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空調器,更詳細地說,涉及在能進行制冷運轉和供暖運轉切換的可逆制冷劑回路(可逆制冷劑循環(huán))中使用的壓縮機。
空調器有通過四通切換閥并利用制冷劑管將室外熱交換器、膨脹閥及室內熱交換器呈環(huán)狀連接在壓縮機上的制冷劑回路,利用四通切換閥切換制冷劑的流向,能任意地設定制冷運轉或供暖運轉。
該制冷回路中使用的壓縮機大致分為內部高壓型和內部低壓型兩種。圖20中示出了內部高壓型壓縮機1A的制冷劑回路,圖21中示出了內部低壓型壓縮機1B的制冷劑回路。
壓縮機1A、1B的基本結構相同,兩者中的任意一者都備有圓筒狀的密閉容器2,在該密閉容器2內收容著制冷劑壓縮部3和電動機4。雖然圖中未詳細示出,但制冷劑壓縮部3是渦旋型的,備有壓縮室,該壓縮室是將呈渦旋狀纏繞在鏡板上的固定渦旋管和由電動機4驅動的旋轉渦旋管嚙合而成的。
在密閉容器2內,由制冷劑壓縮部3的固定渦旋管一側的鏡板隔成兩個室。其中的一個是設置在制冷劑壓縮部3的排出口3a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5,另一個是收容電動機4的電動機室6。另外,軸支承電動機4的驅動軸4a的軸承板7設置在電動機室6中,由該軸承板7在電動機室6的反制冷劑排出室5一側形成副電動機室6a。另外,在軸承板7上穿通設置任意數量的制冷劑流通孔7a。
用制冷劑管將室外熱交換器9、膨脹閥(或毛細管)10及室內熱交換器11呈環(huán)狀連接起來的熱交換回路通過四通切換閥8連接著壓縮機1A、1B兩者中的任意一者。
內部高壓型壓縮機1A和內部低壓型壓縮機1B的結構不同點如下。即,在圖20所示的內部高壓型壓縮機1A中,制冷劑排出室5和電動機室6通過連通路徑12連通,同時從四通切換閥8引出的低壓制冷劑用的吸入管13直接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3的吸入口3b上。
與此不同,在圖21所示的內部低壓型壓縮機1B中,制冷劑排出室5和電動機室6互相獨立。而且,制冷劑壓縮部3的吸入口3b位于電動機室6一側,從四通切換閥8引出的吸入管13連接著電動機室6。
其次,說明各壓縮機1A、1B的工作情況。圖20表示內部高壓型壓縮機1A進行制冷運轉時的狀態(tài),來自室內熱交換器11的低壓制冷劑通過吸入管13被吸入制冷劑壓縮部3中。然后被壓縮后,作為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被排出到制冷劑排出室5中。該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通過高壓制冷劑用的排出管14及四通切換閥8,被供給室外熱交換器9。另外,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的一部分通過連通路徑12流入電動機室6。因此,壓縮機1A成為內部高壓型的。
另外,也有的內部高壓型不將高壓制冷劑用的排出管14連接在制冷劑排出室5上,而是如圖20中的虛線所示,連接在副電動機室6a一側,將高壓制冷劑從副電動機室6a導入四通切換閥8中。
另外,在供暖運轉時,四通切換閥8從圖20所示的狀態(tài)旋轉90°,使高壓制冷劑用的排出管14與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另外,使低壓制冷劑用的吸入管13與室外熱交換器9連接。
圖21表示內部低壓型壓縮機1B進行供暖運轉時的狀態(tài),來自室外熱交換器9的低壓制冷劑通過吸入管13流入電動機室6內,其內部呈低壓狀態(tài)。該低壓制冷劑從吸入口3b被吸入制冷劑壓縮部3內。然后,被壓縮后,作為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被排出到制冷劑排出室5中,通過排出管14及四通切換閥8,供給室內熱交換器11。另外,制冷運轉時,四通切換閥8從圖21所示的狀態(tài)旋轉90°,使高壓制冷劑用的排出管14與室外熱交換器9連接,另外,使低壓制冷劑用的吸入管13與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
不管是內部高壓型、還是內部低壓型,將制冷劑導入電動機室的目的在于防止電動機過熱,但這兩種方式有如下的長處和短處。
在內部高壓型的情況下,由于在電動機室內制冷劑氣體和潤滑油可以分離,所以能充分地向壓縮機內供給潤滑油,使制冷劑壓縮部的固定渦旋管和旋轉渦旋管的滑動部分之間達到良好的密封。另外,通過使電動機室內達到高壓,容易調整加在旋轉渦旋管上的推力,能減輕電動機的負載,從而減少相應的消耗功率。
另外,在內部高壓型的情況下,制冷運轉時密閉容器的溫度比外部氣溫高,所以放熱量增加,制冷能力更高。可是,如上所述,內部高壓型由于來自密閉容器的放熱量多,所以在供暖能力方面不利。
與此不同,在內部低壓型的情況下,供暖運轉時密閉容器的溫度與外部氣溫差不多,所以來自密閉容器的放熱量少,因此供暖能力高。特別是與通過電動機室使高壓制冷劑從副電動機室排出這樣的內部高壓型相比,供暖運轉開始時的上升特性好。
即,停止時留在壓縮部中的制冷劑與啟動的同時被壓縮,該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不象內部高壓型那樣通過電動機室,而是直接被供給室內熱交換器,所以從啟動開始就能確保充分的制冷劑循環(huán)量,溫度上升良好。
可是,在內部低壓型的情況下供給壓縮機的潤滑油不能與制冷劑氣體分離,而被排出熱交換回路。因此,不僅熱交換能力下降,而且由于壓縮機內的潤滑油不足,渦形管的滑動部分會發(fā)熱。
另外,內部低壓型由于吸入的制冷劑氣體通過電動機室內,受該電動機室內的熱的作用而過熱,所以制冷劑氣體的密度變小,容易引起性能下降。
因此,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將一個壓縮機適當地切換成內部高壓型和內部低壓型的運轉效率好的空調器。
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供暖運轉時,在其啟動的初期使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在此后的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使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的空調器。
為了達到上述的第一個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空調器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有選擇地分別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同時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和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在該電動機室的不同位置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上述吸入口上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四個切換口中的第一切換口上,上述制冷劑排出室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第二切換口上,上述電動機室的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第三切換口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第四切換口上,同時上述電動機室的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室外熱交換器一側,制冷運轉時,上述四通切換閥被切換,以便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上述四通切換閥被切換,以便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如果舉出幾個該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優(yōu)選形態(tài),則最好利用將上述電動機的驅動軸的一端軸支承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軸承板,形成可與上述電動機室連通的副電動機室,將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該副電動機室上。
另外,通過將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及上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都從上述密閉容器的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端面引入,同時將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從上述密閉容器的上述電動機室一側的端面引出,使上述密閉容器的殼體周圍(周圍側面)沒有管道,能使壓縮機的配置空間更小,同時能減少上述密閉容器的變形,能更精確地安裝。
另外,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安裝得使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相對于包含上述密閉容器的軸線的假象垂直面左右對稱,而且,都具有指向上述軸線的角度,同時通過在上述電動機室內沿上述假象垂直面設置將制冷劑氣體和油分離的油分離板,能可靠地進行制冷劑氣體和潤滑油的分離。
另外,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包括上述密閉容器使其軸線實際上垂直地縱向設置的形態(tài),在此情況下,也可以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收容在該密閉容器內的上方,將上述電動機收容在下方,同時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將該密閉容器內分隔成該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以及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從上述密閉容器的側面一側將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從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的相反一側的側面,將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從與上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相同一側的側面,將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從與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相同一側的側面,將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空調器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有選擇地分別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同時利用將上述電動機的驅動軸軸支承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軸承板,形成副電動機室,從上述四通切換閥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第一切換口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一開閉閥的第一低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同時另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二開閉閥的第二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第二切換口上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三開閉閥的第一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副電動機室上,同時另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四開閉閥的第二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另外,從上述第一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的上述第一開閉閥的下游側分支出通往上述副電動機室的有第五開閉閥的第一旁通管,同時在上述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之間設置著有第六開閉閥的第二旁通管,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該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開閉閥、上述第三開閉閥及上述第六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上述第四開閉閥及上述第五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上述第四開閉閥及上述第五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上述第三開閉閥及上述第六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通過這樣構成,也能達到上述第一目的。
在上述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的狀態(tài)下,上述第一開閉閥、上述第三開閉閥及上述第六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上述第四開閉閥及上述第五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通過這樣構成,能達到上述第二個目的。
另外,上述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也可以是這樣的形態(tài)從上述四通切換閥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第一切換口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一開閉閥的第一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另一條分支管作為第二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同時將阻止來自上述電動機室一側的逆流用的第一止回閥設置在該第二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的管端上,另外,將有第二開閉閥的第一旁通管設置在上述第一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的上述第一開閉閥的下游側和上述電動機室之間,上述四通切換閥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第二切換口和上述副電動機室通過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同時上述制冷劑排出室和上述電動機室通過有第三開閉閥的第二旁通管連接,另外,將有第四開閉閥的第三旁通管設置在上述第二旁通管的上述第三開閉閥的上游側和上述副電動機室之間,阻止從上述副電動機室一側向上述電動機室一側逆流用的第二止回閥設置在將上述電動機室和上述副電動機室隔開的上述軸承板上,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該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在此情況下,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的狀態(tài)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通過這樣構成,能達到上述第二個目的。
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的空調器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有選擇地分別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上述制冷劑壓縮部除了上述吸入口之外,還備有從上述電動機室一側至該吸入口的制冷劑流入口,從上述四通切換閥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第一切換口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吸入口上,同時第一開閉閥設置在上述制冷劑流入口上,通過有第二開閉閥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上述電動機室和上述四通切換閥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第二切換口,同時通過有第三開閉閥的第一旁通管連接上述制冷劑排出室和上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的上述第二開閉閥的下游側,另外,在上述第一旁通管的上述第三開閉閥的上游側和上述電動機室之間設置著有第四開閉閥的第二旁通管,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該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通過這樣構成,也能達到上述第一目的。
在上述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中,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的狀態(tài)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通過這樣構成,能達到上述第二個目的。
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的空調器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分別有選擇地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除了切換上述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的制冷劑流向的第一四通切換閥以外,還備有切換從上述制冷劑排出室排出的高壓制冷劑的流向的第二四通切換閥,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從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第一切換口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至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第二切換口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同時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和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的不同位置上,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同時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上述室外熱交換器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分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規(guī)定的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該第二四通切換閥的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利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通,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該第二四通切換閥的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利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通,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通過這樣構成,能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
在上述發(fā)明的第四方面中,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該第二四通切換閥的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利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和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通,將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通過這樣構成,能達到上述第二個目的。
作為上述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的變形例,也可以是這樣的形態(tài)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即第一分支管通過第一開閉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一切換口上,另一股即第二分支管通過第二開閉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二切換口上,同時從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引出的連接管也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即第三分支管通過第三開閉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二切換口上,另一股即第四分支管通過第四開閉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一切換口上,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另外,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其第四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上述第一及第二四通切換閥都被切換以使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及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上述第一及第二四通切換閥都進行切換,以便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開閉閥及第三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第四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即使在此情況下,最好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呈上述供暖運轉時的切換狀態(tài)下,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切換成上述制冷運轉狀態(tài),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及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圖1a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b是表示將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進行供暖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2a、圖2b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一變形例的示意圖,圖3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二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4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三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5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四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6a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五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6b是沿圖6a中的VIb-Vib線的剖面圖,圖7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六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8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七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9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八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10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九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11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十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12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十一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13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壓縮機的第十二變形例的放大剖面圖,圖14a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4b是表示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進行供暖運轉時最初啟動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
圖14c是表示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正常供暖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5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使用的壓縮機的另一實施例的放大剖面圖,圖16a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的實施例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6b是表示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進行供暖運轉時最初啟動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6c是表示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正常供暖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7是表示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使用的壓縮機的放大剖面圖,圖18a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的實施例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8b是表示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進行供暖運轉時最初啟動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8c是表示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正常供暖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9a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的變形例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制冷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9b是表示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的變形例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進行供暖運轉時最初啟動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19c是表示在上述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的變形例中將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進行正常供暖運轉時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20是表示作為使用內部高壓型的壓縮機的第一種現有技術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圖21是表示作為使用內部低壓型的壓縮機的第二種現有技術的制冷劑回路的示意圖。
首先,根據圖1a及圖1b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另外,在以下說明的本發(fā)明的各方面的實施例中,關于包括四通切換閥、室外熱交換器、膨脹閥(或毛細管)及室內熱交換器的熱交換回路,與用圖20及圖21先說明的現有技術沒有需要特別變更的,所以采用與其相同的參照符號。
該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空調器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100;四通切換閥8;通過該四通切換閥8,分別有選擇地切換互連接到壓縮機100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9及室內熱交換器11;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9和室內熱交換器11之間的膨脹閥10。膨脹閥10也可以是毛細管。
壓縮機100備有圓筒狀的密閉容器101,在該密閉容器101內收容著有吸入口111及排出口112的制冷劑壓縮部110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110的電動機120。在該實施例中,密閉容器110實際上使其軸線呈水平狀態(tài),以橫臥狀態(tài)被設置在圖中未示出的基座(機架)上。
制冷劑壓縮部110呈渦旋型,雖然圖中未詳細示出,但備有壓縮室,該壓縮室是將呈渦旋狀纏繞在鏡板上的固定渦旋管和由電動機120驅動的旋轉渦旋管嚙合而成的。
在密閉容器101內,利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固定渦旋管一側的鏡板氣密地隔成兩個室排出口112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102、以及收容電動機120的電動機室103。另外,在電動機室103中,設有軸支承電動機120的驅動軸121的軸承板122,利用該軸承板122,在電動機室103的反制冷劑排出室102一側形成副電動機室104。另外,在軸承板122上穿通設置任意數量的制冷劑流通孔123。
從作為四通切換閥8的低壓制冷劑導入側的第一切換口8a吸入低壓制冷劑的制冷劑吸入管130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將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生成的高壓制冷劑供給作為四通切換閥8的高壓制冷劑導出側的第二切換口8b的制冷劑排出管140連接在制冷劑排出室102上。
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的一端連接在電動機室103上,該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的另一端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三切換口8c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的一端連接在副電動機室104上,該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的另一端連接在室外熱交換器9上。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上剩下的一個切換口8d上。
制冷運轉時,如圖1a所示,四通切換閥8切換成使第一切換口8a和第四切換口8d連通、第二切換口8b和第三切換口8c連通的狀態(tài)。
因此,在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從制冷劑排出室102、通過制冷劑排出管140、第二切換口8b、第三切換口8c及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流入電動機室103,使壓縮機100的內部呈高壓,從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供給室外熱交換器9。
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在室外熱交換器9中,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通過將熱量釋放到室外而被冷凝液化。該液態(tài)制冷劑在膨脹閥中被壓縮,呈低溫低壓的氣液二相狀態(tài),被送給室內熱交換器11。
然后,在室內熱交換器11內流過期間,從室內空氣取得熱量而蒸發(fā),變成低溫低壓的制冷劑氣體,通過四通切換閥8的第四切換口8d、第一切換口8a、制冷劑吸入管130及吸入管111,返回制冷劑壓縮部110。
與此不同,供暖運轉時,四通切換閥8如圖1b所示進行切換,呈第二切換口8b和第四切換口8d連通、第一切換口8a和第三切換口8c連通的狀態(tài)。
因此,在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從制冷劑排出室102、通過制冷劑排出管140、第二切換口8b及第四切換口8d,供給室內熱交換器11一側,進行室內的供暖。然后,經過了膨脹閥10及室外熱交換器9的低壓制冷劑氣體通過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從副電動機室104一側流入電動機室103內,使壓縮機100內部呈低壓,通過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第三切換口8c、第一切換口8a、制冷劑吸入管130及吸入口111,返回制冷劑壓縮部110。
這樣,如果采用該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則只需通過切換四通切換閥8的操作,在制冷運轉時能將壓縮機100成為內部高壓型,在供暖運轉時能使壓縮機100成為內部低壓型。
因此,制冷運轉時由于密閉容器101的溫度比外部溫度高,所以能增大放熱量,能提高制冷能力。
與此不同,在供暖運轉時,停止時滯留在壓縮室中的制冷劑與啟動的同時被壓縮,該高溫高壓制冷劑不象內部高壓型的情況那樣通過電動機室,而直接被供給室內熱交換器,所以從最初啟動開始就能確保充分的制冷劑循環(huán)量,能使溫度很好地上升。
其次,說明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各變形例。首先,如圖2a、圖2b中的第一變形例所示,對壓縮機100來說,也可以將四通切換閥8安裝成一個整體。圖2a是表示四通切換閥8被切換成內部高壓型的狀態(tài),圖2b是表示四通切換閥8被切換成內部低壓型的狀態(tài)。
在此情況下,不象上述實施例那樣將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及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配置在密閉容器101的外側,而是最好安裝在密閉容器101的制冷劑排出室102一側的端面101a上。
即,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通過制冷劑排出室102,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貫通制冷劑排出室102及制冷劑壓縮部110,引出到電動機室103,通過這樣處理,不需要在密閉容器101的周面(殼體周圍)一側留有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及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的配管空間就可以。另外,同樣的意思,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最好也連接在密閉容器101的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的端面101b上。
另外,如圖3中的第二變形例所示,將第一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50、160與在電動機120的兩端露出的盤管124、124相對地配置,通過將制冷劑氣體噴射到該盤管124、124上,能使氣體和潤滑油有效地分離,特別是在供暖運轉時,能確保電動機室103及副電動機室104內的油面高度H。
另外,如圖3中的虛線所示,也可以將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從密閉容器101的制冷劑排出室102一側的端面101a引入到制冷劑排出室102內,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另外,也可以將第一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50、160內的例如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一側配置在副電動機室104的上方角部或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的端面101b上。
另外,如圖4中的第三變形例所示,將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及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安裝在密閉容器101的一個端面101a一側,同時將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安裝在密閉容器101的另一個端面101b一側。
如果采用該結構,則由于在密閉容器101的殼體周圍101c上沒有管道,所以在壓縮機100的周圍安裝絕熱材料時容易進行操作。另外,不會使密閉容器101變形,能精確地安裝。
另外,在該第三變形例中,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通過制冷劑排出室102內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貫通制冷劑排出室102及制冷劑壓縮部110,引出到電動機室103內。
如圖5中的第四變形例所示,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配置在靠近電動機120的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的盤管124上,同時將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60安裝在副電動機室104的上部、或如圖中的虛線所示,安裝在副電動機室104的端面101b上。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電動機120對制冷劑氣體進行的加熱少,能提高供暖時的壓縮性能。另外,由于減少了制冷劑壓縮部110一側的電動機室103和副電動機室104之間的壓力差,所以能極大地減少副電動機室104內的油面高度H的下降。
另外,如圖6a、圖6b中的第五變形例所示,將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都安裝在副電動機室104的上部。這時,最好使兩個制冷劑流通管150、160相對于包含密閉容器101的軸線、即上述驅動軸121的軸線的假想垂直面左右對稱,而且都安裝得具有指向該軸線的角度,同時將油分離板12設置在兩個制冷劑流通管150、160之間。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能有效地分離制冷劑氣體和潤滑油。另外,與上述第四變形例相同,電動機120對制冷劑氣體進行的加熱少,能提高供暖時的壓縮性能。
如圖7中的第六變形例所示,將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設置在與電動機12的上部中央相對的位置,同時將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設置在副電動機室104一側,這樣能保持電動機120兩側的油面高度H大致相等。另外,與上述第四變形例相同,電動機120對制冷劑氣體進行的加熱少,能提高供暖時的壓縮性能。另外,在該第六變形例中,如圖7中的虛線所示,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也可以設置在與電動機120的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的盤管124相對的位置。
另外,如圖8中的第七變形例所示,將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都配置在與電動機12的上部中央相對的位置,而且沿密閉容器101的周向離開規(guī)定的間隔,由任何一個制冷劑流通管將制冷劑氣體噴射到電動機120上,都能有效地將制冷劑氣體和潤滑油分離。另外,能保持電動機120兩側的油面高度H大致相等。
與上述第七變形例不同,如圖9中的第八變形例所示,也可以將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都配置在電動機120和制冷劑壓縮部110之間,而且沿密閉容器101的周向離開規(guī)定的間隔,通過這樣構成,也能保持電動機120兩側的油面高度H大致相等。另外,電動機120對制冷劑氣體進行的加熱少,能提高供暖時的壓縮性能。
在上述第二變形例至第八變形例中,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及高壓制冷劑吸入管140被安裝在密閉容器101的制冷劑排出室102一側的端面101a上,但如圖10中的第九變形例所示,也可以將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都配置在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的端面101b上,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與上述第三變形例一樣,在密閉容器101的殼體周圍101c上可以沒有管道,所以在壓縮機100的周圍安裝絕熱材料時容易進行操作。
另外,不會使密閉容器101變形,不僅能精確地安裝,而且能保持電動機120兩側的油面高度H大致相等,同時電動機120對制冷劑氣體進行的加熱少,能提高供暖時的壓縮性能。
圖11是第十變形例,圖中示出了將壓縮機100作為所謂的縱向設置型使用的情況。即,將密閉容器101使其軸線大致垂直地設置在圖中未示出的基座(機架)上,在此情況下,在該密閉容器101內,制冷劑壓縮部110被收容在上方,作為其驅動裝置的電動機120被收容在下方。因此,密閉容器101內的配置情況是從上至下依次為制冷劑排出室102、電動機室103、副電動機室104。
在該縱向設置型的情況下,在圖11中,將連接在制冷劑排出室102上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及連接在電動機室103上的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配置在密閉容器101的例如右側的側面上,連接在吸入口111上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及連接在電動機室103上的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最好配置在密閉容器101的例如左側的側面上,如果采用這樣的結構,則不需要在密閉容器101的各個端面101a、101b側上配置管道,在壓縮機100的配置空間內,能在高度方向減少這一部分空間。
另外,通過將第一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50、160配置在電動機120的上部一側的盤管124的部分上,能提高制冷劑氣體和潤滑油的分離效率,同時電動機120對制冷劑氣體進行的加熱少,能提高供暖時的壓縮性能。
圖12是第十一變形例,圖中示出了將壓縮機100作為所謂的橫向設置型、而且作為內部低壓型專用的情況。即,在電動機室103內,使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靠近電動機120的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的盤管124,同時從與電動機120的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的盤管124對應的部分引出旁通管17,將該旁通管17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
另外在此情況下,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一切換口8a上,制冷劑排出室102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二切換口8b上。另外,室外熱交換器9連接在例如四通切換閥8的第三切換口8c上,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在例如剩余的第四切換口8d上。
如果采用該第十一變形例,則不管制冷運轉、還是供暖運轉時,來自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的低壓制冷劑氣體經常能通過電動機室103內部后返回制冷劑壓縮部110。在這樣構成的內部低壓型的情況下,能將副電動機室104的油面高度H保持在較高的位置。
圖13是第十二變形例,圖中示出了將壓縮機100作為所謂的橫向設置型、而且作為內部高壓型專用的情況。該變形例以圖3中的第二變形例為基礎。即,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直接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另外,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從對應于電動機120的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的盤管124的部分引出,但旁通管171從對應于電動機120的制冷劑壓縮部110一側的盤管124的部分引出,該旁通管171連接在制冷劑排出室102上。
這時,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一切換口8a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二切換口8b上。另外,室外熱交換器9連接在例如四通切換閥8的第三切換口8c上,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在例如剩余的第四切換口8d上。
在該第十二變形例的情況下,不管制冷運轉、還是供暖運轉時,來自制冷劑排出室102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經常能通過電動機室103內部后從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排出。在這樣構成的內部高壓型的情況下,與上述第十一變形例一樣,也能將副電動機室104的油面高度H保持在較高的位置。
其次,利用圖14a至圖14c所示的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如果采用該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則能用一臺壓縮機進行內部高壓型的制冷運轉(圖14a)、內部低壓型的供暖運轉(圖14b)、以及內部高壓型的供暖運轉(圖14c)。
在該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雖然用參照符號200表示壓縮機,但其基本結構與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中使用的壓縮機100相同,所以與其相同或看起來相同的結構要素標以壓縮機100的參照符號。關于詳細部分的結構,請參照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
即,在該壓縮機200中,也與上述壓縮機100相同,備有橫向設置型的圓筒狀密閉容器101,在該密閉容器101內收容著有吸入口111及排出口112的制冷劑壓縮部110、以及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110的電動機120。
在該密閉容器101內,將制冷劑壓縮部110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102、以及收容電動機120的電動機室103。
在電動機室103的反制冷劑排出室102一側,利用軸支承電動機120的驅動軸121的軸承板122,形成副電動機室104。另外,在軸承板122上穿通設置了任意數量的制冷劑流通孔,電動機室103和副電動機室104互相連通。
在該發(fā)明的第二方面中,從四通切換閥8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的第一切換口8a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在其中途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即第一分支吸入管131直接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第一開閉閥210設置在該第一分支吸入管131上。另一股即第二分支吸入管132連接在電動機室103上,第二開閉閥211設置在該第二分支吸入管132上。
另外,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的第二切換口8b上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也在其中途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即第一分支排出管141連接在副電動機室104上。第三開閉閥212設置在該第一分支排出管141上。另一股即第二分支排出管142連接在制冷劑排出室102上。第四開閉閥213設置在該第二分支排出管142上。
另外,從第一分支吸入管131的第一開閉閥210的下游側分支出至副電動機室104的第一旁通管133。第五開閉閥214設置在該第一旁通管133上。另外,第二旁通管143設置在電動機室103和制冷劑排出室102之間,該第二旁通管143備有第六開閉閥215。另外,第二旁通管143也可以配置在第二分支排出管142的第四開閉閥的上游側和電動機室103之間。
在該實施例中,室外熱交換器9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三切換口8c上,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四切換口8d上。
如圖14a所示,制冷運轉時,通過四通切換閥8使第二切換口8b和第三切換口8c連通,第一切換口8a和第四切換口8d連通,同時第一開閉閥210、第三開閉閥212及第六開閉閥215被打開,第二開閉閥211、第四開閉閥213及第五開閉閥214被關閉。
因此,低壓制冷劑氣體通過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及第一分支吸入管131,被吸入制冷劑壓縮部110中,同時在該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經由制冷劑排出室102、第二旁通管143、電動機室103、副電動機室104、第一分支排出管141、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及四通切換閥8,被供給室外熱交換器9一側。
于是,在制冷運轉時,壓縮機200被作為內部高壓型,與內部低壓型相比,能進行性能良好的正常運轉。
另一方面,如圖14b所示,供暖運轉時,利用四通切換閥8,第二切換口8b和第四切換口8d連通,第一切換口8a和第三切換口8c連通,同時第二開閉閥211、第四開閉閥213及第五開閉閥214被打開,第一開閉閥210、第三開閉閥212及第六開閉閥215被關閉。
因此,低壓制冷劑氣體通過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及第二分支吸入管132進入電動機室103內,從副電動機室104經由第一旁通管133,被吸入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然后,在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經由制冷劑排出室102、第二分支排出管142、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及四通切換閥8,被供給室內熱交換器11一側。
于是,在供暖運轉時,壓縮機200被作為內部低壓型,由于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不通過電動機室103,所以從啟動開始在短時間內就能從室內熱交換器11送出熱風。例如,在用內部高壓型的壓縮機進行供暖運轉的情況下,從啟動時開始到送出熱風為止所需要的時間約為3分鐘,與此不同,如果采用本發(fā)明,能將該所需要的時間縮短到約1分鐘。
而且,從該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第二切換口8b和第四切換口8d連通、第一切換口8a和第三切換口8c連通的狀態(tài)下,直接將第一開閉閥210、第三開閉閥212及第六開閉閥215打開,與此相對應,將第二開閉閥211、第四開閉閥213及第五開閉閥214關閉,從而壓縮機200被切換成內部高壓型。這時制冷劑的流動情況如圖14c所示。如果這樣構成,與制冷運轉時一樣,能進行性能良好的供暖運轉。
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將各個第一開閉閥210、第三開閉閥212、第四開閉閥213、第五開閉閥214及第六開閉閥215制成電磁閥,能正確地進行制冷劑回路的切換控制。第二開閉閥211可以是止回閥。另外,第三開閉閥212也可以是止回閥。
其次,參照圖15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變形例。如果采用該變形例,壓縮機200備有如下的管道及切換閥。
從四通切換閥8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的第一切換口8a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在其中途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即第一分支吸入管135直接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第一開閉閥220設置在該第一分支吸入管135上。
另一股即第二分支吸入管136連接在電動機室103上。這時,阻止來自電動機室103一側的逆流的第一止回閥230設置在第二分支吸入管136的管端。
另外,第一旁通管137設置在第一分支吸入管135的第一開閉閥220的下游側和電動機室103之間。該第一旁通管137備有第二開閉閥221。
用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連接四通切換閥8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的第二切換口8b(例如,參照圖14a)和副電動機室104。
另外,制冷劑排出室102和電動機室103通過第二旁通管145連接。第三開閉閥222設置在該第二旁通管145上。該第二旁通管145中的制冷劑流向為從制冷劑排出室102流向電動機室103的方向,有第四開閉閥223的第三旁通管146設置在第二旁通管145的第三開閉閥222的上游側和副電動機室104之間。
在該變形例中,在電動機室103和副電動機室104之間除了軸承板122以外,還設有帶連通孔127的隔壁126,阻止從副電動機室104一側至電動機室103一側的逆流的第二止回閥231設置在該隔壁126上的連通孔127上。另外,也可以將第二止回閥231設置在軸承板122的連通孔上,在此情況下,不需要特意設置隔壁126。
雖然圖15中未示出,但與上述實施例一樣,室外熱交換器9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三切換口8c上,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在該四通切換閥8的第四切換口8d上。
在該變形例中,制冷運轉時,利用四通切換閥8,第二切換口8b上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和第三切換口8c上的室外熱交換器9連通,第一切換口8a上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和第四切換口8d上的室內熱交換器11連通,同時第一開閉閥220及第三開閉閥222被打開,第二開閉閥221及第四開閉閥223被關閉,該壓縮機200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即,來自室內熱交換器11的低壓制冷劑通過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及第一分支吸入管135,被從吸入口111吸入制冷劑壓縮部110。然后,在該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通過第二旁通管145,被供給電動機室103。因此,第一止回閥230被關閉。然后,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壓開第二止回閥231,流入副電動機室104,從這里經由高溫制冷劑排出管140及四通切換閥8,被供給室外熱交換器9。
與此不同,供暖運轉時,利用四通切換閥8,使第二切換口8b上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和第四切換口8d上的室內熱交換器11連通,第一切換口8a上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和第三切換口8c上的室外熱交換器9連通,同時第二開閉閥221及第四開閉閥223被打開,第一開閉閥220及第三開閉閥222被關閉,壓縮機200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即,現在來自室外熱交換器9的低壓制冷劑通過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及第二分支吸入管136,流入電動機室103,使壓縮機內呈低壓后,通過第一旁通管137,從吸入口111被吸入制冷劑壓縮部110。然后,在該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從制冷劑排出室102通過第二旁通管146,被供給副電動機室104。因此,第二止回閥231被關閉。此后,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經由高溫制冷劑排出管140及四通切換閥8,被供給室內熱交換器11。
而且,從該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四通切換閥8直接將第一開閉閥220及第三開閉閥222打開,將第二開閉閥221及第四開閉閥223關閉,于是壓縮機200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在該變形例中,第一開閉閥220和第二開閉閥221是其中任一個打開時,另一個就關閉的連動開閉閥,但最好對閥進行切換控制。同樣,第三開閉閥222和第四開閉閥223最好也是一個打開時另一個就關閉的連動開閉閥。
其次,利用圖16a至圖16c所示的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中,也是用一臺壓縮機進行內部高壓型的制冷運轉(圖16a)、內部低壓型的供暖運轉(圖16b)、以及內部高壓型的供暖運轉(圖16c)。
在該發(fā)明的第三方面中,雖然用參照符號300表示壓縮機,但其基本結構與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中使用的壓縮機100相同,所以與其相同或看起來相同的結構要素標以壓縮機100的參照符號。關于詳細部分的結構,請參照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
即,在該壓縮機300中,也與上述壓縮機100相同,備有橫向設置型的圓筒狀密閉容器101,在該密閉容器101內收容著有吸入口111及排出口112的制冷劑壓縮部110、以及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110的電動機120。
在該密閉容器101內,將制冷劑壓縮部110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102、以及收容電動機120的電動機室103。
在電動機室103的反制冷劑排出室102一側,利用軸支承電動機120的驅動軸121的軸承板122,形成副電動機室104。另外,在軸承板122上穿通設置了任意數量的制冷劑流通孔,電動機室103和副電動機室104互相連通,實際上可以看作一個室。
因此,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如放大了的圖17所示,制冷劑壓縮部110除了吸入口111以外,還備有從電動機室103一側至該吸入口111的制冷劑流入口113。
從四通切換閥8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的第一切換口8a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連接在吸入口111上。第一開閉閥310設置在制冷劑流入口113上。這時,第一開閉閥310利用彈簧裝置311被推向經常使流入口打開的方向,在電動機室103內部達到規(guī)定的高壓的時刻,調節(jié)彈簧的彈力,以便使制冷劑流入口113關閉。
副電動機室104和四通切換閥8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的第二切換口8b用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連接。第二開閉閥320設置在該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上。在該實施例中,第二開閉閥320由止回閥構成,用來阻止從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一側向副電動機室104一側發(fā)生的逆流,它被配置在副電動機室104和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的連接部分上。
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的第二開閉閥320的下游側和制冷劑排出室102用第一旁通管172連接。該第一旁通管172備有第三開閉閥330。
另外,第一旁通管172中的制冷劑的流向是從制冷劑排出室102一側流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一側,在第一旁通管172的第三開閉閥330的上游側和電動機室103之間,設有帶第四開閉閥340的第二旁通管173。另外,第三開閉閥330和第四開閉閥340被用作連動開閉閥,其中的一個打開時,另一個就關閉。
在該實施例中,室外熱交換器9也是連接在四通切換閥8的第三切換口8c上,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在該四通切換閥8的第四切換口8d上。
制冷運轉時,如圖16a所示,利用四通切換閥8,第二切換口8b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和第三切換口8c的室外熱交換器9連通,第一切換口8a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和第四切換口8d的室內熱交換器11連通,同時第四開閉閥340被打開,第三開閉閥330被關閉,壓縮機300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即,來自室內熱交換器11一側的低壓制冷劑氣體通過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被從吸入口111吸入制冷劑壓縮部110,同時在該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從制冷劑排出室102通過第二旁通管173,被供給電動機室103。因此,電動機室103內呈高壓狀態(tài),制冷劑流入口113被第一開閉閥310關閉。然后,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經由副電動機室104、第二開閉閥320、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及四通切換閥8,被供給室外熱交換器9。
供暖運轉時,如圖16b所示,利用四通切換閥8,使第二切換口8b上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和第四切換口8d上的室內熱交換器11連通,第一切換口8a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和第三切換口8c的室外熱交換器9連通,同時第三開閉閥330被打開,第二開閉閥320被關閉,壓縮機300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即,在供暖運轉時,來自室外熱交換器9的低壓制冷劑氣體通過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被從吸入口111吸入制冷劑壓縮部110,在該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不是從制冷劑排出室102流入電動機室103,而是從第一旁通管172至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經由四通切換閥8,被供給室內熱交換器11。這樣,由于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未被供給電動機室103,所以第一開閉閥310被打開,因此電動機室103能維持低壓。
而且,從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四通切換閥8直接將第四開閉閥340打開,將第三開閉閥330關閉,于是壓縮機300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能維持供暖運轉。
其次,利用圖18a至圖18c所示的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中,也是用一臺壓縮機進行內部高壓型的制冷運轉(圖18a)、內部低壓型的供暖運轉(圖18b)、以及內部高壓型的供暖運轉(圖18c)。
在該發(fā)明的第四方面中,雖然用參照符號400表示壓縮機,但該壓縮機400的基本結構與上述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中使用的壓縮機100相同,所以與其相同或看起來相同的結構要素標以壓縮機100的參照符號,其說明從略。
在該發(fā)明的第四方面中,將上述第一方面中使用的四通切換閥8作為第一四通切換閥,除了該第一四通切換閥以外,還備有第二四通切換閥81。
從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的第一切換口81a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連接在制冷劑壓縮部110的吸入口111上。另外,至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的第二切換口81b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連接在制冷劑排出室102上。
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的一端連接在電動機室103上,該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第三切換口81c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的一端連接在副電動機室104上。
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的另一端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分支管161通過第一開閉閥410,連接在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第一切換口8a上。另一股分支管162通過第二開閉閥420,連接在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第二切換口8b上。
另外,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第四切換口81d通過管道180,連接在第一四通切換閥8上,而該管道180也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分支管181通過第三開閉閥430,連接在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第二切換口8b上,另一股分支管182通過第四開閉閥440,連接在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第一切換口8a上。另外,室外熱交換器9連接在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第三切換口8c上,而室內熱交換器11連接在其第四切換口8d上。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連接在電動機室103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連接在副電動機室104上,而電動機室103和副電動機室104通過軸承板122上的制冷劑連通孔123連通,所以實際上可以看作一個室。因此,也可以將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和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都連接在電動機室103上或副電動機室104上。
制冷運轉時,如圖18a所示,第一及第四切換閥8、81都進行切換,以便它們的第一切換口8a、81a和第四切換口8d、81d連通,同時第二切換口8b、81b和第三切換口8c、81c連通,同時第二開閉閥420及第四開閉閥440被打開,第一開閉閥410及第三開閉閥430被關閉。
因此,來自室內熱交換器11的低壓制冷劑氣體通過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切換口8d、8a、第四開閉閥440、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切換口81d、81a及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被吸入制冷劑壓縮部110。然后,在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通過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切換口81b、81c及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被供給電動機室103,再從副電動機室104通過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第二開閉閥420及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切換口8b、8c,被供給室外熱交換器9。于是,制冷運轉時,壓縮機400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與此不同,供暖運轉時,如圖18b所示,第一及第四四通切換閥8、81都進行切換,以便它們的第二切換口8b、81b和第四切換口8d、81d連通,同時第一切換口8a、81a和第三切換口8c、81c連通,同時第一開閉閥410及第三開閉閥430被打開,第二開閉閥420及第四開閉閥440被關閉。
因此,來自室外熱交換器9的低壓制冷劑氣體通過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切換口8c、8a、第一開閉閥410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流入副電動機室104一側,從電動機室103通過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切換口81c、81a及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被吸入制冷劑壓縮部110。然后,在制冷劑壓縮部110中生成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氣體通過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切換口81b、81d、第三開閉閥430及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切換口8b、8d,被供給室內熱交換器11。于是,供暖運轉時,壓縮機400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而且,從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如圖18c所示,在將第一四通切換閥8切換成供暖運轉時的切換狀態(tài)下,直接將第二四通切換閥81切換成上述制冷運轉狀態(tài),即其切換口81a和81d連通,切換口81b和81c連通,能使壓縮機400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另外,上述各開閉閥也可以是電磁閥,這意思著不需要進行電動閥控制,各開閉閥最好是止回閥。
這時,第一開閉閥410是將從第一四通切換閥8一側向電動機室103的方向作為順向的止回閥,第二開閉閥420是將從電動機室103一側向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方向作為順向的止回閥,第三開閉閥430是將從第二四通切換閥81一側向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方向作為順向的止回閥,第四開閉閥440是將從第一四通切換閥8一側向第二四通切換閥81的方向作為順向的止回閥。
該發(fā)明的第四方面能進行圖19a至圖19c所示的變形,即使這樣變形,也能用一臺壓縮機400進行內部高壓型的制冷運轉(圖19a)、內部低壓型的供暖運轉(圖19b)、以及內部高壓型的供暖運轉(圖19c)。
在該變形例中,如上述實施例所示,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及管道180都沒有分支,另外,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不通過開閉閥、而是直接連接在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第二切換口8b上,管道180直接連接在第一四通切換閥8的第一切換口8a上。
制冷運轉時,如圖19a所示,在第二四通切換閥81上,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和管道180連通,另外,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和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連通,同時利用第一四通切換閥8,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和室外熱交換器9連通,另外,管道180和室內熱交換器11連通,壓縮機400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供暖運轉時,如圖19b所示,只是第二四通切換閥81進行切換,使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和管道180連通,另外,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和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連通,第一四通切換閥8與上述制冷運轉時的狀態(tài)一樣。因此,壓縮機400作為內部低壓型進行運轉。
而且,從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如圖19c所示,對第二四通切換閥81一側進行切換,以便低壓制冷劑吸入管130和管道180連通,另外高壓制冷劑排出管140和第一制冷劑流通管150連通,同時對第一四通切換閥8一側進行切換,以便第二制冷劑流通管160和室內熱交換器11連通,另外室外熱交換器9和管道180連通,能使壓縮機400作為內部高壓型繼續(xù)進行供暖運轉。
以上,通過幾個具體的形態(tài),詳細地說明了本發(fā)明,但理解了上述的內容的本專業(yè)工作者能容易地考慮到其變更、改變及相似物。因此,本發(fā)明的范圍應是所附帶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器,它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有選擇地分別切換并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同時在上述電動機室中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和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該電動機室的不同位置,上述吸入口上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四個切換口中的第一切換口上,上述制冷劑排出室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第二切換口上,上述電動機室的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第三切換口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第四切換口上,同時上述電動機室的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室外熱交換器一側,制冷運轉時,上述四通切換閥被切換,以便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上述四通切換閥被切換,以便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四通切換閥相對于上述密閉容器被安裝成一個整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利用軸支承上述電動機的驅動軸的一端的軸承板,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形成能與上述電動機室連通的副電動機室,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該副電動機室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從上述密閉容器的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端面通過該制冷劑排出室,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配置在與上述電動機的盤管的一端相對的位置,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配置在與上述電動機的盤管的另一端相對的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及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都從上述密閉容器的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端面通過該制冷劑排出室內后,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再穿過上述制冷劑壓縮部,被引入上述電動機室內,同時上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端面上,而且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密閉容器的上述電動機室一側的端面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配置在與上述電動機的盤管的一端相對的位置,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配置在上述電動機室的上側角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配置在與上述電動機的盤管的一端相對的位置,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配置在上述電動機室的端面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配置在與上述電動機的中央部分相對的位置,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配置在上述電動機室的端面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都配置在與上述電動機的中央部分相對的位置,相對于包含上述密閉容器的軸線的假想垂直面左右對稱,而且,都具有指向上述軸線的角度。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安裝得相對于包含上述密閉容器的軸線的假象垂直面左右對稱,而且,都具有指向上述軸線的角度,在上述電動機室內,沿上述假想垂直面設有將制冷劑氣體和油分離的油分離板。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安裝在上述電動機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之間,相對于包含上述密閉容器的軸線的假想垂直面左右對稱,而且,都具有指向上述軸線的角度。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從上述密閉容器的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端面通過該制冷劑排出室內后,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同時上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端面上,而且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密閉容器的上述電動機室一側的端面上。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閉容器在使其軸線實際上垂直地縱向設置的情況下,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收容在該密閉容器內的上方,將上述電動機收容在下方,同時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將該密閉容器內氣密地分隔成該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以及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從上述密閉容器的側面一側,將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從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的相反一側的側面,將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上述第一及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都從上述密閉容器的側面一側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是渦旋型壓縮機。
16.一種空調器,它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制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分別有選擇地切換連接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在上述電動機室內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之間的位置,同時將連通該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的低壓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位置,上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和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通過上述四通切換閥,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回路上,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17.一種空調器,它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制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分別有選擇地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上述制冷劑壓縮部和上述電動機室通過高壓制冷劑流通管連通,同時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上述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及上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通過上述四通切換閥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回路上,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高壓制冷劑流通管的一端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的上述電動機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之間的位置,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位置。
19.一種空調器,它備有制冷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分別有選擇地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同時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利用將上述電動機的驅動軸軸支承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軸承板,形成副電動機室,從上述四通切換閥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第一切換口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一開閉閥的第一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同時另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二開閉閥的第二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第二切換口上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三開閉閥的第一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副電動機室上,同時另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四開閉閥的第二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另外,從上述第一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的上述第一開閉閥的下游側分支出通往上述副電動機室的有第五開閉閥的第一旁通管,同時在上述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之間設置著有第六開閉閥的第二旁通管,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該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開閉閥、上述第三開閉閥及上述第六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上述第四開閉閥及上述第五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上述第四開閉閥及上述第五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上述第三開閉閥及上述第六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的狀態(tài)下,上述第一開閉閥、上述第三開閉閥及上述第六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上述第四開閉閥及上述第五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21.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開閉閥及/或上述第三開閉閥、上述第四開閉閥、上述第五開閉閥、以及上述第六開閉閥分別是電磁閥。
22.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開閉閥及/或上述第三開閉閥是止回閥。
23.一種空調器,它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分別有選擇地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同時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利用將上述電動機的驅動軸軸支承在上述電動機室的反制冷劑排出室一側的軸承板,形成副電動機室,從上述四通切換閥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第一切換口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條分支管作為有第一開閉閥的第一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另一條分支管作為第二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上,同時將阻止來自上述電動機室一側的逆流用的第一止回閥設置在該第二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的管端上,另外,將有第二開閉閥的第一旁通管設置在上述第一低壓制冷劑吸入管的上述第一開閉閥的下游側和上述電動機室之間,上述四通切換閥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第二切換口和上述副電動機室通過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同時上述制冷劑排出室和上述電動機室通過有第三開閉閥的第二旁通管連接,另外,將有第四開閉閥的第三旁通管設置在上述第二旁通管的上述第三開閉閥的上游側和上述副電動機室之間,阻止從上述副電動機室一側向上述電動機室一側的逆流用的第二止回閥設置在將上述電動機室和上述副電動機室隔開的上述軸承板上,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該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的狀態(tài)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25.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開閉閥和上述第二開閉閥是一種其中的一個被打開時,另一個便被關閉的連動開閉閥。
26.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開閉閥和上述第四開閉閥是一種其中的一個被打開時,另一個便被關閉的連動開閉閥。
27.一種空調器,它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備有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分別有選擇地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上述制冷劑壓縮部除了上述吸入口之外,還備有從上述電動機室一側至該吸入口的制冷劑流入口,從上述四通切換閥的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第一切換口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吸入口上,同時第一開閉閥設置在上述制冷劑流入口上,通過有第二開閉閥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上述電動機室和上述四通切換閥的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第二切換口,同時通過有第三開閉閥的第一旁通管連接上述制冷劑排出室和上述高壓制冷劑排出管的上述第二開閉閥的下游側,另外,在上述第一旁通管的上述第三開閉閥的上游側和上述電動機室之間設置著有第四開閉閥的第二旁通管,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在上述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該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利用上述四通切換閥,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的狀態(tài)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上述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29.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開閉閥及上述第四開閉閥都是電磁閥。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開閉閥和上述第四開閉閥是一種其中的一個被打開時,另一個便被關閉的連動開閉閥。
31.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開閉閥和上述第二開閉閥都是止回閥。
32.一種空調器,它備有制冷劑回路,此制冷劑回路包括壓縮機;四通切換閥;通過該四通切換閥分別有選擇地切換連接到上述壓縮機的高壓制冷劑排出側和低壓制冷劑吸入側的室外熱交換器及室內熱交換器;以及連接在該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之間的膨脹閥,該空調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備有密閉容器,在該密閉容器內收容著有吸入口及排出口的制冷劑壓縮部和驅動該制冷劑壓縮部的電動機,同時在該密閉容器內,將上述制冷劑壓縮部作為隔離裝置,氣密地分隔成收容上述電動機的電動機室和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排出口一側的制冷劑排出室,除了切換制冷劑對上述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內熱交換器的流向的第一四通切換閥以外,還備有切換從上述制冷劑排出室排出的高壓制冷劑的流向的第二四通切換閥,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從低壓制冷劑導出側第一切換口引出的低壓制冷劑吸入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壓縮部的吸入口上,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至高壓制冷劑導入側第二切換口的高壓制冷劑排出管連接在上述制冷劑排出室上,同時第一制冷劑流通管和第二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電動機室的不同位置上,上述第一制冷劑流通管連接在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同時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上述室外熱交換器及上述室內熱交換器分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規(guī)定的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該第二四通切換閥的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利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通,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該第二四通切換閥的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利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通,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33.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該第二四通切換閥的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利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通,同時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和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通,將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34.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制冷劑流通管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即第一分支管通過第一開閉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一切換口上,另一股即第二分支管通過第二開閉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二切換口上,同時從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第四切換口引出的連接管也分支成兩股,其中的一股即第三分支管通過第三開閉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二切換口上,另一股即第四分支管通過第四開閉閥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一切換口上,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第三切換口上,另外,上述室內熱交換器連接在其第四切換口上,制冷運轉時,上述第一及第二四通切換閥都與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進行切換,以便上述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及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供暖運轉時,上述第一及第二四通切換閥都進行切換,以便第二切換口和上述第四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切換口和上述第三切換口連通,同時上述第一開閉閥及第三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二開閉閥及第四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低壓型運轉。
35.根據權利要求34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從上述供暖運轉開始經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在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呈上述供暖運轉時的切換狀態(tài)下,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切換成上述制冷運轉狀態(tài),同時上述第二開閉閥及第四開閉閥被打開,上述第一開閉閥及第三開閉閥被關閉,上述壓縮機作為內部高壓型運轉。
36.根據權利要求34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開閉閥是將從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一側向上述電動機室的方向作為順向的止回閥,上述第二開閉閥是將從上述電動機室一側向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方向作為順向的止回閥,上述第三開閉閥是將從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一側向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的方向作為順向的止回閥,上述第四開閉閥是將從上述第一四通切換閥一側向上述第二四通切換閥的方向作為順向的止回閥。
全文摘要
一種空調器,它備有通過管道依次連接壓縮機、四通切換閥、室外熱交換器、膨脹閥及室內熱交換器的制冷劑回路,在該空調器中,將收容制冷劑壓縮部和電動機的壓縮機的密閉容器內氣密地劃分成制冷劑排出室和電動機室,同時在該電動機室一側設有兩條制冷劑流通管,通過四通切換閥將各制冷劑流通管適當地切換到壓縮機的制冷劑排出側和制冷劑吸入側,能將一臺壓縮機變更為內部高壓型和內部低壓型。
文檔編號F24F3/00GK1254080SQ9912177
公開日2000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1999年9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片山勝司, 荒木誠, 藤野正樹, 田中順也, 古川基信, 嶋田哲, 竹田周司, 友田?;? 白石滿, 中村圭一, 稻垣雄史 申請人:富士通將軍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