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柔性轉子接觸密封的螺桿制冷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42550閱讀:980來源:國知局
柔性轉子接觸密封的螺桿制冷壓縮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壓縮機技術領域,是一種帶柔性轉子接觸密封的螺桿制冷壓縮機。



背景技術:

由于具有零部件少、吸排氣連續(xù)、運轉平穩(wěn)等特點,螺桿制冷壓縮機目前廣泛應用于制冷空調系統(tǒng),但由于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等原因,導致陰陽轉子齒面在嚙合區(qū)出現(xiàn)徑向間隙,造成高壓區(qū)向低壓區(qū)、垂直軸向方向的氣體橫向泄漏,造成容積效率減小,輸出氣量減少,制冷壓縮機的熱力性能下降,如縮小或消除徑向間隙,則可以大大提高螺桿制冷壓縮機的熱力性能,但目前未見有相關上述問題的研究報道和具體實施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消除徑向間隙,提高容積效率,改善熱力性能的螺桿制冷壓縮機。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本實用新型的柔性轉子接觸密封的螺桿制冷壓縮機,包括陽轉子、機體、陰轉子、陰轉子主軸、陽轉子主軸、機座、陽轉子軸承孔、陰轉子軸承孔、排氣接管、吸氣端蓋螺栓、吸氣接管、吸氣側端蓋、排氣端蓋螺栓、排氣側端蓋、排氣側支撐蓋、吸氣側支撐蓋、排氣口、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陽轉子滑動滾珠、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陰轉子滑動滾珠和吸氣口;所述排氣側支撐蓋對應陽轉子主軸、陰轉子主軸的位置分別開設有軸向貫穿的陽轉子軸承孔和陰轉子軸承孔,陽轉子軸承孔沿徑向開設有陽轉子凹槽,陽轉子凹槽內放有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一端與陽轉子凹槽貼合,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另一端放有陽轉子滑動滾珠,陽轉子滑動滾珠的外徑大于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內徑,陽轉子滑動滾珠相對陽轉子凹槽滑動,陰轉子軸承孔沿徑向開設有陰轉子凹槽,陰轉子凹槽內放有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一端與陰轉子凹槽貼合,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另一端放有陰轉子滑動滾珠,陰轉子滑動滾珠的外徑大于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內徑,陰轉子滑動滾珠相對陰轉子凹槽滑動;排氣側支撐蓋對應陰、陽轉子排氣位置設有軸向貫穿的排氣口,排氣側支撐蓋對應機體的螺栓孔開設有軸向貫穿的螺栓孔;所述排氣側端蓋的對應排氣側支撐蓋的排氣口位置設有排氣孔,排氣孔與排氣接管焊接連接,排氣側端蓋對應排氣側支撐蓋的陽轉子軸承孔位置開設有貫穿的軸承孔;所述陽轉子的軸向兩端與陽轉子主軸并為一體結構,陰轉子的軸向兩端與陰轉子主軸并為一體結構,陽轉子有四個螺旋齒,陰轉子有六個螺旋齒,陽轉子和陰轉子的螺旋齒沿軸向有多個空間接觸點,陽轉子和陰轉子嚙合并沿軸向插入放置機體的氣缸孔中,機座與機體焊接連接;所述吸氣側支撐蓋對應陽轉子主軸、陰轉子主軸的位置開設有軸向貫穿的吸氣側陽轉子軸承孔和吸氣側陰轉子軸承孔,吸氣側陽轉子軸承孔沿徑向開設有吸氣側陽轉子凹槽,吸氣側陽轉子凹槽內放有吸氣側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吸氣側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一端與吸氣側陽轉子凹槽貼合,吸氣側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另一端放有吸氣側陽轉子滑動滾珠,吸氣側陽轉子滑動滾珠的外徑大于吸氣側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內徑,吸氣側陽轉子滑動滾珠相對吸氣側陽轉子凹槽滑動,吸氣側陰轉子軸承孔沿徑向開設有吸氣側陰轉子凹槽,吸氣側陰轉子凹槽內放有吸氣側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吸氣側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一端與吸氣側陰轉子凹槽貼合,吸氣側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另一端放有吸氣側陰轉子滑動滾珠,吸氣側陰轉子滑動滾珠的外徑大于吸氣側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的內徑,吸氣側陰轉子滑動滾珠相對吸氣側陰轉子凹槽滑動;吸氣側支撐蓋對應陰、陽轉子吸氣位置設有軸向貫穿的吸氣口,吸氣側支撐蓋對應機體的螺栓孔開設有軸向貫穿的螺栓孔。

吸氣側端蓋由法蘭底盤和端蓋組成,對應吸氣接管位置設有吸氣孔并與吸氣接管焊接連接,通過吸氣端蓋螺栓、密封墊片與吸氣側支撐蓋和機體密封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柔性轉子接觸密封的螺桿制冷壓縮機,利用柔性柱狀彈簧和滑動滾珠,推動陰陽轉子沿徑向相向移動,使齒面在嚙合區(qū)緊密接觸,形成連續(xù)的接觸線,消除徑向間隙產生的橫向泄漏,提高容積效率,改善螺桿制冷壓縮機的熱力性能,提高制冷空調系統(tǒng)的運行效率,節(jié)約能源消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柔性轉子接觸密封的螺桿制冷壓縮機(圖3的A-A剖視)的示意圖;

圖2為B-B向剖視圖;

圖3為外形俯視圖;

圖4為C-C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柔性轉子接觸密封的螺桿制冷壓縮機,包括陽轉子1、機體2、陰轉子3、陰轉子主軸4、陽轉子主軸5、機座6、陽轉子軸承孔7-1、陰轉子軸承孔8-1、吸氣側陽轉子軸承孔7-2、吸氣側陰轉子軸承孔8-2、排氣接管9、吸氣端蓋螺栓10、吸氣接管11、吸氣側端蓋12、排氣端蓋螺栓13、排氣側端蓋14、排氣側支撐蓋15、吸氣側支撐蓋16、排氣口17、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1、陽轉子滑動滾珠19-1、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1、陰轉子滑動滾珠21-1、吸氣口22。

所述排氣側支撐蓋15對應陽轉子主軸5、陰轉子主軸4的位置開設有軸向貫穿的陽轉子軸承孔7-1和陰轉子軸承孔8-1,陽轉子軸承孔7-1沿徑向開設有陽轉子凹槽,陽轉子凹槽內放有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1,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1的一端與陽轉子凹槽貼合,另一端放有陽轉子滑動滾珠19-1,陽轉子滑動滾珠19-1的外徑大于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1的內徑,并可相對滑動,陰轉子軸承孔8-1沿徑向開設有陰轉子凹槽,陰轉子凹槽內放有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1,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1的一端與陰轉子凹槽貼合,另一端放有陰轉子滑動滾珠21-1,陰轉子滑動滾珠21-1的外徑大于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1的內徑,并可相對滑動;排氣側支撐蓋對應陰陽轉子排氣位置設有軸向貫穿的排氣口17,排氣側支撐蓋對應機體2的螺栓孔開設有軸向貫穿的螺栓孔。

所述排氣側端蓋14的對應排氣側支撐蓋15的排氣口17位置設有排氣孔,排氣孔與排氣接管9焊接連接,對應排氣側支撐蓋15的陽轉子軸承孔7-1位置開設有貫穿的軸承孔;所述機體2通過排氣端蓋螺栓13、排氣端蓋密封墊片與排氣側端蓋14、排氣側支撐蓋15密封連接。

所述陽轉子1的軸向兩端與陽轉子主軸5并為一體結構,陰轉子3的軸向兩端與陰轉子主軸4并為一體結構,陽轉子1有四個螺旋齒,陰轉子3有六個螺旋齒,陽轉子1和陰轉子3的螺旋齒沿軸向有多個空間接觸點,陽轉子1和陰轉子3嚙合并沿軸向插入放置機體2的氣缸孔中,機座6與機體2焊接連接。

所述吸氣側支撐蓋16對應陽轉子主軸5、陰轉子主軸4的位置開設有軸向貫穿的吸氣側陽轉子軸承孔7-2和吸氣側陰轉子軸承孔8-2,吸氣側陽轉子軸承孔7-2沿徑向開設有吸氣側陽轉子凹槽,吸氣側陽轉子凹槽內放有吸氣側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2,吸氣側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2的一端與吸氣側陽轉子凹槽貼合,另一端放有吸氣側陽轉子滑動滾珠19-2,吸氣側陽轉子滑動滾珠19-2的外徑大于吸氣側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2的內徑,并可相對滑動,吸氣側陰轉子軸承孔8-2沿徑向開設有吸氣側陰轉子凹槽,吸氣側陰轉子凹槽內放有吸氣側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2,吸氣側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2的一端與吸氣側陰轉子凹槽貼合,另一端放有吸氣側陰轉子滑動滾珠21-2,吸氣側陰轉子滑動滾珠21-2的外徑大于吸氣側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2的內徑,并可相對滑動;吸氣側支撐蓋對應陰陽轉子吸氣位置設有軸向貫穿的吸氣口22,吸氣側支撐蓋對應機體2的螺栓孔開設有軸向貫穿的螺栓孔。

所述吸氣側端蓋12由法蘭底盤和端蓋組成,對應吸氣接管11位置設有吸氣孔并與吸氣接管11焊接連接,通過吸氣端蓋螺栓10、吸氣端蓋密封墊片與吸氣側支撐蓋16和機體2密封連接。

組裝時,機座6與機體2焊接連接,陽轉子1和陰轉子3嚙合并沿軸向插入放置機體2的氣缸孔中,排氣側支撐蓋15的陽轉子軸承孔7-1和陰轉子軸承孔8-1凹槽內放置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1、陽轉子滑動滾珠19-1、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1和陰轉子滑動滾珠21-1,排氣側支撐蓋15的陽轉子軸承孔7-1和陰轉子軸承孔8-1分別穿過陽轉子主軸5和陰轉子主軸4,排氣側端蓋14穿過陽轉子主軸5,將機體2通過排氣端蓋螺栓13、密封墊片與排氣側端蓋14、排氣側支撐蓋15密封連接,排氣側端蓋14的排氣孔焊接排氣接管9;吸氣側支撐蓋16的吸氣側陽轉子軸承孔7-2和吸氣側陰轉子軸承孔8-2的凹槽內分別放置吸氣側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18-2、吸氣側陽轉子滑動滾珠19-2、吸氣側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20-2和吸氣側陰轉子滑動滾珠21-2,吸氣側支撐蓋16的吸氣側陽轉子軸承孔7-2和吸氣側陰轉子軸承孔8-2分別穿過陽轉子主軸5和陰轉子主軸4,將機體2通過吸氣端蓋螺栓10、密封墊片與吸氣側端蓋12、吸氣側支撐蓋16密封連接。

如圖4所示,當制冷壓縮機運行時,電機通過陽轉子主軸5帶動陽轉子順時針旋轉,陽轉子1帶動陰轉子3逆時針轉動,吸收蒸發(fā)器來的低溫低壓制冷劑氣體通過吸氣接管11和吸氣口22,進入陰陽轉子的齒間空間,轉過吸氣孔口吸氣結束,進入壓縮過程,壓力升高,當達到排氣孔口時,高溫高壓的氣體進過排氣孔和排氣接管9排出制冷壓縮機,陽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經(jīng)陽轉子滑動滾珠推動陽轉子主軸5,陰轉子柔性柱狀彈簧經(jīng)陰轉子滑動滾珠推動陰轉子主軸4,使陽轉子1和陰轉子3的螺旋齒沿軸向有多個空間接觸點緊密接觸,消除陰、陽轉子間徑向間隙的橫向泄漏。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