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軟管內徑測量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544718閱讀:989來源:國知局
一種軟管內徑測量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測量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軟管內徑測量儀。
【背景技術】
[0002] 軟管,比如橡膠材料制成的膠管,受材料影響,容易出現變形、內徑收縮等問題。用 一般的測量工具測量其內徑時存在一定的難度。目前的測量方法是用卡尺測量上下、左右 的內口距離,然后取中值。該測量方法需先將膠管捏回基本圓形,再進行測量和計算,操作 步驟復雜,得到的數值不精確。市面上的錐形塞規(guī),使用時,直接將錐形塞規(guī)塞入膠管中,直 至膠管的管口端邊緣與錐形塞規(guī)完全貼合,依此獲取膠管的內徑值。盡管利用錐形塞規(guī)可 以使測量更加便捷,但是,錐形塞規(guī)的外表面僅與膠管的內表面之間為線接觸,該線接觸的 部位即為膠管的管口端邊緣,也就是說,錐形塞規(guī)獲得的內徑值完全取決于與錐形塞規(guī)完 全貼合的管口端邊緣的內徑。一旦膠管的端部邊緣發(fā)生形變,比如擴張或收縮,則極可能影 響到內徑測量值的準確性。
[0003] 因此,希望有一種技術方案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至少一個上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軟管內徑測量儀,其測量值基于面接觸得到。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軟管內徑測量儀,所述軟管內徑測量儀包括測 量柱體,測量狀態(tài)下的所述測量柱體的外表面與待測軟管的內表面之間為面接觸。
[0006] 進一步地,所述測量本體包括至少一個圓柱段,各所述圓柱段的外徑按照從粗到 細依次串接,形成階梯狀結構。
[0007] 進一步地,各所述圓柱段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條直線上。
[0008]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圓柱段上設有相應的刻度線。
[0009]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圓柱段的邊緣均為圓角邊緣。
[0010]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圓柱段的軸向長度范圍為9mm~11mm。
[0011]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圓柱段的直徑范圍為10~32mm。
[0012] 進一步地,所述測量柱體的兩端中的至少一端設有手柄。
[0013] 進一步地,所述測量柱體的兩端均具有所述手柄時,外徑較粗端的所述手柄長度 大于外徑較細端的所述手柄。
[0014] 應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測量時可以將測量柱體塞入到待測軟管中,使測 量柱體的外表面與待測軟管的內表面之間為面接觸,即利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 儀測出的對象是圓柱面,因此,即便是測量不圓或內縮或管口擴張的軟管,基于面接觸所得 到的測量值明顯地比由線接觸得到的測量值更精準。
【附圖說明】
[0015] 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儀的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6] 附圖標記: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 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 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 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 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 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下 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19]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 "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 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 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 限制。
[0020]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包括測量柱體1,測量狀態(tài)下的 測量柱體1的外表面與待測軟管的內表面之間為面接觸。本實施方式中軟管內徑測量儀可 以采用金屬材料制成。測量時可以將測量柱體1塞入到待測軟管中,使測量柱體1的外表 面與待測軟管的內表面之間為面接觸,即利用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儀測出的 對象是圓柱面,因此,即便是測量不圓或內縮或管口擴張的軟管,基于面接觸所得到的測量 值明顯地比由線接觸得到的測量值更精準。
[0021] 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儀中的測量本體1包括至少一個圓柱段la,各 圓柱段Ia的外徑(外表面的圓周輪廓的直徑)按照從粗到細依次串接,形成階梯狀結構。 使用時,通常將外徑較細的部分先塞入到軟管中,在軟管內徑較大的情況下,可以用較小的 推力將測量本體1往軟管內部慢慢推送,直至與軟管的內徑相適配的圓柱段Ia與軟管的內 表面相貼合,停止推送,取出測量本體1,讀取與軟管的管口相貼合的圓柱段Ia的直徑,該 直徑則為該待測軟管的內徑(內表面的圓周輪廓的直徑)。使用方便,而且階梯狀結構的測 量本體1可以測量多種不同內徑的軟管,應用范圍較廣。
[0022] 優(yōu)選地,每一圓柱段Ia上設有相應的刻度線,這樣有利于供測量人員快速讀出與 軟管的管口相貼合的圓柱段Ia的直徑,從而得出待測軟管的內徑。
[0023] 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儀中的各圓柱段Ia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條直 線上。實際上,各圓柱段Ia之間的中心軸線也可以稍微有偏移,只要偏離程度不影響到測 量結果即可。
[0024] 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儀中的每一圓柱段Ia的邊緣均為圓角邊緣。 這樣可以使得軟管內徑測量儀手感舒適,操作方便,避免劃傷軟管。
[0025] 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儀中的每一圓柱段Ia的軸向長度范圍為 9mm~11mm,優(yōu)選地,每一圓柱段Ia的軸向長度為10mm。該長度測量出圓柱面足以保證不 會因軟管的管口擴張而導致誤測。此外,每一圓柱段Ia的直徑范圍為10~32_,比如由粗 到細分別為Φ 32、Φ 30、Φ 14、Φ 12和Φ 10,這種結構不僅外形小巧,節(jié)省空間,而且測量上 述各種直徑尺寸的軟管。當然,上述僅是舉例說明,還可以依據實際使用,設置其它直徑尺 寸的圓柱段la。
[0026] 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軟管內徑測量儀中的測量柱體1的兩端中的至少一端設有 手柄2。而且,手柄2設置成Φ10的圓柱形,手柄2-方面可以手持用,還可以用作測量相 應的軟管制品的內徑。實際操作時,可一手握住一端的手柄2,另一手將相應直徑的軟管套 在測量柱體1的外表面上,匹配好后可以根據圓柱體表面的測度值,方便地讀出被測量軟 管的內徑值。
[0027] 當測量柱體1的兩端均具有手柄2時,外徑較粗端的手柄2長度大于外徑較細端 的手柄2。兩端設置手柄2的結構可以雙向使用,可操作性提高。對于外徑較細端的手柄 2,通常在能夠預知軟管長度的情形下使用,除此之外,通常使用外徑較粗端的手柄2作為 把手用。
[0028]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可以測量各項目、車型制動膠管、軟管組合 件、液壓橡膠軟管組合件、液壓橡膠軟管、空氣軟管、輸油軟管、通風軟管和輸水軟管等成形 的橡膠制品。
[0029]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 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 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 神和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測量柱體(1),測量狀態(tài)下的所述測量柱體 (1)的外表面與待測軟管的內表面之間為面接觸。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本體(1)包括至少一個 圓柱段(la),各所述圓柱段(la)的外徑按照從粗到細依次串接,形成階梯狀結構。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圓柱段(la)的中心軸線 位于同一條直線上。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圓柱段(la)上設有相 應的刻度線。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圓柱段(la)的邊緣均 為圓角邊緣。6.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圓柱段(la)的軸向長 度范圍為9mm~11mm。7.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圓柱段(la)的直徑范 圍為10~32mm。8.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柱體(1) 的兩端中的至少一端設有手柄(2)。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軟管內徑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柱體(1)的兩端均具有 所述手柄(2)時,外徑較粗端的所述手柄(2)長度大于外徑較細端的所述手柄(2)。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軟管內徑測量儀。所述軟管內徑測量儀包括測量柱體,測量狀態(tài)下的所述測量柱體的外表面與待測軟管的內表面之間為面接觸。本發(fā)明能夠基于面接觸得到測量值,該測量值明顯地比由線接觸得到的測量值更精準。
【IPC分類】G01B5/12
【公開號】CN10530024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92127
【發(fā)明人】徐云鳳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7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