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配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配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配置,特別是關于一種變速用馬達配置于引擎曲軸下方的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配置。
背景技術:
現有摩托車的無段變速系統(tǒng)(CVT,ContinuousVariableTransmission),一般大 多應用于做為速克達(Scooter)摩托車行駛的傳動機構。摩托車用的CVT是以V型皮帶作 為傳動媒介,皮帶材質是橡膠或纖維合成。摩托車CVT無段變速系統(tǒng),主要由前方的主動皮 帶盤組作動力輸入,V型皮帶作為傳動連結,后方的被動皮帶盤組與離合器作動力輸出,以 便驅動后輪轉動。摩托車用無段變速系統(tǒng)(CVT)的原理及構造如下在CVT無段變速系統(tǒng)中,V型傳 動皮帶前端可移動的夾設于主動皮帶盤組的固定盤面與可動盤面之間,而皮帶后端則是可 移動的夾設在被動皮帶盤組的固定盤面與可動盤面之間,被動皮帶盤組的固定盤面與可動 盤面靠彈簧將皮帶夾住。當引擎轉動,主動皮帶盤組的配重錘因離心力的牽動,而滑動于主 動皮帶盤組的溝槽之間,溝槽設有經過設計的斜坡設計,因而推擠皮帶向外擴張,因為皮帶 長度固定,故皮帶受到主動皮帶盤組擠壓向外滑動時,后端的被動皮帶盤組便會被皮帶撐 開,皮帶變成往被動皮帶盤組內側滑動。當動力傳導到后方離合器時,因離合器旋轉,造成離心力,然后離合器的摩擦片向 外甩開,貼于離合器外碗同時帶動其旋轉,而離合器的旋轉再經過一固定變速比的齒輪組 傳動到后輪軸,使后輪能驅動摩托車向前行駛。在低速時,皮帶位于主動皮帶盤組的內端及被動皮帶盤組的外端,此時可發(fā)揮較 高的扭力,易于推動摩托車前進。再者,皮帶位置逐漸變化,直到移動到位于主動皮帶盤組 的外側及被動皮帶盤組的內側,此時摩托車已達高速狀態(tài),皮帶于主動皮帶盤組轉一圈,可 讓被動皮帶盤組旋轉更多圈,在動力未損耗的狀況下,引擎轉速越高,車速將越快。因此,CVT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起步時前方主動皮帶盤組的皮帶直徑小,后方被動皮帶 盤組的皮帶直徑大;加速時前后方皮帶直徑一樣大;高速時前方皮帶直徑大,后方皮帶直 徑小。如此,皮帶滑動便改變了轉速比,而且過程沒有分段換檔頓挫的感覺,呈現順暢的加 速反應,因而此變速系統(tǒng)被稱為「無段變速系統(tǒng)」。再者,上述的無段變速系統(tǒng)(CVT)系利用該主動皮帶盤組的配重錘的設計,借由 離心力來自動調整該主動皮帶盤直徑的大小。后來,依據無段變速系統(tǒng)(CVT)的基礎又發(fā) 展出一種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ECVT),其是利用一變速用馬達來驅動該主動皮帶盤組的開 合(皮帶直徑),以取代該配重錘的設計。請參照圖1至圖2所示,其揭示一種習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ECVT),其中圖1是 習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設于一摩托車的示意圖;圖2是習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右側 剖視圖。如圖1所示,一種速克達型的摩托車10,其設有一擺動式動力單元20,該擺動式動 力單元20的前端借由一樞軸111可轉動的設于一車架11的后部下方。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的后端樞接于至少一避震器12的下端121,該至少一避震器12的上端122則樞接至該 車架11的后部上方。因此,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以該樞軸111為軸心,可彈性轉動一角度 而具有避震的效果,并且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可提供動力給設于其后端的一后輪30,以使 該摩托車10向前行駛。 如圖2所示,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包含一引擎21及一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 ; 該引擎設有一曲軸211以輸出動力;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包含一主動皮帶盤組23、 一被動皮帶盤組24、一 V型皮帶26及一變速用馬達27。該主動皮帶盤組23是套設于該曲 軸211上,并且與該曲軸211連動;該被動皮帶盤組24是套設于一輸出軸25上,以傳遞動 力至該后輪30 ;該V型皮帶26設于該主動皮帶盤組23與被動皮帶盤組24之間,以傳遞該 曲軸211的動力至該輸出軸25上;該變速用馬達27設于該曲軸211的上方,用以驅動一齒 輪機構28及一變向機構212以改變該V型皮帶26于該主動皮帶盤組23上的直徑,進而相 對改變該V型皮帶26于該被動皮帶盤組24的直徑,借由改變該V型皮帶26的輸入/輸出 的轉速比,以使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進行變速。然而,上述習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在實際使用上仍具有下述問題,例如該 變速用馬達27是設于該曲軸211的上方,相對位于該摩托車10的一車體蓋13的內部深處, 不易檢視、維修、更換及拆裝;并且,該變速用馬達27相對位于該摩托車10的殼體內部深處 也不易利用外部空氣進行散熱;另外,該變速用馬達27與該齒輪機構28相對為具有重量的 零件,其設置位置使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的整體重心偏高,也不利于該摩托車10行駛時保 持穩(wěn)定。故,有必要提供一種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配置,以解決習知 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 配置,其借由將變速用馬達設于朝該曲軸方向延伸的引擎汽缸軸線延伸假想線的下方,并 位于摩托車的殼體之外,以使變速用馬達的檢視維修方便、散熱容易以及使擺動式動力單 元的重心下降。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 配置,其借由將變速用馬達設于朝該曲軸方向延伸的引擎汽缸軸線延伸假想線的下方及通 過該曲軸的垂直假想線的前方,以進一步提升變速用馬達的散熱效率。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 配置一車輛設有一擺動式動力單元,該擺動式動力單元包含一引擎及一電子式無段變速 系統(tǒng);該引擎設有一曲軸,以輸出動力至該無段變速系統(tǒng)。該無段變速系統(tǒng)包含一主動皮 帶盤組,設于該曲軸上,并且與該曲軸連動;一被動皮帶盤組,設于一輸出軸上,以傳遞動力 至一后輪;一 V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主動皮帶盤組與被動皮帶盤組,以將該曲軸的動力經由該 主動皮帶盤組與被動皮帶盤組傳遞至該輸出軸上;以及一變速用馬達。該變速用馬達驅動 一齒輪機構,該齒輪機構再驅動一變向機構以改變該V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主動皮帶盤組上的 直徑,進而相對改變該V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被動皮帶盤組上的直徑,借此改變該電子式無段 變速系統(tǒng)的輸入/輸出的轉速比,以進行變速;該變速用馬達位于朝該曲軸方向延伸的引擎汽缸軸線延伸假想線的下方。承接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配置, 其中一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設于一車輛的一擺動式動力單元內,該擺動式動力單元另包含 一引擎,該引擎設有一曲軸以輸出動力至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 包含一主動皮帶盤組,設于該曲軸上,并且與該曲軸連動;一被動皮帶盤組,設于一輸出軸上,以傳遞動力至一后輪;一 V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主動皮帶盤組與被動皮帶盤組,以將該曲軸的動力經由該 主動皮帶盤組與被動皮帶盤組傳遞至該輸出軸上;以及一變速用馬達;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該變速用馬達驅動一齒輪機構,該齒輪機構 再驅動一變向機構以改變該V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主動皮帶盤組上的直徑,進而相對改變該V 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被動皮帶盤組上的直徑,使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進行變速;該變速用馬 達位于朝該曲軸方向延伸的引擎汽缸軸線延伸假想線的下方。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變速用馬達位于通過一引擎底壁的最接近汽缸軸 心的高點而與該引擎汽缸軸線平行的延伸假想線的下方。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齒輪機構位于朝該曲軸方向延伸的引擎汽缸軸線 延伸假想線的下方。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變速用馬達位于通過該曲軸軸心的垂直假想線的
、廣.> -刖萬。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齒輪機構位于通過該曲軸軸心的垂直假想線的前方。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齒輪機構接近該引擎的一曲軸箱的底壁。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變速用馬達位于該車輛的一車體蓋之外,該變速 用馬達不受該車體蓋所包覆。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該齒輪機構位于該車輛的一車體蓋之外,該齒輪機 構不受該車體蓋所包覆。本實用新型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具有以下優(yōu)點(1)該變速用馬達是相對位于車輛 的下底部,使檢視維修方便。(2)該變速用馬達是相對位于車輛的該車體蓋的外部,使該變 速用馬達容易利用外部空氣進行散熱,特別是利用車輛行駛產生的風力進行散熱。(3)該變 速用馬達與該齒輪機構相對位于車輛的下底部,因此能使該擺動式動力單元的整體重心下 降。(4)該齒輪機構相對位接近該引擎的一曲軸箱的底壁,可使該齒輪機構就近使用該引擎 的潤滑機制,以減少其轉動摩擦,并相對提升其轉動效率及延長使用壽命。
圖1 習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設于一摩托車的示意圖。圖2 習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右側剖視圖。圖3A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使用示意圖。圖3B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另一使用示意圖。[0033]圖4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上視剖視圖。圖5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設于一摩托車的示意圖。圖6 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使用示意圖。11汽缸頭111凸輪軸承座 10摩托車11車架111樞軸12避震器121下端122上端13車體蓋20擺動式動力單元21引擎211曲軸212變向機構213引擎底壁213h引擎底壁最高點22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3主動皮帶盤組231第一固定盤面232第一可動盤面24被動皮帶盤組241第二固定盤面242第二可動盤面25輸出軸26V型皮帶27變速用馬達28齒輪機構29離合器30后輪Xl第一水平假想線X2第二水平假想線Y垂直假想線
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將特舉本實 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下列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實用新型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 實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內」、「外」、「左」、「右」等,僅是 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本實用新型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僅是用來輔助說 明本實用新型技術內容,而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請參照圖3A、3B及圖4所示,其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 統(tǒng)的示意圖。其中圖3A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使用示意圖;圖 3B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另一使用示意圖;以及圖4是本實用 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上視剖視圖。如圖3A、3B及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一車輛(例如圖1繪示的速 克達摩托車)設有一擺動式動力單元20,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包含一引擎21及一電子式 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 ;該引擎21設有一汽缸(未繪示)及一曲軸211,該汽缸用以產生動力,及 該曲軸211用以輸出動力至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該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包含一主動 皮帶盤組23、一被動皮帶盤組24、一 V型皮帶26及一變速用馬達27。如圖3A、3B及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該主動皮帶盤組23套設于 該曲軸211上,并且與該曲軸211連動,該主動皮帶盤組23包含一第一固定盤面231及一 第一可動盤面232,其中一第一可動盤面232’是指該第一可動盤面232由一位置移動至另一位置的后的假想位置。再者,該被動皮帶盤組24套設于一輸出軸25上,并再透過一離合 器29,以驅動一后輪30轉動,該被動皮帶盤組24包含一第二固定盤面241及一第二可動盤 面242,其中一第二可動盤面242’是指該第二可動盤面242由一位置移動至另一位置的后 的假想位置。另外,該V型皮帶26可移動的環(huán)繞于該主動皮帶盤組23與被動皮帶盤組24, 以將該曲軸211的動力經由該主動皮帶盤組23與被動皮帶盤組24傳遞至該輸出軸25,以 使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進行變速。 如圖3A、3B及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該變速用馬達27用以驅動 一齒輪機構28,該齒輪機構28再驅動一變向機構212,以使該主動皮帶盤組23的該第一可 動盤面232沿曲軸211方向移動,以改變該主動皮帶盤組23的第一可動盤面232與第一固 定盤面231的距離,進而改變該V型皮帶26環(huán)繞于該主動皮帶盤組23處所形成的直徑。另 夕卜,由于該V型皮帶26的長度是固定的,因此該被動皮帶盤組24的第二固定盤面241及第 二可動盤面242,相對應于該主動皮帶盤組23上該V型皮帶26環(huán)繞直徑的改變,將反向地 改變該V型皮帶26環(huán)繞于該被動皮帶盤組24所形成的直徑。特別需說明的是,該齒輪機構 28是一習用裝置用以將該變速用馬達27的轉動傳遞至套設于該曲軸211上但不伴隨該曲 軸211轉動的該變向機構212,以將該主動皮帶盤組23的第一可動盤面232沿曲軸211的 軸向移動,進而改變該主動皮帶盤組23上的V型皮帶26的直徑,故本實用新型中不再詳述 其運作原理及方式。因此,本實用新型所稱的該齒輪機構28是介于該變速用馬達27與該 變向機構212 (不包含該變向機構212)間的齒輪組件,圖式中是以示意的方式來繪出。另 夕卜,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上視剖視圖,該變速用馬達27 及該齒輪機構28是受到該主動皮帶盤組23的遮擋,因此在此圖中沒有繪示該變速用馬達 27及該齒輪機構28。在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當該車輛低速運轉時,如圖3A及圖4的第一可動盤 面232及第二可動盤面242所示,該V型皮帶26位于該主動皮帶盤組23的徑向內端及該被 動皮帶盤組24的徑向外端,該V型皮帶26在前方的主動皮帶盤組23處的皮帶直徑小,在 后方的被動皮帶盤組24處的皮帶直徑大,此時可發(fā)揮較高的扭力,易于推動該車輛前進。在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當該車輛高速運轉時,如圖3B及圖4的第一可動盤 面232’及第二可動盤面242’所示,該V型皮帶26的位置逐漸變化,直到移動到位于該主 動皮帶盤組23的外側及被動皮帶盤組24的內側。此時,該主動皮帶盤23組轉一圈,可讓 該被動皮帶盤組24旋轉更多圈,在動力未損耗的狀況下,該V型皮帶26在前方的主動皮帶 盤組23處的皮帶直徑大,在后方的被動皮帶盤組24處的皮帶直徑小,該引擎21轉速越高, 該車輛的車速將越快。如圖3A、3B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的該變 速用馬達27配置的特征在于該變速用馬達27位于該曲軸211的下方,更明確的說,該變 速用馬達27是位于一第一水平假想線Xl (朝該曲軸211方向延伸的引擎21汽缸軸線延伸 假想線)的下方,該第一水平假想線Xl是接近水平,但因各種使用狀況不同并非完全水平, 為了說明上的方便而稱其為水平假想線。另外,該齒輪機構28是設于該變速用馬達27與 該第一可動盤面231之間,因而該齒輪機構28也位于朝該曲軸211方向延伸的水平假想線 Xl的下方。特別要說明的是,該變速用馬達27是作為驅動該變速用馬達27與該變向機構 212,進而改變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的輸入/輸出轉速比的馬達,其是一種伺服馬達,在行駛的過程中需要不停的變換旋轉方向及運轉。因此,該變速用馬達27有極大的散熱上 的需求,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以確保行車安全。請再參照圖5所示,其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設于一 摩托車的示意圖,其是一局部側視圖。如圖5所示,一種速克達型的摩托車10設有該擺動 式動力單元20,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的前端借由一樞軸111可轉動的設于一車架11的后 部下方。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的后端樞接于至少一避震器12的下端121,該至少一避震器 12的上端122則樞接至該車架11的后部上方。因此,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以該樞軸111 為軸心,可彈性轉動一角度而具有避震的效果,并且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可提供動力給設 于其后端的該后輪30, 以使該摩托車10向前行駛。如圖5所示,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包含一引擎21及一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 其中,如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揭示的該變速用馬達28及該齒輪機構29位于朝該曲軸 (未繪示)方向延伸的引擎21汽缸軸線延伸假想線(第一水平假想線XI)的下方。因此, 該變速用馬達27是位于該車輛的一車體蓋13之外,該變速用馬達27不受該車體蓋13所 包覆;該齒輪機構28也是位于該車輛的該車體蓋13之外,該齒輪機構28不受該車體蓋13 所包覆。因此,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具有以下優(yōu)點(1)該變速用馬 達27是相對位于車輛的下底部,使檢視維修方便。(2)該變速用馬達27是相對位于車輛的 該車體蓋13的外部,使該變速用馬達27容易利用外部空氣進行散熱,特別是利用車輛行駛 產生的風力進行散熱。(3)該變速用馬達27與該齒輪機構28相對位于車輛的下底部,因此 能使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的整體重心下降。(4)該齒輪機構28相對位接近該引擎21的一 曲軸箱的底壁(未繪示),可使該齒輪機構28就近使用該引擎21的潤滑機制(未繪示), 以減少其轉動摩擦,并相對提升其轉動效率及延長使用壽命。再者,如圖3A及圖3B所示,該引擎21外露部份具有一引擎底壁213,該引擎底壁 213可能包含企汽缸頭及汽缸塊的一部份,所以一般不會是平直的表面(具有各種凹凸的 外觀形狀或散熱片),該引擎底壁213具有一引擎底壁最高點213h,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該 引擎底壁最高點213h是指該引擎21底壁最接近汽缸軸心的一個相對最高的位置,通過該 引擎底壁最高點213h而與該引擎汽缸軸線(也與該第一水平假想線XI)平行的延伸假想 線稱之為第二水平假想線X2。該變速用馬達27較佳可位于該第二水平假想線X2的下方。 因為在該第二水平假想線X2位置的下,以車輛行駛中的迎風面而言,該變速用馬達27的位 置更低,且不會受到該引擎21外露體積的阻擋,也使該變速用馬達27的散熱性更好。因此, 該變速用馬達27位于該第二水平假想線X2的下方,更能增進本實用新型的變速用馬達27 配置的優(yōu)點。請參照圖6所示,其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的使用 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相似于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并大致沿用相同名稱與圖 號,但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該變速用馬達27除了位于該第一水平假想線 Xl的下方之外,亦位于該曲軸211軸心的前方,更明確的說,該變速用馬達27亦位于該曲 軸211軸心的垂直假想線Y的前方,該垂直假想線Y系通過該曲軸211的軸心與地面(未 繪示)呈鉛垂狀的一垂直假想線,這里所謂的鉛垂是指通過某特定點與地心的連線,一般 可透過一端是有小重物的細繩受到重力所指出的方向來獲得鉛垂方向。另外,該齒輪機構28是設于該變速用馬達27與該第一可動盤面231之間,因而該齒輪機構28也位于該曲軸的垂直假想線Y的前方。因此,該變速用馬達27及齒輪機構28更進一步靠近該擺動式動 力單元20的迎風面,使用在該車輛行駛時,可借由車輛的殼體外部因外部空氣吹拂該擺動 式動力單元20的迎風面而產生的氣流來輔助該變速用馬達27及齒輪機構28進行散熱,也 就是可更進一步提升該變速用馬達27及齒輪機構28的散熱效率。如上所述,相較于習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因為設于該曲 軸211的上方且位于該車輛10的車體蓋13的內部,而不易檢視維修及散熱,并且使該擺動 式動力單元20整體重心較高。本實用新型的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22的變速用馬達配置, 借由將該變速用馬達27設于朝該曲軸211方向延伸的引擎汽缸軸線延伸假想線Xl的下方 (以及設于通過該曲軸211的垂直假想線Y的前方),使其檢視維修方便、散熱容易以及使 該擺動式動力單元20整體重心下降,并且該齒輪機構28可就近得使用該引擎21的潤滑機 制,以減少其轉動摩擦,并相對提升其轉動效率及延長使用壽命。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 此項技藝的人士,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修飾,因此本實 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一種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其中一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設于一車輛的一擺動式動力單元內,該擺動式動力單元另包含一引擎,該引擎設有一曲軸以輸出動力至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包含一主動皮帶盤組,設于該曲軸上,并且與該曲軸連動;一被動皮帶盤組,設于一輸出軸上,以傳遞動力至一后輪;一V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主動皮帶盤組與被動皮帶盤組,以將該曲軸的動力經由該主動皮帶盤組與被動皮帶盤組傳遞至該輸出軸上;以及一變速用馬達;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該變速用馬達驅動一齒輪機構,該齒輪機構再驅動一變向機構以改變該V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主動皮帶盤組上的直徑,進而相對改變該V型皮帶環(huán)繞于該被動皮帶盤組上的直徑,使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進行變速;該變速用馬達位于朝該曲軸方向延伸的引擎汽缸軸線延伸假想線的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其特征在于該變速用馬達位于通過一引擎 底壁的最接近汽缸軸心的高點而與該引擎汽缸軸線平行的延伸假想線的下方。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其特征在于該齒輪機構位于朝該曲軸 方向延伸的引擎汽缸軸線延伸假想線的下方。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其特征在于該變速用馬達位于通過該曲軸 軸心的垂直假想線的前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其特征在于該齒輪機構位于通過該曲軸軸 心的垂直假想線的前方。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其特征在于該齒輪機構接近該引擎的一曲 軸箱的底壁。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其特征在于該變速用馬達位于該車輛的一 車體蓋之外,該變速用馬達不受該車體蓋所包覆。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變速用馬達配置,其特征在于該齒輪機構位于該車輛的一車 體蓋之外,該齒輪機構不受該車體蓋所包覆。
專利摘要一種車輛用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變速用馬達配置,一車輛設有一擺動式動力單元,其包含一引擎及一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該引擎設有一曲軸,以輸出動力至該無段變速系統(tǒng)。該無段變速系統(tǒng)借由一V型皮帶環(huán)繞于一主動皮帶盤組與一被動皮帶盤組,以將該曲軸的動力傳遞至一輸出軸,以傳遞動力至一后輪。一變速用馬達設于該曲軸的下方,用以驅動一齒輪機構及一變向機構,借此改變該電子式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輸入/輸出的轉速比,以進行變速。該變速用馬達配置可使該變速用馬達的檢視維修方便、散熱容易,并且使得該無段變速系統(tǒng)的重心降低。
文檔編號F16H9/04GK201703234SQ2010201082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2月2日
發(fā)明者李俊毅, 蘇泓瑜 申請人:光陽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