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835702閱讀:733來源:國知局
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用燃料的供應系統(tǒng),尤其涉及一種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lng汽車的供氣系統(tǒng)主要由氣瓶、加氣組件、集成換熱器緩沖罐的汽化總成和各用于連接的管路組成。

一般的,加氣組件集成在氣瓶上,汽化總成布置在氣瓶的外側,例如,在卡車上,氣瓶安裝在卡車主梁的外側,汽化總成安裝在卡車副梁的側面,由于受卡車結構的限制,汽化總成離地的間距小,易發(fā)生磕碰,發(fā)生破裂泄漏等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tǒng)的汽化總成離地的間距較小、易發(fā)生磕碰、發(fā)生破裂泄漏等不安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包括氣瓶、固定在氣瓶瓶口端的保護圈以及用于將所述氣瓶內的液體轉換為氣體的汽化總成,所述保護圈的壁板從所述氣瓶的外壁處向上延伸以形成由所述壁板圍成的容置空間,所述汽化總成位于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汽化總成包括將液體轉換為氣體的換熱器和用于暫存經所述換熱器轉化后得到的氣體的緩沖罐,所述換熱器通過出液管路與所述氣瓶的出液口相連。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換熱器和所述緩沖罐相互分離,所述換熱器和所述緩沖罐通過出氣管路相連,所述出氣管路位于所述保護圈的容置空間內。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氣瓶瓶口處設置有分配頭,所述分配頭上設置有回氣口、充裝口、安全排氣口以及所述的出液口。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換熱器包括進液口和出氣口,所述出液管路連接所述進液口,所述出氣口通過所述出氣管路與所述緩沖罐的進氣口相連。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還包括回氣總成,所述回氣總成包括回氣管路和用于與外部回氣槍匹配的回氣座,所述回氣座固定在所述保護圈的壁板上,所述回氣管路設置在所述保護圈的容置空間內,且所述回氣管路用于連接所述回氣座和所述回氣口。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還包括充液總成,所述充液總成包括加液管路和用于與外部的加氣槍匹配的充裝座,所述充裝座固定在所述保護圈的壁板上,所述加液管路設置在所述保護圈的容置空間內,且所述加液管路用于連接所述充裝座和所述充裝口。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保護圈的壁板上的壓力表,所述壓力表通過壓力表管路與所述安全排氣口相連,所述壓力表管路位于所述保護圈的容置空間內。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在該安全排氣口處的主安全閥,所述主安全閥在當所述氣瓶內的氣壓超過預定氣壓值時自動打開。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保護圈呈一中空圓柱體,所述中空圓柱體的內部形成所述的容置空間,所述換熱器和所述緩沖罐相對布置且緊靠于所述保護圈壁板的內表面,所述分配頭位于容置空間的中心區(qū)域。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還包括一設置在所述氣瓶瓶口端的增壓出液口,所述增壓出液口位于所述氣瓶瓶口的下方,所述換熱器還包括增壓進液口和增壓出氣口,所述增壓進液口通過增壓出液管路與所述增壓出液口相連,所述增壓出氣口通過增壓出氣管路與所述回氣口相連。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增壓出氣管路上的管路安全閥,所述管路安全閥用于對增壓出氣管路中的氣體進行泄壓排放。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緩沖罐上設有出氣接頭,所述出氣接頭與外部供氣管路連接。

所述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所述供氣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保護圈的壁板上的水管連接頭,所述水管連接頭與所述換熱器的發(fā)動機循環(huán)水管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供氣系統(tǒng)將汽化總成設置在氣瓶瓶口處的保護圈內,使得汽化總成的離地間隙增高,同時將汽化總成設置在保護圈內,對該汽化總成進行保護,避免暴露在外面,減少了與外界的干擾,同時也減少了破裂泄漏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側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結構,現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圖1為本發(fā)明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側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提供的液化天然氣的供氣系統(tǒng)100,包括氣瓶10、保護圈20以及用于將氣瓶10內的液體轉換為氣體的汽化總成30。

氣瓶10具有兩端,一端為設有氣瓶瓶口51的頭端11,另一端為封閉的底端12。保護圈20固定在氣瓶10設有氣瓶瓶口51的頭端11上,保護圈20的壁板21從氣瓶10的外壁處向上延伸,并圍成一個中空的圓柱體,該中空的圓柱體內形成一容置空間,即該容置空間由壁板21圍成。

汽化總成30位于保護圈20的容置空間內,該汽化總成30包括將液體轉換為氣體的換熱器31和用于暫存經換熱器31轉化得到的氣體的緩沖罐32,該換熱器31通過出液管路331與氣瓶10的出液口41相連。

氣瓶瓶口51位于保護圈20容置空間的中心區(qū)域,且在該氣瓶瓶口51上安裝分配頭40,該分配頭40用于將一個氣瓶瓶口51分配成多個功能口用以與不同的部件連接,以實現對氣瓶的充液、回氣、出液和排氣等功能。如圖2所示,該分配頭40上的功能口包括:回氣口41、充裝口42、安全排氣口43以及出液口44。該些回氣口41、充裝口42、安全排氣口43以及出液口44,各功能口通過接頭或管路與其他部件相連。

換熱器31和緩沖罐32相互分離,相對設置,且緊靠于保護圈20壁板21的內表面。

換熱器31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設有進液口311,第二端部設有出氣口312。緩沖罐32具有兩端部,朝向換熱器31的一端設有進氣口321,且在進氣口321的附近設置由出氣口,該出氣口上設有出氣接頭322(為預留接口),用于與外部供氣管路連接,另一端為封閉端。換熱器31的進液口311通過出液管路331與出液口44相連,出氣口312通過出氣管路332與緩沖罐32的進氣口321相連。

換熱器31將氣瓶10內的低溫液體同其內部的發(fā)動機循環(huán)水進行熱交換,將低溫液體或氣液混合物汽化成符合汽車發(fā)動機使用要求的常溫氣體,并將該常溫氣體暫存在緩沖罐32中,通過緩沖罐32上的出氣接頭322將緩沖罐32內的氣體供給汽車發(fā)動機使用。

換熱器31還包括設置在第一端部的增壓進液口313和設置在第二端部的增壓出氣口314。一增壓出液口52設置在氣瓶10設有氣瓶瓶口51的一端,且位于該氣瓶瓶口51的下方。增壓進液口313通過增壓出液管路333與增壓出液口52相連,增壓出氣口314通過增壓出氣管路334與回氣口41相連。增壓出液管路333上設有增壓閥61。

當氣瓶10內的氣體壓力低于增壓閥61設定的壓力值時,增壓閥61打開,氣瓶10內的液體通過增壓出液口52和增壓出液管路333進入換熱器31,并同換熱器31內部的發(fā)動機循環(huán)水進行熱交換后,通過增壓出氣口314流經增壓出氣管路334,并通過回氣口41再次回到氣瓶10內。經熱交換后的液體轉換為熱氣體重新在回到氣瓶10內,使氣瓶10內的壓力升高,當氣瓶10內的壓力高于增壓閥61設定的壓力值時,增壓閥61關閉。

優(yōu)選的,在增壓出氣管路334上設有管路安全閥62,用于對增壓出氣管路334中的氣體進行泄壓排放。當增壓閥61因失效或被誤操作而被打開時,由換熱器轉換的氣體流經增壓出氣管路334,增壓出氣管路334的氣體通過管路安全閥62進行泄壓排放,而不會進入不需要進行增壓的氣瓶10內。保證氣瓶10的安全。

該供氣系統(tǒng)100還包括回氣總成,該回氣總成包括回氣管路71和用于與外部回氣槍匹配的回氣座72。該回氣座72固定在保護圈20的壁板21上,且該回氣座72從壁板21的內表面穿出該壁板21的外表面?;貧夤苈?1用于連接回氣座72和回氣口41。外部的回氣槍通過該回氣總成對氣瓶10內的高壓氣體進行回收。

一回氣總管路74的一端連接回氣口41,另一端與回氣接頭73連接,該回氣接頭73具有多個連接口,回氣管路71和增壓出氣管路334通過該回氣接頭73連接至回氣總管路74,進而通過回氣總管路74與回氣口41連接。

該供氣系統(tǒng)100還包括充液總成,該充液總成包括加液管路81和用于與外部的加氣槍匹配的充裝座82。充裝座82固定在保護圈10的壁板21上,且該充裝座82從壁板21的內表面穿出該壁板21的外表面。加液管路81用于連接充裝座82和充裝口42。外部的加氣槍通過該充裝座82向氣瓶10內充裝液體,實現充液的功能。

該供氣系統(tǒng)100還包括設置在保護圈10壁板21外表面上的壓力表91,該壓力表91通過壓力表管路92與安全排氣口43相連以與氣瓶10的氣相空間相連。通過該壓力表91顯示的壓力值對氣瓶10內的壓力狀況進行監(jiān)控。

在該安全排氣口43處還設有主安全閥63,該主安全閥63在當氣瓶10內的氣壓超過預定氣壓值時自動打開,以將氣瓶10的高壓氣體進行排放,保證氣瓶10的安全。

該供氣系統(tǒng)100還包括設置在保護圈10的壁板21上的水管連接頭93,該水管連接頭93與換熱器31的發(fā)動機循環(huán)水管連接。通過該水管連接頭93對換熱器31的發(fā)動機進行換水。

此外,以上涉及的各種管路和各種閥門,例如,出液管路331、出氣管路332、回氣管路71、加液管路81、壓力表管路92、增壓出液管路333、增壓出氣管路334和回氣總管路75、增壓閥61、管路安全閥62、主安全閥63等,均設置在保護圈20的容置空間內。

本發(fā)明的供氣系統(tǒng)將汽化總成設置在氣瓶瓶口處的保護圈內,使得汽化總成的離地間隙增高,同時將汽化總成設置在保護圈內,對該汽化總成進行保護,避免暴露在外面,減少了與外界的干擾,同時也減少了破裂泄漏的風險。

此外,本發(fā)明的汽化總成的換熱器和緩沖罐相互分離,使得該汽化總成能夠在保護圈有限的空間內進行更加合理的布置,以節(jié)省更多的空間。

本發(fā)明通過將換熱器和緩沖罐相對布置,且將分配頭設置在保護圈的中心區(qū)域,使該換熱器和緩沖罐圍繞該分配頭布置,并且回氣總成、充液總成、各管路、各閥門也布設在該保護圈內,使得本發(fā)明的供氣系統(tǒng)集成度高,實現了供氣系統(tǒng)的一體化、模塊化,解決了現有供氣系統(tǒng)結構復雜、易干涉、通用性差、售后維修困難、無法大批量備貨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供氣系統(tǒng)占用空間大的問題。

此外,分配頭和換熱器、緩沖罐設置在保護圈有限的容置空間內,通過換熱器內發(fā)動機的循環(huán)水及緩沖罐內天然氣的溫度,在保護圈內形成一個相對常溫的恒溫空間,使得當低溫液體從分配頭出來時,分配頭不會結冰,同時也使各接頭(例如,分配頭上的接頭,管路上的接頭)、閥門溫差相對穩(wěn)定,使各接頭、閥門的性能不變,確保供氣系統(tǒng)安全性。

此外,將各部件(例如,汽化總成、回氣總成、加液總成)、管路、閥門均集成在保護圈內,對各部件、管路、閥門進行保護,防止磕碰損壞、破裂泄漏風險等風險。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并非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運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