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包括:上壓板,固定在振動試驗臺上且與上壓板通過第一連接件連接的下壓板以及設置在上壓板和下壓板之間的模型線棒夾具板組,模型線棒夾具板包括:左壓板;一面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凹槽的第一夾具板;正反兩面均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凹槽的第二夾具板;一面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凹槽另一名開設有半圓形凹槽的第三夾具板以及右壓板;第二連接件將所述左壓板、第一夾具板、第二夾具板、第三夾具板以及右壓板固定連接以使模型線棒被相鄰的兩夾具板夾住。本發(fā)明對多個模型線棒的振動老化試驗進而得出絕緣老化情況,節(jié)省了試驗時間,提高了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
【專利說明】
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試驗夾具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研究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包封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
【背景技術】
[0002]在超高壓、大電網(wǎng)變電站的設計標準中要求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一定數(shù)量的電抗器用于調節(jié)電網(wǎng)的無功功率,達到加強電力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提高電能輸送質量,減少線損的目的。電抗器的可靠性關系著電網(wǎng)的安全運行,一旦其出現(xiàn)故障必將給電力系統(tǒng)及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直接或間接的經(jīng)濟損失。目前干式空心電抗器因其結構簡單、線性度好、無噪音、免維護等優(yōu)點,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但干式空心電抗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根據(jù)統(tǒng)計表明,60%以上的故障都是因繞組絕緣擊穿導致匝間短路,從而引起電抗器起火燃燒,導致不可控故障的出現(xiàn)。電抗器的不可控故障給電力系統(tǒng)安全運行帶來了隱患,也給人們的正常生活、企業(yè)的生產運行造成了巨大影響。電抗器用戶和生產廠家進行過多次解剖分析,發(fā)現(xiàn)包封絕緣開裂是引起干式空心電抗器燒毀的主要原因之一。包封絕緣發(fā)生開裂后,由于雨水和臟污侵襲,會伴隨受潮、臟污和局部放電發(fā)生,造成絕緣性能快速下降。一旦引起匝間絕緣擊穿,干式空心并聯(lián)電抗器會迅速燒毀。電動力是引起電抗器絕緣開裂的原因之一,空心電抗器各個包封中的載流導線處在交變的磁場中,運行時會產生變化的電動力,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一些電抗器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由于電動力的長期作用引起絕緣破壞而導致電抗器損壞。此外,在電抗器投入電網(wǎng)的過程中會產生較正常運行時大得多的短路電動力,因此進行振動老化試驗,深入了解電動力對電抗器絕緣的破壞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0003]可以針對干式空心電抗器絕緣材料片狀試樣或者電抗器實體進行試驗,但這兩種試驗方法都存在不足。絕緣材料片狀試樣的振動老化試驗,并沒有反映電抗器結構對絕緣老化的影響;實際電抗器體積大,價格昂貴,難解體,運行中電抗器磁場對周圍影響較大,很難對電抗器內部信號采樣。因此,進行模擬實際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結構的模型線棒的振動老化研究是較好的選擇,設計一種可用于所設計的模型線棒振動老化試驗的夾具至關重要。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yōu)點。
[0005]本發(fā)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模擬實際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結構的模型線棒進行振動老化從而研究電抗器匝間包封絕緣的振動老化情況的夾具。
[0006]為了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yōu)點,提供了一種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上壓板,其上設置有多個通孔;
[0008]下壓板,其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上壓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所述下壓板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振動試驗臺上,第一連接件穿過所述上壓板上的通孔和所述下壓板上相對應的通孔將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連接,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具有間隔;
[0009]模型線棒夾具板組,其設置在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之間的間隔中,包括:
[0010]左壓板,其垂直于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設置,所述左壓板上開設有多個通孔;[0011 ]第一夾具板,其設置方向與所述左壓板相同,所述第一夾具板一面的中心位置上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夾具板上還開設有多個與所述左壓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
[0012]第二夾具板,其設置方向與所述第一夾具板相同,所述第二夾具板正反兩面的中心位置上均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夾具板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夾具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
[0013]第三夾具板,其設置方向與所述第二夾具板相同,所述第三夾具板一面的中心位置上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第三凹槽,其另一面中心位置開設有平行于寬度方向、垂直于長度方向的半圓形凹槽,所述第三夾具板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第二夾具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
[0014]右壓板,其設置方向與所述左壓板相同,所述右壓板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夾具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其中,第二連接件依次穿過所述左壓板、所述第一夾具板、多個第二夾具板、兩塊第三夾具板、多個第二夾具板、所述第一夾具板以及所述右壓板上相對應的通孔將所述左壓板、所述第一夾具板、多個第二夾具板、兩塊第三夾具板、多個第二夾具板、所述第一夾具板以及所述右壓板固定連接以使模型線棒被相鄰的兩夾具板固定住,所述第一夾具板上的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二夾具板設置以使一模型線棒被相向設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夾住,所述第三夾具板上第三凹槽朝向所述第二夾具板設置以使一模型線棒被相向設置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夾住,兩塊第三夾具板上的半圓形凹槽相向設置形成一圓形凹槽,第三連接件穿過所述圓形凹槽將兩塊所述第三夾具板固定在一起。
[0015]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模型線棒上纏繞有緊固模型線棒的扎帶區(qū),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上均設置有與所述扎帶區(qū)相對應的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的尺寸大于模型線棒上的扎帶區(qū)處尺寸的1/2以使扎帶區(qū)放入兩兩對置設置的方形凹槽中扎帶區(qū)與方形之間存在間隙。
[0016]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的深度均小于模型線棒厚度的1/2以使兩兩夾具板相向設置用于放置模型線棒的凹槽與模型線棒之間為過盈配合進而保證將振動有效的傳遞至模型線棒。
[0017]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上壓板上的通孔和所述下壓板上的通孔均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所述上壓板上的一個通孔與所述模型線棒夾具板組上的圓形凹槽的位置相對應設置,所述下壓板上的一個通孔也與所述模型線棒夾具板組上的圓形凹槽的位置相對應設置以使所述第三連接件依次穿過所述上壓板、所述圓形凹槽以及所述下壓板將所述上壓板、所述第三夾具板以及所述下壓板固定連接。
[0018]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的寬度均與所述第一夾具板、所述第二夾具板以及所述第三夾具板的長度相等。
[0019]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夾具板、所述第二夾具板以及所述第三夾具板為尺寸相等的矩形板。
[0020]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左壓板、所述第一夾具板、所述第二夾具板、所述第三夾具板以及所述右壓板上的通孔均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的兩端。
[0021]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下壓板為工字型,所述上壓板為矩形,所述上壓板的長度與所述下壓板的長度相等。
[0022]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上壓板、下壓板、左壓板以及右壓板由鋁板制成,所述第一夾具板、第二夾具板以及第三夾具板由四氟板制成。
[0023]優(yōu)選的是,其中,所述模型線棒夾具板組包括8塊第二夾具板。
[0024]本發(fā)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I)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研究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可以進行模型線棒的振動老化試驗進而得出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情況,這樣就避免了針對干式空心電抗器絕緣材料片狀試樣或者電抗器實體進行試驗所存在的不足,本試驗夾具可以同時進行多個模型線棒的老化試驗,大大節(jié)省老化時間,同時提高了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
[0026](2)夾具板上對應于模型線棒扎帶區(qū)所處位置的方形凹槽總尺寸大于扎帶區(qū)的尺寸,扎帶區(qū)不會被夾具板破壞,有效地避免了進行振動試驗時扎帶受力后導致模型線棒絕緣的異常損壞,減小試驗誤差;
[0027](3)夾具板上的凹槽與模型線棒之間“過盈配合”,可保證夾具板與模型線棒結合緊密,振動有效的傳遞至模型線棒;
[0028](4)該試驗夾具所選材料均耐受高溫,這樣可以根據(jù)需要打開振動老化試驗箱的加熱器,對模型線棒I進行振動與熱的聯(lián)合老化;
[0029](5)該試驗夾具可以對多個模型線棒同時進行試驗,大大減少了試驗時間,提高了效率。
[0030]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xiàn),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fā)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0031 ]圖1為本發(fā)明的模型線棒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上壓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下壓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5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左壓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6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第一夾具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俯視圖;
[0037]圖7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第二夾具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俯視圖;
[0038]圖8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第三夾具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俯視圖;
[0039]圖9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右壓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jù)以實施。
[0041 ]需要說明的是,下述實施方案中所述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yè)途徑獲得;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術語“橫向”、“縱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42]見圖1,本發(fā)明模擬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實際的絕緣結構,采用與實際的電抗器相同的薄膜鋁線制作模型線棒I,模型線棒I的制作方法為:選取長度為450mm、直徑為4.25_的鋁線,鋁線外部纏繞3層聚脂薄膜和一層無紡布,包絕緣后的鋁線直徑為4.7_,將鋁線制成兩端夾角為90°的Y字型分叉10中間部分11為圓柱形的結構,Y字型分叉10的長度為140mm,在Y字型分叉10的分叉點位置纏繞聚酰亞胺薄膜以加強薄弱位置的絕緣強度,纏繞聚酰亞胺薄膜后鋁線直徑為4.8mm。模型線板I中間部分11長度為165mm,用三根寬為2.3mm的尼龍扎帶在模型線板中間部分纏繞緊固,緊固后形成環(huán)繞的三個扎帶區(qū)12,兩兩扎帶區(qū)形成了模擬匝間絕緣的有效區(qū)13,扎帶區(qū)12長15mm、厚7.5mm,端部除去絕緣制成長度為36mm的裸露鋁線14以便于安裝在電極上,在模型線棒I的表面涂刷與實際電抗器相同的環(huán)氧樹脂后固化,固化后模型線棒I的Y字型分叉10處直徑為5.1_、中間部分11直徑為4.9_。
[0043]如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包括:
[0044]上壓板2,根據(jù)振動試驗臺圓孔的直徑及位置在上壓板2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對應的通孔20;
[0045]下壓板3,其上至少設置有兩個與上壓板2上通孔20相對應的通孔30,下壓板3的四個角上還開設有四個圓形孔洞31以便緊固件穿過該四個圓形孔洞31將下壓板3固定在振動試驗臺上,至少兩根螺桿一 4穿過上壓板2上的通孔20和下壓板3上相對應的通孔30將上壓板2和下壓板3連接,螺桿一 4的兩端擰上螺母將上壓板2和下壓板3固定連接,上壓板2和下壓板3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具有間隔;
[0046]模型線棒夾具板組5,其設置在上壓板2和下壓板3之間的間隔中,包括:
[0047]左壓板50,左壓板50垂直于上壓板2和下壓板3設置,左壓板50上開設有兩個通孔500;
[0048]第一夾具板51,其設置方向與左壓板50相同,第一夾具板51—面的中心位置開設有與模型線棒I外形匹配的第一凹槽510,第一夾具板51上還開設有兩個與左壓板50上通孔500相對應的通孔511;
[0049]第二夾具板52,其設置方向與第一夾具板51相同,第二夾具板52正反兩面的中心位置均開設有與模型線棒I外形匹配的第二凹槽520,第二夾具板52上開設有兩個與第一夾具板51上通孔511相對應的通孔521;
[0050]第三夾具板53,其設置方向與第二夾具板52相同,第三夾具板53—面的中心位置開設有與模型線棒I外形匹配的第三凹槽530,其另一面中心位置開設有平行于其寬度方向、垂直于其長度方向的半圓形凹槽531,第三夾具板53上開設有兩個與第二夾具板52上通孔521相對應的通孔532;
[0051 ]右壓板54,其設置方向與左壓板50相同,右壓板54上開設有多個與第一夾具板51上通孔511相對應的通孔540;其中,兩根絲桿6依次穿過左壓板50、第一夾具板51、多個第二夾具板52、兩塊第三夾具板53、多個第二夾具板52、第一夾具板51以及右壓板54上相對應的通孔將左壓板50、第一夾具板51、多個第二夾具板52、兩塊第三夾具板53、多個第二夾具板52、第一夾具板51以及右壓板54連接,兩根絲桿6的兩端分別使用螺母擰緊固定以將左壓板50、第一夾具板51、多個第二夾具板52、兩塊第三夾具板53、多個第二夾具板52、第一夾具板51以及右壓板54緊固在一起以使模型線棒I被相鄰的兩夾具板牢固夾住,第一夾具板51上的第一凹槽510朝向第二夾具板52設置以使一模型線棒I被相向設置的第一凹槽510和第二凹槽520夾住,第三夾具板53上第三凹槽530朝向第二夾具板52設置以使一模型線棒I被相向設置的第二凹槽520和第三凹槽530夾住,兩相鄰設置的的第二夾具板52的兩第二凹槽520也將一模型線棒I夾住,兩塊第三夾具板53上的半圓形凹槽531相向設置形成一圓形凹槽,螺桿二 7穿過圓形凹槽,螺桿二 7的兩端擰上螺母從而將兩塊第三夾具板53固定在一起。
[0052]下壓板3固定在試驗臺上,可以傳遞振動;螺桿一4用于固定連接振動試驗臺、下壓板3及上壓板2,用螺母固定后可以傳遞振動的同時在豎直方向上壓緊模型線棒夾具板組5;兩根絲桿6將左壓板50、第一夾具板51、多個第二夾具板52、兩塊第三夾具板53、多個第二夾具板52、第一夾具板51以及右壓板54連接,同時絲桿6兩端用螺母固定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壓緊模型線棒夾具板5,最終將振動傳遞至模型線棒I。以上安裝過程可以保證振動有效的傳遞至模型線棒,啟動振動試驗臺,即可進行振動老化試驗。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研究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可以對模型線棒進行振動老化試驗進而得出干式空心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情況,這樣就避免了針對干式空心電抗器絕緣材料片狀試樣或者電抗器實體進行試驗所存在的不足,本試驗夾具可以同時對多個模型線棒進行振動老化試驗,大大節(jié)省振動老化試驗時間,同時提高了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
[0053]見圖6,圖7,圖8,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模型線棒I上纏繞有三個緊固模型線棒的扎帶區(qū)12,扎帶區(qū)12長15mm、寬2.3mm、厚7.5mm,第一凹槽510、第二凹槽520以及第三凹槽530上均設置有與扎帶區(qū)12相對應的方形凹槽512,將模型線棒I置入槽內時,在第一凹槽510、第二凹槽520以及第三凹槽530上扎帶區(qū)12的對應位置拓展出一個長10mm、寬16mm、深4mm的方形凹槽512,即方形凹槽512的尺寸大于模型線棒I上的扎帶區(qū)處尺寸的1/2,這樣將模型線棒I放于兩相鄰的夾具板中夾置時,兩相向對置的方形凹槽512的總尺寸大于扎帶區(qū)12的尺寸以使扎帶區(qū)12放入兩兩對置設置的方形凹槽512中扎帶區(qū)與方形之間存在間隙,扎帶區(qū)12不會被夾具板破壞,有效地避免了進行振動試驗時扎帶受力后導致模型線棒I絕緣的異常損壞,從而減小了試驗誤差。
[0054]見圖6,圖7,圖8,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固化后模型線棒I的Y字型分叉10結構處直徑為5.1mm、中間部分11直徑為4.9mm,第一凹槽510、第二凹槽520以及第三凹槽530上與模型線棒I的中間部分11相對應的凹槽長185mm,寬9mm,深2mm,第一凹槽510、第二凹槽520以及第三凹槽530上與模型線棒I的Y字型分叉10所對應的位置開拓出一長25mm、窄端寬為10mm、寬端寬為30mm、深為2.5mm的喇叭形開口 513;在第一凹槽510、第二凹槽520以及第三凹槽530上模型線棒I的Y字型分叉10的兩條支路所對應位置處銑4個長為40mm,寬為5mm,深為2.5mm的長條形凹槽514,所有槽相連通,構成與模型線棒I外形類似的槽型結構,即第一凹槽510、第二凹槽520以及第三凹槽530的深度均小于模型線棒I厚度的1/2,這樣兩兩夾具板相向設置用于放置模型線棒I的凹槽與模型線棒I之間為過盈配合,進而保證將振動有效的傳遞至模型線棒,可保證夾具板與模型線棒I結合緊密,振動有效的傳遞至模型線棒I。
[0055]見圖2,圖3,圖4,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上壓板2上的通孔20和下壓板3上的通孔30均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上壓板2的中心位置上設置一個通孔,該通孔與模型線棒夾具板組5上的圓形凹槽的位置相對應設置,下壓板3的中心位置上也設置一個通孔,該通孔也與模型線棒夾具板組5上的圓形凹槽的位置相對應設置以使螺桿二 7依次穿過上壓板
2、圓形凹槽以及下壓板3將上壓板2、第三夾具板53以及下壓板3連接,螺桿二 7的兩端擰上螺母進而將上壓板2、第三夾具板53以及下壓板3固定住,這樣可以進一步在豎直方向壓緊模型線棒夾具板組5并傳遞振動。
[0056]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上壓板2和下壓板3的寬度均與左壓板50、第一夾具板51、第二夾具板52、第三夾具板53以及右壓板54的長度相等,這樣上壓板2和下壓板3正好壓住左壓板50、第一夾具板51、第二夾具板52、第三夾具板53以及右壓板54,這樣夾持結構更牢固。
[0057]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第一夾具板51、第二夾具板52以及第三夾具板53為尺寸相等的矩形板,第一夾具板51、第二夾具板52以及第三夾具板53的尺寸均為長為255mm,寬為110_,厚為20_,這樣有利于各板之間模型線棒I的放置夾緊和振動的傳遞。
[0058]見圖5,圖6,圖7,圖8,圖9,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左壓板2、第一夾具板51、第二夾具板52以及第三夾具板53以及右壓板3上的通孔均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的兩端上,選用兩塊尺寸為245mm X 10mmX 5mm的板材制作左壓板50和右壓板54;在左壓板50垂直于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一條寬邊為10.25mm和234.75mm處分別開有一個圓形的通孔500 ;在右壓板54垂直于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一條寬邊為10.25mm及234.75mm處分別開有一個圓形的通孔540,在第一夾具板51、第二夾具板52以及第三夾具板53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距離兩寬邊分別為15.25mm處分別開有一個圓形的通孔511、521、532。
[°°59] 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選用尺寸為430mm X 430mmX 5mm的板材制作下壓板3,見圖4,在上側的中心位置裁掉一個尺寸為340mm X 87.5mm且長邊平行于上邊的矩形,在下側的中心位置裁掉一個尺寸為340mmX87.5mm且長邊平行于下邊的矩形,得到工字型的下壓板3,在下壓板3的四個角距離兩個外邊線為15mm的位置開4個圓形孔洞31,緊固件穿過該4個圓形孔洞31將下壓板3與振動試驗臺固定連接,下壓板3設置為工字型板方便四角固定在振動試驗臺上,同時節(jié)省材料;選用尺寸為430mm X 255mm X 5mm的板材加工作為上壓板2,上壓板2的長度與下壓板3的長度相等。
[0060]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上壓板2、下壓板3、左壓板50以及右壓板54由鋁板制成,第一夾具板51、第二夾具板52以及第三夾具板53由四氟板制成,該試驗夾具所選材料均耐受高溫,這樣可以根據(jù)需要打開振動老化試驗箱的加熱器,對模型線棒I進行振動與熱的聯(lián)合老化。
[0061]在另一個技術方案中,模型線棒夾具板組5包括8塊第二夾具板52,這樣一次試驗可以對10個模型線棒I同時進行試驗,大大減少了試驗時間,提高了效率。
[0062]盡管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fā)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xiàn)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
【主權項】
1.一種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壓板,其上設置有多個通孔; 下壓板,其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上壓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所述下壓板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振動試驗臺上,第一連接件穿過所述上壓板上的通孔和所述下壓板上相對應的通孔將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連接,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具有間隔; 模型線棒夾具板組,其設置在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之間的間隔中,包括: 左壓板,其垂直于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設置,所述左壓板上開設有多個通孔; 第一夾具板,其設置方向與所述左壓板相同,所述第一夾具板一面的中心位置上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夾具板上還開設有多個與所述左壓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 第二夾具板,其設置方向與所述第一夾具板相同,所述第二夾具板正反兩面的中心位置上均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夾具板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夾具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 第三夾具板,其設置方向與所述第二夾具板相同,所述第三夾具板一面的中心位置上開設有與模型線棒外形匹配的第三凹槽,其另一面中心位置開設有平行于寬度方向、垂直于長度方向的半圓形凹槽,所述第三夾具板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第二夾具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 右壓板,其設置方向與所述左壓板相同,所述右壓板上開設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夾具板上通孔相對應的通孔;其中,第二連接件依次穿過所述左壓板、所述第一夾具板、多個第二夾具板、兩塊第三夾具板、多個第二夾具板、所述第一夾具板以及所述右壓板上相對應的通孔將所述左壓板、所述第一夾具板、多個第二夾具板、兩塊第三夾具板、多個第二夾具板、所述第一夾具板以及所述右壓板固定連接以使模型線棒被相鄰的兩夾具板固定住,所述第一夾具板上的第一凹槽朝向所述第二夾具板設置以使一模型線棒被相向設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夾住,所述第三夾具板上第三凹槽朝向所述第二夾具板設置以使一模型線棒被相向設置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夾住,兩塊第三夾具板上的半圓形凹槽相向設置形成一圓形凹槽,第三連接件穿過所述圓形凹槽將兩塊所述第三夾具板固定在一起。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線棒上纏繞有緊固模型線棒的扎帶區(qū),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上均設置有與所述扎帶區(qū)相對應的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的尺寸大于模型線棒上的扎帶區(qū)處尺寸的1/2以使扎帶區(qū)放入兩兩對置設置的方形凹槽中扎帶區(qū)與方形之間存在間隙。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的深度均小于模型線棒厚度的1/2以使兩兩夾具板相向設置用于放置模型線棒的凹槽與模型線棒之間為過盈配合進而保證將振動有效的傳遞至模型線棒。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板上的通孔和所述下壓板上的通孔均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心線上,所述上壓板上的一個通孔與所述模型線棒夾具板組上的圓形凹槽的位置相對應設置,所述下壓板上的一個通孔也與所述模型線棒夾具板組上的圓形凹槽的位置相對應設置以使所述第三連接件依次穿過所述上壓板、所述圓形凹槽以及所述下壓板將所述上壓板、所述第三夾具板以及所述下壓板固定連接。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板和所述下壓板的寬度均與所述第一夾具板、所述第二夾具板以及所述第三夾具板的長度相等。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具板、所述第二夾具板以及所述第三夾具板為尺寸相等的矩形板。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壓板、所述第一夾具板、所述第二夾具板、所述第三夾具板以及所述右壓板上的通孔均設置在其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的兩端。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壓板為工字型,所述上壓板為矩形,所述上壓板的長度與所述下壓板的長度相等。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板、下壓板、左壓板以及右壓板由鋁板制成,所述第一夾具板、第二夾具板以及第三夾具板由四氟板制成。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電抗器匝間絕緣振動老化的模型線棒的試驗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線棒夾具板組包括8塊第二夾具板。
【文檔編號】G01N3/04GK105928780SQ201610317024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2日
【發(fā)明人】聶洪巖, 顧哲屹, 姚遠航, 魏新勞, 王永紅
【申請人】哈爾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