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石油化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柴油添加劑,具體涉及一種能顯著降低柴油冷濾點的低溫流動性改進劑。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柴油機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多,現(xiàn)在在發(fā)展中國家柴油機主要用于貨車,而許多發(fā)達 國家乘用車也在使用柴油機。所以,柴油作為節(jié)能燃料,需求量再不斷的增加,而對柴油的低溫流動性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柴油在低溫下會析出結晶體,晶體長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堵塞濾網,從而使整個柴油發(fā)動機無法使用,因此如何改善柴油的低溫流動性能就是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而現(xiàn)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在柴油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劑能在低溫下改善泵送性能和過濾性能,使柴油能正常通過油管與過濾器,讓柴油機正常的工作。這種方法具有效果好、加劑量少、成本低和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我國常用的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種類很多,但是感受性較好的主要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列、馬來酸酐共聚物、含氮聚合物等四類。目前,國外在工業(yè)上使用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產品主要有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丙烯酸異丁酯、乙烯-醋酸乙烯酯與烯基酰胺酸,酯型低溫流動改進劑應用較為廣泛。研究發(fā)現(xiàn),低溫流動改進劑存在單一性,對柴油組分依賴性強,質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還存在加劑后不降低冷濾點或冷濾點回升等缺點,其應用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開發(fā)高效、感受性強的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具有重要意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石化行業(yè)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單一性問題,提供了一種復合型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具體涉及一種能顯著降低柴油冷濾點的復合型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齊U,該低溫流動性改進劑主要由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芳烴化合物、非離子表面活性齊U、酯類、極性含氮化合物,通過均勻混合制得。隨著開發(fā)技術的成熟,本發(fā)明將現(xiàn)有的低溫流動改進劑進行復配,不但可以提高對柴油的降冷濾點效果,還可以降低成本,體現(xiàn)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按重量份計主要有效成分為60-90份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1_10份芳烴化合物、5_20份的司盤、1_10份吐溫、0. 5-5份酯類化合物、0. 5-8極性含氮化合物;其中所述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為T1804低溫流動改進劑或1804B低溫流動改進劑或T1804C低溫流動改進劑;芳烴化合物為環(huán)己烷或二甲苯或甲苯。其中所采用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也就是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主要采用了上述的型號,主要原因就是上述物質的分子結構由長鏈烷基基團(親油)和極性基團(憎油)兩部分組成,并且分子結構中還存在乙烯鏈節(jié),它可與柴油中的蠟共晶來改善柴油的低溫流動性,降低柴油的冷濾點和粘度。在CH2鏈上只有遠離極性基團的碳原子才能夠參與結晶,當參與結晶的碳原子數(shù)與柴油中蠟的平均碳原子數(shù)的3/4相等時,該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降凝效果最好,故而優(yōu)選采用了上述的低溫流動改進劑,同時發(fā)明人還發(fā)現(xiàn)所使用的T1804低溫流動改進劑或1804B低溫流動改進劑或T1804C低溫流動改進劑不能同時混用,那樣會導致最終的效果不佳,可以分別單獨使用以保證效果。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發(fā)明人還加入了芳烴化合物,主要原因在于柴油中蠟的結晶生長方式是在X軸和Z軸方向上生長的速度較快,因此容易形成大的片狀結晶,導致柴油的滲透性不好。而選用上述的芳烴化合物后,它可吸附在蠟結晶表面,影響蠟結晶形成薄片,當更多的芳烴化合物存在時,可把兩 個及以上的蠟片連接在一起,使蠟結晶長大。在柴油冷卻過程中的共晶作用,就形成了分散性較好的蠟晶顆粒,便于增加柴油流動性。除此之外,上述的司盤選用司盤20、司盤60、司盤80、司盤85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吐溫為吐溫20、吐溫80、吐溫81中的一種或多種。這兩種物質主要作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使用,而選用上述的物質,主要是由于上述物質作為表面活性劑在柴油體系中具有增溶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劑形成的締合膠體,而膠束內核是非極性基團,外層是極性基團這樣就提供了非極性到極性的所有環(huán)境,為各種極性的有機物提供適宜溶解的環(huán)境。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表面張力相對較低,這樣表面張力越低則形成的膠束也就越多,那形成膠束體積就越大,能用于增溶的空間就越多,蠟晶的析出量就越少,使柴油的過濾性就越好。所述的極性含氮化合物為三乙醇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主要就是由于上述的物質的極性較大,并且分子結構中的極性部分指向油相,能防止蠟晶顆粒的進一步成長,同時對蠟晶能起到分散的作用。所述的酯類化合物為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乙二酸二乙酯、乙酸異丁酯中的一種或多種。上述的物質可以與大多數(shù)有機溶劑混溶,柴油的主要成分是含10到22個碳原子的鏈烷、環(huán)烷或芳烴。當溫度很低時,柴油中所含的蠟會結晶析出,而阻礙了柴油的流動性,石蠟的主要成份為為直鏈烷烴,并含有少量的支鏈烷烴,它是不溶于水,但是可溶于苯、乙醚、四氯化碳、某些酯等非極性溶劑中。根據(jù)相似相容原理,該酯類化合物恰好屬于非極性溶劑,因此與柴油以及石蠟都能更好的溶解。為了進一步的提高使用效果,發(fā)明人提供了最佳的技術方案如下70份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10份芳烴化合物、10份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10份另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吐溫、5份酯類化合物、5份極性含氮化合物;其中所述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優(yōu)選T1804低溫流動改進劑,所述的芳烴化合物優(yōu)選甲苯,所述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優(yōu)選司盤80,所述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吐溫優(yōu)選吐溫80,所述的酯類化合物優(yōu)選乙酸乙酯,所述的極性含氮化合物優(yōu)選三乙烯四胺。上述的配比和物料的選擇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加入到柴油中后可以大大提高柴油的低溫流動性。發(fā)明人同時公開了制備上述述的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先加入T1804系列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然后依次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吐溫、極性含氮化合物、酯類化合物,最后加入芳烴化合物至處方量,充分攪拌混合得復配產物。之所以這樣的添加,主要是發(fā)明人考慮到部分物料易于揮發(fā),因此將易揮發(fā)的組分最后加入。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采用了主劑與助劑復配使用主劑為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而采用的助劑為芳烴化合物、司盤、吐溫、酯類化合物、極性含氮化合物,上述物質混合使用能有效降低柴油的冷濾點,改善低溫流動改進劑的感受性和降凝效果的作用,在低溫條件下更好的增加了柴油的流動性能。并且制備簡單、成本低廉、效果明顯,具有極佳的市場價值,可以在石油、化工行業(yè)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可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全面的理解本發(fā)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fā)明。 實施例I :該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具體組分配比為75g的T1804B低溫流動改進劑、8g份芳烴化合物一甲苯、15g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一司盤80、6g另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吐溫一吐溫81、3g酯類化合物一乙酸乙酯、5g極性含氮化合物一三乙醇胺。具體制備工藝是先加入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然后依次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吐溫、極性含氮化合物、酯類化合物,最后加入芳烴化合物至處方量,充分攪拌混合得復配產物。實施例2 該緩釋阻垢劑的具體組分配比為60g的T1804低溫流動改進劑、Ig份芳烴化合物一二甲苯、5g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一司盤85、lg另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吐溫一吐溫80、0. 5g酯類化合物一乙酸丁酯、0. 5g極性含氮化合物一三乙烯四胺。具體制備工藝是先加入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然后依次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吐溫、極性含氮化合物、酯類化合物,最后加入芳烴化合物至處方量,充分攪拌混合得復配產物。實施例3 該緩釋阻垢劑的具體組分配比為90g的T1804低溫流動改進劑、IOg份芳烴化合物一環(huán)己烷、20g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一司盤80、IOg另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吐溫一吐溫81、5g酯類化合物一乙酸異丁酯、Sg極性含氮化合物一四乙烯五胺。具體制備工藝是先加入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然后依次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吐溫、極性含氮化合物、酯類有機物,最后加入芳烴化合物至處方量,充分攪拌混合得復配產物。實施例4:該緩釋阻垢劑的具體組分配比為85g的T1804C低溫流動改進劑、5g份芳烴化合物一二甲苯、15g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一司盤85、5g另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吐溫一吐溫81、2g酯類化合物一乙二酸二乙酯、Ig極性含氮化合物一多乙烯多胺。具體制備工藝是先加入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然后依次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吐溫、極性含氮化合物、酯類化合物,最后加入芳烴化合物至處方量,充分攪拌混合得復配產物。試驗例
將實施例1-4中所制備的低溫流動改進劑A、B、C、D分別以600ppm加入到0#柴油(市場上直接獲得)中,并和市售低溫流動改進劑對比實驗,并釆用同一臺柴油和民用燃料冷濾點測定器進行測定,同時參照SH/T0248-2006柴油和民用取曖油冷濾點測定法測定其將凝效果,測試結果見表I。表I復合低溫流動改進劑與市售降凝劑效果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主要有效成分為 60-90份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1-10份芳烴化合物、5_20份的司盤、1_10份吐溫、0. 5-5份酯類化合物、0. 5-8極性含氮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改進劑為T1804低溫流動改進劑或1804B低溫流動改進劑或T1804C低溫流動改進劑; 芳烴化合物為環(huán)己烷或二甲苯或甲苯。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其特征是所述的司盤為司盤20、司盤60、司盤80、司盤85中的一種或多種。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其特征是所述的吐溫為吐溫20、吐溫80、吐溫81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其特征是所述的極性含氮化合物為三乙醇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種或多種。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其特征是所述的酯類化合物為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乙二酸二乙酯、乙酸異丁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6.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計主要有效成分為 70份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性改進劑、15份司盤、5份吐溫、5份極性含氮化合物、10份芳烴化合物、3份酯類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T1804系列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為T1804低溫流動改進劑,所述的芳烴化合物為甲苯,所述的司盤為司盤80,所述的吐溫為吐溫80,所述的極性含氮化合物為三乙烯四胺,所述的酯類化合物為乙酸乙酯。
7.制備權利要求I所述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的方法,具體步驟是 先加入T1804系列低溫流動性改進劑、然后依次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司盤、吐溫、極性含氮化合物、酯類化合物,最后加入芳烴化合物至處方量,充分攪拌混合得復配產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化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具體涉及一種能顯著降低柴油冷濾點的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該低溫流動性改進劑主要由選擇適宜的主劑和助劑進行復配,通過均勻混合制得,這種配比的低溫流動性改進劑對大多數(shù)柴油的感受性較好,特別是對蠟含量高、餾程窄的柴油更能達到良好的降凝效果。
文檔編號C10L1/19GK102766491SQ20121028096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8日
發(fā)明者史慶苓, 牟慶平, 王雪, 馬韻升, 高洪奎 申請人:黃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