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涉及光纖檢測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便攜一體式光纖端面檢測儀。
[0002]
【背景技術】
[0003]目前,光纖傳輸具有傳輸頻帶寬、通信容量大、損耗低、不受電磁干擾、重量輕等優(yōu)點,因而光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光纖連接器插頭的端面粘有肉眼看不見的污物或小顆粒,都有可能導致光信號被隔斷,或者引起反射波對光纖造成損傷,甚至會損壞光源,對整個通信系統(tǒng)造成重大損害,因此,在光纖連接器連接之前,必須對光纖連接器插芯進行檢查和清潔。光纖端面的檢查,是降低維護成本,提高排障效率,保證傳輸質量的關鍵所在?,F有的技術為專利號為,CN 202582487 U的一種光纖端面檢測儀。但是現有的光纖端面檢測儀存在著功能單一,攜帶不便,檢測接口種類單一,且與主題分離式設計,操作不便,智能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維護成本高和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0004]因此,改進現有的光纖端面檢測儀顯得非常必要。
[0005]
【發(fā)明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能夠解決現有的光纖端面檢測儀存在著功能單一,攜帶不便,檢測接口種類單一,且與主題分離式設計,操作不便,智能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維護成本高和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包括檢測接口,放大倍數微調旋鈕,連接套,電源開關,外殼,液晶顯示屏,微處理器,LED照明燈,充電接口,鋰電池,掛耳,掛鉤和掛帶,所述的檢測接口設置在連接套的上部中間;所述的外殼設置在連接套的下部;所述的液晶顯示屏設置在外殼的上方;所述的電源開關設置在外殼的右上部;所述的液晶顯示屏下面設置有兩個LED照明燈;所述的充電接口設置在外殼的右下角;所述的微處理器設置在外殼的里面;所述的鋰電池設置在外殼的里面,所述的充電接口的上部;所述的掛耳分別設置在外殼的兩側的中部;所述的掛鉤掛在掛耳上;所述的掛帶固定在掛鉤上。
[0008]優(yōu)選地,所述的檢測接口為LC型或SC、FC、ST等一種或幾種的多功能光纖檢測接□。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的液晶顯示屏具體采用采用了 5英寸100萬象素的TFT高清晰液晶顯示器,可以將圖像放大300倍,使你更容易判斷光纖端面的狀況,有利于提高實時顯示效果,降低能耗,進一步延長使用壽命。
[0010]優(yōu)選地,所述的充電接口具體采用DC9V的USB充電接口,可以與電腦連接進一步進行圖像處理,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降低維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的掛鉤具體采用可拆卸的不銹鋼鉤,便于攜帶,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0012]優(yōu)選地,所述的微處理器具體采用內置嵌入式高速微控制器,進一步提高工作的穩(wěn)定性能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維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0013]優(yōu)選地,所述的鋰電池具體采用20000-25000mA型可充電鋰電池,待機時間長,降低維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發(fā)明的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可以廣泛應用于光纖端面檢測儀。同時,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屏的設置,有利于提高實時顯示效果,圖像放大倍數高達300倍,非常容易判斷光纖端面狀況,降低能耗,進一步降低維護成本高和延長使用壽命。
[0015]2、本發(fā)明的檢測接口的設置,可以檢查常用的SC、FC、ST及LC型光纖插頭端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非常方便快速地判斷出安裝完成的產品是否合格。
[0016]3、本發(fā)明的掛耳,掛鉤和掛帶的設置,攜帶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0017]
【附圖說明】
[0018]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9]結合附圖在圖上標記以下附圖標記:
1-檢測接口,2-放大倍數微調旋鈕,3-連接套,4-電源開關,5-外殼,6-液晶顯示屏,7-微處理器,8- LED照明燈,9-充電接口,10-鋰電池,11-掛耳,12-掛鉤,13-掛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0021]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包括檢測接口 1,放大倍數微調旋鈕2,連接套3,電源開關4,外殼5,液晶顯示屏6,微處理器7,LED照明燈8,充電接口 9,鋰電池10,掛耳11,掛鉤12和掛帶13,所述的檢測接口 I設置在連接套3的上部中間;所述的外殼5設置在連接套3的下部;所述的液晶顯示屏6設置在外殼5的上方;所述的電源開關4設置在外殼5的右上部;所述的液晶顯TK屏6下面設置有兩個LED照明燈8 ;所述的充電接口9設置在外殼5的右下角;所述的微處理器7設置在外殼5的里面;所述的鋰電池10設置在外殼5的里面,所述的充電接口 9的上部;所述的掛耳11分別設置在外殼5的兩側的中部;所述的掛鉤12掛在掛耳11上;所述的掛帶13固定在掛鉤12上。
[0022]優(yōu)選地,所述的檢測接口 I為LC型或SC、FC、ST等一種或幾種的多功能光纖檢測接口。
[0023]優(yōu)選地,所述的液晶顯示屏6具體采用采用了 5英寸100萬象素的TFT高清晰液晶顯示器,可以將圖像放大300倍,使你更容易判斷光纖端面的狀況,有利于提高實時顯示效果,降低能耗,進一步延長使用壽命。
[0024]優(yōu)選地,所述的充電接口 9具體采用DC9V的USB充電接口,可以與電腦連接進一步進行圖像處理,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降低維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0025]優(yōu)選地,所述的掛鉤12具體采用可拆卸的不銹鋼鉤,便于攜帶,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0026]優(yōu)選地,所述的微處理器7具體采用內置嵌入式高速微控制器,進一步提高工作的穩(wěn)定性能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維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0027]優(yōu)選地,所述的鋰電池10具體采用20000-25000mA型可充電鋰電池,待機時間長,
降低維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002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發(fā)明的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可以廣泛應用于光纖端面檢測儀。同時,本發(fā)明通過液晶顯示屏,檢測接口,掛耳,掛鉤和掛帶的設置,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功能單一,攜帶不便,檢測接口種類單一,且與主題分離式設計,操作不便,智能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維護成本高和使用壽命短等問題。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包括檢測接口(1),放大倍數微調旋鈕(2),連接套(3),電源開關(4),外殼(5),液晶顯示屏(6),微處理器(7),LED照明燈(8),充電接口(9),鋰電池(10 ),掛耳(11),掛鉤(12 )和掛帶(13 ),所述的檢測接P(I)設置在連接套(3 )的上部中間;所述的外殼(5)設置在連接套(3)的下部;所述的液晶顯示屏(6)設置在外殼(5)的上方;所述的電源開關(4)設置在外殼(5)的右上部;所述的液晶顯示屏(6)下面設置有兩個LED照明燈(8);所述的充電接口(9)設置在外殼(5)的右下角;所述的微處理器(7)設置在外殼(5)的里面;所述的鋰電池(10)設置在外殼(5)的里面,所述的充電接口(9)的上部;所述的掛耳(11)分別設置在外殼(5)的兩側的中部;所述的掛鉤(12)掛在掛耳(11)上;所述的掛帶(13)固定在掛鉤(12)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檢測接口(I)為LC型或SC、FC、ST等一種或幾種的多功能光纖檢測接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顯示屏(6)具體采用采用了 5英寸100萬象素的TFT高清晰液晶顯示屏。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電接口(9)具體采用DC9V的USB充電接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掛鉤(12)具體采用可拆卸的不銹鋼鉤。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處理器(7)具體采用內置嵌入式高速微控制器。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鋰電池(10)具體采用20000-25000mA型可充電鋰電池。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體式光纖端面便攜檢測儀,包括檢測接口,放大倍數微調旋鈕,連接套,電源開關,外殼,液晶顯示屏,微處理器,LED照明燈,充電接口,鋰電池,掛耳,掛鉤和掛帶,所述的檢測接口設置在連接套的上部中間;所述的外殼設置在連接套的下部;所述的液晶顯示屏設置在外殼的上方;所述的電源開關設置在外殼的右上部;所述的液晶顯示屏下面設置有兩個LED照明燈;所述的充電接口設置在外殼的右下角;所述的微處理器設置在外殼的里面。本發(fā)明通過液晶顯示屏,檢測接口,掛耳,掛鉤和掛帶的設置,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功能單一,攜帶不便,檢測接口種類單一,操作不便,智能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維護成本高和使用壽命短等問題。
【IPC分類】G01B11/00
【公開號】CN105526859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79990
【發(fā)明人】姜城
【申請人】派尼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