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和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被布置為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并且在所述步驟(d)期間在所述第一模塊基底和所述第二模塊基底之間形成間隙。2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還包括以下步驟:在第三模塊基底上布置與第三所選功能操作性相關聯(lián)的多個第三模塊熱交換器以構成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一部分,所述多個第三模塊熱交換器被布置在與所述第三模塊基底垂直偏移的升高平面上以提供所述第三模塊基底的覆蓋部分。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流程,還包括以下步驟:確定所述第三模塊基底的大小,使得所述多個第三模塊熱交換器覆蓋所述第三模塊基底的至少90%以形成完全覆蓋的第三豐旲塊。22.根據權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三模塊是多個第三模塊中的一個。2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用于從天然氣原料流中去除污染物以生成經過預處理的天然氣流的預處理模塊。2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用于預冷卻預處理的天然氣流以生成預冷卻的氣流和第一制冷劑蒸汽流的第一制冷劑冷凝模塊。2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用于壓縮第一制冷劑蒸汽流以生成用于再循環(huán)到第一制冷劑冷凝模塊的壓縮的第一制冷劑流的第一制冷劑壓縮模塊。2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液化模塊,所述液化模塊操作性地與主低溫熱交換器相關聯(lián),并且用于通過與第二制冷劑的間接熱交換來進一步冷卻預冷卻的氣流以生成液化天然氣產品流和第二制冷劑蒸汽流。2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用于壓縮第二制冷劑蒸汽流以生成再循環(huán)到主低溫熱交換器的壓縮的第二制冷劑流的第二制冷劑壓縮模塊。2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一制冷劑是丙烷或氮。2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第二制冷劑是混合制冷劑碳氫混合物或氮。3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流程,其中,所述生產地點在陸地上、離岸的浮置設備上、離岸的固定設備上、安裝在船上或置于地面的設備上。31.—種在生產地點處安裝的用于生產液化天然氣的產品流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工廠,包括: 多個模塊,被設計用于安裝在所述生產地點處以形成安裝的生產鏈,每個模塊都具有模塊基底,所述模塊基底用于安裝與所述液化天然氣的生產有關的所選功能相關的多個工廠設備,所述所選功能被分配給所述模塊,所述多個模塊包括被分配為執(zhí)行第一所選功能的第一模塊以及被分配執(zhí)行第二所選功能的第二模塊; 氣冷熱交換器庫,被設計用于所述安裝的生產鏈,所述熱交換器庫包括第一行氣冷熱交換器間以及與其相鄰平行的第二行氣冷熱交換器間; 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被布置在與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垂直偏移且朝向所述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的升高平面處以形成所述第一模塊基底的覆蓋部分,設計所述第一模塊基底且確定其大小以使其用于安裝所選處理設備的未覆蓋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模塊包括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而不包括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子部; 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被布置在與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垂直偏移且朝向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的升高平面處以提供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覆蓋部分,所述第二模塊包括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而不包括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子部;以及 在所述生產地點處,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朝向所述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設置。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所選設備為:與循環(huán)制冷劑相關聯(lián)的旋轉設備、存有可燃物的設備、前置時間長的設備或者總高度高于所述升高平面的高度的設備。33.根據權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大小被確定為包括用于安裝所選處理設備的未覆蓋部分。34.根據權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所選設備為:與循環(huán)制冷劑相關聯(lián)的旋轉設備、存有可燃物的設備、前置時間長的設備或者總高度高于所述升高平面的高度的設備。35.根據權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一模塊具有包括兩個長邊和兩個短邊的矩形占位區(qū)域,并且所述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沿著所述兩個長邊中的一個布置。36.根據權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二模塊具有包括兩個長邊和兩個短邊的矩形占位區(qū)域,并且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沿著所述兩個長邊中的一個布置。37.根據權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一模塊具有包括兩個長邊和兩個短邊的矩形占位區(qū)域,并且所述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沿著所述兩個短邊中的一個布置。38.根據權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二模塊具有包括兩個長邊和兩個短邊的矩形占位區(qū)域,并且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沿著所述兩個短邊中的一個布置。39.根據權利要求31至38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一行或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二子部被設置在相鄰模塊上。40.根據權利要求31至39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一模塊是多個第一模塊中的一個。41.根據權利要求31至40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二模塊是多個第二模塊中的一個。42.根據權利要求31至41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安裝的生產鏈具有從所述安裝的生產鏈的第一端延伸到所述安裝的生產鏈的第二端的縱軸,并且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布置在與所述安裝的生產鏈的縱軸平行或垂直的直線上。43.根據權利要求31至42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安裝的生產鏈具有從所述安裝的生產鏈的第一端延伸到所述安裝的生產鏈的第二端的縱軸,并且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布置在與所述安裝的生產鏈的縱軸平行或垂直的直線上。44.根據權利要求31至43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是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45.根據權利要求31至44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是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46.根據權利要求31至45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被布置為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并且在所述第一模塊基底和所述第二模塊之間形成間隙。47.根據權利要求31至46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被布置為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并且在所述第一模塊基底和所述第二模塊基底之間形成間隙。48.根據權利要求31至47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被布置為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并且在所述步驟(d)期間在所述第一模塊基底和所述第二模塊基底之間形成間隙。49.根據權利要求31至48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還包括:在第三模塊基底上布置的與第三所選功能操作性相關聯(lián)的多個第三模塊熱交換器以構成所述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一部分,所述多個第三模塊熱交換器被布置在與所述第三模塊基底垂直偏移的升高平面上以提供所述第三模塊基底的覆蓋部分。50.根據權利要求49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三模塊基底的大小被確定為使得所述多個第三模塊熱交換器覆蓋所述第三模塊基底的至少90%以形成完全覆蓋的第三模塊。51.根據權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三模塊是多個第三模塊中的一個。52.根據權利要求31至51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用于從天然氣原料流中去除污染物以生成預處理的天然氣流的預處理模塊。53.根據權利要求31至52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用于預冷卻預處理的天然氣流以生成預冷卻的氣流和第一制冷劑蒸汽流的第一制冷劑冷凝豐吳塊。54.根據權利要求31至53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用于壓縮第一制冷劑蒸汽流以生成用于再循環(huán)到第一制冷劑冷凝模塊的壓縮的第一制冷劑流的第一制冷劑壓縮模塊。55.根據權利要求31至54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液化模塊,所述液化模塊操作性地與主低溫熱交換器相關聯(lián),并且用于通過與第二制冷劑的間接熱交換來進一步冷卻預冷卻的氣流以生成液化天然氣產品流和第二制冷劑蒸汽流。56.根據權利要求31至55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多個模塊中的一個是用于壓縮第二制冷劑蒸汽流以生成再循環(huán)到主低溫熱交換器的壓縮的第二制冷劑流的第二制冷劑壓縮模塊。57.根據權利要求31至56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一制冷劑是丙烷或氮。58.根據權利要求31至57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第二制冷劑是混合制冷劑碳氫混合物或氮。59.根據權利要求31至58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工廠,其中,所述生產地點在陸地上、離岸的浮置設備上、離岸的固定設備上、安裝在船上或置于地面的設備上。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描述了在生產地點處安裝的用于生產液化天然氣的產品流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工廠以及用于生產液化天然氣的流程。生產工廠包括被設計用于安裝的生產鏈的多個模塊和氣冷熱交換器庫,熱交換器庫包括第一行氣冷熱交換器間和與其相鄰平行的第二行氣冷熱交換器間。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被布置在與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垂直偏移且朝向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的升高平面處以形成第一模塊基底的覆蓋部分,設計第一模塊基底且確定其大小以使其包括用于安裝所選處理設備的未覆蓋部分。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被布置在與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垂直偏移且朝向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的升高平面處以提供第二模塊基底的覆蓋部分。第二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在生產地點處朝向第一模塊基底的第一邊緣設置。第一模塊包括第一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但不包括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子部,而第二模塊包括第二行熱交換器間的第一子部但不包括第一行熱交換器的子部。
【IPC分類】F25J1/00, B63B35/00
【公開號】CN105190210
【申請?zhí)枴緾N201480025598
【發(fā)明人】杰弗里·布賴恩·拜菲爾德
【申請人】伍德賽德能量科技私人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4年3月27日
【公告號】CA2882326A1, EP2979049A1, US20160010916, WO201415361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