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075124閱讀:33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船舶,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主要應用于 河道的淤泥垃圾的處理與分離,屬于船舶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河道污染日益嚴重,其主要原因是河道淤泥增厚,微生物大量繁殖,造 成河水變黑發(fā)臭,這不僅影響了當?shù)亓谁h(huán)境衛(wèi)生且還嚴重危害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 由于城鎮(zhèn)人口的快速膨脹,河道內存在有大量生活垃圾工業(yè)垃圾和建筑垃圾,從而進一步 加劇了河道的污染程度為此,各級政府每年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河道清理,而現(xiàn)有的淤泥清 理方式大多是通過挖泥船將河道內的淤泥和各類垃圾一并挖出,再利用淤泥船將其運送到 指定地點,然后再利用大型污泥泵將污泥船內的淤泥抽出進行填埋,采用這種方式,淤泥船 僅僅只能起到一個運載平臺的作用,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垃圾污染問題眾所周之,淤泥里含 有大量的鉀離子、鈉離子等無機鹽和有機腐殖物質,而其中有機物很容易被植物吸收,而無 機鹽對植物的成長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淤泥也被稱做是一種天然的有機肥料;而 如果將淤泥與垃圾進行分離,淤泥就可做為有機肥料施用于基本農(nóng)田里,而各類垃圾則可 送入垃圾處理廠進行焚燒發(fā)電實現(xiàn)再利用;而現(xiàn)有淤泥船無法將淤泥與各類垃圾進行分 離,這不僅浪費了大量了公共資源且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上污染問題;其次,治理污染的成本 較高且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發(fā)明內容為了解決現(xiàn)有清淤船無法將淤泥和垃圾進行分離,造成大量的公共資源浪費且未 能從根本上解決上污染問題及治理污染的成本較高和資源的利用率較低等技術問題;本實 用新型提供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不僅可實現(xiàn)淤泥與垃圾的分離,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 題;同時,還可降低治理污染的成本及提高資源利用效益。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包 括有船體,該船體內設有淤泥倉及動力倉,所述的動力倉內設有一驅動船體的動力源;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船體甲板上設有一四面密封頂部呈開口的過濾倉及分離倉,所述的過濾倉置 于船體內的淤泥倉上方且其底部設有一過濾板并通過該過濾板與淤泥倉相通;所述的分離 倉安裝于過濾倉的上方且其一端與過濾倉相層疊形成臺階狀,在分離倉與過濾倉相層疊的 一端底部設有一過濾網(wǎng),該過濾網(wǎng)連通分離倉和過濾倉;在所述的船體內設有一污水泵及 淤泥泵,所述的污水泵的出水口置于分離倉內,所述的淤泥泵的進口端置于淤泥倉內,其出 口端置于船體甲板上并與一排淤管相連,所述的污水泵與淤泥泵和一發(fā)電機相連,所述的 發(fā)電機與船體的動力源相連。進一步,所述的分離倉兩側各設有一活動門板,在該活動門板下方設有一傾斜的 坡道,該坡道鉸接在分離倉的底板上。進一步,所述的分離倉及過濾倉的高度在0. 1 1米之間。[0007]進一步,所述的分離倉內的過濾網(wǎng)和過濾倉內的過濾網(wǎng)的過濾孔直徑在5mm 50mm之間。進一步,所述的淤泥泵安裝在動力倉內,在所述的船體內設有一船頭倉,所述的污 水泵安裝在該船頭倉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分離倉與過濾倉,可迅速的將淤泥和垃圾進行分 離,而當垃圾與淤泥分離完成后,可將垃圾運到指定進行焚燒處理,而淤泥可利用淤泥泵將 其抽至農(nóng)田里作為有機肥料加以利用,從而可從根本上解決河道的污染問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的剖視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包括有船體1,該船體1內 設有淤泥倉11及動力倉12,所述的動力倉12內設有一驅動船體1的動力源2 ;為了解決現(xiàn) 有清淤船無法將淤泥和垃圾進行分離,造成大量的公共資源浪費且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上污 染問題及治理污染的成本較高和資源的利用率較低等技術問題;所述的船體1甲板上設有 一四面密封頂部呈開口的過濾倉3及分離倉4,所述的過濾倉3置于船體1內的淤泥倉11 上方且其底部設有一過濾網(wǎng)5并通過該過濾網(wǎng)5與淤泥倉11相通;所述的分離倉4安裝于 過濾倉3的上方且其一端與過濾倉3相層疊形成臺階狀,在分離倉4與過濾倉3相層疊的 一端底部設有一過濾網(wǎng)5,該過濾網(wǎng)5連通分離倉4和過濾倉3 ;在所述的船體1內設有一 污水泵6及淤泥泵7,所述的污水泵6的出水口置于分離倉4內,所述的淤泥泵7的進口端 置于淤泥倉11內,其出口端置于船體1甲板上并與一排淤管71相連,所述的排淤管71可 以為軟管,當需要使用時與淤泥泵7的出口端相連即可,而當不需要使用時,便可將其拆卸 減少其占用船體1甲板的空間。所述的污水泵6與淤泥泵7和一發(fā)電機8相連,所述的發(fā) 電機8與船體1的動力源2相連;采用這種結構,挖泥船將河道內的垃圾和淤泥挖出并放入 分離倉4內,通過污水泵6的沖刷可將垃圾和淤泥分離,淤泥通過水的沖洗經(jīng)過濾網(wǎng)5流入 過濾倉3內,經(jīng)過濾倉3內過濾網(wǎng)5的二次過濾后進入淤泥倉11內,當垃圾與淤泥分離完 成后,可將垃圾運到指定進行填埋或焚燒處理,而淤泥可利用淤泥泵7將其抽至農(nóng)田里作 為有機肥料加以利用,從而可從根本上解決河道的污染問題。在本實施例中,為方便將分離后的垃圾盡快清出分離倉4,提高淤泥垃圾分離效 益,所述的分離倉4兩側各設有一活動門板41,在該活動門板41下方設有一傾斜的坡道 42,該坡道42鉸接在分離倉4的底板上;采用這種結構,當淤泥垃圾分離完成后,坡道42連 接另外一艘裝運垃圾的船,這樣打開分離倉4兩側的活動門板41,便可迅速的將垃圾從兩 側的坡道42清理到裝運垃圾的船上,從而有明顯提高游泥垃圾的分離效益。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清淤船一般在城鄉(xiāng)河道上作業(yè),而河道上的橋墩一般較低,為 方便船只通行,所述的分離倉4及過濾倉3的高度在0. 1 1米之間所述的分離倉4和過 濾倉3的高度最好在0. 1米 1米之間,如高于1米,受河道橋墩的限制,船只可能無法通行,從而影響船只作業(yè),最低高度可視實際情況而定,本實施例不做進一步限定。在本實施例中,為保證過濾網(wǎng)5的維修更換,所述的分離倉4內的過濾網(wǎng)5和過濾 倉3內的過濾網(wǎng)5的過濾孔直徑在5mm 50mm之間;將網(wǎng)格大小限定在此范圍內,可最大 程度的保證過濾效果,而在實際使用中過濾網(wǎng)的過濾孔直徑大小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當 然,過濾網(wǎng)5也可采用柵欄,同樣可達到相同的目的,但由于柵欄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本 實施例的實施方式為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本實施例中,為提高船體1甲板的使用空間,所述的淤泥泵7安裝在動力倉12 內,在所述的船體1內設有一船頭倉13,所述的污水泵6安裝在該船頭倉13內,將淤泥泵7 和污水泵6分別安裝在船體1內的動力倉12和船頭倉13內,這樣就不會占用船體1甲板 的空間,提高船體1的空間利用效益。上述實施例不應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 改進,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包括有船體,該船體內設有淤泥倉及動力倉,所述的動力倉內設有一驅動船體的動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體甲板上設有一四面密封頂部呈開口的過濾倉及分離倉,所述的過濾倉置于船體內的淤泥倉上方且其底部設有一過濾網(wǎng)并通過該過濾網(wǎng)與淤泥倉相通;所述的分離倉安裝于過濾倉的上方且其一端與過濾倉相層疊形成臺階狀,在分離倉與過濾倉相層疊的一端底部設有一過濾網(wǎng),該過濾網(wǎng)連通分離倉和過濾倉;在所述的船體內設有一污水泵及淤泥泵,所述的污水泵的出水口置于分離倉內,所述的淤泥泵的進口端置于淤泥倉內,其出口端置于船體甲板上并與一排淤管相連,所述的污水泵與淤泥泵和一發(fā)電機相連,所述的發(fā)電機與船體的動力源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倉兩側各設有 一活動門板,在該活動門板下方設有一傾斜的坡道,該坡道鉸接在分離倉的底板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倉及過濾 倉的高度在0. 1 1米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倉內的過濾網(wǎng) 和過濾倉內的過濾網(wǎng)的過濾孔直徑在5mm 50mm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淤泥泵安裝在動力 倉內,在所述的船體內設有一船頭倉,所述的污水泵安裝在該船頭倉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淤泥垃圾分離船,其主要解決了現(xiàn)有清淤船無法將淤泥和垃圾進行分離的技術問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體甲板上設有一四面密封頂部呈開口的過濾倉及分離倉,所述的過濾倉置于船體內的淤泥倉上方且其底部設有一過濾網(wǎng)并通過其與淤泥倉相通;所述分離倉安裝于過濾倉的上方且其一端與過濾倉相層疊形成臺階狀,在分離倉與過濾倉相層疊的一端底部設有一過濾網(wǎng)連通分離倉和過濾倉;在船體內設有污水泵及淤泥泵,所述的污水泵出水口置于分離倉內,所述的淤泥泵進口端置于淤泥倉內,其出口端置于船體甲板上,所述的污水泵與淤泥泵和發(fā)電機相連,該發(fā)電機與船體的動力源相連該分離船可對淤泥和垃圾進行分離,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益。
文檔編號B03B5/62GK201614002SQ20092021560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單克勝 申請人:單克勝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