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土釘墻成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土釘墻成孔裝置,屬于建筑工程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土釘墻是一種原位土體加筋技術(shù),其是將基坑邊坡通過由鋼筋制成的土釘進行加固,邊坡表面鋪設一道鋼筋網(wǎng)再噴射一層砼面層和土方邊坡相結(jié)合的邊坡加固型支護施工方法。其構(gòu)造為設置在坡體中的加筋桿件(即土釘或錨桿)與其周圍土體牢固粘結(jié)形成的復合體,以及面層所構(gòu)成的類似重力擋土墻的支護結(jié)構(gòu)。其具有以下優(yōu)點I、能合理利用土體的自身承載能力,將土體作為支護結(jié)構(gòu)不可分割的部分。2、結(jié)構(gòu)輕型,柔性大,有良好的抗震性和延性。3、施工設備簡單,土釘?shù)闹谱髋c成孔不需要復雜的技術(shù)和大型機具,土釘施工的所有作業(yè)對周圍環(huán)境干擾小。4、施工不需要單獨占用場地,對于施工場地狹小,基坑深度不大,大型護坡施工設備不能進場,該技術(shù)顯示出獨特的優(yōu)越性。5、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有利于根據(jù)現(xiàn)場監(jiān)測的變形數(shù)據(jù),及時調(diào)整土釘長度和間距。6、防腐性能好,造價較低。土釘墻技術(shù)的優(yōu)點使其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在一些空間小的局部位置,由于空間的限制,機械無法進入,導致錨桿成孔不易。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土釘墻成孔裝置,在空間小的局部位置,該裝置不僅方便成孔,而且可以保證成孔的質(zhì)量。為了達到上述的技術(shù)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土釘墻成孔裝置,其包括洛陽鏟,所述洛陽鏟包括半圓筒形鏟頭和連接鏟頭的鏟桿;支撐底座,其包括支撐臺面和支撐臺面下設置的支撐腿;支撐架,其包括與支撐臺面連接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通過支撐管連接有半圓筒形導向槽,所述導向槽與支撐板之間成10-30°夾角,所述洛陽鏟的鏟桿放置在導向槽內(nèi)進行打孔。為了方便施工,提高效率,所述支撐管為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伸縮管。所述導向槽與支撐板之間成15°夾角,此角度適應大部分施工的場合。本實用新型土釘墻成孔裝置成孔的步驟I)機械開挖O. 8-lm基坑;2)將支撐底座放置在基坑底部,并將支撐腿打入基坑底部,使支撐臺面的底部與基坑底面相貼合,并保持支撐臺面水平;3)將支撐架的支撐板用螺栓與支撐臺面連接,根據(jù)需要成孔的位置調(diào)節(jié)支撐管的高度,使導向槽的位置高度比成孔點位置高度高出O. 1-0. 15m ;4)將洛陽鏟的鏟桿放置在導向槽內(nèi),開始成孔作業(yè),在洛陽鏟掘進土層I. 9-2m時,拔出洛陽鏟,洛陽鏟拔出的速度為1.5-2m/min,洛陽鏟拔出后,拆除支撐底座和支撐架移至下一作業(yè)點;5)在步驟I)開挖的基坑的基礎上(即以原基坑底部為基準,再次開挖基坑,也即增加原基坑的深度),重復步驟I)-4),直至完成所有成孔。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在機械無法進入的局部位置方便了成孔施工,提高了成孔施工的效率,確保了成孔的質(zhì)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為本實用新型裝置的機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土釘墻成孔裝置,其包括洛陽鏟1,所述洛陽鏟I包括半圓筒形鏟頭111和連接鏟頭111的鏟桿112。洛陽鏟I是本裝置成孔的關(guān)鍵部件。支撐底座2,其包括支撐臺面211和支撐臺面211下設置的支撐腿212 ;支撐架3,其包括與支撐臺面211連接的支撐板311,所述支撐板311上通過支撐管312連接有半圓筒形導向槽313。所述支撐管312為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伸縮管,這樣方便實現(xiàn)上下調(diào)節(jié),在一個位置固定時,只需要用插銷固定即可,此舉方便了施工,提高了成孔的工作效率。所述導向槽313與支撐板311之間成10-30°夾角,所述洛陽鏟I的鏟桿112放置在導向槽313內(nèi)進行打孔。所述導向槽313與支撐板311之間夾角一般設置成15°,此角度適應大部分施工的場合。上述土釘墻成孔裝置成孔的方法步驟如下I)機械開挖O. 8-lm基坑。本實用新型采用邊成孔邊開挖方法依次進行,直至設計標高。作業(yè)時按照先高后低順序作業(yè)。2)將支撐底座2放置在基坑底部,并將支撐腿212打入基坑底部,使支撐臺面211的底部與基坑底面相貼合,并保持支撐臺面211水平。支撐臺面211與水平面的誤差采用兩者之間的夾角來衡量時,兩者之間的夾角應小于10°。3)將支撐架3的支撐板311用螺栓與支撐臺面211連接,支撐板311可與支撐臺面211設計成一體,分體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操作。根據(jù)需要成孔的位置調(diào)節(jié)支撐管312的高度,使導向槽313的位置高度比成孔點位置高度高出O. 1-0. 15m。支撐臺面211放置在基坑底面上時會產(chǎn)生誤差,高出的
O.I-ο. 15m是為了消除此誤差。例如,在洛陽鏟工作時,支撐底座2必然會受到力的影響,此影響會使其脫離原位置,往下更深地陷入基坑底部,從而造成導向槽313的位置高度與成孔點位置高度變化,導致洛陽鏟I成孔位置誤差。4)將洛陽鏟I的鏟桿112放置在導向槽313內(nèi),開始成孔作業(yè),在洛陽鏟I掘進土層I. 9-2m時,拔出洛陽鏟1,洛陽鏟I拔出的速度為I. 5-2m/min,洛陽鏟I拔出后,拆除支撐底座2和支撐架3移至下一作業(yè)點。洛陽鏟I拔出的速度確保了所成的孔不會塌方,而且可順利將土帶出。5)本實用新型方法采取分層、分段施工,因此在完成上述步驟后,在步驟I)開挖的基坑的基礎上(即以原基坑底部為基準,再次開挖基坑,也即增加原基坑的深度),重復步驟I)-4),直至完成所有成孔。此方法適用于機械成孔不便的部位,錨桿及灌漿要同步于機械成孔部位,故需及時施工,保證同一面作業(yè)層順利完成。 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shù)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土釘墻成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洛陽鏟(1),所述洛陽鏟(I)包括半圓筒形鏟頭(111)和連接鏟頭(111)的鏟桿(112);支撐底座(2),其包括支撐臺面(211)和支撐臺面(211)下設置的支撐腿(212);支撐架(3),其包括與支撐臺面(211)連接的支撐板(311),所述支撐板(311)上通過支撐管(312)連接有半圓筒形導向槽(313),所述導向槽(313)與支撐板(311)之間成10-30°夾角,所述洛陽鏟(I)的鏟桿(112)放置在導向槽(313)內(nèi)進行打孔。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土釘墻成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管(312)為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伸縮管。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土釘墻成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槽(313)與支撐板(311)之間成15°夾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土釘墻成孔裝置,該裝置包括:洛陽鏟(1),所述洛陽鏟(1)包括半圓筒形鏟頭(111)和連接鏟頭(111)的鏟桿(112);支撐底座(2),其包括支撐臺面(211)和支撐臺面(211)下設置的支撐腿(212);支撐架(3),其包括與支撐臺面(211)連接的支撐板(311),所述支撐板(311)上通過支撐管(312)連接有半圓筒形導向槽(313),所述導向槽(313)與支撐板(311)之間成10-30°夾角,所述洛陽鏟(1)的鏟桿(112)放置在導向槽(313)內(nèi)進行打孔。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在機械無法進入的局部位置方便了成孔施工,提高了成孔施工的效率,確保了成孔的質(zhì)量。
文檔編號E02F5/16GK202577415SQ20122025998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6月4日
發(fā)明者溫惠清, 滕斌, 沈康, 陶湧, 陳勇 申請人:江蘇金土木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