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工程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土木工程等領域的科學研究過程中,需要進行很多足尺框架、排架或剛架的動、靜力加載試驗。但現(xiàn)有的動、靜力試驗裝置沒有配套的高位大噸位荷載加載裝置,僅僅靠在測試物上吊掛重物實現(xiàn)重力加載,通過組裝更高的反力架外套承載物并在反力架梁安裝千斤頂進行加載。但在足尺實驗中重力加載試驗中,加載點較高、加載噸位較大,通過傳統(tǒng)外套大型反力架進行千斤頂加載,加載操作點較高,試驗臺組裝過于復雜,另外通過吊掛重物加載無法實現(xiàn)足尺實驗所需要的荷載等級。
【發(fā)明內容】
[0003]為克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包括承載框架、承載框架梁和載框架柱,所承載框架由平行位置的承載框架梁和水平位置的載框架柱組成,承載框架梁上設有兩個限位鋼角,限位鋼角與鋼絲繩連接,鋼絲繩上設有拉力傳感器,鋼絲繩通過鋼絲繩固定器連接在傳力分配梁端部,傳力分配梁上設有拉力傳感器顯示,傳力分配梁上設有千斤頂和反力拉桿,千斤頂和反力拉桿上置有反力架。
[0004]所述反力架由水平位置的反力架梁和垂直位置的反力架柱組成。
[0005]所述反力架柱底部設有柱角,柱角上設有地錨。
[0006]所述反力架高度為lm。
[0007]所述千斤頂周圍對稱布置四根反力拉桿。
[0008]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傳力體系完善,通過千斤頂加載滿足了足尺試驗中,大噸位加載的需要,克服了傳統(tǒng)吊載中荷載等級過小的缺陷。本發(fā)明裝置安裝簡易、加載方便、操作安全穩(wěn)定。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示意圖。
[0010]圖2為本發(fā)明的整體正視圖。
[0011]圖3為本發(fā)明的整體側視圖。
[0012]圖4為本發(fā)明的示意圖。
[0013]圖5為本發(fā)明的正視圖。
[0014]圖6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如圖1、2、3、4、5、6所示,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包括承載框架1、承載框架梁1-1和載框架柱1-2,所承載框架I由平行位置的承載框架梁1-1和水平位置的載框架柱1-2組成,承載框架梁1-1上設有兩個限位鋼角2,限位鋼角2與鋼絲繩3連接,鋼絲繩3上設有拉力傳感器4,鋼絲繩3通過鋼絲繩固定器6連接在傳力分配梁7端部,傳力分配梁7上設有拉力傳感器顯示器5,傳力分配梁7上設有千斤頂9和反力拉桿10,千斤頂9和反力拉桿10上置有反力架8。
[0016]所述反力架8由水平位置的反力架梁8-1和垂直位置的反力架柱8-2組成。
[0017]所述反力架柱8-2底部設有柱角11,柱角11上設有地錨12。
[0018]所述反力架8高度為lm。
[0019]所述千斤頂9周圍對稱布置四根反力拉桿10。
[0020]原理如下:
一種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加載裝置傳力體系完善,傳力明確,反力架8通過柱腳11與地錨12的連接實現(xiàn)固定約束,成為加載體系中的反力裝置,通過所需噸位等級的千斤頂9進行加載,將荷載傳遞到傳力分配梁7上,鋼絲繩3通過鋼絲繩固定器6連接在分配梁端部,將傳力分配梁7上的荷載傳遞到高位承載框架I的加載點上。
[0021]反力架8垂直于承載框架I的平面,嵌套在承載框架I內部,反力架8—般設置為Im左右的高度。加載裝置傳力體系合理、明確,大幅度降低了實驗過程中的加載高度,有效提高了實驗的安全系數(shù)和加載的可操作性。
[0022]加載裝置通過傳力分配梁7與鋼絲繩3的連接,最終將荷載傳遞到承載框架梁1-1上的指定加載點上,實現(xiàn)將承載框架梁l-ι的高位加載點到位置較低、拆裝方便、的反力架上進行千斤頂9加載的轉移。
[0023]限位角鋼2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固定在加載點兩側,形成限位槽,限制加載過程中,吊裝鋼絲繩3的滑動。
[0024]在反力架8和傳力分配梁7之間根據(jù)需要安裝相應噸位等級的千斤頂9,通過傳力體系,將大噸位荷載傳遞到承載框架I的加載點上。
[0025]本加載裝置中,在千斤頂9周圍設置反力拉桿10,反力拉桿兩端分別連接反力架8和傳力分配梁7,端部由螺栓固定,通過預調螺栓來初定加載步大小,并對千斤頂進行限位。
[0026]鋼絲繩上設置套筒式拉力傳感器4,拉力傳感器4外接顯示器5,以此來讀取加載裝置對承載框架的加載精確值。
【主權項】
1.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包括承載框架(I)、承載框架梁(1-1)和載框架柱(1-2),其特征在于:所承載框架(I)由平行位置的承載框架梁(1-1)和水平位置的載框架柱(1-2)組成,承載框架梁(1-1)上設有兩個限位鋼角(2),限位鋼角(2)與鋼絲繩(3 )連接,鋼絲繩(3 )上設有拉力傳感器(4 ),鋼絲繩(3 )通過鋼絲繩固定器(6 )連接在傳力分配梁(7)端部,傳力分配梁(7)上設有拉力傳感器顯示器(5),傳力分配梁(7)上設有千斤頂(9)和反力拉桿(10),千斤頂(9)和反力拉桿(10)上置有反力架(8)。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8)由水平位置的反力架梁(8-1)和垂直位置的反力架柱(8-2)組成。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柱(8-2 )底部設有柱角(11),柱角(11)上設有地錨(12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8)高度為lm。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頂(9)周圍對稱布置四根反力拉桿(10)。
【專利摘要】自平衡高位重級荷載加載方法及其裝置,包括承載框架、承載框架梁和載框架柱,所承載框架由平行位置的承載框架梁和水平位置的載框架柱組成,承載框架梁上設有兩個限位鋼角,限位鋼角與鋼絲繩連接,鋼絲繩上設有拉力傳感器,鋼絲繩通過鋼絲繩固定器連接在傳力分配梁端部,傳力分配梁上設有拉力傳感器顯示,傳力分配梁上設有千斤頂和反力拉桿,千斤頂和反力拉桿上置有反力架;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傳力體系完善,通過千斤頂加載滿足了足尺試驗中,大噸位加載的需要,克服了傳統(tǒng)吊載中荷載等級過小的缺陷。本發(fā)明裝置安裝簡易、加載方便、操作安全穩(wěn)定。
【IPC分類】G01M99/00
【公開號】CN10504380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422250
【發(fā)明人】夏軍武, 徐博, 夏翔, 張海威, 路振花
【申請人】中國礦業(yè)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