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解決了傳統(tǒng)噴淋式酸霧吸收裝置噴嘴易堵塞工作不可靠、結構復雜、用水量大的技術問題。該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的塔體內設置酸霧吸收部,酸霧吸收部包括塔體內上部承載水膜的托盤,托盤邊緣與塔體內壁密封連接,上、下兩側通過導流管連通,該導流管伸出水膜的上方設置有酸霧導流罩,酸霧導流罩外側的下端伸入水膜液面下,在托盤上還設置有溢流管,所述酸液排出口通過耐酸泵和循環(huán)管連接設置在塔體上部的吸收水入口。能夠有效的吸收酸霧形成酸性液體,可直接送到配酸罐繼續(xù)使用,而且酸霧經過水膜吸收變?yōu)榄h(huán)保汽體排入大氣不污染環(huán)境,部件也不會因腐蝕和堵塞同時還大大降低了用水量,起到節(jié)水用水的效果。
【專利說明】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yè)排放酸霧的處理設備,特別是一種適于對酸霧汽體進行回收的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在化工、制藥、冶金冷軋酸洗、電鍍等行業(yè)的生產工藝中,含有大量的化學反應工藝過程,形成放熱反應或加熱快速反應,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酸霧汽體。該酸霧汽體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吸收,國內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將酸霧汽體通過抽風機送入洗滌塔進行中和處理和噴淋吸收。傳統(tǒng)的洗滌塔上部設有一級或二級噴淋管和若干噴淋嘴,噴淋管結構有蛇盤式、魚刺式、米字式等,對汽體進行噴淋吸收,在塔內放入有填料,塔下部設堿攪拌中和槽,對循環(huán)噴淋水進行中和。以風機風量20000m3為例,每小時噴淋水用量為60?80 m3,產生的酸霧吸收水定時送到中和處理站進行酸堿中和排放。該洗滌塔雖然能對酸霧汽體進行吸收處理,但是,洗滌塔內的噴嘴經長時間使用會被酸液的雜質腐蝕和堵塞,導致不能正常工作,而更換噴嘴難度大,如果不經常更換噴嘴,則該洗滌塔處理后排入大氣的汽體不能達到排放標準。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促進工業(yè)快速發(fā)展,國家對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因此采用傳統(tǒng)的噴淋方式酸霧洗滌塔已經不能滿足環(huán)保排放的要求,為了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國家節(jié)約減排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本申請對酸霧吸收裝置提出新的方案。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解決了傳統(tǒng)噴淋式酸霧吸收裝置噴嘴易堵塞工作不可靠、結構復雜、用水量大的技術問題,能夠有效的對酸霧進行回收利用。
[0004]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包括帶有酸霧入口、酸液排出口和氣體出口的塔體,塔體內設置酸霧吸收部,其技術要點是:酸霧吸收部包括設置在塔體內上部承載水膜的托盤,托盤邊緣與塔體內壁密封連接,上、下兩側通過導流管連通,該導流管伸出水膜的上方設置有酸霧導流罩,酸霧導流罩外側的下端伸入水膜液面下,在托盤上還設置有溢流管,所述酸液排出口通過耐酸泵和循環(huán)管連接設置在塔體上部的吸收水入口。
[0005]所述水膜的厚度為5毫米至15毫米。
[0006]所述承載水膜的托盤為一層或兩層,由上到下排列。
[0007]所述承載水膜的托盤為至少三層,由上到下排列。
[0008]所述吸收水入口高于所述酸霧吸收部的位置。
[0009]所述氣體出口和酸霧吸收部之間設置氣液分離器。
[0010]所述塔體側壁設置有觀察塔體內部的觀察孔。
[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的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的酸霧吸收部采用設置在塔體內承載水膜的托盤結構,通過導流管和酸霧導流罩將酸霧導入水膜,水膜對酸霧進行吸收并將汽體通過氣體出口排出,這樣不僅有效的吸收了酸霧形成酸性液體,而且酸霧經過水膜吸收變?yōu)榄h(huán)保汽體排入大氣不污染環(huán)境,避免了傳統(tǒng)噴淋法,經常被雜質堵塞噴嘴現(xiàn)象,給用戶減少維修次數(shù)。采用多層水膜托盤和循環(huán)結構能使酸水有效的逐層增濃,直接送到配酸罐繼續(xù)使用,不需要再送到中和處理站加堿中和。該裝置結構簡單,維修方便,無死角吸收,吸收效果好,能夠長期有效使用,部件也不會因腐蝕和堵塞同時還大大降低了用水量,起到節(jié)水用水的效果,充分貫徹國家節(jié)約減排的方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0015]圖3是圖2的酸霧吸收部酸霧流向示意圖。
[0016]圖中序號說明:1塔體、2氣體出口、3氣液分離器、4酸霧吸收部、5觀察孔、6循環(huán)水入口、7排污孔、8存儲酸水池、9耐酸泵、10酸液排出口、11液位計、12酸霧入口、13循環(huán)管、14吸收水入口、41水膜、42導流罩、43導流管、44溢流管、45托盤。
【具體實施方式】
[0017]根據(jù)圖1?3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如圖1和2所示,該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整體外形為塔形,在塔體I內上部設置酸霧吸收部4,酸霧吸收部包括承載水膜的托盤45,該水膜41為托盤承載的薄水層,水膜的厚度為5毫米至15毫米,托盤45邊緣與塔體I內壁密封連接,托盤的上、下兩側通過導流管43連通,導流管上部高于水膜41,該導流管43伸出水膜41的上方設置有酸霧導流罩42,酸霧導流罩向下罩在導流管43出口并與導流管43出口間隔有縫隙使酸霧通過,酸霧導流罩42外側的下端伸入水膜41液面下,在托盤45上還設置有溢流管44,當水膜41的高度超過溢流管44則通過溢流管排出。托盤45可采用耐溫、耐腐蝕材料制成,如PPH改性聚丙烯。
[0018]塔體I上端設置氣體出口 2,在氣體出口和酸霧吸收部4之間設置氣液分離器3,氣液分離器可采用市售現(xiàn)有的氣液分離器,用于將霧狀汽中的水分與氣體分離;塔體I的酸霧吸收部4下方設置酸霧入口 12 ;塔體下部為存儲酸水池8,靠近存儲酸水池下端設置酸液排出口 10,存儲酸水池底端還設置有排污孔7,酸液排出口 10通過連接的耐酸泵9和循環(huán)管13連接設置在塔體上部的吸收水入口 14,該吸收水入口 14位置高于所述酸霧吸收部4的位置。
[0019]進一步的,承載水膜的托盤45可采用一層、兩層或至少三層,由上到下排列,這樣可以對酸霧進行多層次的吸收。
[0020]更具體的,所述塔體側壁還設置有循環(huán)水入口 6,用于向塔體內加注水;塔體側壁設置有觀察塔體內部的觀察孔5,塔體下部為存儲酸水池外側設置有液位計11。
[0021]工作過程及原理,酸霧經塔體的酸霧入口 12進入到塔體內,如圖3所示,箭頭方向為酸霧流動方向,酸霧向上進入酸霧吸收部的托盤45下部,然后進入導流管43,再經酸霧導流罩42導流進入水膜41,酸霧中的酸被水膜吸收,霧氣繼續(xù)向上經氣液分離器分離水分最后由排氣口排出。通過調節(jié)送酸霧的風機風量和風壓可將酸霧吸收部設置成一層、兩層或多層承載水膜的托盤進行逐層對酸霧吸收,上層水膜吸收的酸水,通過溢流管向下流入下層水膜,再次對酸霧吸收,最下層水膜中酸濃度最高,該酸水能直接送入配酸罐再使用,不需要再送到中和處理站加堿中和。本裝置成膜用水量為10立方米/小時,用水量比傳統(tǒng)噴淋吸收法節(jié)約用水80%,大大低于采用噴淋結構的酸水吸收塔的用水量。通過多層水膜吸收,酸霧全部與水膜接觸,沒有死角,吸收效果好,經過24小時在煙囪出口前取樣,多次分析化驗均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充分貫徹國家節(jié)約減排的方針。
【權利要求】
1.一種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包括帶有酸霧入口、酸液排出口和氣體出口的塔體,塔體內設置酸霧吸收部,其特征在于:酸霧吸收部包括設置在塔體內上部承載水膜的托盤,托盤邊緣與塔體內壁密封連接,上、下兩側通過導流管連通,該導流管伸出水膜的上方設置有酸霧導流罩,酸霧導流罩外側的下端伸入水膜液面下,在托盤上還設置有溢流管,所述酸液排出口通過耐酸泵和循環(huán)管連接設置在塔體上部的吸收水入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膜的厚度為5毫米至15毫米。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水膜的托盤為一層或兩層,由上到下排列。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水膜的托盤為至少三層,由上到下排列。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該吸收水入口位置高于所述酸霧吸收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出口和酸霧吸收部之間設置氣液分離器。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式酸霧吸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體側壁設置有觀察塔體內部的觀察孔。
【文檔編號】B01D53/18GK204017639SQ201420505064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3日
【發(fā)明者】孫永倫 申請人:孫永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