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及采用該翅片的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換熱器翅片,其包括若干散熱片單元,每一散熱片單元包括迎風板、背風板及中間板,各個背風板相互連接,相鄰兩個散熱片單元之間開設有扁管槽,扁管槽貫穿相鄰兩個散熱片單元的中間板之間和迎風板之間,背風板上沿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若干第一加強筋,各個散熱片單元的中間板設置有若干百葉窗組,若干百葉窗組與若干第一加強筋在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方向上的投影一一重合。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換熱器。翅片上設有V型第一加強筋,且若干百葉窗組與若干第一加強筋在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方向上的投影一一重合,在空氣流動方向上,第一加強筋與其對應的百葉窗組重合,可有效保證翅片加工后的強度。
【專利說明】翅片及采用該翅片的換熱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換熱器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翅片及采用該翅片的換熱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微通道換熱器采用具有微細結(jié)構(gòu)的扁管作為其冷媒側(cè)流動載體,可以強化管內(nèi)傳熱,同時,在換熱器的扁管間設置百葉窗翅片增強空氣流動時的擾動,提高了空氣側(cè)的傳熱系數(shù),因此,該類型換熱器屬于一種高效型換熱器。此外,微通道換熱器結(jié)構(gòu)緊湊,重量輕,冷媒充注量少,可代替普通銅管翅片式換熱器降低成本,目前已越來越受到空調(diào)廠商的重視。
[0003]業(yè)界公開了一種適用于熱泵冷凝器的翅片,這種翅片可使冷凝水或融霜水技術(shù)排除,緩解空調(diào)器在制熱低溫工況下的結(jié)霜速度,增強熱交換效率,但該翅片設置的加強筋設計不合理,很難保證翅片加工后的強度,使得換熱器組裝非常困難,組裝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翅片,旨在解決翅片強度差、換熱器組裝困難的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換熱器翅片,用于與扁管連接,所述換熱器翅片包括若干散熱片單元,每一所述散熱片單元在空氣流動方向上包括迎風板、背風板及位于所述迎風板與所述背風板之間的中間板,各個所述散熱片單元的所述背風板相互連接,相鄰兩個所述散熱片單元之間開設有用于插設所述扁管的扁管槽,所述扁管槽貫穿相鄰兩個所述散熱片單元的所述中間板之間和所述迎風板之間,所述背風板上沿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若干第一加強筋,各個所述散熱片單元的所述中間板設置有若干百葉窗組,所述若干百葉窗組與所述若干第一加強筋在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方向上的投影 重合。
[0006]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片單元的所述背風板彎折凸出形成有用于排水的二導流槽,所述二導流槽平行設置,所述第一加強筋設置于所述二導流槽之間。
[0007]進一步地,所述背風板上設置有第一片距凸臺,所述第一加強筋為二,所述第一片距凸臺位于所述二第一加強筋之間。
[0008]進一步地,所述中間板沿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第二加強筋,所述若干百葉窗組平均對稱地分布于所述第二加強筋的相對兩側(cè)。
[0009]進一步地,所述迎風板上設置有第二片距凸臺,所述第一片距凸臺及所述第二片距凸臺朝向?qū)錾崞瑔卧耐粋?cè)凸起。
[0010]進一步地,所述迎風板沿換熱器翅片的寬度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第三加強筋,所述第三加強筋由所述迎風板延伸至所述中間板的的前端部。
[0011]進一步地,每一所述百葉窗組的寬度占所述中間板的寬度的40%?70%,每一所述百葉窗組靠近所述中間板與所述背風板之間的連接區(qū)域。[0012]進一步地,每一所述百葉窗組包括第一百葉窗和第二百葉窗,所述第一百葉窗和所述第二百葉窗在由所述迎風板至所述背風板的方向上的前后對稱設置,所述第一百葉窗包括若干第一導風片,所述第二百葉窗包括若干第二導風片,所述第一百葉窗的所述第一導風片與所述第二百葉窗的所述第二導風片共同形成一“八”字型結(jié)構(gòu),所述“八”字型結(jié)構(gòu)具有相對的縮口側(cè)及開放側(cè),所述導流槽的凸出側(cè)與所述“八”字型結(jié)構(gòu)的開放側(cè)位于對應所述散熱片單元的同一側(cè)。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百葉窗的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之間的開窗寬度與所述第二百葉窗的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導風片之間的開窗寬度相等,所述百葉窗組的前端與所述迎風板的后端之間的距離為至少3倍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之間的開窗寬度,所述百葉窗組的后端與所述背風板的前端之間的距離為至少1.5倍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之間的開窗寬度。
[00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換熱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平行間隔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與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間的若干扁管,所述換熱器還包括平行間隔的若干上述的換熱器翅片,各個所述翅片垂直于所述扁管設置,各個扁管分別插設于每一所述翅片的若干所述扁管槽中。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翅片在空氣流動方向的背風板上設有V型第一加強筋,且所述若干百葉窗組與所述若干第一加強筋在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方向上(即空氣流動方向上)的投影一一重合,從空氣流動方向觀察該第一加強筋與百葉窗組,第一加強筋與其對應的百葉窗組重合,可有效保證翅片加工后的強度。在換熱器組裝時,不會折斷翅片,使換熱器的組裝變得簡單容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換熱器的立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的換熱器的翅片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8]圖3是圖2的翅片沿線A-A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9]圖4是圖2的翅片沿線B-B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0]圖5是圖2的翅片沿線C-C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1]圖6是圖2的翅片沿線D-D的剖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3]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換熱器100,其包括第一集流管101、第二集流管102及平行間隔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01與所述第二集流管102之間的若干扁管103,所述換熱器100還包括平行間隔的若干換熱器翅片10,各個所述翅片10垂直于所述扁管103設置,每一所述翅片10開設有若干扁管槽11,各個扁管103分別插設于每一所述翅片10的若干所述扁管槽11中。
[0024]請同時參閱圖2至圖6,每一所述換熱器翅片10用于與扁管103連接。所述換熱器翅片10包括若干散熱片單元20。每一所述散熱片單元20在空氣流動方向上包括迎風板21、背風板22及位于所述迎風板21與所述背風板22之間的中間板23。各個所述散熱片單元20的所述背風板22相互連接。相鄰兩個所述散熱片單元20之間開設有用于插設所述扁管103的所述扁管槽11。所述扁管槽11貫穿相鄰兩個所述散熱片單元20的所述中間板23之間和所述迎風板21之間。
[0025]所述背風板22上沿該換熱器翅片10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若干第一加強筋45,各個所述散熱片單元20的所述中間板23設置有若干百葉窗組30,所述若干百葉窗組30與所述若干第一加強筋45在該換熱器翅片10的寬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翅片10在空氣流動方向的背風板22上設有V型第一加強筋45,且所述若干百葉窗組30與所述若干第一加強筋45在該換熱器翅片10的寬度方向上(即空氣流動方向上)的投影一一重合,從空氣流動方向觀察該第一加強筋45與百葉窗組30,第一加強筋45與其對應的百葉窗組30重合,可有效保證翅片10加工后的強度。在換熱器100組裝時,不會折斷翅片10,使換熱器100的組裝變得簡單容易。
[0027]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片單元20的所述背風板22彎折凸出形成有用于排水的二導流槽40,所述二導流槽40平行設置,所述第一加強筋45設置于所述二導流槽40之間。
[0028]在本實施例中,導流槽40沿換熱器翅片10的長度方向延伸,其橫截面呈V型。
[0029]在本實施例中,導流槽40設置為二個,且二個導流槽40平行且間隔。
[0030]進一步地,所述背風板22上設置有第一片距凸臺25,所述第一加強筋45為二,所述第一片距凸臺25位于所述二第一加強筋45之間。
[0031]進一步地,所述中間板23沿換熱器翅片10的寬度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第二加強筋42,所述若干百葉窗組30平均對稱地分布于所述第二加強筋42的相對兩側(cè)。
[0032]每一所述百葉窗組30包括第一百葉窗31和第二百葉窗32,所述第一百葉窗31和所述第二百葉窗32在由所述迎風板21至所述背風板22的方向上的前后對稱設置。
[0033]所述第一百葉窗31包括若干第一導風片33。所述第二百葉窗32包括若干第二導風片34。所述第一百葉窗31的所述第一導風片33與所述第二百葉窗32的所述第二導風片34共同形成一“八”字型結(jié)構(gòu)。所述“八”字型結(jié)構(gòu)具有相對的縮口側(cè)及開放側(cè)。所述導流槽40的凸出側(cè)與所述“八”字型結(jié)構(gòu)的開放側(cè)位于對應所述散熱片單元20的同一側(cè)。
[0034]為了強化翅片10結(jié)構(gòu),所述迎風板21沿換熱器翅片10的寬度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第三加強筋43,所述第三加強筋43由所述迎風板21延伸至所述中間板23的前端部。
[0035]進一步地,每一百葉窗組30的寬度占所述中間板23的寬度的40%?70%,以達到較好的紊流效果。優(yōu)選地,所述百葉窗組30靠近所述中間板23與所述背風板22之間的連接區(qū)域。
[0036]每一所述百葉窗組30可分為三個區(qū):迎風區(qū)323、轉(zhuǎn)向區(qū)333和背風區(qū)343,且迎風區(qū)323和背風區(qū)343相對于轉(zhuǎn)向區(qū)333對稱設置。第一百葉窗31位于迎風區(qū)323,第二百葉窗32位于背風區(qū)343,第一百葉窗31與第二百葉窗32之間為轉(zhuǎn)向區(qū)333。
[0037]進一步地,為了加強導熱和強化翅片10結(jié)構(gòu),所述百葉窗組30的前端與所述迎風板21的后端之間的距離(即所述百葉窗組30的前端與所述迎風板21的后端之間的區(qū)域36的寬度)為至少3倍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33或所述第二導風片34之間的開窗寬度d,且區(qū)域36保持不開窗,所述百葉窗組30的后端與所述背風板22的前端之間的距離(背風板22與百葉窗組30的背風區(qū)343之間的區(qū)域37的寬度)為至少1.5倍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33或所述第二導風片34之間的開窗寬度d,考慮到加工可行性和實際換熱效果,d在Imm?2mm中優(yōu)選,且區(qū)域37保持不開窗。
[0038]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百葉窗31的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33之間的開窗寬度與所述第二百葉窗32的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導風片34之間的開窗寬度相等。
[0039]進一步地,為了方便換熱器100組裝時翅片101之間的定位,所述迎風板21上設置有第二片距凸臺24,所述第二片距凸臺24及所述第一片距凸臺25朝向?qū)錾崞瑔卧?0的同一側(cè)凸起。
[0040]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片距凸臺24及所述第一片距凸臺25凸起的一側(cè)與所述“八”字型結(jié)構(gòu)的縮口側(cè)相一致。
[0041]進一步地,所述換熱器翅片10于所述扁管槽11的邊緣設置有用于與所述扁管103貼合的折邊44,所述折邊44彎折的方向與所述“八”字型結(jié)構(gòu)的縮口側(cè)相一致,扁管103插入所述翅片10中的扁管槽11,并使扁管103與折邊44接合后釬焊,由于折邊44的存在,增強了扁管槽11與扁管103之間的連接強度。翅片10的各個散熱片單兀20之間開設有扁管槽11,各個扁管103分別插設于每一所述翅片10的若干所述扁管槽11中,由于翅片10與扁管103接合部平滑無拐角不易集聚水珠,排水性能好,另外,迎風板21沿換熱器翅片10的寬度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加強筋43,加強筋43由迎風板21延伸至中間板23的前端部,該加強筋43增加了迎風板21的強度,降低換熱器100的噪音分貝。
[0042]本實施例中的翅片10在背風板22設置的豎直導流槽40具有導流作用,翅片10表面的冷凝水或除霜水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導流槽40可迅速排除,排水性能好,另一方面,通過設置豎直導流槽40,可以增加翅片10的縱向強度,翅片10在組裝運送過程不易變形。翅片10的迎風板21與百葉窗組30的迎風區(qū)323之間的區(qū)域36沒有設置百葉窗可以緩解低溫制熱工況下的結(jié)霜速度,同時實際運行中這部分是結(jié)霜最嚴重的地方,如此設置可保證除霜時除霜水流動通暢。此外,在翅片10的中間板23設有百葉窗組30,可有效增強空氣流動時擾動,提高空氣側(cè)傳熱系數(shù),從而增強換熱。為了提高翅片10的強度,在翅片10上設置有二加強筋42、43,使得翅片10和扁管103組裝方便、容易??傊?,本實用新型的換熱器100及其翅片10解決了水在翅片10表面集聚不易排除的問題,提高換熱器100的整體換熱效率,并且該翅片10結(jié)構(gòu)強度高,翅片10與扁管103組裝方便。
[0043]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翅片10后的換熱器100換熱效率高,排水性能好,可作為熱泵空調(diào)器的冷凝器使用,可帶來巨大經(jīng)濟效益。
[004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換熱器翅片,用于與扁管連接,所述換熱器翅片包括若干散熱片單元,每一所述散熱片單元在空氣流動方向上包括迎風板、背風板及位于所述迎風板與所述背風板之間的中間板,各個所述散熱片單元的所述背風板相互連接,相鄰兩個所述散熱片單元之間開設有用于插設所述扁管的扁管槽,所述扁管槽貫穿相鄰兩個所述散熱片單元的所述中間板之間和所述迎風板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風板上沿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若干第一加強筋,各個所述散熱片單元的所述中間板設置有若干百葉窗組,所述若干百葉窗組與所述若干第一加強筋在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方向上的投影一一重口 O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片單元的所述背風板彎折凸出形成有用于排水的二導流槽,所述二導流槽平行設置,所述第一加強筋設置于所述二導流槽之間。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風板上設置有第一片距凸臺,所述第一加強筋為二,所述第一片距凸臺位于所述二第一加強筋之間。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板沿該換熱器翅片的寬度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第二加強筋,所述若干百葉窗組平均對稱地分布于所述第二加強筋的相對兩側(cè)。
5.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風板上設置有第二片距凸臺,所述第一片距凸臺及所述第二片距凸臺朝向?qū)錾崞瑔卧耐粋?cè)凸起。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風板沿換熱器翅片的寬度設置有橫截面呈V型的第三加強筋,所述第三加強筋由所述迎風板延伸至所述中間板的的前端部。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百葉窗組的寬度占所述中間板的寬度的40%?70%,每一所述百葉窗組靠近所述中間板與所述背風板之間的連接區(qū)域。
8.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百葉窗組包括第一百葉窗和第二百葉窗,所述第一百葉窗和所述第二百葉窗在由所述迎風板至所述背風板的方向上的前后對稱設置,所述第一百葉窗包括若干第一導風片,所述第二百葉窗包括若干第二導風片,所述第一百葉窗的所述第一導風片與所述第二百葉窗的所述第二導風片共同形成一“八”字型結(jié)構(gòu),所述“八”字型結(jié)構(gòu)具有相對的縮口側(cè)及開放側(cè),所述導流槽的凸出側(cè)與所述“八”字型結(jié)構(gòu)的開放側(cè)位于對應所述散熱片單元的同一側(cè)。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百葉窗的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之間的開窗寬度與所述第二百葉窗的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導風片之間的開窗寬度相等,所述百葉窗組的前端與所述迎風板的后端之間的距離為至少3倍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之間的開窗寬度,所述百葉窗組的后端與所述背風板的前端之間的距離為至少1.5倍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導風片之間的開窗寬度。
10.一種換熱器,其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平行間隔地設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與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間的若干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包括平行間隔的若干如權(quán)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翅片,各個所述翅片垂直于所述扁管設置,各個扁管分別插設于每一所述翅片的若干所述扁管槽中。
【文檔編號】F25B39/04GK203550713SQ201320650072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程志明, 汪劍波, 呂艷紅, 徐龍貴 申請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