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采煤方法

文檔序號:5400219閱讀:29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采煤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煤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應用連續(xù)采煤機的采煤 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煤炭行業(yè)中,由于在井田的邊角煤等不規(guī)則塊段布置長 壁工作面比較困難,為了實現資源回收,通常采用房柱式采煤方法來 進行回收。房柱式采煤方法,是在煤層中開采規(guī)定尺寸的煤房以實現 資源回收,煤房兩側留設規(guī)定尺寸的煤柱來支撐煤房頂板。
隨著礦井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在開發(fā)煤田的過程中,使用的礦井 采掘設備向重型化方向發(fā)展,通常大量使用國外先進的設備連續(xù)采煤 機進行巷道掘進,也使用連續(xù)采煤機進行房柱式開采,從而對礦井的
邊角煤等不規(guī)則小塊段進行回收?,F有的回采工藝方法如下
如圖1所示,連續(xù)采煤機支巷(1 )掘進100米并支護到位后, 開始進履帶式行走支架(5),按B1所示位置放置,圖中2、 3、 4為 連續(xù)采煤機采硐進刀順序,Bl、 B2、 B3為履帶式行走支架(5)在連 續(xù)采煤機采相應順序采硐時支架相應位置。支巷1兩側各采16個采 石同,硐間留設煤柱(6) 0.5米。每采一個采硐時,先進行連續(xù)采煤機 斜切進刀(也稱抹圓角進刀),推進中盡可能調整機身位置,以加大 進刀角度,當連續(xù)采煤機抹圓角進刀向前推進約8.5米時,此時連續(xù) 采煤機與支巷間夾角已達到45度,連續(xù)采煤機以45度角推進將采硐 完成。
此種回采工藝缺點
(1)為獲得較高回采率和保證安全回采,要求連續(xù)采煤機的抹 角進刀加采硐總占用支巷長度控制在8.5m范圍內。在現場操作時很 難做到這一距離要求,實際操作時大都在10m以上,而且每個采硐前
都要有一次連續(xù)采煤才;U未角進刀工藝,造成進刀占用時間長,嚴重制 約回采速度。
(2) 從圖1中可以看出,由于連續(xù)采煤機在調整到45度角時, 支巷已在連續(xù)采煤機斜切進刀過程被掃幫8.5米的距離,采空區(qū)支巷 全部被擴寬至8m以上,可能產生頂板大面積突然冒落事故,留下安 全隱患。
(3) 留設0.5m厚煤皮,單刀單硐采煤方法要求圓抹角盡可能立 即放大,以減小采竭占用支巷長度,提高支巷回采率,由于其硐間煤 柱厚度不變,在實際操作時,由于采煤機在進入不同采硐前其抹角距 離很難控制在一個非常嚴格的尺寸,其結果是煤皮留設太厚造成回采 率下降;另一種情況是沒能留下煤皮,采煤機在采硐開口處直接溜入 采空區(qū),造成采竭失敗。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操作的難度,造成支巷 煤柱回收率不高,回采速度緩慢。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種連續(xù)采煤機一刀雙硐采煤方法,以克服上 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連續(xù)采煤機房柱式采煤,提供一種快速、 安全、高效、才喿作性強的回采方法,即連續(xù)采煤一次抹圓角進刀連續(xù) 采兩個采硐的采煤方法(簡稱一刀雙硐采煤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采煤方法,該方法包括步驟 (1 )在支巷左側支巷頂頭附近以逐漸增大的第一進刀角度斜切 進刀,形成掃幫;
(2 )然后采煤機在掃幫的適當位置以第二進刀角度斜切進刀, 在采煤機向前推進一適當距離時,調整進刀角度以第一采硐角度進行 開采,形成第一采硐;
(3)采煤機在留茬處以最大角度進刀,盡快增大進刀角度以第 二采硐角度進行開采形成第二采硐,完成"一刀兩硐,,進刀,并在第一 采硐和第二采竭間形成雙硐間煤柱。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的掃幫的適當位置具有l(wèi)m以內的掃幫深 度,所述第二進刀角度為10°左右。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的第一采硐角度為30°左右,所述步驟(3) 的第二采竭角度大于第一采硐角度而不小于45°。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采硐具有大的深度約18m左右,所述第二采硐 具有小的深度不超過13m。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1)的第一進刀角度約20。左右。
優(yōu)選地,所述掃幫具有1.5m以內的深度。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的采煤機向前推進的一適當距離為2m左右。
可選地,在所述方法中留設厚度不小于200mm的頂煤。 可選地,在所述方法中使用支架。
優(yōu)選地,4艮據所述方法在支巷雙翼回采時,采硐錯開布置在支巷 兩側。
因而,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有效地適應大型礦井的邊角 煤和小型礦井的才幾械化開采,同時可以實現較高的回采率,提高出煤 速度,并且能夠有效地防止支巷發(fā)生大面積冒頂事故。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地說明,其中
圖1為根據現有技術采煤方法的采硐步驟示意圖2a為本發(fā)明的采煤方法的步驟一的示意圖2b為本發(fā)明的采煤方法的步驟二的示意圖2c為本發(fā)明的采煤方法的步驟三的示意圖3為本發(fā)明的采煤方法的支巷采硐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采煤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參考圖2a,在支巷頂頭11采一深10m、寬3.4m的單刀采硐20;然后在支巷頂頭11右側采一深15m,寬3.4m的單刀采硐 30,連續(xù)采煤才幾(未示出)完全進入采硐或采硐采到設計位置后,迅 速將行走支架移至采硐20開口處,采煤機退出采硐30,將行走支架 50調整到圖示位置。采煤機在支巷10左側距支巷頂頭15m處斜切進 刀,進刀角度逐漸增大到第一進刀角度ap即20。。當采煤機推進約 9m時,采煤機機頭完全進入煤壁內,形成掃幫12,此時,采煤機停 止切割并稍向后退。與單刀單硐采煤方法相比, 一刀雙硐采煤方法對 圓角進刀的要求較低,要求進刀距離在9m位置時,采煤機吃滿刀即 可,進刀速度快。
步驟二如圖2b所示,向支巷左內側調整采煤機機頭,留在13 約2.4m,采煤機位于掃幫12的lm深處,以10 15。的第二進刀角度 (X2斜切進刀。在采煤枳訝幾頭完全進入煤壁時,調整進刀角度以第一采 硐角度|^為30。進行開采,形成第一采硐41。開采進刀18m時停止 采煤,采煤機退出到留在13處。
步驟三如圖2c所示,采煤機在留在13處以最大角度進刀,盡 快增大進刀角度。當采煤機推進距離約lm時,進刀角度達到45。, 從而以45。的第二采硐角度(32進行開采,采煤機推進到13m時停止進 刀,形成第二采竭42,完成"一刀兩硐"進刀,并在第一采硐41和第 二采硐42間形成雙硐間'煤柱43。
在本發(fā)明方法中雙硐間煤柱43的控制是一刀雙硐采煤工藝實現 的關鍵,應對硐間支巷煤柱43留設作一個合理的限定,否則此采煤 方法將演變?yōu)閷嵸|上的并刀,易發(fā)生采硐冒頂事故。
本領域4支術人員應明白,第一個采硐角度^不宜過大,以30。左 右為宜,第二個采竭角度P2要大,以不小于45。為準。第一個采硐41 深度要大,達18m左右,第二個采硐42深度不超過13m,以保證支 巷煤柱雙翼回采的均衡性和順利采透。在支巷布置相同數目采硐時,
采硐進刀角度越小,回采率越高,采煤機也更易實現進刀。但第二采 硐如進刀角度小,則可能與第一采硐形成并刀現象。第一采硐如進刀 角度大,采硐深度將降低,不利于提高回采率和回采速度。在本實施例中, 一刀雙硐采煤工藝占用支巷總長度不小于15m。 雙硐本身占用支巷長度為13m左右,加上硐間煤柱, 一刀雙硐采煤工 藝需要至少15m的支巷長度。
一刀雙硐采煤工藝在支巷雙翼回釆時,支巷兩側的采硐布置要 錯開(如圖3所示)。由于雙硐間支巷已被掃幫深達1.5m,支巷兩側 對稱布置采硐時,支巷掃幫總深度達3m,加上4.5m的支巷寬度,形 成7.5m跨度的采場空間,易發(fā)生冒頂事故。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了支架50。由于雙硐間煤柱已有較大掃幫,如 不采取嚴格的支護手段,當礦田是破碎頂板時,易發(fā)生冒頂事故。支 架50除按其操作要求進行正確使用外,還應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在支架50與采煤機平行擺放;支架50初撐力為10Mpa;支架50 與采煤機之間的間隙不大于l.Om;支架50與采硐同在支巷一側,與 煤壁間距離不大于lm;在采煤機將要采第二釆硐時,需二次移支架 到第二采硐口位置。
在另 一 實施例中采取留頂煤回采工藝,當礦田的頂板較破碎時, 如果直接頂暴露,單刀冒頂現象也較為普遍,應采取留頂煤回采工藝, 頂煤留設厚度不小于200mm,在采硐末端可不留頂煤,以提高回采率 和回采速度。
因而,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有效地適應大型礦井的邊角 煤和小型礦井的枳i械化開采,同時可以實現較高的回采率,提高出煤
速度,并且能夠有效地防止支巷發(fā)生大面積冒頂事故。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支巷(10)左側支巷頂頭(11)附近以逐漸增大的第一進刀角度(α1)斜切進刀,形成掃幫(12);(2)然后采煤機在掃幫(12)的適當位置以第二進刀角度(α2)斜切進刀,在采煤機向前推進一適當距離時,調整進刀角度以第一采硐角度(β1)進行開采,形成第一采硐(41);(3)采煤機在留茬(13)處以最大角度進刀,盡快增大進刀角度以第二采硐角度(β2)進行開采,形成第二采硐(42),完成“一刀兩硐”進刀,并在第一采硐(41)和第二采硐(42)間形成雙硐間煤柱(4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的 掃幫(12)的適當位置具有l(wèi)m以內的掃幫深度,所述第二進刀角度((X2) 為10。 - 150。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的 第一采硐角度(PJ為25°-35°,所述步驟(3)的第二采硐角度((32) 大于第一采硐角度((3!),而大于等于45。。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硐(41 ) 具有大的深度約16m-20m,所述第二采硐(42 )具有小的深度小于等于 13m。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 )的 第一進刀角度(ai) 18。-25°。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掃幫(12) 具有1.5m以內的深度。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的 采煤機向前推進的一適當距離為lm-3m。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留設厚度大于200mm的頂煤。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使 用支架(50)進行支護。
10.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所 述方法在支巷(10)雙翼回采時,采硐錯開布置在支巷兩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采煤方法,該方法包括步驟(1)在支巷左側距支巷頂頭一適當距離處以逐漸增大的第一進刀角度斜切進刀,形成掃幫;(2)然后采煤機在掃幫的適當位置以第二進刀角度斜切進刀,在采煤機向前推進一適當距離時,調整進刀角度以第一采硐角度進行開采,形成第一采硐;(3)采煤機在留茬處以最大角度進刀,盡快增大進刀角度以第二采硐角度進行開采形成第二采硐,完成“一刀兩硐”進刀,并在第一采硐和第二采硐間形成雙硐間煤柱。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有效地適應大型礦井的邊角煤和小型礦井的機械化開采,同時可以實現較高的回采率,提高出煤速度,并且能夠有效地防止支巷發(fā)生大面積冒頂事故。
文檔編號E21C41/00GK101201004SQ20061016818
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周成軍 申請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