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傳遞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動力傳遞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有技術中,作為這種動力傳遞裝置,人們公知如下一種動力傳遞裝置,S卩,該動力傳遞裝置具有液力變矩器(流體傳動裝置)、油栗、鏈傳動系統(tǒng)(鏈傳動機構)、導輪軸、液力變矩器殼體、中心支承部件,其中,液力變矩器(流體傳動裝置)具有與引擎(原動機)連接的栗輪和與變速機構的輸入軸連接的渦輪;油栗被來自引擎的動力驅動;鏈傳動系統(tǒng)(鏈傳動機構)包括:主動鏈輪,其通過液力變矩器套筒與液力變矩器的栗輪連接;從動鏈輪,其與油栗驅動軸連接;鏈條,其卷繞在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導輪軸支承變速機構的輸入軸;液力變矩器殼體收裝液力變矩器;中心支承部件安裝在收裝變速機構的變速器殼體的內部,并且上述導輪軸固定在該中心支承部件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在該動力傳遞裝置中,鏈傳動系統(tǒng)的主動鏈輪被導輪軸支承且能夠轉動,并且,液力變矩器的栗輪通過液力變矩器套筒支承在液力變矩器殼體上且能夠轉動。另外,該動力傳遞裝置具有用于由形成于中心支承部件上的油路將油(工作油)提供給液力變矩器的第1、第2及第3油路。第I油路形成于輸入軸的內部,第2油路由被輸入軸和導輪軸劃分出的空間構成。另外,第3油路以在主動鏈輪的外周側不與鏈條的軌道相干涉的方式形成,其由流入流路、連通流路、孔、槽以及導出流路等構成,其中,流入流路沿軸向從中心支承部件延伸出來;連通流路形成于液力變矩器殼體上;孔和槽形成于液力變矩器殼體和液力變矩器套筒之間的軸承上;導出流路形成于液力變矩器套筒上。
[0004]另外,作為這種動力傳遞裝置,人們還公知如下一種動力傳遞裝置,S卩,該動力傳遞裝置具有液力變矩器、油栗、油栗驅動機構(鏈傳動機構)、導輪軸、殼體單元,其中,液力變矩器將來自引擎(原動機)的動力傳遞給自動變速器的輸入軸;油栗被來自引擎的動力驅動;油栗驅動機構(鏈傳動機構)包括:第I鏈輪(主動鏈輪),其通過液力變矩器套筒與液力變矩器的葉輪殼(栗輪)連接;第2鏈輪(從動鏈輪),其設置在油栗驅動軸上;鏈條,其卷繞在第I鏈輪和第2鏈輪上;導輪軸支承能夠轉動的自動變速器的輸入軸;殼體單元包括收裝液力變矩器的液力變矩器殼體和固定有導輪軸的蓋部件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在該動力傳遞裝置中,液力變矩器的葉輪殼(液力變矩器套筒)通過第I軸套(軸承)被導輪軸支承且能夠轉動,并且,油栗驅動機構的第I鏈輪通過第2軸套(軸承)被導輪軸支承且能夠轉動。
[0005]另外,作為這種動力傳遞裝置,人們公知如下一種動力傳遞裝置,S卩,該動力傳遞裝置具有軸套、傳動機構的驅動側鏈輪以及軸承,其中,與栗輪的液力變矩器蓋連接的轉動部件的筒狀部和作為靜止部件的驅動橋殼體的突出部之間形成壓力油路,上述軸套密封該壓力油路;驅動側鏈輪與轉動部件的筒狀部上的中間部的外周側連接;軸承配置在上述軸套和驅動橋殼體的突出部的外周側,保持能夠轉動的驅動側鏈輪(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在該動力傳遞裝置中,驅動側鏈輪具有:盤狀部,其與轉動部件的筒狀部花鍵嵌合;筒狀部,其沿軸向從該盤狀部的外端部延伸出來,上述軸承配置在該筒狀部和驅動橋殼體的突出部之間。
[0006]【專利文獻I】國際專利公開公報第2010/125640號 【專利文獻2】日本發(fā)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5-325979號 【專利文獻3】日本發(fā)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4286144號
[0007]采用專利文獻I記載的動力傳遞裝置的話,在主動鏈輪的外側形成繞過主動鏈輪從中心支承部件向液力變矩器一側延伸的油路時,為了形成上述的導入流路和連通流路,需要增加中心支承部件和液力變矩器殼體的厚度,從而導致動力傳遞裝置尺寸增大,重量增加。另外,需要在中心支承部件和液力變矩器殼體之間設置密封部件,或者在上述軸承上加工出孔和槽等,因此使油路結構復雜化,從而導致部件個數(shù)和組裝工時的增加,成本的上升。
[0008]另外,在專利文獻2記載的動力傳遞裝置中,如果液力變矩器內的工作油從液力變矩器套筒和導輪軸之間的油路經(jīng)由第I軸套流入到第I鏈輪一側,由于受到液壓的作用,第I鏈輪在軸向上的位置可能會變得不穩(wěn)定。因此,最好是在液力變矩器套筒和導輪軸之間設置用于抑制工作油從上述油路流入到第I鏈輪一側的密封部件。然而,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動力傳遞裝置中,如果在液力變矩器套筒和導輪軸之間除設置第I和第2鏈輪外,還設置密封部件的話,由于該密封部件的設置,導致導輪軸的軸長的增加,進而可能導致動力傳遞裝置的整個軸長增加。再者,在專利文獻3記載的動力傳遞裝置中,在結構上會導致驅動側鏈輪的大型化,難以實現(xiàn)裝置整體的小型化。
【發(fā)明內容】
[0009]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力傳遞裝置,其具有將動力傳遞給油栗的鏈傳動機構的主動鏈輪,在該動力傳遞裝置中,將工作油從主動鏈輪的一側輸送到另一側而提供給流體傳動裝置的油路結構得到簡化,并且,能夠實現(xiàn)動力傳遞裝置的小型輕量化,減少部件個數(shù)和組裝工時,以實現(xiàn)成本降低。
[0010]本發(fā)明的動力傳遞裝置,具有流體傳動裝置、油栗、鏈傳動機構、套筒部件以及殼體,其中,
所述流體傳動裝置具有:栗輪,其與原動機連接;渦輪,其與變速器的輸入軸連接;流體傳動室,所述栗輪和所述渦輪之間通過該流體傳動室內的工作油進行動力傳遞;
所述油栗被來自所述原動機的動力驅動;
所述鏈傳動機構包括:主動鏈輪,其與所述流體傳動裝置的所述栗輪連接;從動鏈輪,其安裝在所述油栗的轉軸上;鏈條,其卷繞在所述主動鏈輪和所述從動鏈輪上;
所述套筒部件,其支承所述變速器的所述輸入軸,并使其能夠轉動(即,輸入軸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被套筒部件支承);
所述殼體,其收裝所述流體傳動裝置、所述變速器以及所述油栗,
所述殼體包括:第I支承部與第2支承部,第I支承部與第2支承部隔著所述鏈傳動機構配置,其中第I支承部配置在所述流體傳動裝置一側,第2支承部配置在所述變速器一偵U,
所述第2支承部包括圓筒狀的轂部,所述轂部延伸至所述鏈傳動機構一側,并且形成有固定所述套筒部件的通孔,
在所述栗輪上固定有葉輪輪轂,所述主動鏈輪與所述葉輪輪轂的筒狀部相嵌合,使兩者不能相對轉動,
所述第2支承部的所述轂部穿過所述主動鏈輪,插入到所述葉輪輪轂的所述筒狀部內,
在所述葉輪輪轂的所述筒狀部的內周面和所述套筒部件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與所述流體傳動室連通的第I油路,
在所述葉輪輪轂的所述筒狀部和所述轂部之間配置有限制工作油從所述第I油路流入的密封部件,
在所述轂部和所述套筒部件之間形成有連通支承部內油路以及所述第I油路的第2油路,所述支承部內油路形成在所述第2支承部內。
[0011]在該動力傳遞裝置中,隔著鏈傳動機構,殼體的第I支承部配置在流體傳動裝置側(鏈傳動機構兩側中的一側),殼體的第2支承部配置在變速器側(鏈傳動機構兩側中的另一側)。鏈傳動機構的主動鏈輪與固定在栗輪上的葉輪輪轂的筒狀部嵌合而使兩者不能相對轉動。另外,第2支承部包括圓筒狀的轂部,該轂部向鏈傳動機構一側延伸,并且形成有固定套筒部件的通孔,該轂部穿過主動鏈輪插入到葉輪輪轂的筒狀部內。再者,在葉輪輪轂的筒狀部的內周面和套筒部件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與流體傳動室連通的第I油路,在葉輪輪轂的筒狀部和轂部之間配置有限制工作油從第I油路流入的密封部件。并且,在轂部和套筒部件之間形成有第2油路,該第2油路與形成與第2支承部內的支承部內油路和第I油路連通。從而,能夠在徑向上,于主動鏈輪和葉輪輪轂與套筒部件之間形成連接流體傳動室和第2支承部的支承部內油路的油路,即第I油路和第2油路。由此,不需要在主動鏈輪、的外側形成連接流體傳動室和支承部內油路的油路,能夠抑制因該油路的形成引起的殼體(第2支承部)厚度的增加以及因設置密封部件或者對軸承進行加工而引起的部件個數(shù)和組裝工時的增加。因此,將工作油從將動力傳遞給油栗的鏈傳動機構的主動鏈輪的一側輸送至另一側,從而提供給流體傳動裝置的油路的結構得到簡化,并且,能夠實現(xiàn)動力傳遞裝置的小型輕量化,通過部件個數(shù)和組裝工時的減少,實現(xiàn)成本的降低。再者,在該動力傳遞裝置中,由于由密封部件能夠抑制工作油從第I油路流入到主動鏈輪一側,因此能夠更好地抑制液壓作用于主動鏈輪,使主動鏈輪在軸向上的位置保持穩(wěn)定。
[0012]另外,所述栗輪可以通過配置在所述葉輪輪轂的所述筒狀部的外周側的軸承被所述第I支承部支承且能夠轉動,所述密封部件可以配置在所述軸承的徑向內側,與該軸承形成重合。即,由于第2支承部的轂部穿過主動鏈輪插入到葉輪輪轂的筒狀部內,并且,栗輪通過配置在該筒狀部的外周側的軸承被第I支承部支承且能夠轉動,因而,能夠將密封部件配置在從徑向來看與軸承形成重合的位置。從而,通過使主動鏈輪、軸承以及密封部件不在軸向上排列設置,能夠縮短動力傳遞裝置的軸向長度。
[0013]所述動力傳遞裝置還可以具有軸內油路、連通用油路、第2密封部件以及墊圈,其中,所述軸內油路形成于所述輸入軸,與所述流體傳動室連通;所述連通用油路形成在所述輸入軸的外周面和所述套筒部件的內周面之間,用以使形成于所述第2支承部內的第2支承部內油路和所述軸內油路連通;所述第2密封部件配置在所述輸入軸和所述套筒部件之間,用以限制工作油從所述連通用油路泄漏;與配置在所述輸入軸和所述套筒部件之間的第2密封部件相比,所述墊圈更靠所述第I油路一側,用以限制工作油從所述連通用油路泄漏,所述輸入軸和所述套筒部件中,位于比所述第2密封部件靠所述第I油路一側的端部的直徑被減小,所述第2油路可以包括:軸側油槽,其形成于所述套筒部件的外周面,與所述流體傳動室連通;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第2支承部的內周面,與所述支承部內油路連通。
[0014]從而,流體傳動裝置的流體傳動室通過上述第I和第2油路與第2支承部的支承部內油路連通,并且通過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