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反相器集成電路的感應測電筆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六反相器集成電路的感應測電筆,包括測試棒、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一電容、第二電容、電位器、二極管、三極管、第一發(fā)光二極管、第二發(fā)光二極管、開關、電池和壓電陶瓷片。本發(fā)明采用六反相器集成電路,提高了測電筆的靈敏度,使得測量精準,使用方便,甚至還可以懸空測量高壓電纜的電力,避免了接觸測量高壓點帶來的危險,安全系數(shù)高,便于推廣。
【專利說明】基于六反相器集成電路的感應測電筆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感應測電筆,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六反相器集成電路的感應測電筆。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力電器或電子電路的維修中,測電筆是必不可少的檢測工具,但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電子測電筆靈敏度不夠高,只有在接觸帶電體后才能顯示數(shù)據(jù),且精度并不高,也不具備懸空測量高壓電纜的功能。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基于六反相器集成電路的感應測電筆。
[0004]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
本發(fā)明包括測試棒、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一電容、第二電容、電位器、二極管、三極管、第一發(fā)光二極管、第二發(fā)光二極管、開關、電池和壓電陶瓷片,所述測試棒同時與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電位器的第一端、所述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一發(fā)光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電池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電位器的第二端和所述電位器的滑動端連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輸出端與所述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輸出端與所述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二極管的正極同時與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壓電陶瓷片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壓電陶瓷片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開關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發(fā)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二發(fā)光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發(fā)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電池的正極連接。
[000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采用六反相器集成電路,提高了測電筆的靈敏度,使得測量精準,使用方便,甚至還可以懸空測量高壓電纜的電力,避免了接觸測量高壓點帶來的危險,安全系數(shù)高,便于推廣。【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發(fā)明的電路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包括測試棒CS、第一反相器IC1、第二反相器IC2、第三反相器IC3、第四反相器IC4、第五反相器IC5、第六反相器IC6、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電位器RP、二極管VD、三極管VT、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l、第二發(fā)光二極管LED2、開關S、電池E和壓電陶瓷片HTD,測試棒CS同時與第一反相器ICl的輸入端和第一電阻Rl的第一端連接,第一反相器ICl的輸出端同時與第二反相器IC2的輸入端、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阻Rl的第二端同時與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一電容Cl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容Cl的第二端同時與電位器RP的第一端、三極管VT的發(fā)射極、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l的負極和電池E的負極連接,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同時與電位器RP的第二端和電位器RP的滑動端連接,第二反相器IC2的輸出端同時與第三反相器IC3的輸入端和第四反相器IC4的輸入端連接,第三反相器IC3的輸出端與所述二極管VD的負極連接,第四反相器IC4的輸出端與三極管VT的基極連接,二極管VD的正極同時與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和第五反相器IC5的輸入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同時與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和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連接,第五反相器IC5的輸出端同時與第六反相器IC6的輸入端和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連接,第六反相器IC6的輸出端同時與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和壓電陶瓷片HTD的第一端連接,壓電陶瓷片HTD的第二端同時與開關S的第一端、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和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連接,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與第二發(fā)光二極管LED2的正極連接,第二發(fā)光二極管LED2的負極與三極管VT的集電極連接,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與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l的正極連接,開關S的第二端與電池E的正極連接。
[0008]如圖1所示:第一反相器ICl至第六反相器IC6共同組成六反相器集成電路⑶4069,其第一反相器ICl及周圍元件組成一個高輸入阻抗、高增益的電壓放大器。測試棒CS接收到微弱電場信號后,經(jīng)該放大器放大輸出,并通過第二反相器IC2整形去控制后級電路。第五反相器IC5、第六反相器IC6和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及第二電容C2組成多諧振蕩器,其工作受控于第三反相器IC3的工作狀態(tài)。測試棒CS檢測到信號時,第三反相器IC3輸出高電平,二極管VD截止,振蕩器工作,推動壓電陶瓷片HTD發(fā)聲。同時第四反相器IC4輸出高電平,三極管VT導通,紅色第二發(fā)光二極管LED2點亮,表示被測導線帶電。聲光顯示的靈敏度可通過調整電位器RP使之合適,調節(jié)第二電容C2、第五電阻R5可以獲得滿意的音調,且本發(fā)明耗電甚微,可用兩節(jié)紐扣電池供電。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六反相器集成電路的感應測電筆,其特征在于:包括測試棒、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一電容、第二電容、電位器、二極管、三極管、第一發(fā)光二極管、第二發(fā)光二極管、開關、電池和壓電陶瓷片,所述測試棒同時與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電位器的第一端、所述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一發(fā)光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電池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電位器的第二端和所述電位器的滑動端連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輸出端與所述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四反相器的輸出端與所述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二極管的正極同時與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反相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輸入端和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六反相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壓電陶瓷片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壓電陶瓷片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開關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發(fā)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二發(fā)光二極管的負極與所述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發(fā)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電池的正極連接。
【文檔編號】G01R19/145GK103675412SQ20121031621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謝淑穎 申請人:成都達瑞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