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染料品種達數萬種,漂染廢水中主要含染料、漿料、助劑、油剤、酸堿、纖維雜質及無機鹽等,具有成分復雜、多變化、濃度高、色度高、毒性強、難降解、水質變動范圍大的特點,是我國主要的有機廢水污染源之一;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目前我國每年產生漂染廢水約為16億噸,在整個エ業(yè)廢水排放中排第六位。另外,由于近年來化工纖維織物的發(fā)展、仿真絲的興起和印染后整理技術的進歩,PVA漿料、人造絲堿解物(主要是鄰苯ニ甲酸類物質)、新型助劑等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廢水中,漂染廢水的處理難度也 在増加,使用目前的エ藝已無法完全處理這樣的廢水,傳統(tǒng)處理方法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此夕卜,傳統(tǒng)エ藝方法處理還存在化學藥劑使用量大、處理成本高、占地多、エ藝復雜、投資規(guī)模大、廢水回用率低等不足之處。因此,找到ー種新型的、技術成熟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代替?zhèn)鹘y(tǒng)處理工藝就顯得非常迫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可減少廢水排放、大部分水回用、保護環(huán)境、能耗低、處理效率高、且投資成本低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本發(fā)明以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的流程包括如下エ藝步驟(I)污水前處理污水前處理包括預處理池和調節(jié)池;由排水溝渠來的水洗漂染污水首先進入預處理池中的沉砂池,去除砂石等固形重物后先后進入粗、細2級格柵池,去除繩索、布條、纖維絮團等雜物后進入調節(jié)池,在調節(jié)池中完成水質和水量的勻質和調節(jié);(2)物化沉淀處理物化沉淀處理系統(tǒng)包括前置的反應池和物化沉淀池,水洗漂染污水由調節(jié)池定量排入反應池,在反應池內首先用Ca (OH) 2調節(jié)水質的PH值,再投加聚合硫酸鐵使污水形成礬花絮團,形成良好絮凝礬花后的污水進入物化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沉淀下的污泥通過行車刮吸泥機裝置排入污泥濃縮池以進行壓濾處置,上清液排入生物選擇池;(3)生物選擇處理物化沉淀處理后得到的上清液和氧化溝曝氣處理后方的自然沉淀池回流的活性污泥,均進入生物選擇池進行生物選擇混合處理;生物選擇池由潛水推流攪拌機攪拌混合,由頂部進水,底部出水;出水直接進入改良式氧化溝底部布水器;(4)改良式氧化溝曝氣處理改良式氧化溝采用底部進水方式,生物選擇處理后的污水直接進入氧化溝的強曝氣段;曝氣方式采用低壓混流射流曝氣,無需推流裝置;(5)自然沉淀處理改良式氧化溝出水中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經過自然沉淀實現(xiàn)固液分離,并將污泥回流至生物選擇池;澄清液出水達到《紡織染整エ業(yè)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的要求進入蓄水池,其中60%_80%可回用車間,20%_40%達標排放。
在調節(jié)池中水力峰值停留時間設計為3-5h ;反應池PH值調節(jié)至8. O 9. 0,再投加聚合硫酸鐵使污水形成礬花絮團,反應時間8-12min ;反應池進ロ流速I. 5m/s,出ロ流速O. 2m/s ;物化沉淀池設計流速為6mm/s ;生物選擇池水力停留時間為15 25min。改良式氧化溝的混合回流比為進水量的60%_80% ;有機物負荷為O. 5KgC0D/m3. d,溶解氧控制在O. 5-2mg/L ;在氧化溝的底部,有由外部加壓水管、壓縮空氣管與射流器構成的曝氣裝置;該裝置將送入的壓縮空氣與加壓水充分混合后向水平方向噴射,形成射流和混合攪拌區(qū),對水體進行充氧曝氣。 自然沉淀池的流速為6mm/s ;物化沉淀池和自然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或福流沉淀池或豎流沉淀池。生物選擇池是厭氧生物選擇或好氧生物選擇或兼氧生物選擇類型。本發(fā)明針對水洗漂染行業(yè)用水量大的特性,利用物理化學技術、生物技術處理水洗漂染污水,在解決污水處理達到《紡織染整エ業(yè)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的排放標準的同時,實現(xiàn)大部分水滿足生產回用,可以減少廢水的排放,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同時具有投資成本低,能耗低,處理效率高,抗負荷沖擊能力大,污泥產量低,中水可回用率高的特點。
圖I為本發(fā)明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對成熟的混凝沉淀、氧化溝、氧化脫色、生物選擇等技術進行了有機整合,并應用到生產實踐中。エ藝上采用混凝沉淀前置,通過投加具有氧化脫色的聚合硫酸鉄,不僅實現(xiàn)了懸浮物的沉淀,解決了水洗漂染污水脫色的問題,也大大減少后續(xù)生化處理的負荷,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xù)好氧降低能耗提供了前提基礎,同時還減少了污泥的產生量,降低污泥壓濾的藥劑成本,實現(xiàn)了污泥減量化。在氧化溝エ藝前設置生物選擇池,是按照活性污泥種群組成動力學的規(guī)律而設置的。創(chuàng)造合適的微生物生長條件并選擇出絮凝性絲狀菌,提高生物系統(tǒng)運行的穩(wěn)定性,可快速、大量馴化菌種,破壞表面活性劑等物質結構,有利于后續(xù)氧化溝エ藝運行,生物選擇池還可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大量繁殖,克服污泥膨脹。本發(fā)明采用的改良式氧化溝是ー種完全混合式的環(huán)形曝氣池,在曝氣池內,借助于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分解有機物的作用,使廢水的BOD5XODcr降低,采用低壓混流射流曝氣技術,在氧化溝的底部,有ー組由外部加壓水管、壓縮空氣管與射流器構成的曝氣裝置。該裝置將送入的壓縮空氣與加壓水充分混合后向水平方向噴射,形成射流和混合攪拌區(qū),對水體進行充氧曝氣。這種改良式氧化溝具有投資成本低、動カ配置低,曝氣充分,エ藝中氧的利用率高,運行成本低等特點,處理流程十分簡單,運行操作的靈活性比較強,處理效果穩(wěn)定,出水水質好。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末端應用了自然沉淀的處理工藝,不僅能及時把沉淀的活性污泥回流到生物選擇池,還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沉淀效率高、操作簡單、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等優(yōu)勢。本發(fā)明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的流程包括如下具體步驟(I)污水前處理污水前處理包括預處理池和調節(jié)池;由排水溝渠來的水洗漂染污水首先進入預處理池中的沉砂池,去除砂石等固形重物后先后進入粗、細2級格柵池,去除繩索、布條、纖維絮團等雜物后進入調節(jié)池,在調節(jié)池中完成水質和水量的勻質和調節(jié);在調節(jié)池中水力峰值停留時間設計為3-5h ;(2)物化沉淀處理物化沉淀處理系統(tǒng)包括前置的反應池和物化沉淀池,水洗漂染污水由調節(jié)池定量排入反應池以調節(jié)在流量波動時的水量和水質,在反應池內首先用Ca(OH) 2調節(jié)水質的PH值至8. O 9. 0,再投加聚合硫酸鐵使污水形成礬花絮團,反應時間8-12min,反應池進ロ流速I. 5m/s,出ロ流速O. 2m/s ;形成良好絮凝礬花后的污水進入物化 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設計流速為6mm/s ;沉淀下的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以進行壓濾處置,上清液排入生物選擇池;(3)生物選擇處理物化沉淀處理后得到的上清液和氧化溝曝氣處理后方的自然沉淀池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生物選擇池進行生物選擇混合處理;生物選擇池由潛水推流攪拌機攪拌混合,由頂部進水,底部出水;生物選擇池水力停留時間為15 25min ;出水直接進入改良式氧化溝底部布水器;(4)改良式氧化溝曝氣處理改良式氧化溝采用底部進水方式,生物選擇處理后的污水直接進入氧化溝的強曝氣段;曝氣方式采用低壓混流射流曝氣,在氧化溝的底部,有由外部加壓水管、壓縮空氣管與射流器構成的曝氣裝置;該裝置將送入的壓縮空氣與加壓水充分混合后向水平方向噴射,形成射流和混合攪拌區(qū),對水體進行充氧曝氣,無需推流裝置;改良式氧化溝的混合回流比為進水量的60%-80% ;有機物負荷為O. 5KgC0D/m3. d,溶解氧控制在O. 5-2mg/L ;(5)自然沉淀處理改良式氧化溝出水中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經過自然沉淀實現(xiàn)固液分離,并將污泥回流至生物選擇池;自然沉淀池的流速為6mm/s ;澄清液出水達到《紡織染整エ業(yè)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的要求進入蓄水池,其中60%_80%可回用車間,20%-40%達標排放。本發(fā)明“物化沉淀池”和“自然沉淀池”均包括平流沉淀池、輻流沉淀池和豎流沉淀池及其各種變型エ藝。本發(fā)明“生物選擇池”包括厭氧生物選擇、好氧生物選擇和兼氧生物選擇類型エ藝。以下是采用本發(fā)明技術的ー個具體實施例廣西玉林市某水洗漂染廠主要從事服裝的水洗、漂染和エ藝的生產,其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漿料、染料、助劑、表面活性剤、樹脂、纖維雜物等。生產廢水成分復雜,污染負荷高,呈酸性,日排放水量30000噸,C0D600-1500mg/L,原水BC比O. 3-0. 45,色度800-1200倍。來自各車間的水洗漂染污水由排水溝渠收集自流進入沉砂池,去除砂石等固形重物后進入粗、細2級格柵池,格柵池設置機械格柵機,通過機械格柵機自動去除繩索、布條、纖維絮團等雜物后污水進入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設置推流攪拌器,使污水在調節(jié)池中實現(xiàn)水質和水量的勻質和調節(jié),調節(jié)池有效容積的水力峰值停留時間設計為3-5h ;由污水泵從調節(jié)池定量抽污水進入反應池,通過計量泵投加Ca(OH)2調節(jié)水質的PH值達到8. 0-9. O之間,再計量投加聚合硫酸鐵,使污水形成礬花絮團,反應時間控制為8-12min,反應池進ロ流速I. 5m/s,出ロ流速O. 2m/s,形成良好絮凝礬花后的污水進入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沉淀下的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以進行壓濾處置,上清液排入生物選擇池,沉淀池設計流速為6mm/s ;物化沉淀處理后得到的上清液與末端自然沉淀處理回流的活性污泥進行生物選擇混合處理,由池頂部進水,底部出水,池底安裝潛水推流攪拌機,生物選擇池水力停留時間設計為15-25min,出水直接進入改良式氧化溝底部布水器;由生物選擇后的污水直接進入氧化溝的強曝氣段,曝氣方式采用低壓混流射流曝氣方式,無需推流裝置,混合回流比控制為進水量的6 O %- 8 O %,進水有機物負荷為 O.5KgC0D/m3. d,溶解氧控制在 O. 5_2mg/L ;改良式氧化溝出水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污泥,經過自然沉淀實現(xiàn)固液分離,并將污泥回流至生物選擇池,沉淀池設計流速為6mm/s,澄清液出水達到《紡織染整エ業(yè)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的要求,其中60%_80%可回用車間,20%_40%達標排放。
權利要求
1.ー種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如下エ藝步驟 (1)污水前處理污水前處理包括預處理池和調節(jié)池;由排水溝渠來的水洗漂染污水首先進入預處理池中的沉砂池,去除砂石等固形重物后先后進入粗、細2級格柵池,去除繩索、布條、纖維絮團等雜物后進入調節(jié)池,在調節(jié)池中完成水質和水量的勻質和調節(jié); (2)物化沉淀處理物化沉淀處理系統(tǒng)包括前置的反應池和物化沉淀池;水洗漂染污水由調節(jié)池定量排入反應池,在反應池內首先用Ca(OH)2調節(jié)水質的PH值,再投加聚合硫酸鐵使污水形成礬花絮團,形成良好絮凝礬花后的污水進入物化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沉淀下的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以進行壓濾處置,上清液排入生物選擇池; (3)生物選擇處理物化沉淀處理后得到的上清液和氧化溝曝氣處理后方的自然沉淀池回流的活性污泥,均進入生物選擇池進行生物選擇混合處理;生物選擇池由潛水推流攪拌機攪拌混合,由頂部進水,底部出水;出水直接進入改良式氧化溝底部布水器; (4)改良式氧化溝曝氣處理改良式氧化溝采用底部進水方式,生物選擇處理后的污水直接進入氧化溝的強曝氣段;曝氣方式采用低壓混流射流曝氣,無需推流裝置; (5)自然沉淀處理改良式氧化溝出水中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經過自然沉淀實現(xiàn)固液分離,并將污泥回流至生物選擇池;澄清液出水達到《紡織染整エ業(yè)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的要求進入蓄水池,其中60%_80%可回用車間,20%_40%達標排放。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在調節(jié)池中水力峰值停留時間為3 5h。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反應池PH值調節(jié)至8.O .9.0,再投加聚合硫酸鐵使污水形成礬花絮團,反應時間8-12min ;反應池進ロ流速I. 5m/s,出口流速O. 2m/s。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物化沉淀池流速為6mm/s。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生物選擇池水力停留時間為.15 25min。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改良式氧化溝的混合回流比為進水量的60%-80% ;有機物負荷為O. 5KgC0D/m3. d,溶解氧控制在O. 5_2mg/L。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在改良式氧化溝的底部,有由外部加壓水管、壓縮空氣管與射流器構成的曝氣裝置;該裝置將送入的壓縮空氣與加壓水充分混合后向水平方向噴射,形成射流和混合攪拌區(qū),對水體進行充氧曝氣。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自然沉淀池的流速為6mm/s。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物化沉淀池和自然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或福流沉淀池或豎流沉淀池。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是生物選擇池是厭氧生物選擇或好氧生物選擇或兼氧生物選擇類型。
全文摘要
一種水洗漂染污水處理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⑴污水前處理;⑵物化沉淀處理;⑶生物選擇處理;⑷改良式氧化溝曝氣處理;⑸自然沉淀處理。本發(fā)明針對水洗漂染行業(yè)用水量大的特性,利用物理化學技術、生物技術處理水洗漂染污水,在解決污水處理達到《紡織染整工業(yè)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的排放標準的同時,實現(xiàn)大部分水滿足生產回用,可以減少廢水的排放,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同時具有投資成本低,能耗低,處理效率高,抗負荷沖擊能力大,污泥產量低,中水可回用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C02F9/14GK102674640SQ20121018513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6日
發(fā)明者盧云敏, 盧朝霞, 盧譽遠, 唐春媚, 楊夏, 林應強, 熊慶明, 謝容珍, 譚建活, 陳寧, 黃福川, 黎羽中 申請人: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