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出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40178閱讀:240來源:國知局
一種出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出料機構,其包括:第一導引固定座;設置于第一導引固定座上的第一導軌;以及,設于第一導軌上,沿第一導軌滑動的托盤,托盤外表面設有至少二個用于盛放物料的承載盤。優(yōu)選例中,出料機構還包括:用于控制托盤沿第一導軌滑動或鎖緊于第一導軌的鎖緊部件,鎖緊部件設于第一導軌一側;以及,安裝于鎖緊部件一側的到位感應件。完成檢測的光學鏡片被放置于對應的承載盤中,拉動托盤,托盤沿第一導軌滑動,分選好的光學鏡片被取出,實現(xiàn)大批量半自動化出料。
【專利說明】
一種出料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出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于物料如光學鏡片的生產過程中,經常需要利用光頻率檢測儀器對制作完成的光學鏡片按照行業(yè)檢測標準進行光頻率檢測,并根據(jù)檢測結果將完成檢測的光學鏡片進行至少合格品及不合格品的分選。
[0003]目前,進行光學鏡片光頻率檢測前,作業(yè)者通常用手或鑷子將上游設備如光學鏡片制造設備輸送的光學鏡片取出,再人工將其送入檢測儀器的相應檢測位,由檢測儀器進行檢測,完成檢測后,作業(yè)者再用手或鑷子將檢測儀器中的光學鏡片取出,按照檢測結果人工分選。由此可見,傳統(tǒng)方式中,出料采用人工單個出料的方式,效率較低,難以實現(xiàn)批量出料。
[0004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提尚出料效率之出料機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出料機構,用于與上游設備配合,盛放上游設備分選好的物料如光學鏡片,并批量半自動化出料,從而解決人工單個物料出料時效率較低的問題。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出料機構,其包括:
[0007]第一導引固定座;
[0008]設置于第一導引固定座上的第一導軌;
[0009]以及,設于第一導軌上,沿第一導軌滑動的托盤,托盤外表面設有至少二個用于盛放物料的承載盤。
[001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出料機構還包括:
[0011]用于控制托盤沿第一導軌滑動或鎖緊于第一導軌的鎖緊部件,鎖緊部件設于第一導軌一側;
[0012]以及,安裝于鎖緊部件一側的到位感應件。
[0013]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出料機構還包括:
[0014]第二導引固定座及第二導軌;
[0015]第二導軌設于第二導引固定座;
[0016]第二導引固定座與第一導引固定座面對面設置;
[0017]托盤還設于第二導軌上,并沿第一導軌及第二導軌滑動。
[0018]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托盤外表面上共設置有三個承載盤。
[001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鎖緊部件為鎖盤氣缸。
[002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到位感應件為到位感應器。
[0021]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第一導軌及第二導軌分別由三節(jié)子導軌組成;第一導軌中的三節(jié)子導軌沿著第一導引固定座的縱向延伸方向順次設置于第一導引固定座上;第二導軌中的三節(jié)子導軌沿著第二導引固定座的縱向延伸方向順次設置于第二導引固定座上。
[002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上述三個承載盤為三個吸塑盒;三個吸塑盒沿著托盤的縱向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在每個吸塑盒上還均設置有多個縱向及橫向均均勻排列的獨立容納腔位。
[002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以獲得包括以下技術效果:完成檢測的光學鏡片被上游設備放置于對應的承載盤中,拉動托盤,托盤沿第一導軌滑動,分選好的光學鏡片被批量取出,實現(xiàn)大批量半自動化出料。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中分選設備的一立體圖;
[0025]圖2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中分選設備的另一立體圖;
[0026]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翻轉取料機構的一立體圖;
[0027]圖4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翻轉取料機構的另一立體圖;
[0028]圖5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送料傳輸機構的立體圖;
[0029]圖6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分料機構的一立體圖;
[0030]圖7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分料機構的另一立體圖;
[0031]圖8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出料機構的一立體圖;
[0032]圖9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出料機構的另一立體圖。
[0033]附圖標記說明:
[0034]1、翻轉取料機構;2、第一送料傳輸部;3、第一送料治具;4、第二送料傳輸部;5、第二送料治具;6、第一分料機構;7、第一出料機構;8、第二出料機構;9、第二分料機構;10、第三出料機構;11、第四出料機構;12、觸摸屏;13、氣源開關;14、機架;15、第一檢測儀安裝位;16、第二檢測儀安裝位;101、固定座;102、翻轉驅動部;103、接料部;104、Z軸驅動部;105、X軸驅動部;106、翻轉限位件;107、第一傳感器安裝位;108、第二傳感器安裝位;109、第三傳感器安裝位;110、第四傳感器;111、第一調速件;112、第二調速件;113、拖鏈座;114、異徑直通;115、拖鏈;103a、接料擺臂;103b、接料吸嘴;105a、伺服電機;105b、取料聯(lián)軸器;105c、滾珠絲桿模組;301、第一安裝座;302、第一治具本體;303、第一安裝孔位;501、第二安裝座;502、第二治具本體;503、第二安裝孔位;601、模組滑塊座;602、擺動驅動部;603、第一 Z軸直線驅動部;604、第二 Z軸直線驅動部;605、第一分料部;606、第二分料部;607、第一調速部;608、第二調速部;605a、第一吸頭固定桿;605b、第一真空吸頭;606a、第二吸頭固定桿;606b、第二真空吸頭;609、X軸驅動電機;610、分料聯(lián)軸器;611、滾珠螺桿模組;612、調節(jié)固定塊;613、立柱;614、第一連接座;615、第二連接座;616、電纜固定位;617、彎頭;618、插桿減徑管;701、第一導引固定座;702、第二導引固定座;703、第一導軌;704、第二導軌;707、到位感應件;708、鎖緊部件;709、第一承載盤;710、第二承載盤;711、第三承載盤;712、托盤;713、拉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實用新型的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jié)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不應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就是說,在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組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的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0036]關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其僅僅是為了區(qū)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組件或操作而已。
[0037]本實用新型為有關于一種出料機構的設計,本出料機構可應用于分選設備中。為使更于理解,以下實施方式將一并帶入分選設備的說明,接著再進一步說明出料機構于分選設備中的作用及其所帶來的好處。
[0038]圖1及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選設備的立體圖。如圖所示,分選設備包括:機架14、設置于機架14上的翻轉取料機構1、設置于機架14上并位于翻轉取料機構I 一側的至少一送料傳輸機構、設置于機架14上并位于送料傳輸機構一側的至少一分料機構、設置于機架14上并設于分料機構一側的至少一出料機構,以及設于機架14上的氣源開關13和觸摸屏12。另夕卜,在送料傳輸機構的另一側,還設有檢測儀安裝位,用于安裝相應檢測儀器。翻轉取料機構I用于取出上游物料制造設備如光學鏡片制造設備送出的待分選物料如光學鏡片,并傳送至送料傳輸機構;送料傳輸機構作為翻轉取料機構I的下游設備,用于輸送待分選物料至檢測儀器所在位置;分料機構作為送料傳輸機構的下游設備,用于將送料傳輸機構送至檢測儀器所在位置的待分選物料放入檢測儀器中,并將完成檢測的物料從檢測儀器中取出,放入出料機構對應位置上;出料機構作為分料機構的下游設備,用于盛放完成分選的各等級的物料,并將完成分選的物料從分選設備中輸出;氣源開關13用于連通外界氣源,為翻轉取料機構1、送料傳輸機構以及分料機構的運作提供動力源;觸摸屏12為人機交互窗口。另夕卜,在本實施方式中,物料可以是光學鏡片,也可以是如手機或平板裝置的內建鏡片模塊,本實用新型下述實施例以光學鏡片為例進行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本實用新型的分選設備及分選設備中的各組成機構也可以應用至其他微型、批量化的物料的質量分選作業(yè)中。以下將分兩個實施例對分選設備進行詳細結構說明。
[0039]實施例一
[0040]本實施例中,以分選設備包括一翻轉取料機構1、一送料傳輸機構、一分料機構及一出料機構為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中的一送料傳輸機構、一分料機構及一出料機構分別為第一送料傳輸機構、第一分料機構6及第一出料機構7,分選設備包括:機架14、設置于機架14上的翻轉取料機構1、位于翻轉取料機構I 一側的第一送料傳輸機構、位于第一送料傳輸機構一側的第一分料機構6以及設于第一分料機構6—側的第一出料機構7。而在第一送料傳輸機構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檢測儀安裝位15,用于安裝第一檢測儀器。以下將對分選設備中的各組成機構進行詳細結構說明。
[0041]首先,請參考圖3和4,為翻轉取料機構I的立體圖。翻轉取料機構I包括:固定座101、翻轉驅動部102、接料部103以及Z軸驅動部104。固定座101固定于機架14的一側,翻轉驅動部102用于驅動接料部103在垂直于X軸的平面內實現(xiàn)往復翻轉動作,其設于固定座101頂部,并具有翻轉動力輸出端;接料部103用于輸送上游機器設備送出的光學鏡片至第一送料輸出機構,其連接于翻轉動力輸出端,并與翻轉驅動部102連動,如圖3,接料部103的初始位置最優(yōu)為沿著Y軸反方向延伸,即朝向機架14外側,翻轉驅動部102帶動接料部103翻轉的最優(yōu)翻轉角度為180度,其由初始位置翻轉180度角后,接料部103沿著Y軸正方向延伸,即朝向機架14內側;Z軸驅動部104用于連動接料部103沿著Z軸往復直線動作,Z軸驅動部104具有直線動力輸出端,直線動力輸出端連接翻轉驅動部102,Z軸驅動部104通過帶動翻轉驅動部102沿著Z軸直線動作,從而帶動接料部103沿著Z軸往復直線動作。具體應用例中,翻轉驅動部102為翻轉氣缸;Z軸驅動部104為升降氣缸,接料部103連接在翻轉氣缸的輸出軸上,翻轉氣缸通過一連接座設置于升降氣缸的輸出軸上。
[0042]接料部103從光學鏡片制造設備中取出光學鏡片,翻轉驅動部102帶動接料部103進行180度翻轉,Z軸驅動部104通過帶動翻轉驅動部102沿著Z軸運動,使連接在翻轉動力輸出端的接料部103沿Z軸直線運動,光學鏡片便被翻轉取料機構I輸送至第一送料傳輸機構,以便第一送料傳輸機構繼續(xù)輸送作業(yè),有利于實現(xiàn)光學鏡片后續(xù)的檢測及后續(xù)分選作業(yè)。翻轉取料機構I實現(xiàn)自動化取料作業(yè),提高取料效率,避免人工取料造成交叉污染或鑷子造成的光學鏡片損傷。
[0043]更進一步而言,翻轉取料機構I還包括:X軸驅動部105;X軸驅動部105連接于固定座101底部,Z軸驅動部104連接于X軸驅動部105上;X軸驅動部105帶動Z軸驅動部104沿X軸往復運動。X軸驅動部105沿著X軸往復運動時,與之連接的Z軸驅動部104隨之一起運動,而連接在直線動力輸出端的翻轉驅動部102隨Z軸驅動部104同步動作,接料部103將光學鏡片輸送至第一送料傳輸機構。具體而言,X軸驅動部105包括:伺服電機105a、取料聯(lián)軸器105b及滾珠絲桿模組105c。伺服電機105a選優(yōu)選三菱HC-KFS13伺服電機105a,其電機轉軸連接取料聯(lián)軸器105b;取料聯(lián)軸器105b即為用于翻轉取料機構I中的聯(lián)軸器,其優(yōu)選膜片式SFC19W-05-08聯(lián)軸器,取料聯(lián)軸器105b樞接于滾珠絲桿模組105c;滾珠絲桿模組105c優(yōu)選KM26模組,Z軸驅動部104固定在滾珠絲桿模組105c上。X軸驅動部105便于接料部103精確輸送光學鏡片至第一送料傳輸機構中。
[0044]更詳細而言,翻轉取料機構I還包括:翻轉限位件106;翻轉限位件106設于翻轉動力輸出端與接料部103之間。翻轉限位件106用于控制接料部103的翻轉角度,以防接料部103撞擊送料傳輸機構,具體而言,翻轉限位件106為角度傳感器。另一實施方式中,翻轉取料機構I還包括: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第三傳感器及第四傳感器110;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第三傳感器及第四傳感器110設于X軸驅動部105的一側。第一傳感器安裝于第一傳感器安裝位107,第二傳感器安裝于第二傳感器安裝位108,第三傳感器安裝于第三傳感器安裝位109,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及第三傳感器用于控制Z軸驅動部104沿著X軸的輸送行程;第四傳感器110用于控制第一送料傳輸機構沿著Y軸的輸送行程。
[0045]為了控制Z軸驅動部104的驅動速度及翻轉驅動部102的翻轉速度,翻轉取料機構I還包括第一調速件111及第二調速件112,第一調速件111設置于翻轉驅動部102上,第二調速件112設置于Z軸驅動部104上。翻轉驅動部102為翻轉氣缸時,第一調速件111為調速閥,控制通入翻轉氣缸中的氣體流量,實現(xiàn)翻轉速度控制;Z軸驅動部104為升降氣缸時,第二調速件112為調速閥,控制通入升降氣缸中的氣體流量,實現(xiàn)驅動速度控制。
[0046]請繼續(xù)參考圖3和4,接料部103包括:一接料擺臂103a、氣管及一接料吸嘴103b。接料擺臂103a內部設有氣管,氣管與接料吸嘴103b連通,接料擺臂103a其中一端部連接接料吸嘴103b,另一端部連接于翻轉動力輸出端。接料擺臂103a上還連接有一異徑直通114,異徑直通114與接料擺臂103a內部的氣管連通。異徑直通114連接外界氣源后,氣體依次通過異徑直通114及氣管流通,接料吸嘴103b在氣流的作用下吸住光學鏡片,進行后續(xù)光學鏡片傳輸;斷開外界氣源,被接料吸嘴103b吸住的光學鏡片落在第一送料傳輸機構對應位置。利用氣流進行光學鏡片的取料,避免由于用力不當對光學鏡片造成損傷。
[0047]繼續(xù)參考圖3和4,在Z軸驅動部104的一側,還設有拖鏈座113,拖鏈座113用于拖鏈115的安裝,X軸驅動部105、Z軸驅動部104及翻轉驅動部102分別與外界動力源連接所用的多條線路設于拖鏈115上。
[0048]翻轉取料機構I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首先通過翻轉取料機構I,可以實現(xiàn)自動取料,提高取料效率,且還可避免人工取料造成交叉污染或鑷子造成的光學鏡片損傷。在部分實施方式中,翻轉限位件106用于控制接料部103的翻轉角度,以防接料部103撞擊送料傳輸機構。在一實施式中,利用第一調速件111精確控制接料部103的翻轉速度,同時,利用第二調速件112精確控制Z軸驅動速度,多個傳感器精確控制Z軸驅動部104沿著X軸的輸送行程,接料部103的取料過程更加精確化。此外,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接料部103利用氣流進行光學鏡片的取料,避免由于用力不當對光學鏡片造成損傷。
[0049]請結合圖1、2及圖5,第一送料傳輸機構包括:第一送料傳輸部2及設于第一送料傳輸部2上的第一送料治具3;第一送料傳輸部2沿著Y軸正向設置于機架14,且位于翻轉取料機構I的一側,具體位于Z軸驅動部104的一側。第一送料傳輸部2在具體例中為氣缸,第一送料治具3設于氣缸的活塞桿上。第一送料治具3包括第一安裝座301、第一治具本體302及用于盛放光學鏡片的第一安裝孔位303。第一安裝座301設于第一送料傳輸部2上;第一治具本體302設于第一安裝座301頂部;第一安裝孔位303設于第一治具本體302的上表面。
[0050]接料吸嘴103b從光學鏡片制造設備中取出光學鏡片,在翻轉驅動部102作用下180度翻轉,光學鏡片便被翻轉取料機構I輸送至第一送料治具3,第一送料傳輸部2輸送第一送料治具3至第一檢測儀安裝位15,以便第一分料機構6將光學鏡片送入第一檢測儀器中。
[0051]請參考圖6及7,為第一分料機構6的立體圖,第一分料機構6包括:一模組滑塊座601、擺動驅動部602、第一 Z軸直線驅動部603、第二 Z軸直線驅動部604、第一分料部605及第二分料部606。擺動驅動部602固定于第一連接座614,擺動驅動部602—側還連接有一調節(jié)固定塊612,調節(jié)固定塊612固定于立柱613的一端部,立柱613的另一端部穿過第一連接座614后固定于模組滑塊座601上,調節(jié)固定塊612用于調節(jié)擺動驅動部602相對于模組滑塊座601的平衡度,擺動驅動部602具有擺動動力輸出端,在第一連接座614的一側還設有一電纜固定位616;第一 Z軸直線驅動部603及第二 Z軸直線驅動部604分別具有第一動力端及第二動力端,二者通過第二連接座615同時連接于擺動動力輸出端;第一分料部605連接于第一動力端,第二分料部606連接于第二動力端,并且第一分料部605及第二分料部606位于第一Z軸直線驅動部603或第二Z軸直線驅動部604的同側。具體應用例中,擺動驅動部602為擺動電機,第一Z軸直線驅動部603及第二Z軸直線驅動部604為升降氣缸,在升降氣缸的進氣口,通過彎頭617連接有插桿減徑管618,插桿減徑管618用于連接外部氣源。
[0052]請參考圖1及2,第一分料機構6還包括設置于機架14的X軸直線驅動部,X軸直線驅動部連接于模組滑塊座601底部,用于驅動擺動驅動部602、第一Z軸直線驅動部603、第二Z軸直線驅動部604、第一分料部605及第二分料部606同時沿X軸往復移動。更進一步而言,X軸直線驅動部包括:X軸驅動電機609、分料聯(lián)軸器610及滾珠螺桿模組611 ;X軸驅動電機609的轉軸連接于分料聯(lián)軸器610;分料聯(lián)軸器610樞接于滾珠螺桿模組611;模組滑塊座601底部連接于滾珠螺桿模組611上。為了控制第一 Z軸直線驅動部603的驅動速度,第一分料機構6還包括第一調速部607,第一調速部607設置于第一 Z軸直線驅動部603上。為了控制第二 Z軸直線驅動部604的驅動速度,第一分料機構6還包括第二調速部608,第二調速部608設置于第二Z軸直線驅動部604上。具體應用例中,第一調速部607及第二調速部608為調速閥。
[0053]更進一步而言,第一分料部605包括:第一吸頭固定桿605a及連接有第一吸筆桿的第一真空吸頭605b;第一吸頭固定桿605a—端連接第一動力端;第一吸筆桿固定于第一吸頭固定桿605a上,第一真空吸頭605b固定于第一吸頭固定桿605a的另一端。第二分料部606包括:第二吸頭固定桿606a及連接有第二吸筆桿的第二真空吸頭606b ;第二吸頭固定桿606a—端連接第二動力端;第二吸筆桿固定于第二吸頭固定桿606a上,第二真空吸頭606b固定于第二吸頭固定桿606a的另一端。
[0054]擺動驅動部602驅動第一分料部605向接料吸嘴103b所在方向擺動,到達合適位置,第一 Z軸直線驅動部603驅動第一分料部605沿Z軸向下運動,從接料吸嘴103b取走光學鏡片,之后,第一 Z軸直線驅動部603驅動第一分料部605沿Z軸向上運動,擺動驅動部602驅動第一分料部605向第一檢測儀器所在方向擺動,第一Z軸直線驅動部603驅動第一分料部605沿Z軸向下運動,將光學鏡片放入第一檢測儀器中,完成檢測后,第二Z軸直線驅動部604驅動第二分料部606沿Z軸向下運動,從第一檢測儀器中取出完成檢測的光學鏡片,第二 Z軸直線驅動部604驅動第二分料部606沿Z軸向上運動,擺動驅動部602驅動第二分料部606向第一出料機構7擺動,隨后,第二 Z軸直線驅動部604驅動第二分料部606沿Z軸向下運動,第二分料部606將光學鏡片放入第一出料機構7對應吸塑盒內。第一分料機構6如此反復動作,完成批量光學鏡片分選。兩個真空吸頭連通外部氣源時,通過氣流吸取物料,兩個真空吸頭斷開外部氣源供給時,光學鏡片從對應真空吸頭上落下,避免用力不當造成光學鏡片損傷。
[0055]請參考圖8及9,為第一出料機構7的結構圖。第一出料機構7設置于機架14上,位于第一分料機構6與翻轉取料機構I之間,沿X軸設置于機架14上表面,其包括:第一導引固定座701、第一導軌703以及托盤712。如圖1,第一導引固定座701沿著X軸設置于機架14上表面,其與第一檢測儀安裝位15分設于第一送料運輸部兩側;第一導軌703設置于第一導引固定座701上;托盤712設于第一導軌703上,并可沿第一導軌703滑動,托盤712外表面設有至少二個用于盛放物料的承載盤。具體例中,托盤712外表面上共設置有三個承載盤,依次為用于盛放優(yōu)等品B的第一承載盤709、用于盛放合格品A的第二承載盤710以及用于承載不合格品NG的第三承載盤711,三個承載盤為三個吸塑盒,三個吸塑盒沿著托盤712的縱向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在每個吸塑盒上還均設置有多個縱向及橫向均均勻排列的獨立容納腔位,容納腔位用于放置光學鏡片。
[0056]更進一步而言,第一出料機構7還包括:用于控制托盤712沿第一導軌703滑動或鎖緊于第一導軌703的鎖緊部件708,鎖緊部件708設于第一導軌703—側;以及,安裝于鎖緊部件708—側的到位感應件707。具體例中,鎖緊部件708為鎖盤氣缸,到位感應件707為到位感應器。
[0057]進一步地,出料機構還包括:第二導引固定座702及第二導軌704。第二導軌704設于第二導引固定座702,第二導引固定座702設于機架14上;第二導引固定座702與第一導引固定座701面對面設置;托盤712還設于第二導軌704上,并沿第一導軌703及第二導軌704滑動。其中,第一導軌703及第二導軌704分別由三節(jié)子導軌組成;第一導軌703中的三節(jié)子導軌沿著第一導引固定座701的縱向延伸方向順次設置于第一導引固定座701上;第二導軌704中的三節(jié)子導軌沿著第二導引固定座702的縱向延伸方向順次設置于第二導引固定座702 上。
[0058]當托盤712沿第一導軌703及第二導軌704滑動到位后,到位感應件707輸出信號,鎖緊部件708鎖住托盤712;第一分料機構6將對應等級的光學鏡片分別放入對應的吸塑盒內,滿盤后,鎖盤氣缸縮回,托盤712處于可滑動狀態(tài),手動拉出托盤712即可,為了方便托盤712拉出,在托盤712的一端還設有拉手713。
[0059]實施例二
[0060]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以分選設備包括兩個結構相同的送料傳輸機構、兩個結構相同的分料機構及四個結構相同得出料機構為例進行說明。如圖1及2,分選設備包括:機架14、設置于機架14上的翻轉取料機構1、位于翻轉取料機構I 一側的第一送料傳輸機構和第二送料傳輸機構、位于第一送料傳輸機構一側的第一分料機構6、位于第二送料傳輸機構一側的第二分料機構9、分設于第一分料機構6兩側的第一出料機構7和第二出料機構8、分設于第二分料機構9兩側的第三出料機構10和第四出料機構U。而在第一送料傳輸機構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一檢測儀安裝位15,用于安裝第一檢測儀器,在第二送料傳輸機構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檢測儀安裝位16,用于安裝第二檢測儀器。以下將對本實施例中分選設備中的各組成機構進行說明。
[0061]本實施例中,翻轉取料機構1、第一送料傳輸機構、第一分料機構6及第一出料機構7的結構與實施例一中翻轉取料機構1、第一送料傳輸機構、第一分料機構6及第一出料機構7的結構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0062]如圖1及2,第二送料傳輸機構與第一送料輸出機構結構及運作方式相同,這里對第二送料傳輸機構作簡單說明。第二送料傳輸機構與第一送料傳輸機構位于Z軸驅動部104的同側,二者都沿著Y軸正向設置;第二送料傳輸機構包括:設于機架14的第二送料傳輸部4及設于第二送料傳輸部4上的第二送料治具5;第二送料傳輸部4的輸送行程大于第一送料傳輸部2的輸送行程,二者輸送方向相同。具體地,第二送料傳輸部4為氣缸,第二送料治具5設于氣缸的活塞桿上;第二送料治具5包括第二安裝座501、第二治具本體502及用于盛放光學鏡片的第二安裝孔位503。第二安裝座501設于第二送料傳輸部4上;第二治具本體502設于第二安裝座501頂部;第二安裝孔位503設于第二治具本體502的上表面。
[0063]與送料傳輸機構個數(shù)匹配的,分料機構設有兩個,包括設于機架14上的第一分料機構6和第二分料機構9,第一分料機構6用于將第一送料傳輸機構輸送的光學鏡片放入第一檢測儀器中,并根據(jù)檢測結果對光學鏡片進行分選,其輸送行程的末端優(yōu)選為第一檢測儀安裝位15所在位置;第二分料機構9用于將第二送料傳輸機構輸送的光學鏡片放入第二檢測儀器中,并根據(jù)檢測結果對光學鏡片進行分選,其輸送行程的末端優(yōu)選為第二檢測儀安裝位16所在位置;本實施例中,第二分料機構9與實施例一中第一分料機構6的結構及運作方式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0064]繼續(xù)參考圖1及2,出料機構為四個,包括設于機架14的第一出料機構7、第二出料機構8、第三出料機構10及第四出料機構11,第一出料機構7及第二出料機構8分設于第一分料機構6的兩側,用于盛放并輸送由第一分料機構6分選的不同等級的光學鏡片,第三出料機構10及第四出料機構11分設于第二分料機構9的兩側,用于盛放并輸送由第二分料機構9分選的不同等級的光學鏡片。其中,第二出料機構8、第三出料機構1及第四出料機構11的具體結構及運作方式與實施例一中第一出料機構7的運作方式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0065]本實施例中,分選設備的運作方式如下:接料吸嘴103b從光學鏡片制造設備中取走光學鏡片,翻轉驅動部102帶動接料吸嘴103b進行180度翻轉,X軸驅動部105驅動Z軸驅動部104沿著X軸移動。當接料吸嘴103b沿X軸運動至第一送料治具3,Z軸驅動部104通過帶動翻轉驅動部102沿著Z軸運動,使連接在翻轉動力輸出端的接料吸嘴103b沿Z軸直線運動,光學鏡片便被翻轉取料機構I輸送至第一送料治具3,第一送料傳輸部2帶動第一送料治具3運動至第一檢測儀安裝位15,第一分料機構6先將光學鏡片放入第一檢測儀器中,完成檢測后,再將光學鏡片從第一檢測儀器中取出,并根據(jù)檢測結果將光學鏡片放入第一出料機構7或第二出料機構8中的對應吸塑盒內,滿盤后,鎖盤氣缸縮回,托盤712處于可滑動狀態(tài),手動拉出托盤712即可。
[0066]當接料吸嘴103b沿X軸運動至第二送料治具5,Z軸驅動部104通過帶動翻轉驅動部102沿著Z軸運動,使連接在翻轉動力輸出端的接料吸嘴103b沿Z軸直線運動,光學鏡片便被翻轉取料機構I輸送至第二送料治具5,第二料傳輸部帶動第二送料治具5運動至第二檢測儀安裝位16,第二分料機構9先將光學鏡片放入第二檢測儀器中,完成檢測后,再將光學鏡片從第二檢測儀器中取出,并根據(jù)檢測結果將光學鏡片放入第三出料機構10或第四出料機構11中的對應吸塑盒內,鎖盤氣缸縮回,托盤712處于可滑動狀態(tài),手動拉出托盤712即可。
[0067]需要說明的是,送料傳輸機構、分料機構及出料機構的個數(shù)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定,使用者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設定三者的實際個數(shù),例如,當送料傳輸機構為I個時,對應的分料機構為I個,與分料機構配合的出料機構可以為I個或2個;當送料傳輸機構為3個時,3個送料傳輸機構按照送料輸送行程由近到遠排列在翻轉取料機構I的一側,對應的,每一送料傳輸機構匹配設一分料機構,分料機構共為3個,分布于每一分料機構側邊的出料機構可以為I個或2個。
[0068]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導引固定座(701); 設置于所述第一導引固定座(701)上的第一導軌(703); 以及,設于所述第一導軌(703)上,沿所述第一導軌(703)滑動的托盤(712),所述托盤(712)外表面設有至少二個用于盛放物料的承載盤。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機構還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托盤(712)沿第一導軌(703)滑動或鎖緊于所述第一導軌(703)的鎖緊部件(708),所述鎖緊部件(708)設于所述第一導軌(703)—側; 以及,安裝于所述鎖緊部件(708)—側的到位感應件(707)。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機構還包括:第二導引固定座(702)及第二導軌(704); 所述第二導軌(704)設于所述第二導引固定座(702); 所述第二導引固定座(702)與所述第一導引固定座(701)面對面設置; 所述托盤(712)還設于所述第二導軌(704)上,并沿所述第一導軌(703)及第二導軌(704)滑動。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712)外表面上共設置有三個承載盤。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部件(708)為鎖盤氣缸。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到位感應件(707)為到位感應器。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軌(703)及所述第二導軌(704)分別由三節(jié)子導軌組成;所述第一導軌(703)中的三節(jié)子導軌沿著第一導引固定座(701)的縱向延伸方向順次設置于第一導引固定座(701)上;所述第二導軌(704)中的三節(jié)子導軌沿著第二導引固定座(702)的縱向延伸方向順次設置于第二導引固定座(702)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個承載盤為三個吸塑盒;所述三個吸塑盒沿著所述托盤(712)的縱向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在每個所述吸塑盒上還均設置有多個縱向及橫向均均勻排列的獨立容納腔位。
【文檔編號】B07C5/342GK205628660SQ201620222965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2日
【發(fā)明人】緱元林
【申請人】惠州市德賽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