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潛水泵節(jié)能外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潛水泵節(jié)能外殼。
現(xiàn)有的潛水泵分水泵和電機兩大部分,電機是由定子、轉子、上下端蓋四大部分組成。水泵采用單級或雙級離心閉式葉輪和導葉體,葉輪由螺母鎖緊在轉軸上端,水泵出水口配備出水節(jié)頭,當電機接上380伏電源后,定子便產(chǎn)生旋轉磁場,使轉子轉動,從而帶動葉輪旋轉,葉輪對水產(chǎn)生壓力后通過導葉體,從水管流出。不足之處是使用揚程高時會出現(xiàn)不出水、間端出水,或水很少,對軟管摩擦力大,降低水泵壽命。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了一種揚程高、出水量增大,對泵體加有保護層,從而延長泵體壽命,安裝方便靈活等。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實現(xiàn)的,潛水泵節(jié)能外殼主要構造有外殼體、外殼支架、電線出口、進水口,殼體里有海棉過濾網(wǎng)、進水盤、內支撐柱等組成,外殼體裝在原泵體外層,外殼支架在外殼體下端便于安放,電線出口用O型密封圈墊和螺母固定在外殼支架上端,防止外界空氣進入泵體,外殼體下堆有進水盤,原泵體兩端分別有內支撐柱,內支撐柱方向與進水盤進出的水流方向一樣,原泵體與外殼體固定,是在出水節(jié)頭下端放一塊鐵板,鐵板四周與原泵吻合,外殼體與原泵四周中間有密封橡膠墊用螺釘固定。
圖1是潛水泵節(jié)能外殼的構造示意圖。
圖2是進水口的構造示意圖。
圖3是進水口的剖示圖。
圖4是內支撐柱的構造示意圖。
圖5是內支撐柱的剖示圖。
圖6是電線出口構造示意圖。
圖7是電線出口的剖示圖。
結合以上附圖詳細描述實施例,泵體上有1、出水節(jié)頭,2、螺母,3、葉輪,4、橡膠軸承,5、上導葉體,6、進水節(jié),7、上軸承座,8、骨架油封,9、軸承,10、定子,11、軸承,12、下軸承座,13、進水口,14、套,15、套筒,16、電砂器,17、濾網(wǎng),18、轉子,19、注水螺釘組成。在原泵體外加以外殼體24,外殼體24用鐵板制成,外殼體24下端裝有外殼支架23,以便于安放。電線出口27在泵體上端,電線出口27用O型密封圈墊和螺母固定,電線出口27是從泵體引出來的,以防空氣進入泵體。外殼體24下端有進水盤22,泵體兩端分別裝有內支撐柱25,這樣泵體與外殼體24之間就有一定的間隙,水從進水口13到進水盤22,內支撐柱25方向與從進水盤22進出的水流方向一樣,通過海棉過濾網(wǎng)21,從出水節(jié)頭1流出,水面比原有水面升高△h,水流的升高是由于水流的動能轉化為勢能的緣故,水和其它物質一樣,具有慣性和萬有引力特性,故能使揚程增高,流速加大,內支撐柱25與原有潛水泵下軸承座12固定在一起,泵體有濾網(wǎng)18,下端加有海棉過濾網(wǎng)21,能起到更進一步吸合泥沙之作用,過水斷面面積小時,流速大,反之,流速就小,海棉過濾網(wǎng)21能起到吸合水流的作用,使過水斷面面積縮小,流速加大。泵體與外殼體固定,是在出水節(jié)頭1下端放一塊鐵板,鐵板圓周與原泵出水節(jié)頭1吻合,四周中間有密封橡膠墊用螺釘固定。
利用以上原理泵體與泵體還可以連接使用,利用軟管把兩泵體連接在一起,可以提高揚程。適用于各種型號的潛水泵。兩種泵體聯(lián)接在一起還可以代替深水泵。
權利要求1.一種潛水泵節(jié)能外殼,由外殼體24、外殼支架23、電線出口27、進水盤22、內支撐柱25、海棉過濾網(wǎng)21等組成,其特征在于a、外殼體24裝在泵體外層,外殼支架23在外殼體24下端,電線出口27用O型密封圈墊和螺母固定在外殼支架上端;b、外殼體24下端有進水盤22,泵體兩端分別有內支撐柱25,內支撐柱25方向與從進水盤22進出的水流方向一樣;c、泵體與外殼體24固定,是在出水節(jié)頭1下端放一塊鐵板,鐵板四周與泵體吻合,外殼體24與泵體四周中間有密封橡膠墊用螺釘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潛水泵節(jié)能外殼,由外殼體、外殼支架、電線出口,殼體里有進水盤、內支撐柱、海綿過濾網(wǎng)等組成。它能使揚程增高,流速加大,其根據(jù)是水流升高由動能轉化為勢能。殼體里的進水盤裝有內支撐柱與進出水流方向一樣,使水面比原有的水面升高。在原有泵外加一外殼體,能減少磨損,延長使用壽命。泵與泵之間還可以連接使用,可以代替深水泵。
文檔編號F04D29/42GK2076618SQ9020644
公開日1991年5月8日 申請日期1990年5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1990年5月15日
發(fā)明者韓寶倉 申請人:韓寶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