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該裝置主要由承載單元、電氣單元和生物浮島單元三個部分組成,依靠太陽能發(fā)電為凈水工作提供電力,在無太陽照射時可以通過攜帶的蓄電池持續(xù)工作,太陽能光伏板接受太陽照射產(chǎn)生電能,存儲進蓄電池中,PLC控制系統(tǒng)控制空氣泵運轉,空氣泵壓縮空氣通過曝氣盤對水增氧,生物浮島單元上層浮體中的挺水植物與下層浮體中沉水植物協(xié)同處理地表水水體中的污染物。本發(fā)明能充分利用水體空間且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有效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質(zhì)實現(xiàn)對地表水的凈化,其結構簡單,能耗低,凈化效率高,可在水質(zhì)凈化領域廣泛推廣與應用。
【專利說明】
一種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之一,而環(huán)境的保護和治理是實現(xiàn)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主要途徑,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視,地表水水體凈化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目前凈化水質(zhì)的常見方法主要是水體曝氣增氧和濾料過慮,但是水體曝氣增氧結構復雜,制造成本較高且操作不靈活,適用范圍小,濾料過濾不僅運行耗能較高,而且效率低。所以急需一種耗能低,效率高的新型水質(zhì)凈化裝置。結合微生物凈化技術、水生植物凈化技術以及其他組合技術,是凈化地表水方法的必然發(fā)展趨勢。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能耗低、凈化效率高、環(huán)境更為友好的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4]本發(fā)明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提供一種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主要由承載單元、電氣單元和生物浮島單元三個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電器單元由太陽能光伏板、PLC控制系統(tǒng)、菌劑室、蓄電池、空氣栗、導氣管、污染物檢測器、曝氣盤、導流筒組成,其中太陽能光伏板位于PLC控制系統(tǒng)的左上角;生物浮島單元是以承載單元為中心,采用多個相同的浮島單元所組成,其為上下兩層浮體結構,上層浮體包括PVC管、挺水植物、培養(yǎng)基質(zhì),下層浮體包括沉水植物、培養(yǎng)盆、培養(yǎng)基質(zhì)。
[0005]所述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下端設有導氣管,導氣管的左端設有蓄電池,蓄電池與太陽能光伏板和PLC控制系統(tǒng)連接,蓄電池的左上角設有菌劑室,菌劑室與PLC控制系統(tǒng)連接,導氣管的右端設有空氣栗,導氣管的下方設有曝氣盤,空氣栗與PLC控制系統(tǒng)連接,蓄電池下方設有污染物檢測器,污染物檢測器與PLC控制系統(tǒng)通過導線連接。
[0006]所述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固定種植在PVC管上的孔洞中,沉水植物由鐵絲固定在上層浮體上。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充分利用水體空間且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有效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質(zhì)實現(xiàn)對地表水的凈化,其結構簡單,能耗低,凈化效率高,可在水質(zhì)凈化領域廣泛推廣與應用。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丨.導線2.蓄電池3.太陽能光伏板4.PLC控制系統(tǒng)5.投料孔6.菌劑室7.連接繩8.PVC管9.挺水植物10.培養(yǎng)基質(zhì)11.漁網(wǎng)12.鐵絲13.沉水植物14.培養(yǎng)盆15.空氣栗16.絲桿17.導流筒18.曝氣盤19.導氣管20.污染物檢測器21.承載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1]參見圖1一種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裝置,主要由承載單元、電氣單元和生物浮島單元三個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電器單元由太陽能光伏板(3)、PLC控制系統(tǒng)(4)、菌劑室(6)、蓄電池(2)、空氣栗(15)、導氣管(19)、污染物檢測器(20)、曝氣盤(18)、導流筒(17)組成,其中太陽能光伏板(3)位于PLC控制系統(tǒng)(4)的左上角;生物浮島單元是以承載單元(21)為中心,采用多個相同的浮島單元所組成,其為上下兩層浮體結構,上層浮體包括PVC管(8 )、挺水植物(9 )、培養(yǎng)基質(zhì)(1 ),下層浮體包括沉水植物(13)、培養(yǎng)盆(14)、培養(yǎng)基質(zhì)(1)0
[0012]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4)下端設有導氣管(19),導氣管(19)的左端設有蓄電池(2),蓄電池(2)與太陽能光伏板(3)和PLC控制系統(tǒng)(4)連接,蓄電池(2)的左上角設有菌劑室(6),菌劑室(6)與PLC控制系統(tǒng)(4)連接,導氣管(19)的右端設有空氣栗(15),導氣管(19)的下方設有曝氣盤(18),空氣栗(15)與PLC控制系統(tǒng)(4)連接,蓄電池(2)下方設有污染物檢測器
(20),污染物檢測器(20)與PLC控制系統(tǒng)(4)通過導線(I)連接。
[0013]所述挺水植物(9)固定種植在PVC管(8)上的孔洞中,沉水植物(13)由鐵絲(12)固定在上層浮體上。
[0014]本實發(fā)明的工作過程是:將裝置放入需要水質(zhì)凈化的地表水的水體中,依靠承載單元(21)與浮島單元浮在水面上,下半部分將浸入水面下,依靠太陽能發(fā)電提供電力進行凈水工作,在沒有太陽能的時候可以依靠攜帶的蓄電池(2)持續(xù)工作,太陽能光伏板(3)受到太陽輻照產(chǎn)生電能,存儲進蓄電池(2)中,待蓄電池(2)充滿后將電能通過電線傳給PLC控制系統(tǒng)(4),PLC控制系統(tǒng)(4)控制空氣栗(15),空氣栗(15)壓縮空氣通過導氣管(19)進入曝氣盤(18),污染物檢測器(20)以微小氣泡的形式釋放到深層水體中,并與其混合增加水體溶氧。PLC控制系統(tǒng)(4)控制污染物檢測器(20),檢測水體中污染物濃度含量;根據(jù)檢測的污染物濃度含量,PLC控制系統(tǒng)(4)控制菌劑室(6)中菌劑的投放,將菌劑投放的時間控制在一定周期,通過PLC控制系統(tǒng)(4)控制污染物檢測器(20),污染物檢測器(20)檢測水體中污染物含量降至一定值后,停止投放菌劑,通過投放的菌劑,較快降解水體污染物,通過曝氣增氧,生物浮島單元中上層浮體PVC管(8 )中的培養(yǎng)基質(zhì)(10 )、挺水植物(9 )與下層結構的沉水植物(13 )協(xié)同處理地表水水體污染物。經(jīng)過培養(yǎng)基質(zhì)(1 )生物陶粒的微生物對水中溶解的有機物、氨氮等進行降解,促進培養(yǎng)基質(zhì)(10)上的水生植物凈化水體中污染物。
[0015]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fā)明并不受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各種變化與改進,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替換與改進,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主要由承載單元、電氣單元和生物浮島單元三個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電器單元由太陽能光伏板(3)、PLC控制系統(tǒng)(4)、菌劑室(6)、蓄電池(2)、空氣栗(15)、導氣管(19)、污染物檢測器(20)、曝氣盤(18)、導流筒(17)組成,其中太陽能光伏板(3)位于PLC控制系統(tǒng)(4)的左上角;生物浮島單元是以承載單元(21)為中心,采用多個相同的浮島單元所組成,其為上下兩層浮體結構,上層浮體包括PVC管(8 )、挺水植物(9 )、培養(yǎng)基質(zhì)(1 ),下層浮體包括沉水植物(13)、培養(yǎng)盆(14)、培養(yǎng)基質(zhì)(1)0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系統(tǒng)(4)下端設有導氣管(19),導氣管(19)的左端設有蓄電池(2),蓄電池(2)與太陽能光伏板(3)和PLC控制系統(tǒng)(4)連接,蓄電池(2)的左上角設有菌劑室(6),菌劑室(6)與PLC控制系統(tǒng)(4)連接,導氣管(19)的右端設有空氣栗(15),導氣管(19)的下方設有曝氣盤(18),空氣栗(15)與PLC控制系統(tǒng)(4)連接,蓄電池(2)下方設有污染物檢測器(20),污染物檢測器(20)與PLC控制系統(tǒng)(4)通過導線(I)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三維生物浮島地表水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9)固定種植在PVC管(8)上的孔洞中,沉水植物(13)由鐵絲(12)固定在上層浮體上。
【文檔編號】C02F3/32GK105858897SQ201610260937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6日
【發(fā)明人】王黎, 全瑋, 胡寧, 王捷, 張佳鳳, 孫義
【申請人】武漢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