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自清洗裝置的在線式余氯傳感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余氯傳感器,尤其涉及一種在線式余氯傳感器,屬于傳感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在線式余氯測量領域,通常使用恒電壓式余氯傳感器進行測量。恒電壓式余氯傳感器是依靠電極上的兩個鉑金環(huán)進行氧化還原反應而工作,當鉑金環(huán)上附著雜質時,會導致電極輸出信號的變化,改變電極的工作狀態(tài)。
[0003]為了在電極連續(xù)工作中獲得穩(wěn)定的余氯測量結果,則需要加入相應的清洗裝置,目前主要是采用手工打磨與鹽酸清洗結合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手工打磨:定期使用金相砂紙打磨電極,以確保電極表面得到充分打磨,去除表面的附著物;鹽酸清洗:將電極浸泡至5%的稀鹽酸中10秒,之后拿出用清水洗凈,用軟布擦干,而采用這種方法存在以下缺點:I)手工打磨時,若使用普通砂紙,則會大量磨損電極,導致鉑金環(huán)嚴重磨損,大幅減少電極壽命;2)手工打磨、鹽酸清洗,都需要拆卸電極,若電極安裝在交通不便利,或工作人員不便接近的位置,則會導致維護困難;3)人工清洗浪費人力,兩次清洗時間間隔較長,在這段時間內,電極表面的附著物已經對電極的測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帶自清洗裝置的在線式余氯傳感器。
[0005]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帶自清洗裝置的在線式余氯傳感器,包括恒流器、T型三通、三通電磁閥和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器一側設有第一入水口,另一側設有第一出水口,頂端設有出氣口,所述恒流器內部還設有與底部的排水口相連接的溢流管,所述T型三通包括呈“一”字排列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與二者相垂直的第三接口,所述恒流器的出水口通過管路與T型三通的第一接口相連接,所述恒流器的出氣口通過管路與T型三通的第三接口相連接;所述三通電磁閥通過供電線與余氯二次表連接,所述三通電磁閥左側設有第二入水口,右側設有鹽酸入口,中間設有第二出水口,所述T型三通的第二接口通過管路與三通電磁閥的第二入水口連接,所述流通池包括上部的導向管、下部的流通池內腔和沿著導向管進入流通池內腔的測量電極,所述測量電極的上部通過導向管帽固定于導向管上,所述測量電極下端的探頭伸入流通池內腔中,所述流通池內腔中設有若干研磨珠,所述流通池內腔上部和下部各通過一直徑小于研磨珠的孔連接第三入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入水口通過管路與三通電磁閥的第二出水口相連接。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8]I)物理打磨與鹽酸清洗交互式進行,物理打磨力度可控,性能提升,效果更好,全自動、可控;
[0009]2)本發(fā)明的微型恒流器,在保證體積較小的同時大幅增加了輸出端的壓強,提高了帶載能力,以增加水路可靠性,恒流器后端水路不會出現(xiàn)斷流的情況;
[0010]3)恒流器流速受地心引力、液位差及水流管徑截面的影響,其性能影響均為線性關系,便于分析、調試、測試及使用。
[001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12]進一步,所述導向管中部設有密封圈。
[0013]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用于固定電極,防水密封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fā)明余氯傳感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恒流器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T型三通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三通電磁閥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流通池結構不意圖;
[0019]圖1?5中,1、恒流器;卜1、第一入水口;卜2、第一出水口;1-3、出氣口;卜4、溢流管;1-5、排水口;2、T型三通;2-1、第一接口;2-2、第二接口 ;2-3、第三接口;3、三通電磁閥;
3-1、第二入水口;3-2、鹽酸入口;3-3、第二出水口;4、流通池;4-1、導向管帽;4-2、導向管;
4-3、測量電極;4-4、流通池內腔;4-5、探頭;4-6、研磨珠;4-7、第三出水口;4_8;第三入水口 ; 4-9、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0021]一種帶自清洗裝置的在線式余氯傳感器,包括恒流器1、Τ型三通2、三通電磁閥3和流通池4,所述恒流器I 一側設有第一入水口 1-1,另一側設有第一出水口 1-2,頂端設有出氣口 1-3,所述恒流器I內部還設有與底部的排水口 1-5相連接的溢流管1-4,所述T型三通2包括呈“一”字排列的第一接口 2-1和第二接口 2-2以及與二者相垂直的第三接口 2-3,所述恒流器I的第一出水口 1-2通過管路與T型三通2的第一接口 2-1相連接,所述恒流器I的出氣口1-3通過管路與T型三通2的第三接口 2-3相連接;所述三通電磁閥3通過供電線與余氯二次表連接,所述三通電磁閥3左側設有第二入水口 3-1,右側設有鹽酸入口 3-2,中間設有第二出水口 3-3,所述T型三通2的第二接口 2-2通過管路與三通電磁閥3的第二入水口 3-1連接;所述流通池4包括上部的導向管4-2、下部的流通池內腔4-4和沿著導向管4-2進入流通池內腔4-4內的測量電極4-3,所述測量電極4-3的上部通過導向管帽4-1固定于導向管4-2上,所述測量電極4-3下端的探頭4-5伸入流通池內腔4-4中,所述導向管4-2中部設有密封圈4-9用于防水密封,所述流通池內腔4-4中設有若干研磨珠4-6,所述流通池內腔4-6上部和下部各通過一直徑小于研磨珠的孔連接第三入水口 4-8和第三出水口 4-7,所述第三入水口 4-8通過管路與三通電磁閥3的第二出口 3-3相連接。
[0022]上述在線式余氯傳感器的工作過程如下:
[0023]I)水流從第一入水口 1-1流入恒流器I,待恒流器I內的水位高于第一出水口 1-2時,水流開始從第一出水口 1-2流出,由于第一入水口 1-1的入水速率大于第一出水口 1-2的出水速率,因此恒流器I內的水位繼續(xù)上升至溢流管1-4的頂端,多余的水從溢流管1-4流經排水口 1-5排出;第一出水口 1-2流出產生流速恒定、較為緩慢的水流;
[0024]2)恒流器I內產生的水流經第一出水口 1-2進入T型三通2的第一接口 2-1,流經T型三通2后經三通電磁閥3的第二入水口 3-1進入三通電磁閥3,經第二出水口 3-3進入流通池4;
[0025]3)水流經流通池4的第三入水口 4-8進入流通池,測量電極4_3測量自來水中余氯含量,同時水流帶動研磨珠4-6不斷的以恒定的速度、力度均勻的打磨測量電極4-3的表層,測試完畢的水經第三出水口4-7排出;
[0026]4)余氯二次表控制三通電磁閥3,使得三通電磁閥3中的鹽酸入口 3-2與第二出水口 3-3相通,使得鹽酸溶液通過三通電磁閥3后進入流通池4中,并使得研磨珠4-6圍繞電極鉑金環(huán)旋轉,同時進行酸式清洗和物理清洗。
[0027]5)水流速調節(jié):通過調節(jié)恒流器溢水管1-4與第三入水口 4-8所連的排水管末端的高度差,可調節(jié)流通池的進出水的流速,也可增大/減小連接各個部件的水管內徑,以此提高/減小水流速度。
[0028]6)提高恒流器帶載能力:增加恒流器的第一出水口 1-2與T型三通閥2的高度差,并保證流通池4、三通電磁閥3的位置低于T型三通閥2,即可保證恒流器I后端不會因為氣體閉塞管路,導致水路不同的情況。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帶自清洗裝置的在線式余氯傳感器,包括恒流器、T型三通、三通電磁閥和流通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器一側設有第一入水口,另一側設有第一出水口,頂端設有出氣口,所述恒流器內部還設有與底部的排水口相連接的溢流管,所述T型三通包括呈“一”字排列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以及與二者相垂直的第三接口,所述恒流器的出水口通過管路與T型三通的第一接口相連接,所述恒流器的出氣口通過管路與T型三通的第三接口相連接;所述三通電磁閥通過供電線與余氯二次表連接,所述三通電磁閥左側設有第二入水口,右側設有鹽酸入口,中間設有第二出水口,所述T型三通的第二接口通過管路與三通電磁閥的第二入水口連接,所述流通池包括上部的導向管、下部的流通池內腔和沿著導向管進入流通池內腔的測量電極,所述測量電極的上部通過導向管帽固定于導向管上,所述測量電極下端的探頭伸入流通池內腔中,所述流通池內腔中設有若干研磨珠,所述流通池內腔上部和下部各通過一直徑小于研磨珠的孔連接第三入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入水口通過管路與三通電磁閥的第二出水口相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自清洗裝置的在線式余氯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管中部設有密封圈。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自清洗裝置的在線式余氯傳感器,包括恒流器、T型三通、三通電磁閥和流通池,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物理打磨與鹽酸清洗交互式進行,物理打磨力度可控,性能提升,效果更好,全自動、可控;2)本發(fā)明的微型恒流器,在保證體積較小的同時大幅增加了輸出端的壓強,提高了帶載能力,以增加水路可靠性,恒流器后端水路不會出現(xiàn)斷流的情況;3)恒流器流速受地心引力、液位差及水流管徑截面的影響,其性能影響均為線性關系,便于分析、調試、測試及使用。
【IPC分類】G01N27/38
【公開號】CN105527331
【申請?zhí)枴緾N201511030796
【發(fā)明人】高佩, 劉豐鑫, 于兆慧, 馬正
【申請人】煙臺東潤儀表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