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潤滑裝置、振動輪體及振動壓實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潤滑裝置、設置有該潤滑裝置的振動輪體、及設置有該振動輪體的振動壓實設備。
背景技術:
一般來講,壓路機的滾輪包括輪圈、幅板、盛油筒體、振動軸承、中間軸承座、中間幅板及潤滑裝置等部件,在輪圈上焊接有兩個幅板,在兩個幅板之間,焊接有盛油筒體,在盛油筒體內部焊接有中間幅板,中間幅板上安裝有中間軸承座,中間軸承座上安裝有振動軸承。在盛油筒體內部裝有潤滑油。其中,振動軸承支撐振動壓力機的激振裝置,激振裝置的激振力大、轉速高,軸承潤滑不良很容易導致軸承溫度過高,造成燒死、磨損、早期失效等故障。目前,壓路機的潤滑方式一般采用飛濺潤滑,或依靠滾輪存儲潤滑油,存儲的潤滑油流入到滾輪側壁上,并沿壁流入到軸承座,起到潤滑和散熱作用。但是由于這種方式的潤滑不足,容易引起軸承發(fā)熱,造成軸承磨損。盡管也有一些其他的潤滑裝置如“L”形潤滑裝置,但在刮油的過程中,尚未轉動到一定角度,潤滑油就全部流出來,不能有效的將潤滑油流入到軸承中去,對軸承的潤滑不充分。而且,有的潤滑裝置在旋轉過程中,潤滑油很快就流掉,且在流出的過程中不能有效引導潤滑油的流向,潤滑效率低。另外,還有一些潤滑裝置不但不能充分進入到進行潤滑,而且加工困難,并存在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潤滑裝置、振動輪體及振動壓實設備,能夠對軸承充分有效地進行潤滑和潤滑油散熱。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潤滑裝置,該潤滑裝置包括罩體,包括頂板、與所述頂板連接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中間隔板,設置于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之間,并與所述頂板、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連接,將所述罩體分隔成兩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中間隔板形成刮油部,所述中間隔板與所述第二側板形成儲油部。進一步地,上述裝置還包括導油部,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上,并背向所述第一側板的一側彎折設置。進一步地,上述裝置中,所述導油部與所述第二側板一體成型。進一步地,上述裝置中,所述罩體為一體成型或焊接而成的U形彎折板體。進一步地,上述裝置中,所述中間隔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側板和/或所述第二側板;和/或,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所述中間隔板分別與所述頂板垂直設置。進一步地,上述裝置中,所述頂板為梯形,所述第二側板與所述梯形的上底一側連接。本發(fā)明的潤滑裝置通過設置中間隔板,使振動輪體無論順時針,逆時針旋轉,都能將潤滑油刮起。并且,潤滑裝置設置的儲油部還能儲存住潤滑油,使?jié)櫥捅恍D到一定角度范圍內流出,使其流入軸承對其進行潤滑。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振動輪體,該振動輪體設置有輪圈、幅板、盛油筒體、軸承、中間軸承座、中間幅板、以及上述任一種所述的潤滑裝置;其中,潤滑裝置設置在所述中間幅板上。進一步地,上述裝置中,所述潤滑裝置為三個以上;和/或,所述潤滑裝置均勻分布在所述中間幅板上。進一步地,上述裝置中,所述潤滑裝置的導油部朝向所述中間軸承座設置,所述導油部在運動過程中與所述中間軸承座互不干涉。本發(fā)明的潤滑裝置能夠在振動輪體旋轉的過程中將潤滑油刮起。潤滑油刮起時,能夠存儲在潤滑裝置的儲油部,并在其旋轉過程中尤其到最高處時,潤滑油可以流向軸承,并對其進行潤滑和潤滑油散熱。又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振動壓實設備,該振動壓實設備設置有上述任一種所述的振動輪體。
由于上述任一種振動輪體具有上述的技術效果,因此,設置有該振動輪體的振動壓實設備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
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潤滑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潤滑裝置結構的另一視角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潤滑裝置組裝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振動輪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沿圖4中A-A線的剖視示意圖;圖6為圖4中BI指示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7為圖5中B2指示部分的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 輪圈2 幅板3 盛油筒體4 軸承5 中間軸承座51 油孔6 中間幅板7潤滑裝置70 頂板
71第一側板72第二側板73中間隔板74導油部8振動輪體9潤滑油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組合。本發(fā)明的基本思想在于設計一種潤滑裝置,能夠對軸承充分有效地進行潤滑和使?jié)櫥蜕?。該潤滑裝置的刮油部能夠在振動輪體旋轉的過程中將潤滑油刮起,且潤滑油刮起時,能夠存儲在潤滑裝置中。特別是,當該潤滑裝置的儲油部轉到最高處時,仍有潤滑油流出。在潤滑油流出時 ,該潤滑裝置的導油部能夠引導潤滑油的流向,將潤滑油引導流入到振動輪體的軸承中去。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各優(yōu)選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請參照圖1至圖3,其示出了本實施例的潤滑裝置,該潤滑裝置包括罩體及中間隔板73。該罩體包括頂板70、與所述頂板70連接的第一側板71和第二側板72。中間隔板73設置于所述第一側板71和所述第二側板72之間,并與所述頂板70、所述第一側板71和所述第二側板72連接,將所述罩體分隔成兩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側板71與所述中間隔板73形成刮油部,所述中間隔板73與所述第二側板72形成儲油部。本實施例中,潤滑裝置可焊接在振動輪體上,能夠對振動輪體的軸承進行潤滑和潤滑油散熱。例如,該潤滑裝置能夠在振動輪體旋轉的過程中將潤滑油刮起。潤滑油刮起時,能夠存儲在潤滑裝置的儲油部。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本實施例的潤滑裝置,即便其旋轉到最高處時,仍然有潤滑油可以流出,對軸承進行潤滑和潤滑油散熱。需要指出的是,本實施例的潤滑裝置中間設置有中間隔板,因此,無論振動輪體前行旋轉還是后退旋轉,都能將潤滑油刮起、儲存。其中,潤滑裝置的折彎結構形成的儲油部,能夠儲存住潤滑油,將潤滑油旋轉到一定角度后,潤滑油再流出來,一方面對潤滑油起到散熱作用,另一方面能夠使?jié)櫥偷睦寐矢?。在一?yōu)選實施例中,該潤滑裝置還包括導油部74,導油部74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72上,并背向所述第一側板71的一側彎折設置。本實施例中,在潤滑油流出時,導油部74能夠引導潤滑油的流向,從而對潤滑油進行引導,使其流入到振動輪體的軸承中去。潤滑裝置朝向軸承一側折彎的導油部74,較潤滑裝置其他位置低,能夠保證振動輪體旋轉到一定角度,潤滑油順著導油部74流出來。可選地,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導油部74與所述第二側板72 —體成型。
可選地,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罩體為一體成型或焊接而成的U形彎折板體??蛇x地,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中間隔板73垂直于所述第一側板71和/或所述第二側板72。可選地,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71、所述第二側板72、所述中間隔板73分別與所述頂板70垂直設置。優(yōu)選地,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頂板70為梯形,所述第二側板72與所述梯形的上底一側連接。本實施例中,采用這樣設計的潤滑裝置,能夠自水平線開始到其旋轉至最高處均能夠流出潤滑油,并對其進行定向導流,從而本實施例的潤滑裝置對軸承的潤滑效果更為充分,潤滑和潤滑油散熱效果更為理想。上述各實施例的潤滑裝置,在振動輪體轉動過程中將潤滑油刮起,存儲潤滑油,并在潤滑油流出時進行導向,使其流向在中間軸承座5上徑向方向的油孔51,從而對軸承進行充分、有效地潤滑。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實施例所述的潤滑裝置,非常適合空間狹小的振動輪體內使用,尤其是四點支撐的振動輪中間兩個軸承的潤滑。另外,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出一種振動輪體,該振動輪體8設置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潤滑裝置,該振動輪體8設置有輪圈1、幅板2、盛油筒體3、軸承4、中間軸承座5、中間幅板6、以及所述的潤滑裝置7。其中,潤滑裝置7設置在所述中間幅板6上。例如如圖4至圖6所示,在輪圈I上焊接有兩個幅板2,在兩個幅板2之間,焊接有盛油筒體3,在盛油筒體3內部焊接有中間幅板6,中間幅板6上安裝有中間軸承座5,中間軸承座5上安裝有軸承4。在中間幅板6上焊接有潤滑裝置7。在盛油筒體3內部裝有潤滑油9。如圖7所示,振動輪體8旋轉時,焊接在中間幅板6上的潤滑裝置7將潤滑油9刮起。潤滑裝置7為彎折結構,在朝向軸承的一側側板上設置有彎折的導油部74。進入潤滑裝置7的潤滑油9能夠在振動輪體8旋轉時,儲存在潤滑裝置中,等旋轉角度大于45°時,潤滑油9沿著潤滑裝置的導油部74流出來,流入到中間軸承座5的環(huán)形集油槽中,并且在中間軸承座5上有徑向方向的油孔51,集油槽中的潤滑油流入到中間軸承座5的油孔51中,進入到振動軸承中,對振動軸承起到潤滑、散熱、沖走磨損物質等作用。因此,本實施例中,焊接在振動輪體上的潤滑裝置,能夠對軸承進行潤滑和潤滑油散熱。其中,潤滑油能夠在振動輪體旋轉的過程中被刮起。潤滑油刮起時,能夠存儲住潤滑油,當儲油裝置轉到最高處時,仍然有潤滑油流出。優(yōu)選地,在潤滑油流出時,潤滑油的流出能夠被弓I導,引導潤滑油流入到振動輪體的軸承中去??蛇x地,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潤滑裝置7為三個以上。和/或,所述潤滑裝置7均勻分布在所述中間幅板6上。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潤滑裝置7的導油部74朝向所述中間軸承座5設置,所述導油部74在運動過程中與所述中間軸承座5互不干涉。本實施例中,潤滑裝置通過設置中間隔板,使振動輪體無論順時針,逆時針旋轉,都能將潤滑油刮起。并且,潤滑裝置還能儲存住潤滑油,使?jié)櫥捅恍D到一定角度才流出。特別是,存儲并對其進行導向使其流入軸承。
這里,所述一定角度是指潤滑裝置與水平線所成的角度a,經(jīng)試驗分析得出,通常角度a在45度至90度之間時,本發(fā)明的潤滑裝置對軸承的潤滑效果更為充分,潤滑和潤滑油散熱效果更為理想。值得一提的是,本發(fā)明的潤滑裝置在運動到頂部時,還能夠有潤滑油流出。需要說明的是,角度a在其他值時也會有潤滑油流出,例如在O度至45度之間,在潤滑裝置刮起潤滑油后,便會有潤滑油從其中流出,經(jīng)導油部后,其中一部分會流向軸承。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振動壓實設備,例如壓路機,該振動壓實設備設有上述任一種振動輪體,由于上述任一種振動輪體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設有該振動輪體的振動壓實設備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其具體實施過程與上述實施例類似,茲不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體,包括頂板(70)、與所述頂板(70)連接的第一側板(71)和第二側板(72);中間隔板(73),設置于所述第一側板(71)和所述第二側板(72)之間,并與所述頂板 (70)、所述第一側板(71)和所述第二側板(72)連接,將所述罩體分隔成兩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側板(71)與所述中間隔板(73)形成刮油部,所述中間隔板(73)與所述第二側板(72)形成儲油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導油部(74),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72)上,并背向所述第一側板(71)的一側折彎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油部(74)與所述第二側板 (72) 一體成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體為一體成型或焊接而成的U 形折彎板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隔板(73)垂直于所述第一側板(71)和/或所述第二側板(72);和/或, 所述第一側板(71)、所述第二側板(72)、所述中間隔板(73)分別與所述頂板(70)垂直設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70)為梯形,所述第二側板(72)與所述梯形的上底一側連接。
7.一種振動輪體,其特征在于,該振動輪體設置有輪圈(I)、幅板(2)、盛油筒體(3)、 軸承(4)、中間軸承座(5)、中間幅板(6)、以及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潤滑裝置(7);其中,潤滑裝置(7 )設置在所述中間幅板(6 )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振動輪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裝置(7)為三個以上;和/或,所述潤滑裝置(7)均勻分布在所述中間幅板(6)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振動輪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裝置(7)的導油部(74) 朝向所述中間軸承座(5)設置,所述導油部(74)在運動過程中與所述中間軸承座(5)互不干涉。
10.一種振動壓實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振動壓實設備設置有根據(jù)權利要求7至9任一項所述的振動輪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潤滑裝置、振動輪體及振動壓實設備,其中,該潤滑裝置包括罩體,包括頂板、與所述頂板連接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中間隔板,設置于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之間,并與所述頂板、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連接,將所述罩體分隔成兩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中間隔板形成刮油部,所述中間隔板與所述第二側板形成儲油部。因此,本發(fā)明的潤滑裝置能夠對軸承充分有效地進行潤滑和使?jié)櫥蜕帷?br>
文檔編號F16N39/02GK103047526SQ201210570379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唐恒寧, 陳樂堯, 田新紅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