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真空濾油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的真空濾油機,屬于工業(yè)分離設備領域。
現(xiàn)有技術中,用于油水分離的真空濾油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但仍存在效率不高的缺點。例如,中國專利ZL97226341.1公開了一種濾油機油水分離器,該分離器的罐體為立式結構,其中下部有油水分離架,它由至少五片具有褶皺的油水分離片和襯套組成,油水分離片上有孔眼。該油水分離器比較已有技術的真空濾油機有所改進,但是它仍然存在著結構復雜,效率低的缺點。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行之有效的真空濾油機,以實現(xiàn)油水分離的高效率和低消耗,達到優(yōu)良的經濟效益。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真空濾油機,包含有機械過濾裝置、加熱器、真空罐、真空泵、排油泵、管道、閥門及控制系統(tǒng)等,其特征在于,在真空罐內積油層下部設置有充氣管,充氣管上鉆有一個或數(shù)個小孔,充氣管的進氣口固定在真空罐的外面并設置有進氣量調節(jié)器;為提高分離效果,還可在真空罐內上部空間位置上設置1至數(shù)層篩網層或孔板層,以便使流下的油液均勻分布或消除上行氣體中的泡沫。對于設置有兩個真空罐的雙級真空濾油機,可分別在兩個真空罐內積油層下部設置充氣管,充氣管上鉆有一個或數(shù)個小孔,充氣管的進氣口分別固定在兩個真空罐的外面,并分別設置有進氣量調節(jié)器,其真空罐內上部空間位置上也可分別設置1至數(shù)層篩網層或孔板層。為了提高真空抽氣系統(tǒng)的抽氣能力,提高油水分離的效果,可在真空泵進氣口和真空罐抽氣口之間的管道上設置冷凝器,選用汽車冷卻水箱作冷凝器,在冷凝器的迎風面設置用電機帶動的風扇。通過風扇吹風強制冷卻冷凝器,可獲得很好的冷卻效果。
按照上述方案制造的真空濾油機,由于在真空罐內設置充氣管,當其工作時,向真空罐內充入適當數(shù)量的空氣,在真空狀態(tài)下,空氣體積迅速膨脹,膨脹后的空氣從油層下部向上翻動,使油液內部形成快速向上移動的氣液界面,極大地加速了油中水分蒸發(fā)的速度。在真空抽氣系統(tǒng)上設置的風扇強制冷卻的冷凝器,把從真空罐內抽出的水蒸氣冷凝成水,這就增大了真空泵抽氣的效果,也就增強了油水分離的效果。下面,結合附圖介紹本發(fā)明實施例。
圖1是本發(fā)明真空濾油機的真空罐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真空濾油機的冷凝器結構及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1所示,在真空罐2內積液層6下部設置有充氣管7,充氣管上鉆有一個或數(shù)個小孔,充氣管7的進氣口固定在真空罐2的外面并設置有進氣量調節(jié)器1;孔板層5設在真空罐2內上部空間位置,3為真空罐抽氣口,4為進油口,8為出油口。
圖2所示,冷凝器13的進氣口14與真空罐2的抽氣口3連通,出氣口15與真空泵連通,在冷凝器13下部設置有凝結水排放口16,帶電機11的風扇12固定在冷凝器13的迎風面。
當真空濾油機工作時,真空泵通過冷凝器13向真空罐2抽真空,待處理的被加熱后的油液從進油口4進入真空罐2,在孔板層5上飛濺成油沫后落入罐下部形成積液6,開啟進氣量調節(jié)器1,空氣從充氣管7進入油層6的下部,在真空狀態(tài)下,進入空氣的體積迅速膨,在油層內鼓泡上升,使油液形成快速向上移動的氣液界面,油中分離出的水蒸氣隨氣流上升,經過抽氣口3、14,進入冷凝13,被風扇12強制冷卻的水蒸氣凝結成水可從排放口16排出,不凝的氣體則通過出氣口15被真空泵排出。脫除了水份的油液從真空罐2下部的出油口8被排油泵排出。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濾油機,包含有機械過濾裝置、加熱器、真空罐、真空泵、排油泵、管道、閥門及控制系統(tǒng)等,其特征在于,在真空罐[2]內積油層[6]下部設置有充氣管[7],充氣管上鉆有一個或數(shù)個小孔,充氣管[7]的進氣口固定在真空罐[2]的外面并設置有進氣量調節(jié)器[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濾油機,其特征是在真空罐[2]內上部空間位置上設置有1至數(shù)層篩網層或孔板層[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濾油機,其特征是,在真空泵進氣口和真空罐抽氣口[3]之間的管道上設置冷凝器[13],選用汽車冷卻水箱作冷凝器,在冷凝器的迎風面設置用電機[11]帶動的風扇[12]。
全文摘要
一種真空濾油機,設置有機械過濾裝置、加熱器、真空罐、真空泵、排油泵、管道、閥門及控制系統(tǒng)等,其特征在于,在真空罐[2]內積油層下部設置有充氣管[7],充氣管上鉆有一個或數(shù)個小孔,充氣管的進氣口固定在真空罐的外面并設置有進氣量調節(jié)器[1];為提高分離效果,還可在真空罐內上部空間位置上設置1至數(shù)層篩網層或孔板層[5],以便使流下的油液均勻分布或消除上行氣體中的泡沫。該機結構簡單,行之有效,能實現(xiàn)油水分離的高效率和低消耗。
文檔編號B01D3/10GK1315216SQ0010630
公開日2001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羅固事 申請人:羅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