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
背景技術:
本發(fā)明中所述的非正常接觸是指一般情況下,在紅外觸摸檢測方法中,用戶通過手指,或者專用的觸控筆接觸屏幕來實現(xiàn)觸控操作;本發(fā)明中提到的非正常性接觸是指在紅外觸摸框檢測范圍內(nèi),有非用戶期望用于操作的物體接觸觸控屏幕,從而對用戶正常操作引起干擾現(xiàn)象;一般地,此類非正常接觸具有接觸屏幕的外圍形狀明顯大于用戶正常操作接觸形狀(如茶杯、手掌面等,其接觸面積明顯大于正常操作情況下手指或者觸控筆接觸屏幕的面積)。在觸控技術領域,由于外界干擾而引起的真實觸點位置檢測失效問題一直是困擾觸控即時研發(fā)的一大關鍵難點。外界干擾按接觸程度來分,主要可以分為非接觸性干擾和接觸性干擾。對于前者來說,對于不同的觸控實現(xiàn)技術來說,各種干擾源是不一樣的。例如對于電容式觸控技術而言,寄生電容是引起位置檢測干擾的主要因素;而對于紅外觸控技術而言,環(huán)境光的干擾則是主要的干擾源之一;不過本發(fā)明不針對這些非接觸性干擾源展開討論,主要針對接觸性干擾源而展開。專利號為200610011193. 6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利用應變片和拾音器來檢測觸摸力以及由觸摸力所產(chǎn)生的振動來確認觸摸操作的技術方案。雖然這種技術方案能夠解決上述誤觸發(fā)的問題,但是也有一些缺點。首先,如果使用應變片,一般來說要使用多片半導體應變片才能獲得足夠的靈敏度,這就增加了產(chǎn)品的元器件成本;其次如果使用拾音器來檢測振動,因為拾音器的頻帶很寬,則容易受到觸摸屏周圍環(huán)境噪聲的干擾;如果要消除這種干擾就需要在電路設計和信號處理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同樣會增加生產(chǎn)的成本。為此,專利申請?zhí)枮?00710063564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以電容式觸控技術為出發(fā)點,給出一種低成本的、利用人體的導體特性,通過電容耦合的方式提升觸摸識別的準確性的技術方案,用于檢測由人體與觸摸屏之間的寄生電容所產(chǎn)生的觸摸電信號,以檢測真實觸控位置的操作。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非手指類環(huán)境物體的觸控干擾。比如一只落在屏幕上的飛蟲,或者尺寸較大的漂浮物,以及其他偶然的阻擋等,該方法都可能識別出來,避免引起誤動作??墒?,隨著LED技術的發(fā)展,無論從檢測精度還是系統(tǒng)成本角度考慮,紅外觸摸方法目前正越來越成為觸控技術的主流。而以上兩項專利文獻所提到的抗干擾方法,僅是通過兩種新的傳感方法力檢測以及電容檢測,來解決觸控技術領域的非正常接觸性干擾問題,不能直接用于紅外觸控技術領域。為此,專利號為200810027773. 3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觸摸屏定位系統(tǒng)的多點定位抗干擾處理方法”專門探討了一種可用于紅外觸摸條件 下的抗非正常性觸摸干擾的方法,它是通過對初始檢測點位置的判定以及后續(xù)跟蹤,在屏幕上虛擬劃分出有效觸摸區(qū)和干擾區(qū),在實現(xiàn)方面,是通過計時器和干擾標志位的設定,處理存在多點干擾時,能去除干擾信息,使正常觸摸操作不受影響,特別是可以有效克服用戶在屏幕書寫時由于衣袖的干擾,使系統(tǒng)計算出錯誤的坐標數(shù)據(jù)而導致的系統(tǒng)混亂情況。不過該方法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一開始檢測時,屏幕只能有而且只有一個觸摸點,之后通過跟蹤方法加以判定;如果一開始屏幕不止一個觸摸點,則需要丟棄前幾次的坐標信息再進行判定。這對于實際操作條件未免過于嚴苛。因此,本發(fā)明從紅外輸出的一維電壓信號檢測角度,展開紅外條件下的非正常性接觸抗干擾討論,并且不受初始檢測時單觸點的嚴格要求限制。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向社會提供一種專門針對接觸面積明顯大于手指或者觸控筆等正常操作物接觸面積的一類接觸性干擾紅外觸摸屏幕的情況,提出了一種基于紅外接收管輸出一維電壓信號連續(xù)性分析的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可簡單有效地剔除此類非正常接觸性干擾對于手指一類觸摸坐標位置檢測的影響,使得用戶 在有杯子、手掌等物體接觸紅外觸控區(qū)域時,也可以正常地使用觸控系統(tǒng)。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 )、在顯示屏無任何物體的條件下,通電開機,進行觸摸屏初始化,建立環(huán)境量值;
(2)、初始完成后,檢測顯示屏上是否有遮擋物;如有,則進入第(3)步;如無,則進入第(6)步;
(3)、判斷該遮擋物是否是非正常接觸遮擋物;如是,則進入第(4)步,如否,則進入第(6)步;
(4)、用顯示屏整個顯示區(qū)域減去非正常遮擋物所對應的顯示區(qū)域;
(5)、將剩余顯示區(qū)域用常用的位置坐標檢測算法重新計算,得出新的可正常作用的顯示區(qū)域;
(6)、進入正常使用狀態(tài)。作為對本發(fā)明的改進,所述第(I)步包括如下步驟,
(11 )、從一側依次驅動橫向紅外發(fā)光管或縱向紅外發(fā)光管,并依次記錄橫向紅外接收管的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或縱向紅外接收管的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
(12)、從一側依次驅動縱向紅外發(fā)光管或橫向紅外發(fā)光管,并依次記錄縱向紅外接收管的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或橫向紅外接收管的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
(13)、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和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分別記錄在主控芯片或者主控芯片能夠訪問的存儲器中。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2)步包括如下步驟,
(21 )、依次驅動橫、縱兩個方向的橫向或縱向紅外發(fā)射管,米樣并保存所有橫向(X方向)的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以及縱向X方向的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
(22)、將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以及將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進行比對;如果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等于或小于橫向門限閾值電壓,以及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等于或小于縱向門限閾值電壓,則判斷為無遮擋物;如果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大于橫向門限閾值電壓,以及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大于縱向門限閾值電壓,則判斷為有遮擋物。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3)步包括如下步驟,
(31)、建立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 [N],其中N代表橫向(x方向)紅外發(fā)光管/紅外接收管對數(shù),并對數(shù)組所有元素清零,用于存放在位置i是否有物體遮擋;
(32)、掃描橫向(X方向)所有紅外發(fā)光管/紅外接收管對,記錄橫向所有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然后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進行比對,如果位置i的橫向紅外接 收管掃描電壓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大于橫向門限閾值電壓,則將數(shù)組THRx [N]中第i個元素置“I”;
(33)、對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進行如下統(tǒng)計若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中有超過預定的連續(xù)Sx個“I”元素存在,則判斷為在橫向有遮擋物存在;
將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中的這些連續(xù)個位置中的元素重新置為“0”;Sx的大小由以下公式?jīng)Q定
Sx = WNx / dx,
其中,WNx代表希望去除的非正常性接觸干擾物,在屏幕接觸上對橫向(X方向)造成的遮擋的最小寬度,dx代表橫向(x方向)相鄰發(fā)光管間或者相鄰接收管間距離;
(34)、建立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M代表橫向y方向發(fā)光管/接收管對數(shù),并對數(shù)組所有元素清零,用于存放在位置j是否有物體遮擋;
(35)、掃描縱向(y方向)所有發(fā)光管/接收管對,記錄所有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yi進行比對,如果位置j的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yj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yi之差的絕對值大于縱向門限閾值電壓,則將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中第j個元素置“I” ;
(36)、對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進行如下統(tǒng)計若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中有超過預定的連續(xù)Sy個“I”元素存在,則判斷為在橫向有遮擋物存在;
將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中的這些連續(xù)個位置中的元素重新置為“0”;Sy的大小由以下公式?jīng)Q定
Sy = WNy / dy,
其中,WNy代表希望去除的非正常性接觸干擾物,在屏幕接觸上對縱向(y方向)造成的遮擋的最小寬度,dy代表縱向(y方向)相鄰發(fā)光管間或相鄰接收管間距離。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第(5)步中所述的常用的位置坐標檢測算法是連續(xù)電壓比較法。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基于紅外接收管輸出的一維電壓信號連續(xù)性分析方法,用于排除一些非正常性接觸對紅外觸摸屏幕觸點位置檢測的干擾。用戶對紅外觸摸框,一般采用單個,或者多個手指,或者專用的觸控筆來實現(xiàn)對系統(tǒng)的操作,這些操作物一般地有一個共同特點物體和屏幕接觸的外圍形狀近似于圓,且面積(相對于顯示屏幕)較?。贿@樣才能在紅外觸摸框檢測范圍內(nèi)實現(xiàn)較高的觸控位置檢測精度。
但是,在立式觸摸系統(tǒng)中,有時用戶會將整個手掌接觸至屏幕,這時紅外觸摸系統(tǒng)很難繼續(xù)檢測出正常觸控點的正確位置坐標;在臥式觸摸系統(tǒng)(如桌面觸控系統(tǒng))中,有時用戶會在屏幕上放置諸如杯子等非正常接觸性物體,同樣地,受這些非正常性物體接觸干擾,紅外觸摸系統(tǒng)也難以正確識別用戶的手指或者觸控筆的正確位置坐標。而且,本發(fā)明可以僅僅通過軟件的更新,即可實現(xiàn),不需要對紅外觸控框的硬件進行重新設計和更新;此外,需要更新的軟件部分也僅限于對屬于觸摸框的下位機系統(tǒng)的固件部分程序更新,不需要對上位機系統(tǒng)的驅動程序和應用軟件做任何修改。因此,該方法可以較為方便的應用于目前已有的紅外觸控系統(tǒng)中。
圖I是本發(fā)明抗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的原理流程示意圖。圖2是橫向方向掃描示意圖。 圖3是圖I中第(3)和(4)步的一種實施例原理流程不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見圖1,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 )、在顯示屏無任何物體的條件下,通電開機,進行觸摸屏初始化,建立環(huán)境量值;
(2)、初始完成后,檢測顯示屏上是否有遮擋物;如有,則進入第(3)步;如無,則進入第
(6)步;
(3)、判斷該遮擋物是否是非正常接觸遮擋物;如是,則進入第(4)步,如否,則進入第
(6)步;
(4)、用顯示屏整個顯示區(qū)域減去非正常遮擋物所對應的顯示區(qū)域;
(5)、將剩余顯示區(qū)域用常用的位置坐標檢測算法重新計算,得出新的可正常作用的顯示區(qū)域;
(6)、進入正常使用狀態(tài)。以下結合圖I、圖2和圖3,對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作更詳細說明一般的紅外觸摸檢測系統(tǒng)中,通常主控芯片先依次驅動某個方向的紅外發(fā)光管,本發(fā)明僅以先橫向,后縱向的順序展開說明;當然也可以先縱向,后給向的順序展開說明。觸摸屏初始化(即第(I)步),當橫向紅外發(fā)光管Txi被點亮時,其相對應邊上同樣位置的橫向紅外接收管Rxi也立即被打開。如果假設在此位置沒有外界觸摸物體,這條橫向紅外光線Lxi會從橫向發(fā)光管Txi直接射入橫向紅外接收管Rxi,記錄此時的橫向紅外接收管Rxi的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xi,并將其作為初始檢測電壓,記錄在主控芯片或者主控芯片能夠訪問的存儲器中;依次驅動完橫向全部橫向紅外發(fā)光管Txi與橫向紅外接收管Rxi后,同樣道理依次驅動縱向紅外發(fā)光管Tyj與縱向紅外接收管Ryj,當縱向紅外發(fā)光管Tyj被點亮時,其相對應邊上同樣位置的縱向紅外接收管Ryj也立即被打開,如果假設在此位置沒有外界觸摸物體,這條縱向紅外光線Lyj會從縱向紅外發(fā)光管Tyj直接射入縱向紅外接收管Ryj,記錄此時的縱向紅外接收管Ryj的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yj,并將其作為初始檢測電壓,記錄在主控芯片或者主控芯片能夠訪問的存儲器中。
在后續(xù)的位置坐標計算過程中(即第(2)步),依次驅動橫、縱兩個方向的橫向或縱向紅外發(fā)射管,然后采樣并保存所有橫向(X方向)的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xi,以及縱向(y方向)的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yj后,運用觸點位置算法程序,將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xi與橫向(X方向)的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xi,以及將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yj與縱向(y方向)的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yj進行比對;如果在橫向(x方向)
Vxi -VINTxi I > VTHRx,(公式 I)
或/和縱向(y方向)
Vyj - VINTyj |> VTHRy,(公式 2)
系統(tǒng)則判定在橫向(X方向)坐標為i,縱向(y方向)坐標為j的位置有物體遮擋,后續(xù)程序輸出坐標(i,j)作為觸摸點的位置坐標。
如果在橫向(X方向)
Vxi -VINTxi I <=VTHRx, (公式 3)
或/和縱向(y方向)
Vyj -VINTyj I <= VTHRy, (公式 4)
系統(tǒng)則判定在橫向方向坐標為,縱向方向坐標為的位置沒有物體遮擋,
式中,Vxi是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INTxi是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THRx是橫向門限閾值電壓;Vyj是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INTyj是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THRy是縱向門限閾值電壓。以上公式(I)至公式(4)中的橫向(X方向)的橫向門限閾值電壓VTHRx和縱向(y方向)的縱向門限閾值電壓VTHRy,其具體取值與不同產(chǎn)品所采用紅外發(fā)射管與紅外接收管,以及不同觸摸框尺寸相關。如以上所闡述,加入有外界干擾物觸摸(即第(3)步),常用算法依然會計算出相應的位置坐標,這樣會對紅外觸摸系統(tǒng)產(chǎn)生干擾。本發(fā)明在以上常用的觸點位置坐標檢測基礎上,加入非正常尺寸接觸物干擾去除算法(該算法的核心是屏蔽掉干擾物在X及y方向的投影區(qū)域),來消除諸如手掌、茶杯等一類接觸面積明顯大于手指觸摸面積的干擾。具體“非正常尺寸接觸物干擾算法”如下
(31).建立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 [N](注N代表橫向(X方向)發(fā)光管/接收管對數(shù)),并對數(shù)組所有元素清零,用于存放在位置i是否有物體遮擋;
(32).掃描橫向(X方向)所有發(fā)光管/接收管對,記錄橫向所有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xi(i=l,2,3,……N,N為橫向發(fā)光管接收管對數(shù)),然后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xi進行比對,如果位置i的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xi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的差值滿足公式(I ),則將數(shù)組THRx [N]中第i個元素置“I”;
(33).完成上述步驟32的橫向(X方向)掃描后,對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進行如下統(tǒng)計若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中有超過預定的連續(xù)Sx個“ I”元素存在,則判斷為在橫向(X方向)有遮擋物存在;
(41)、將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中的這些連續(xù)個位置中的元素重新置為“O”。Sx的大小由以下公式?jīng)Q定
Sx = WNx / dx,(公式 5)其中,WNx代表希望去除的非正常性接觸干擾物,在屏幕接觸上對橫向(X方向)造成的遮擋的最小寬度,dx代表橫向(x方向)相鄰發(fā)光管間(即相鄰接收管間)距離;
若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中沒有超過預定的連續(xù)Sx個“I”元素存在,則進入
(34).建立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注M代表橫向y方向發(fā)光管/接收管對數(shù)),并對數(shù)組所有元素清零,用于存放在位置j是否有物體遮擋;
(35).掃描縱向(y方向)所有發(fā)光管/接收管對,記錄所有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yj(j=l,2,3,……M,M為縱向發(fā)光管接收管對數(shù)),然后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yi進行比對,如果位置j的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yj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yi的差值滿足公式(2),則將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中第j個元素置“I”;
(36).完成步驟35的縱向(y方向)掃描后,對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 [M],進行如下統(tǒng)計若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中有超過預定的連續(xù)Sy個“I”元素存在,則判斷為在縱向(y方向)有遮擋物存在;
(42)、將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中的這些連續(xù)個位置中的元素重新置為“O”。Sy的大小由以下公式?jīng)Q定
Sy = WNy / dy,(公式 6)
其中,WNy代表希望去除的非正常性接觸干擾物,在屏幕接觸上對縱向(y方向)造成的遮擋的最小寬度,dy代表縱向(y方向)相鄰發(fā)光管間(即相鄰接收管間)距離。經(jīng)過以上抗干擾步驟后,得到橫向(X方向)與縱向(y方向)的兩個遮擋統(tǒng)計數(shù)組,即橫向(X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與縱向(y方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再使用常用的位置坐標檢測算法(即第(5)步),即可計算出在有非正常性接觸物干擾條件下的正常觸摸位置檢測,如采用連續(xù)電壓比較法等常用的位置坐標檢測算法。進入正常使用(即第(6)步)。重復上述第(31)至(36)、第(41)、第(42)及第(5)步,開始一下幀運算。
權利要求
1.一種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I )、在顯示屏無任何物體的條件下,通電開機,進行觸摸屏初始化,建立環(huán)境量值; (2)、初始完成后,檢測顯示屏上是否有遮擋物;如有,則進入第(3)步;如無,則進入第(6)步; (3)、判斷該遮擋物是否是非正常接觸遮擋物;如是,則進入第(4)步,如否,則進入第(6)步; (4)、用顯示屏整個顯示區(qū)域減去非正常遮擋物所對應的顯示區(qū)域; (5)、將剩余顯示區(qū)域用常用的位置坐標檢測算法重新計算,得出新的可正常作用的顯示區(qū)域; (6)、進入正常使用狀態(tài)。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步包括如下步驟, (11 )、從一側依次驅動橫向紅外發(fā)光管或縱向紅外發(fā)光管,并依次記錄橫向紅外接收管的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或縱向紅外接收管的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 (12)、從一側依次驅動縱向紅外發(fā)光管或橫向紅外發(fā)光管,并依次記錄縱向紅外接收管的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或橫向紅外接收管的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 (13)、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和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分別記錄在主控芯片或者主控芯片能夠訪問的存儲器中。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步包括如下步驟, (21)、依次驅動橫、縱兩個方向的橫向或縱向紅外發(fā)射管,采樣并保存所有橫向的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以及縱向X方向的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 (22)、將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以及將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進行比對;如果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等于或小于橫向門限閾值電壓,以及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等于或小于縱向門限閾值電壓,則判斷為無遮擋物;如果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大于橫向門限閾值電壓,以及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大于縱向門限閾值電壓,則判斷為有遮擋物。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包括如下步驟, (31)、建立橫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 [N],其中N代表橫向紅外發(fā)光管/紅外接收管對數(shù),并對數(shù)組所有元素清零,用于存放在位置i是否有物體遮擋; (32)、掃描橫向所有紅外發(fā)光管/紅外接收管對,記錄橫向所有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然后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進行比對,如果位置i的橫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橫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之差的絕對值大于橫向門限閾值電壓,則將數(shù)組THRx[N]中第i個元素置“ I” ; (33)、對橫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進行如下統(tǒng)計若橫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N]中有超過預定的連續(xù)Sx個“ I”元素存在,則判斷為在橫向有遮擋物存在;將橫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x [N]中的這些連續(xù)個位置中的元素重新置為“0” ;Sx的大小由以下公式?jīng)Q定 Sx = WNx / dx, 其中,WNx代表希望去除的非正常性接觸干擾物,在屏幕接觸上對橫向造成的遮擋的最小寬度,dx代表橫向相鄰發(fā)光管間或者相鄰接收管間距離; (34)、建立縱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M代表橫向y方向發(fā)光管/接收管對數(shù),并對數(shù)組所有元素清零,用于存放在位置j是否有物體遮擋; (35)、掃描縱向所有發(fā)光管/接收管對,記錄所有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與縱向紅外接收初始電壓VINTyi進行比對,如果位置j的縱向紅外接收管掃描電壓Vyj與縱向紅外 接收初始電壓VINTyi之差的絕對值大于縱向門限閾值電壓,則將縱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 [M]中第j個元素置“ I” ; (36)、對縱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進行如下統(tǒng)計若縱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 [M]中有超過預定的連續(xù)Sy個“I”元素存在,則判斷為在橫向有遮擋物存在; 將縱向掃描遮擋標記數(shù)組THRy[M]中的這些連續(xù)個位置中的元素重新置為“0” ;Sy的大小由以下公式?jīng)Q定 Sy = WNy / dy, 其中,WNy代表希望去除的非正常性接觸干擾物,在屏幕接觸上對縱向造成的遮擋的最小寬度,dy代表縱向相鄰發(fā)光管間或相鄰接收管間距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5)步中所述的常用的位置坐標檢測算法是連續(xù)電壓比較法。
全文摘要
一種消除紅外觸摸系統(tǒng)中非正常接觸性干擾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顯示屏無任何物體的條件下,通電開機,進行觸摸屏初始化,建立環(huán)境量值;初始完成后,檢測顯示屏上是否有遮擋物;如有,則進入第下一步;判斷該遮擋物是否是非正常接觸遮擋物;如是,則進入第下一步;用顯示屏整個顯示區(qū)域減去非正常遮擋物所對應的顯示區(qū)域;將剩余顯示區(qū)域用常用的位置坐標檢測算法重新計算,得出新的可正常作用的顯示區(qū)域;進入正常使用狀態(tài)。本發(fā)明可以僅僅通過軟件的更新,即可實現(xiàn),不需要對紅外觸控框的硬件進行重新設計和更新;此外,需要更新的軟件部分也僅限于對屬于觸摸框的下位機系統(tǒng)的固件部分程序更新,不需要對上位機系統(tǒng)和應用軟件做任何修改。
文檔編號G01D5/34GK102662533SQ201210096928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5日
發(fā)明者劉偉, 楊文 , 蔡波, 郭強 申請人:深圳市森虎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