檢測腔12傾斜設置并固定于底座20上;底座20上位于檢測腔12的軸向的一端 設置光源元件30、另一端設置光敏元件40,光源元件30和光敏元件40與檢測腔12的軸線 共軸以形成貫穿檢測腔12軸向的檢測光路。
[0045] 本實施例以檢測腔12的軸向端面為光路檢測面的方法,使光程決定檢測池直徑 變?yōu)橛蓹z測腔的長度決定,這一改變極大的縮小了檢測腔的體積。以檢測光程40mm,檢測光 斑直徑5mm為例:
[0046] 采用圖1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時,理論所需最小試劑量為:
[0047]
【主權項】
1. 一種水質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池(10)及用于支撐所述檢測池(10)的底座(20),其 特征在于, 所述檢測池(10)包括輔助腔(11)及與所述輔助腔(11)連通的檢測腔(12),所述檢測 腔(12)傾斜設置并固定于所述底座(20)上; 所述底座(20)上位于所述檢測腔(12)的軸向的一端設置光源元件(30)、另一端設置 光敏元件(40),所述光源元件(30)和所述光敏元件(40)與所述檢測腔(12)的軸線共軸以 形成貫穿所述檢測腔(12)軸向的檢測光路。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20)設有與傾斜設置的所述檢測腔(12)相匹配的容納空間,所述輔助腔 (11)經(jīng)連接部(13)連通至所述檢測腔(12),且所述輔助腔(11)位于所述底座(20)之外。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檢測腔(12)的底端設有延伸出所述底座(20)外部的通道(121),所述通道(121) 用于與外部的管道連通;和/或 所述輔助腔(11)上設有加樣孔、溢流孔及通氣孔中的至少一個。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輔助腔(11)為冷凝瓶、緩沖瓶或者反應瓶。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檢測腔(12)經(jīng)與所述底座(20)配合的夾塊(50)固定于所述容納空間內。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元件(30)經(jīng)第一固定套(60)連接于所述底座(20),和/或 所述光敏元件(40)經(jīng)第二固定套(70)連接于所述底座(20); 所述第一固定套(60)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套(70)沿所述檢測腔(12)的軸向位置可 調。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元件(30)與所述第一固定套(60)之間可調節(jié)連接;和/或 所述光敏元件(40)與所述第二固定套(70)之間可調節(jié)連接。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元件(30)與所述檢測腔(12)對應的端部之間留有第一間隙,所述第一間隙 處設有第一透鏡(80);和/或 所述光敏元件(40)與所述檢測腔(12)對應的端部之間留有第二間隙,所述第二間隙 處設有第二透鏡(90)。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鏡(80)經(jīng)第一定位套(81)連接至所述第一固定套(60);和/或 所述第二透鏡(90)經(jīng)第二定位套(91)連接至所述第二固定套(70)。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水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檢測腔(12)的外周側壁上設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為電阻加熱絲,所述檢 測腔(12)的外周側壁上設有螺旋線凹槽(122),所述電阻加熱絲纏繞于所述螺旋線凹槽 (122)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質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池及用于支撐檢測池的底座,檢測池包括輔助腔及與輔助腔連通的檢測腔,檢測腔傾斜設置并固定于底座上;底座上位于檢測腔的軸向的一端設置光源元件、另一端設置光敏元件,光源元件和光敏元件與檢測腔的軸線共軸以形成貫穿檢測腔軸向的檢測光路。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傾斜設置的檢測腔定位于底座上,且底座上位于檢測腔軸向的兩端分別設置光源元件、光敏元件,實現(xiàn)了檢測光路沿檢測腔的軸向設計,從而使得光程由檢測腔的長度決定而非檢測腔的直徑?jīng)Q定,大大減少了檢測裝置的體積及試劑的消耗量,且便于在檢測腔的側壁上設置加熱元件。
【IPC分類】G01N21-01, G01N21-78
【公開號】CN204269557
【申請?zhí)枴緾N201420737851
【發(fā)明人】曹暢, 熊春洪
【申請人】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