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總有機碳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992516閱讀:3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總有機碳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質檢測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總有機碳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充和工業(yè)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由此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正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水質檢測中,總有機碳(TOC)含量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檢測指標?,F(xiàn)有的檢測總有機碳含量的范圍有很多,其中,以燃燒氧化一非分散紅外吸收法較為常用,該方法采用了 680°C催化燃燒氧化法,將試樣連同凈化氣體(純氧)分別導入高溫燃燒管和低溫反應管中,經高溫燃燒管的試樣被高溫催化氧化,其中的有機碳和無機碳均轉化為二氧化碳,經低溫反應管的試樣被酸化后,其中的無機碳分解成二氧化碳,兩種反應管中生產的二氧化碳經載氣輸送依次被導入非分散紅外氣體檢測器(NDIR)中,CO2被檢測。從而分別測得水中的總碳(TC)和無機碳(1C)??偺寂c無機碳的差值,即為總有機碳(TOC)0由于總有機碳含量的檢測需要分別檢測總碳和無機碳的含量,現(xiàn)有技術對總碳和無機碳含量的檢測裝置采用并聯(lián)設置,裝置較為復雜,不易控制,整個檢測裝置的利用率不聞。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結構復雜,無法實現(xiàn)精確控制,檢測裝置的利用率不高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具有較為結構較為簡潔,流程控制較為簡單,檢測裝置利用率高的新型總有機碳檢測裝置。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包括依次串聯(lián)的純氧氣源、燃燒爐、低溫反應管、電子冷凝器、干燥管、鹵素脫除器、過濾裝置、非分散紅外探測器、流量計。作為優(yōu)選,所述純氧氣源和燃燒爐之間連接有加濕器,加濕器和燃燒爐之間連接
有第一單向閥。作為優(yōu)選,所述純氧氣源和加濕器之間依次連接有減壓閥、穩(wěn)壓閥、穩(wěn)流閥、流量傳感器。作為優(yōu)選,所述燃燒爐上設置有總碳注射口和純氧入口,所述總碳注射口用于向燃燒爐注射待測樣品,所述純氧入口連接純氧氣源。作為優(yōu)選,所述燃燒爐和低溫反應管之間連接有冷凝管。作為優(yōu)選,所述低溫反應管上設置有酸液注入口、廢液排放口、無機碳注射口 ;所述酸液注入口連接酸液池,酸液注入口和酸液池之間連接有用于抽吸酸液的蠕動泵;廢液排放口連接廢液池,廢液排放口和廢液池之間連接有第一電磁閥。作為優(yōu)選,電子冷凝器上設置有廢液出口,廢液出口連接廢液池,廢液出口和廢液池之間連接有第二電磁閥。[0014]作為優(yōu)選,所述非分散紅外探測器和流量計之間連接有第三電磁閥。作為優(yōu)選,所述流量計的出口連接有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罐。作為優(yōu)選,所述總碳注射口、無機碳注射口分別連接自動進樣裝置;所述自動進樣裝置包括切換閥、定量裝置,所述定量裝置與切換閥連接,切換閥分別與總碳注射口、無機碳注射口連接。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該總有機碳檢測裝置采用分段氧化設計原理,對于總碳和無機碳的氧化分別在相互串接的裝置上進行,然后統(tǒng)一用一個二氧化碳檢測儀進行檢測,簡化了裝置復雜程度,提高了裝置的利用率。用于檢測總碳的燃燒爐還連接有純氧氣源,并連接有減壓閥、穩(wěn)壓閥、穩(wěn)流閥,另燃燒爐中氣流的流速較為穩(wěn)定,降低了對非分散紅外探測器的影響,提高了檢測精度。此夕卜,加濕器增加了通入燃燒爐的純氧氣流中的水蒸氣含量,利于待測樣品中碳的高溫氧化分解。為了能夠提高系統(tǒng)的安全性,在燃燒爐的入口和流量計的出口處都設置有單向閥,防止氣流倒流,提高了系統(tǒng)的安全性能,降低了事故率。燃燒爐和低溫反應管的進樣通過定量裝置進行,并通過切換閥的切換實現(xiàn)對燃燒爐和低溫反應管的分別進樣。進樣迅速、準確,避免雜質侵入,保證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總有機碳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所述自動進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實施例1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依次串聯(lián)的純氧氣源1、燃燒爐2、低溫反應管3、電子冷凝器4、干燥管5、鹵素脫除器6、過濾裝置7、非分散紅外探測器8、流量計9,其中,電子冷凝器4和干燥管5用于將氣流中的氣態(tài)水冷凝并排出,以免損傷非分散紅外探測器8。所述純氧氣源I和燃燒爐2之間連接有加濕器10,用于對純氧氣流進行加濕。加濕器10和燃燒爐2之間連接有第一單向閥11,可防止燃燒爐2中的高溫氣體進入加濕器10。所述純氧氣源I和加濕器10之間依次連接有減壓閥12、穩(wěn)壓閥13、穩(wěn)流閥14、流量傳感器15??刂茪怏w流速,使前端壓力變化不影響后期的流路流速。所述燃燒爐2上設置有總碳注射口 16和純氧入口 17,所述總碳注射口 16用于向燃燒爐2注射待測樣品,所述純氧入口 17連接純氧氣源I。所述燃燒爐2和低溫反應管3之間連接有冷凝管18,冷卻燃燒爐出口的高溫氣體,將其中的水蒸氣冷凝為液態(tài)。所述低溫反應管3上設置有酸液注入口 19、廢液排放口 20、無機碳注射口 29。無機碳注射口 29用于向低溫反應管3內部注射待測樣品。所述酸液注入口 19連接酸液池21,酸液注入口 19和酸液池21之間連接有用于抽吸酸液的蠕動泵22 ;廢液排放口 20連接廢液池23,廢液排放口 20和廢液池23之間連接有第一電磁閥24。從冷凝管18通入低溫反應管3的氣流從低溫反應管3的底部通入,從該低溫反應管3的頂部排出。電子冷凝器4上設置有廢液出口 25,廢液出口 25連接廢液池23,廢液出口 25和廢液池23之間連接有第二電磁閥26。上述第一電磁閥24、第二電磁閥26為常閉閥。所述非分散紅外探測器8和流量計9之間連接有第三電磁閥27。該電磁閥為常開閥。所述流量計9的出口連接有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罐28。所述總碳注射口 16、無機碳注射口 29分別連接自動進樣裝置30,如圖2所示。所述自動進樣裝置30包括切換閥31、定量裝置32,所述定量裝置32與切換閥31連接,切換閥31分別與總碳注射口 16、無機碳注射口 29連接。所述定量裝置32使用高壓純氧作為待測樣品的載氣,定量裝置分別與泵33、電磁閥35連接,電磁閥35連接高壓氣源34。所述泵33用于控制向定量裝置32送入待測樣品或者用于清洗的去二氧化碳純凈水,切換閥31可以控制定量裝置32連接總碳注射口 16或者無機碳注射口 29,打開電磁閥35,即可向選定注射口注射待測樣品。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聯(lián)的純氧氣源(I)、燃燒爐(2)、低溫反應管(3)、電子冷凝器(4)、干燥管(5)、鹵素脫除器(6)、過濾裝置(7)、非分散紅外探測器(8)、流量計(9)。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純氧氣源(I)和燃燒爐(2 )之間連接有加濕器(10 ),加濕器(10 )和燃燒爐(2 )之間連接有第一單向閥(11)。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純氧氣源(I)和加濕器(10)之間依次連接有減壓閥(12)、穩(wěn)壓閥(13)、穩(wěn)流閥(14)、流量傳感器(15)。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爐(2)上設置有總碳注射口(16)和純氧入口(17),所述總碳注射口(16)用于向燃燒爐(2)注射待測樣品,所述純氧入口( 17 )連接純氧氣源(I)。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爐(2)和低溫反應管(3)之間連接有冷凝管(18)。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溫反應管(3)上設置有酸液注入口(19)、廢液排放口(20)、無機碳注射口(29);所述酸液注入口(19)連接酸液池(21),酸液注入口( 19 )和酸液池(21)之間連接有用于抽吸酸液的蠕動泵(22 );廢液排放口(20)連接廢液池(23),廢液排放口(20)和廢液池(23)之間連接有第一電磁閥(24)。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電子冷凝器(4)上設置有廢液出口(25),廢液出口(25)連接廢液池(23),廢液出口(25)和廢液池(23)之間連接有第二電磁閥(26)。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分散紅外探測器(8)和流量計(9 )之間連接有第三電磁閥(27 )。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計(9)的出口連接有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罐(28)。
10.根據(jù)權利要求4、6任一所述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總碳注射口(16)、無機碳注射口(29)分別連接自動進樣裝置(30);所述自動進樣裝置(30)包括切換閥(31)、定量裝置(32 ),所述定量裝置(32 )與切換閥(31)連接,切換閥(31)分別與總碳注射口(16)、無機碳注射口(29)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質檢測領域,公開了一種總有機碳檢測裝置,包括依次串聯(lián)的純氧氣源、燃燒爐、低溫反應管、電子冷凝器、干燥管、鹵素脫除器、過濾裝置、非分散紅外探測器、流量計。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潔,總碳、有機碳、無機碳檢測可以在本系統(tǒng)上一體完成,檢測精度高。
文檔編號G01N33/00GK202974980SQ20122060742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
發(fā)明者葉大林, 夏信群 申請人:杭州泰林生物技術設備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