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是有關一種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尤指一種可消除引擎曲軸間隙、以及避免該間隙消除機構與其它部品(配件)產生干擾的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
【背景技術】
[0002]車輛引擎運作時,該曲軸與曲軸軸承間因存在有間隙,所以當引擎運作時該曲軸與曲軸軸承會產生撞擊的異音,同時由于該間隙的存在更會造成,原與該曲軸相嚙合的其它構件嚙合不良等缺陷產生。
[0003]如圖1、2所示,為從業(yè)者創(chuàng)作了中國臺灣發(fā)明第93126901號“內燃機之曲柄軸的軸承構造”,該專利案于曲軸箱I上安裝有游隙吸收機構11,該游隙吸收機構11包括有一彈簧組板111、一彈簧構件112及一推動插件113,藉此來解決了該曲軸與曲軸軸承之間的間隙。然而,該游隙吸收機構11的長度進而造成了該游隙吸收機構11后方無法再設置其它部品的缺陷。
[0004]然而,如何能避免該游隙吸收機構與其它部品產生干擾,以提升引擎的使用功效,已為摩托車業(yè)者亟待克服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藉此一方面能消除引擎曲軸間隙,另一方面克服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容易與其它部品產生干擾的缺陷。
[0006]本發(fā)明為達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術手段在于:提供一種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該引擎曲軸箱設有穿設于該曲軸箱的曲軸,該曲軸箱具有曲軸軸承座,該曲軸軸承座設有可供支持曲軸的軸承,該曲軸箱設有多個安裝孔座,該安裝孔座具有貫通并且形成于曲軸軸承座軸向壁面的安裝孔,該安裝孔座設有間隙消除機構;該間隙消除機構包括有:被上述安裝孔內各自容置且可滑移的張力柱塞、和推抵該張力柱塞的彈簧,以及能同時覆蓋上述多個安裝孔并壓制該彈簧的限位板件;其中,該軸承包括有一外環(huán)及一內環(huán),該曲軸軸承座包括有一環(huán)墻部及一豎墻部;該安裝孔具有開口部,該開口部是開設于曲軸軸承座的環(huán)墻部與豎墻部交界處;該張力柱塞是借助該限位板件覆蓋安裝孔時對該彈簧進行壓縮,進而連動該彈簧推動該張力柱塞壓抵該軸承的外環(huán)。
[0007]本發(fā)明借助上述技術手段所能達成的功效在于:借助該曲軸箱上安裝多個間隙消除機構,藉此該間隙消除機構的限位板件的壓制部即可抵壓該彈簧,該彈簧即可對該張力柱塞形成壓力,該張力柱塞的壓抵部露出該安裝孔的開口部外,而來抵壓于該軸承的外環(huán)上,藉此來消除該曲軸的間隙,同時可避免因引擎內部燃爆對該活塞產生重推力,該活塞的重推力借助該連桿傳遞至該曲軸,而易使該曲軸、軸承及曲軸軸承座之間產生間隙,藉此可確保與曲軸相連接的其它部件的嚙合度,進而能提升引擎整體的使用效果。
[0008]本發(fā)明的另一功效在于:借助該間隙消除機構的張力柱塞的最大軸向長度是較短于該張力柱塞最大的徑向長度,以及該彈簧壓縮后的軸向長度是較短于該彈簧的徑向長度,藉此可有效縮短該間隙消除機構整體的長度;因此,于該間隙消除機構后端的曲軸箱內形成有空間,該空間可供啟動齒輪組或其它部品的安裝,藉此更可提升引擎的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0009]圖1、2是發(fā)明第93126901號“內燃機之曲柄軸的軸承構造”。
[0010]圖3是本發(fā)明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分解示意圖。
[0011 ]圖4是本發(fā)明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組裝示意圖。
[0012]圖5是本發(fā)明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容易了解本發(fā)明的結構及所能達成的功效,現(xiàn)配合【附圖說明】如下;
[0014]首先,請參閱圖3、5所示,本發(fā)明的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該間隙消除機構2是安裝于引擎的曲軸箱3上,該曲軸箱3內設置曲軸軸承座31,該曲軸軸承座31內安裝著有軸承32,該軸承32穿設有曲軸4,該曲軸4具有軸頸部41,該軸頸部41是位于該軸承32外側,該曲軸4通過一連桿連接一活塞(附圖中未繪出)。
[0015]如圖5所示,該曲軸軸承座31具有環(huán)墻部311及豎墻部312 ;該軸承32具有外環(huán)321、滾動件322 (實踐中以滾珠或滾針來實施)及內環(huán)323,其中,該滾動件322是被外環(huán)321及內環(huán)323所夾覆;該軸承32的外環(huán)321外徑略小于該曲軸軸承座31的環(huán)墻部311內徑,同時該軸承32的外環(huán)321外側端是抵頂于該曲軸軸承座31的豎墻部312上,藉此該軸承32得以安裝及承座于該曲軸軸承座31的環(huán)墻部311上,該曲軸4的兩個端側則是安裝及承座于該軸承32的內環(huán)323內,藉此因而使該曲軸4被穩(wěn)固地安裝于曲軸箱3內,并借助軸承32的支承而能被該活塞帶動而自由地作轉動。
[0016]如圖3、4所示,該曲軸箱3具有右曲軸箱3a與左曲軸箱(附圖中未繪出),該右曲軸箱3a外側設有多個安裝孔座33,該曲軸箱3對應曲軸軸承座軸31軸向凸伸形成有安裝孔座33的安裝凸臺331,本發(fā)明以兩個安裝孔座33來舉例說明。該安裝孔座33的一端設有以一體成形方式設有貫通于曲軸箱3 (右曲軸箱3a)曲軸軸承座31壁面的安裝孔34,該兩個安裝孔34是位于以曲軸軸承座31中心向外120度夾角范圍內,于該安裝孔34的另一端設有鎖固孔35 ;該安裝孔座33可供該間隙消除機構2安裝;該曲軸箱3還設有可供車架(附圖中未繪出)連接用的吊耳3b ;該曲軸箱3于該多個安裝孔座33的安裝凸臺331各自具有對應曲軸軸承座31方向凸伸成徑向朝外延設有補強肋3c ;借助該吊耳3b來將引擎(臥式引擎)可搖擺地樞設于速克達型(踏板式兩輪輕便)摩托車的車架上(附圖中未繪出)。
[0017]如圖3、5所示,該安裝孔34于底部的一側開設一開口部341,該安裝孔34的開口部341是由曲軸箱3外側朝曲軸軸承座31的環(huán)墻部311及豎墻部312的交匯處貫設,該安裝孔34鄰近該曲軸軸承座31的環(huán)墻部311及豎墻部312的交匯處開該開口部341,具體而言,該開口部341的開口是朝向該曲軸4的軸頸部41。
[0018]如圖3、5所示,該間隙消除機構2包括有一限位板件21、一彈簧22及一張力柱塞23 ;該限位板件21具有壓制部211及固定部212,該固定部212具有兩個鎖孔2121,該限位板件21是借助螺固元件S穿設兩個鎖孔2121來鎖固于該右曲軸箱3a安裝孔座33的鎖固孔35上,該鎖孔2121是重合于該曲軸箱3朝外延設的補強肋3c,即該曲軸箱3的補強肋3c朝該鎖孔2121的延伸線P與該鎖孔2121的中心成疊合;該壓制部211可抵壓該彈簧22 ;該彈簧22 —端是抵頂于該限位板件21的壓制部211,該彈簧22的另一端伸入該張力柱塞23內;該張力柱塞23具有壓抵部231,該壓抵部231是為一斜切面,該壓抵部231是露出于該安裝孔34的開口部341外,藉此該壓抵部231可以抵壓于該軸承32的外環(huán)321上。
[0019]如圖3、4所示,該限位板件21的固定部212具有朝曲軸軸承座31突伸的外反弧部2122,該固定部212的兩個鎖孔2121是各自鄰近該外反弧部2122端緣的兩端,該固定部212是位于該曲軸箱3的曲軸軸承座31的徑向外側;該限位板件21的壓制部211具有朝曲軸軸承座31方向內凹的內弧部2111,該壓制部211是朝曲軸軸承座31中心延設而位于該曲軸軸承座31外端部31a的外側;其中該內弧部2111的弧形長度短于該外反弧部2122的弧形長度;藉此可使該限位板件21與該曲軸箱3能更緊致化結合。
[0020]如圖3、5所示,其中,該張力柱塞的最大軸向長度L是較短于該張力柱塞最大的徑向長度D,以及該彈簧壓縮后的軸向長度LI是較短于該彈簧的徑向長度D1,同時也短于該張力柱塞最大的徑向長度D,藉此可有效縮短該間隙消除機構2整體的長度,以減少安裝該間隙消除機構2后與其它部品產生干擾。
[0021]再請配合圖3、4、5共同參閱,本發(fā)明的引擎曲軸的間隙消除機構實施,本發(fā)明是安裝有多組間隙消除機構2,以下實施例僅以其中一組的安裝為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