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田修井作業(yè)取換套專用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切割、
打撈、遇卡退出功能的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油田開發(fā)時間的不斷延長和開發(fā)工作的不斷深化,地層的流體場、壓力場發(fā)生很大變化,加之頻繁的油水井措施和修井施工以及井身結構、完井固井質量、管材及腐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油水井套管的破裂、變形、穿孔、錯斷等套管損壞現象不斷發(fā)生,取換套技術作為一種快捷有效的修井工藝,是油田穩(wěn)產增產的重要措施。常規(guī)的取換套工藝,需要在保證油套外環(huán)空無固結物時,先下入割刀割斷套管,然后再下撈矛打撈油套的兩趟作業(yè)程序才能完成取套工作,作業(yè)時間長。 2008年8月13日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可退卡瓦式套管接箍定位打撈器》(公開號CN201100111Y),在上接頭的下部連接反扣釋放接頭,反扣釋放接頭下部連接筒體,筒體內壁均勻分布軸向換位凸鍵,筒體內壁的下部有筒體內錐面;在筒體內有一個抓撈
卡瓦,抓撈卡瓦上端有卡瓦限位座,卡瓦限位座的外壁上有換位凹槽;抓撈卡瓦下端有外錐面,抓撈卡瓦外錐面在筒體內錐面上向下滑動,使抓撈卡瓦下端的卡瓦牙收縮。在筒體的下端螺紋連接有套銑管或引鞋。該打撈器在取套換套施工中具備打撈、退出、套磨銑、釋放四種功能;切割、取套、套管回接工作均在套銑管內進行。由于套銑管或引鞋接在筒體的下端,套磨銑作業(yè)時,該打撈器整體都隨管柱轉動,特別是在作業(yè)遇卡時,抓撈卡瓦與筒體易脫離,導致作業(yè)失敗。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套銑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存在的套銑管或引鞋接在筒體的下端,套磨銑作業(yè)時,該打撈器整體都隨管柱轉動,作業(yè)遇卡時抓撈卡瓦與筒體易脫離,導致作業(yè)失敗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包括筒體、卡瓦,卡瓦下端為錐形體,卡瓦位于筒體內孔中,筒體下端是與卡瓦下端錐形體相配合的錐形內孔;旋轉軸上端與動力機構固定連接,下端與割刀固定連接;承重壓帽固定安裝在旋轉軸上端部,承重壓帽上端安裝有鋼球;承重壓帽下方的旋轉軸外圓周有凸臺;承拉筒、換向接頭、筒體、引鞋由上至下依次固定連接;承拉筒上端內凸臺的下端面坐在鋼球上;承重壓帽的下端面與換向接頭的上端面有能夠相互嚙合的凹槽和凸臺;控制套下端與卡瓦上端連接,卡瓦、控制套位于筒體、換向接頭與旋轉軸之間的環(huán)空內;控制套上端的內凸臺孔徑小于旋轉軸的凸臺階外徑;控制套的套筒上有換向槽;徑向固定安裝在換向接頭上的換向銷釘的前端位于換向槽內??刂铺滋淄采系膿Q向槽為"L"型;切割、打撈作業(yè)時,換向銷釘位于換向槽"L"上端;打撈遇阻上提管柱時,換向銷釘位于換向槽"L"的下端右側。換向銷釘位于換向槽"L"的上端時,卡瓦下端的錐形體與筒體下端的錐形內孔之間有間隙。
3[0006]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合理,安全可靠,易于及時判斷油套是否割斷;實現一趟作業(yè)完成切割、打撈;具有可退功能,能夠在切割后的油套遇卡時及時退出打撈筒,防止井下復雜事故發(fā)生;節(jié)省人力物力,縮短工期。
圖1是本實用新型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旋轉軸,2.引鞋,3.筒體,4.卡瓦,5.控制套,6.換向銷釘,7.凸臺,8.換向槽,9.換向接頭,IO.承重壓帽,ll.鋼球,12.承拉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參照附圖1。本實用新型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主要包括旋轉軸1、承重壓帽10、承拉筒12、換向接頭9、筒體3、控制套5、卡瓦4等。旋轉軸1為中空軸,上端與動力機構固定連接,動力機構為旋轉軸1提供動力,下端與割刀固定連接,割刀用于切割套管。承重壓帽10固定安裝在旋轉軸1的上端部,通常采用螺紋固定連接;承重壓帽10的上端面均布有凹槽,鋼球ll安裝在凹槽內。 承拉筒12、換向接頭9、筒體3、引鞋2由上至下依次固定連接,安裝在旋轉軸1外;承拉筒12內孔上端有凸臺,凸臺的下端面坐在承重壓帽10上端的鋼球11上,與旋轉軸1能夠相對轉動。承重壓帽10的下端面與換向接頭9的上端面有能夠相互嚙合的凹槽和凸
臺o 控制套5下端與卡瓦4上端連接,本實施例采用控制套5下端的外凸臺階與卡瓦4上端內孔凸臺階配合連接方式??刂铺?、卡瓦4位于筒體3、換向接頭9與旋轉軸1之間的環(huán)空內??ㄍ?下端為錐形體,筒體3下端是與卡瓦4下端錐形體相配合的錐形內孔。旋轉軸1外圓上有凸臺7,且承重壓帽(10)絲扣處的孔徑小于旋轉軸1的凸臺7外徑。[0013] 控制套5的套筒上有換向槽8 ;徑向固定安裝在換向接頭9上的換向銷釘6的前端位于換向槽8內。換向槽8為"L"型;切割、打撈作業(yè)時,換向銷釘6位于換向槽8 "L"上端;打撈遇阻上提管柱時,換向銷釘6位于換向槽8 "L"的下端右側。[0014]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是,將裝配完畢的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的旋轉軸1下端安裝割刀,上端接動力機構組成切割打撈管柱。此時,承拉筒12上端的內臺階坐在承重壓帽10上端的鋼球11上;換向接頭9上的換向銷釘6位于控制套5的換向槽8 "L"上端;卡瓦4下端的錐體處于自由狀態(tài)。將切割打撈管柱下入井筒內至魚頂。 套管的切割打撈首先,下放切割打撈管柱將套管本體通過引鞋2引入筒體3內;開泵,同時緩慢上提管柱使得卡瓦4的下端錐體與筒體3內錐孔接觸,直至卡瓦4抓緊落魚;然后,開泵開轉盤驅動水力內割刀切割套管,通過懸重判斷套管割斷后,停轉盤停泵,上提管柱起出被割的套管。 切割后上提管柱遇卡起出切割打撈管柱當切割套管作業(yè)后上提管柱遇卡時,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可退功能,能夠及時順利地將打撈部分松開,將切割打撈管柱提出井筒,防止井下復雜事故的發(fā)生。具體操作如下向下放管柱,通過卡瓦4推動換向接頭9向上移動,使承重壓帽10下端面與換向接頭9上端面的凹槽和凸臺相互嚙合,繼續(xù)下放管柱,使控制套5向上移動直至換向銷釘6到"L"型換向槽8的下端;右旋旋轉軸1,迫使換向接頭9上的換向銷釘6在控制套5的"L"型換向槽8由下端滑到下端右側,上提管柱卡瓦4脫離筒體3的約束,卡瓦4松開落魚,就可將切割打撈管柱提出井筒。
權利要求一種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包括筒體、卡瓦,卡瓦下端為錐形體,卡瓦位于筒體內孔中,筒體下端是與卡瓦下端錐形體相配合的錐形內孔,其特征是旋轉軸(1)上端與動力機構固定連接,下端與割刀固定連接;承重壓帽(10)固定安裝在旋轉軸(1)上端部,承重壓帽(10)上端安裝有鋼球(11);承重壓帽(10)下方的旋轉軸(1)外圓周有凸臺(7);承拉筒(12)、換向接頭(9)、筒體(3)、引鞋(2)由上至下依次固定連接;承拉筒(12)上端內凸臺的下端面坐在鋼球(11)上;承重壓帽(10)的下端面與換向接頭(9)的上端面有能夠相互嚙合的凹槽和凸臺;控制套(5)下端與卡瓦(4)上端連接,卡瓦(4)、控制套(5)位于筒體(3)、換向接頭(9)與旋轉軸(1)之間的環(huán)空內;承重壓帽(10)絲扣處的孔徑小于旋轉軸(1)的凸臺(7)外徑;控制套(5)的套筒上有換向槽(8);徑向固定安裝在換向接頭(9)上的換向銷釘(6)的前端位于換向槽(8)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套(5)套筒上的 換向槽(8)為"L"型;切割、打撈作業(yè)時,換向銷釘(6)位于換向槽(8) "L"上端;打撈遇阻 上提管柱時,換向銷釘(6)位于換向槽(8) "L"的下端右側。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換向銷釘(6)位于換 向槽(8) "L"的上端時,卡瓦(4)下端的錐形體與筒體(3)下端的錐形內孔之間有間隙。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承重壓帽(10)上端面 均布有凹槽,鋼球(11)安裝在凹槽內。
專利摘要一種取換套切割打撈裝置。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套磨銑作業(yè)時管柱整體轉動,作業(yè)遇阻時抓撈卡瓦與筒體易脫離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旋轉軸上端與動力機構固定連接,下端與割刀固定連接;承重壓帽固定安裝在旋轉軸上端部,承重壓帽上端安裝有鋼球;承拉筒、換向接頭、筒體、引鞋由上至下依次固定連接;承拉筒上端內凸臺的下端面坐在鋼球上;承重壓帽的下端面與換向接頭的上端面有能夠相互嚙合的凹槽和凸臺;控制套下端與卡瓦上端連接位于筒體、換向接頭與旋轉軸之間的環(huán)空內;承重壓帽絲扣處孔徑小于旋轉軸的凸臺外徑;控制套有換向槽;換向接頭上的換向銷釘前端位于換向槽內。其有益效果是結構合理,安全可靠,實現一趟作業(yè)完成切割、打撈;具有遇卡可退功能。
文檔編號E21B31/16GK201439694SQ20092011000
公開日2010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3日
發(fā)明者周新華, 張康衛(wèi), 杜新港, 魏志洲, 黃德輝 申請人: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