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液壓缸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調型機械自鎖液壓缸。
背景技術:
液壓缸是將液壓能轉變?yōu)闄C械能的、做直線往復運動(或擺動運動)的液壓執(zhí)行元件。它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用它來實現往復運動時,可免去減速裝置,并且沒有傳動間隙,運動平穩(wěn),因此在各種機械的液壓系統(tǒng)中得到廣泛應用。液壓缸輸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積及其兩邊的壓差成正比;它具有以下優(yōu)點:外形精巧得像手電筒般大小,跟氣缸相比卻能承受工作壓力100mpa的15噸的壓力;液壓油缸材質采用45號優(yōu)質碳素鋼,具有抗疲勞強度、耐沖擊、非磁性等特點,而其自身重量減輕2/3;液壓油缸的工作溫度范圍可達-60到200度,其超長壽命在運行6000小時后不發(fā)生任何故障。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液壓缸跟氣缸相比,容易發(fā)生漏油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漏油現象,造成了資源浪費的缺陷,提供一種可調型機械自鎖液壓缸。所述可調型機械自鎖液壓缸具有減少漏油現象且節(jié)約了資源等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型機械自鎖液壓缸,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內腔活動連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左側固定安裝有圓桿,所述外殼的右側固定安裝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開設有圓孔,所述外殼的底部靠近右側位置上固定安裝有進油管,所述外殼的底部靠近左側位置上固定安裝有出油管,所述外殼的左端固定安裝有防漏墊板,所述圓桿貫穿防漏墊板并延伸至外部,所述防漏墊板的右側固定安裝有刮板,所述活塞的左側開設有與刮板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刮板活動連接凹槽,所述防漏墊板的內部開設有油腔,所述油腔的頂部開設有開槽,所述開槽貫穿外殼并延伸至外殼的頂部,所述開槽內插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位于進油管的內腔,所述油腔的底部設置有導流管,所述導流管貫穿防漏墊板并延伸至出油管內腔,所述出油管為硬管,且活塞的左側底部開設有與出油管相匹配的盲孔。
優(yōu)選的,所述油腔為圓柱狀,且油腔的直徑大于圓桿的直徑小于防漏墊板的直徑。
優(yōu)選的,所述刮板的橫截面為梯形結構,且刮板的左側表面積大于右側的表面積。
優(yōu)選的,所述引流管為軟管,且引流管上固定安裝有引流瓶。
優(yōu)選的,所述外殼的左端開設有開口,所述防漏墊板貫穿開口并延伸至外殼的左側表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刮板能夠實現本發(fā)明在使用時能夠將圓桿上殘留的油給刮下來,通過油腔底部設置的導流管將油導流進出油管內;還可以通過引流管引流入進油管內,不僅能夠更好的解決漏油的問題還能夠讓油得到循環(huán)利用,節(jié)約了資源,減少了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a放大圖。
圖中標號:1外殼、2固定件、3圓孔、4進油管、5出油管、6活塞、7圓桿、8防漏墊板、9刮板、10凹槽、11油腔、12開槽、13引流管、14導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調型機械自鎖液壓缸,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的內腔活動連接有活塞6,所述活塞6的左側固定安裝有圓桿7,所述外殼1的右側固定安裝有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上開設有圓孔3,所述外殼1的底部靠近右側位置上固定安裝有進油管4,所述外殼1的底部靠近左側位置上固定安裝有出油管5,所述外殼1的左端固定安裝有防漏墊板8,所述外殼1的左端開設有開口,所述防漏墊板8貫穿開口并延伸至外殼1的左側表面,所述圓桿7貫穿防漏墊板8并延伸至外部,所述防漏墊板8的右側固定安裝有刮板9,所述刮板9的橫截面為梯形結構,且刮板9的左側表面積大于右側的表面積,所述活塞6的左側開設有與刮板9相匹配的凹槽10,所述刮板9活動連接凹槽10,所述防漏墊板8的內部開設有油腔11,所述油腔11為圓柱狀,且油腔11的直徑大于圓桿7的直徑小于防漏墊板8的直徑,所述油腔11的頂部開設有開槽12,所述開槽12貫穿外殼1并延伸至外殼1的頂部,所述開槽12內插接有引流管13,所述引流管13為軟管,且引流管13上固定安裝有引流瓶,所述引流管13的另一端位于進油管4的內腔,所述油腔11的底部設置有導流管14,所述導流管14貫穿防漏墊板8并延伸至出油管5內腔,所述出油管5為硬管,且活塞6的左側底部開設有與出油管5相匹配的盲孔。
本發(fā)明通過刮板9能夠實現本發(fā)明在使用時能夠將圓桿7上殘留的油給刮下來,通過在防漏墊板8內部開設油腔11能夠實現將圓桿7帶出來的油保留在油腔11內,又通過油腔11底部設置的導流管14將油導流進出油管5內;當油腔11內油過多時,還可以通過引流管13引流入進油管4內,不僅能夠更好的解決漏油的問題還能夠讓油得到循環(huán)利用,節(jié)約了資源,減少了浪費。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