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申請?zhí)枮?01410314339.9、申請日為2014年7月3日、發(fā)明名稱為“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專利的分案申請。
本發(fā)明涉及空氣處理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空氣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改善家居空氣環(huán)境的小家電主要有:加濕器、凈化器、除濕機,這些小家電均為單獨使用的機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戶對家居環(huán)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家庭中通常會有很多小家電。這些小家電會占用家中多個插座,電源線雜亂;并且會大量占用本來就不多的家居空間,影響室內美觀和居住環(huán)境。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空氣處理系統(tǒng)。為了對披露的實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個基本的理解,下面給出了簡單的概括。該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評述,也不是要確定關鍵/重要組成元素或描繪這些實施例的保護范圍。其唯一目的是用簡單的形式呈現(xiàn)一些概念,以此作為后面的詳細說明的序言。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所述空氣處理系統(tǒng),包括一底座和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一個或多個空氣處理裝置,所述一個或多個空氣處理裝置包括加濕裝置;所述加濕裝置包括存儲水的水箱、水泵以及通過下水管與所述水泵相連的水槽;所述水泵通過上水管與所述水箱相連;所述水泵將所述水箱中的水泵送至所述水槽。
該實施例中,通過空氣處理裝置的模塊化的設計,通過選擇不同的模塊來實現(xiàn)不同功能,給用戶帶來更多選擇空間;并且加濕裝置是一種純凈式的加濕裝置,利用水泵205將水從水箱202中泵送至水槽241,再通過自然蒸發(fā)的方式以使水槽241中的水擴散到空氣中,達到加濕的作用。
為了上述以及相關的目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包括后面將詳細說明并在權利要求中特別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說明以及附圖詳細說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僅僅是各個實施例的原則可以利用的各種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處和新穎性特征將隨著下面的詳細說明結合附圖考慮而變得明顯,所公開的實施例是要包括所有這些方面以及它們的等同。
附圖說明
圖1為一些實施例中的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立體圖;
圖2為一些實施例中的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剖視圖;
圖3為一些實施例中的第一端子排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一些實施例中的第一端子排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5為一些實施例中的第二端子排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6為一些實施例中的第二端子排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7為一些實施例中的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對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一些實施例中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9為一些實施例中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10為一些實施例中的頂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11為一些實施例中的頂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12為一些實施例中的頂蓋的結構示意圖三;
圖13為一些實施例中的除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14為一些實施例中的除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15為一些實施例中的除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三;
圖16為一些實施例中的除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四;
圖17為一些實施例中的除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五;
圖18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凈化裝置的示意圖一;
圖19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凈化裝置的示意圖二;
圖20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凈化裝置的示意圖三;
圖21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一;
圖22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二;
圖23為本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三;
圖24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四;
圖25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五;
圖26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另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一;
圖27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另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二;
圖28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另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三;
圖29為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另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四。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圖充分地示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踐它們。其他實施方案可以包括結構的、邏輯的、電氣的、過程的以及其他的改變。實施例僅代表可能的變化。除非明確要求,否則單獨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選的,并且操作的順序可以變化。一些實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換其他實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的范圍包括權利要求書的整個范圍,以及權利要求書的所有可獲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發(fā)明的這些實施方案可以被單獨地或總地用術語“發(fā)明”來表示,這僅僅是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實上公開了超過一個的發(fā)明,不是要自動地限制該應用的范圍為任何單個發(fā)明或發(fā)明構思。
如圖1和2所示,分別為本發(fā)明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的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立體圖和剖視圖。
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包括一底座5和置于底座5上的一個或多個空氣處理裝置。其中,每個空氣處理裝置都包括進風口、出風口和供電結構。本實施例中,空氣處理系統(tǒng)具有從下到上依次組合的除濕裝置4、凈化裝置3和加濕裝置2。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不以此為限,還可以是其他排列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功能的模塊化裝置。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通過空氣處理裝置的模塊化的設計,通過選擇不同的模塊來實現(xiàn)不同功能,給用戶帶來更多選擇空間。各模塊的組合采用上下疊加方法,能夠充分節(jié)省空間。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底座5包括進風口、出風口、外接電源和為鄰接空氣處理裝置供電的輸出供電結構。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底座5和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磁吸合或連接件的方式連接。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之間通過磁吸合或連接件的方式連接。頂蓋1和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磁吸合或連接件的方式連接。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通過磁吸合或者連接件的方式使各個部分方便連接。
優(yōu)選的,底座5和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磁吸合的方式連接。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之間通過磁吸合的方式連接。頂蓋1和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磁吸合的方式連接。該磁吸合的連接方式優(yōu)選為:頂蓋1的底面上、空氣處理裝置的頂面和底面上、底座5的頂面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磁性部件。頂蓋1的底面上的磁性部件和位于最上方的空氣處理裝置的頂面上的磁性部件的位置相對應并且相對應的磁性部件的極性相反。底座5的頂面上的磁性部件和位于最下方的空氣處理裝置的底面上的磁性部件的位置相對應并且相對應的磁性部件的極性相反。空氣處理裝置的頂面上的磁性部件和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的底面上的磁性部件相對應并且相對應的磁性部件的極性相反。磁性部件可以設置在頂蓋1的底面、空氣處理裝置的頂面和底面、以及底座的頂面的中心或者圓周上。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各模塊化裝置之間采用磁吸合連接的方式,不僅使得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簡便,還使得安裝過程簡便。用戶不需要使用工具即可自行完成安裝。此外,磁吸合的方式也使安裝后的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穩(wěn)固。
優(yōu)選的,底座5和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連接件的方式連接。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之間通過連接件的方式連接。頂蓋1和相鄰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連接件的方式連接。
優(yōu)選的,該連接件可以是分別設置在相鄰接的兩個面上卡槽和卡爪。通過卡爪卡入卡槽內,使各個部分連接起來。
優(yōu)選的,該連接件還可以是導向槽和導向柱的結構。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頂蓋1的底面上、空氣處理裝置的底面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導向槽。底座5的頂面上、空氣處理裝置的頂面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導向凸起,相鄰兩個面上的導向槽和導向凸起的位置相對應,使導線凸起插入導向槽內。本申請并不以此為限,也可以使得該空氣處理裝置的相鄰接的面上一個面是導向槽,另一面上是導向柱,以實現(xiàn)導向槽和導向柱的插接即可,并不限制每個面上端子排的種類。導向槽和導向柱不僅能實現(xiàn)結構對接,還能與其他連接結構配合使用時起到導向的作用。優(yōu)選的,該導向槽內可以設置有導電片,該導向柱為導電體。這種設置使得導向槽和導向柱除了可以實現(xiàn)導向作用,還能替代一部分電連接的功能。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頂蓋1的出風口設置在頂蓋1的頂面,頂蓋1的底面上開設有進風孔。頂蓋1的進風口與鄰接的空氣處理裝置的出風口相連。底座5的進風口設置在底座5的底面上,底座5的出風口設置在底座5的頂面上。多個空氣處理裝置連接時,每個空氣處理裝置的出風口與鄰接的空氣處理裝置的進風口相連。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與底座5鄰接的空氣處理裝置的進風口有兩種設置方式,具體如下: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與底座5鄰接的空氣處理裝置的進風口設置在該空氣處理裝置的側壁上。頂蓋1的出風口以及與底座5鄰接的空氣處理裝置的進風口的方向均是無遮擋的指向周圍環(huán)境。優(yōu)選的,該空氣處理裝置的底面上可以不設置進風口,則該空氣處理裝置和底座5之間的風道沒有接通,此時,風從該空氣處理裝置的進風口進入,不從底座5的進風口進入。優(yōu)選的,該空氣處理裝置的底面上可以設置進風口,則該空氣處理裝置和底座5之間的風道接通,此時,風既可從該空氣處理裝置的進風口進入,也可從底座5的進風口進入。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與底座5鄰接的空氣處理裝置的進風口設置在該空氣處理裝置的底面上。底座5的出風口與鄰接的空氣處理裝置的進風口相連。頂蓋1的出風口、底座5的進風口的方向均是無遮擋的指向周圍環(huán)境。此時,風從底座的進風口進入。該方案中與底座5鄰接的空氣處理裝置要具有足夠的強度,最好選用金屬材質。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每個出風口可以是柵格狀進風口或者孔洞狀進風口。
如圖3~7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的第一端子排的結構示意圖一和二,第二端子排的結構示意圖一和二,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對接的結構示意圖。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頂蓋1、底座5和各空氣處理裝置上設置有連接器,該連接器可以作為頂蓋1、底座5和各空氣處理裝置的電源連接接口和通信連接接口的結構。該連接器包括第一端子排9和第二端子排10。第一端子排9的一側壁上具有凸臺904,至少一個連接孔901設置在凸臺904上。第二端子排10的一個側壁設置有與凸臺904配合的凹槽140,至少一個與連接孔901相配合的連接柱110設置在凹槽140內。當?shù)谝欢俗优?和第二端子排10對接時,凸臺904嵌入凹槽140內和凹槽140卡合。第一端子排9和第二端子排10對接時,連接柱110插入連接孔901內使連接柱110的外表面和連接孔901的內表面接觸。第一端子排9的與連接孔901的軸向平行的一側壁上設置有與連接孔901電連接的至少一個第一端子902。第一端子排9的與設置有凸臺904的側壁垂直的兩相對側壁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固定座903。第二端子排10的與設置有連接柱110的凹槽140相對的一側壁上設置有與連接柱110電連接的至少一個第二端子120。第二端子排10的與設置有凹槽140的側壁垂直的兩相對側壁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固定座130。該連接孔901的內壁或者內側底壁可以是具有導電功能的材料,也可以是具有通信針腳的機構。優(yōu)選的,該連接孔901內可以專門設置有功能接觸元件。功能接觸元件為導電片或者通信針腳。當?shù)谝欢俗优?和第二端子排10對接時,連接柱110的外表面和功能接觸元件接觸。本申請只要使得該空氣處理裝置的相鄰接的面上一個面是第一端子排9,另一面上是第二端子排10,以實現(xiàn)第一端子排9和第二端子排10的插接即可,并不限制每個面上端子排的種類。實現(xiàn)線對接的運動可以是直線運動,也可以是旋轉運動。另外,依照這種對接方法,根據(jù)需要對接的導線(強電、弱電)數(shù)量,可設計不同對數(shù)的端子來實現(xiàn)。
下面舉例介紹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各個部分的結構。應當理解的是,該各個部分的結構并不以下述實施例為限。
如圖8和圖9所示,分別為本發(fā)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一和二。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底座5的底面下方設置有萬向輪501,以方便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的移動。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底座5的上表面上設置有溝槽。優(yōu)選的,溝槽為與底座同心的圓環(huán)結構。該溝槽可用于電線盤繞,方便電線的收納。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底座5的供電輸出結構具體為底座電源對接接口503。底座5還可以包括底座通信對接接口,用于通信連通。當然,底座電源對接接口503和底座通信對接接口可以集成為一個接口。該底座5還可以包括底座電源輸出接口502,用于與外部電源連接。電源對接接口503、底座通信對接接口和底座電源輸出接口502采用前述的連接器的第一端子排或者第二端子排結構。
如圖10~12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的頂蓋的結構示意圖一、二和三。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還包括一頂蓋1,置于一個或多個空氣處理裝置上。頂蓋1包括進風口191、出風口102和接受鄰接空氣處理裝置供電的供電輸入結構。該供電輸入結構設置在頂蓋1的底面上。該供電輸入結構具體為頂蓋電源對接接口107。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還可以包括設置在頂蓋底面上的頂蓋通信對接接口108,用于通信連通。當然,頂蓋電源對接接口107和頂蓋通信對接接口108可以集成為一個接口。頂蓋電源對接接口107和頂蓋通信對接接口108采用前述的連接器的第一端子排或者第二端子排結構。頂蓋1的底面上還設置有頂蓋磁體109和導向柱104。該頂蓋磁體109即為前述的磁性部件,導向柱104即為前述的導向柱結構。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頂蓋1的側壁包括內壁和外壁,內壁和外壁之間隔有間隔。頂蓋1內還設置有檢測單元。該檢測單元包括:檢測進風口181、檢測出風口182、檢測風機184和傳感器。檢測進風口181和檢測出風口182分別設置在頂蓋的外壁106的表面上。檢測風機184和傳感器設置在檢測進風口181和檢測出風口182之間的間隔內。本實施例中,該傳感器包括但:voc(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傳感器183、pm2.5檢測裝置185、以及溫度、濕度傳感器186等。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以此為限,也可以是其他種類的用于探測空氣指標的傳感器。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通過設置檢測單元可以檢測空氣的質量。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頂蓋1內還設置有電機104。該電機104用于為該空氣處理系統(tǒng)提供動力。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頂蓋1的頂面上設置有凸起,該凸起的表面上設置有顯示屏101。該顯示屏101作為人機交互界面,用于顯示當前的工作狀態(tài)、用戶正在進行的操作等等。該顯示屏的外圍是一圈指示燈帶,可以作為機器工作、停止或者故障等的指示。所述指示燈帶還可以用于指示空氣質量,例如,指示燈帶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空氣質量等級。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除基本控制外,頂蓋1還可以增加紅外收發(fā)裝置,用來控制其他家用電器。
如圖13~17所示,為本發(fā)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的除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至五。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空氣處理裝置可以是除濕裝置4。該除濕裝置4包括換熱器404、接水盤406以及水箱401。接水盤406位于水箱401的頂部,并且在接水盤406上開設有至少一個與水箱401相連通的出水孔。換熱器404與接水盤406所在的平面的夾角不等于90度。換熱器404的下端沿除濕裝置軸向方向的延長線與接水盤406所在平面相交。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換熱器404并不是同現(xiàn)有技術一樣水平或垂直的置于接水盤406的上方,換熱器404是傾斜的放置在接水盤406的上方,以使換熱器404在工作時產生的冷凝水可以沿換熱器404底端流入接水盤406,再由接水盤406流入水箱401??蛇x的,在接水盤406上設置與水箱401相通的孔,以使冷凝水通過該孔流入水箱401。可選的,所述接水盤406的用于使冷凝水流出的孔也可以直接與出水管相連,以使冷凝水通過該出水管排出所述除濕裝置。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該除濕裝置包括進風口431和出風口432。出風口432開設于除濕裝置的除濕頂蓋408上。本實施例中,除濕裝置4設置與底座5連接,因此進風口431如前所述有兩種設置方式。進風口431開設于除濕裝置的側壁和/或除濕底盤410上。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換熱器404固定板405與除濕裝置的側壁固定連接。除濕裝置的殼體包括除濕前殼402、除濕后殼403、除濕頂蓋408和除濕底盤410,換熱器404固定板405固定于除濕前殼402。可選的,換熱器404通過螺栓與換熱器404固定板405的固定連接。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換熱器404和接水盤406均設置在殼體的內部。水箱401與殼體為分體結構,在機殼上設有放置水箱401的凹槽,以使水箱401可以從除濕裝置的殼體上自由拆卸,方便用戶的使用。
除濕前殼402與除濕后殼403可以通過卡槽或螺栓等方式固定連接,在除濕后殼403上設有用于放置水箱401的凹槽。在除濕后殼403的凹槽的頂部放置接水盤406。接水盤406可以與除濕后殼403為一體結構或分體結構??蛇x的,在凹槽上可以設有滑軌,并在水箱401底部相應的位置設有滑道,以使水箱401的拆卸更加快捷省力。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進風口431可以布置于機殼底部到水箱401底部的機殼的至少部分側壁上。如圖12所示,進風口431布置于機殼底部到水箱401底部的機殼的全部側壁上。
可選的,進風口431可以布置于部分側壁上,例如僅在除濕前殼402或除濕后殼403的側壁上設置進風口431。當然,進風口431也可以設置于水箱401上方的除濕裝置的側壁上。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除濕裝置還包括壓縮機407和電器箱體。壓縮機407和電器箱體均置于除濕裝置的底部,如圖中所示,由于壓縮機407一般體積較大,因此置于除濕前殼402所包圍的空間。為了節(jié)省空間,將電器箱體則置于由除濕后殼403所包圍空間的底部,除濕后殼403上開始有用于放置水箱401的凹槽,凹槽到除濕底盤410有一定空間,電器箱體置于該空間內。電器箱體用于存放電路板。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在除濕頂蓋408上設置了下電源接口412和下通信接口411。在加濕底盤上也設置了相應的上電源接口413。進一步的,下電源接口412和下通信接口411可以為同一接口。下電源接口412、下通信接口411和上電源接口413可以是前述的連接器的第一端子排或者第二端子排結構。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除濕裝置上還設有與上述其它裝置相連的連接結構,連接結構可以是前述的連接件結構,也可以是如前所述的導向結構(如導向槽和導向柱,各裝置直接的導向柱與導向槽相應配合設置)。在除濕頂蓋408和除濕底盤410上分別設有導向槽414和導向柱415。此外,在除濕頂蓋408和除濕底盤410上也可以分別設置下磁鐵416和上磁鐵413,以使除濕裝置與其它裝置通過吸合的方式相連。該下磁鐵416和上磁鐵413可以是前述的磁性部件。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在除濕頂蓋408上設置了下電源接口412和下通信接口411。在除濕底盤410上也設置了相應的上電源接口413。各上述接口可以使前述連接器結構,并與其他裝置的相應接口的位置對應設置。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除濕裝置中的換熱器404也可以水平放置,由于換熱器404水平放置時換熱器向下滴落冷凝水的面積相對較大,因此所述接水盤406的相應的根據(jù)所述換熱器404的水平面積,相應加大尺寸。
采用上述實施例的除濕裝置,可達到以下效果:減小除濕機的尺寸;接水盤的面積不再受換熱器尺寸的限制;提高換熱效率。
如圖18~20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凈化裝置的示意圖一至三。
該凈化裝置3包括凈化前殼301、凈化模塊302、凈化后殼303,設置在凈化裝置3上面的凈化頂蓋304、設置在凈化裝置3下面的凈化盤305。該凈化裝置3的凈化模塊302固定于凈化后殼303上。更換時可拉動凈化后殼303,即可取出凈化模塊302。凈化裝置3除包含凈化模塊302外,還可以包括殺菌uv燈或納米銅銀殺菌濾網、負離子、香薰等部件。
該凈化裝置3也設置有具有前述的連接器的第一端子排或者第二端子排結構的上電源對接接口306、上通信對接接口307、下電源對接接口308和下通信對接接口309。該凈化裝置3還設置有具有前述的磁性部件的結構的上磁鐵310和下磁鐵311。該凈化裝置3還設置有具有前述的導向柱312和導向槽313結構。
如圖21~2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一至五。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加濕裝置包括:存儲水的水箱202、水泵205以及通過下水管252與水泵205相連的水槽241。水泵205通過上水管251與水箱202相連。水泵205將水箱202中的水泵送至水槽241。
在本實施例中,加濕裝置是一種純凈式的加濕裝置,利用水泵205將水從水箱202中泵送至水槽241,再通過自然蒸發(fā)的方式以使水槽241中的水擴散到空氣中,達到加濕的作用;此外,可以通過在水槽241中設置水位監(jiān)測裝置,實時對水槽241中的水位進行檢測,當水位低于某設定水位時,啟動水泵205開始泵水,當水位達到某設定水位時,停止水泵205。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水槽241內設有擋水片2411。擋水片2411的高度小于水槽241外壁2412的高度。擋水片2411的作用是減緩水泵205泵送水進入水槽241時水流的流速,防止水濺出水槽241。擋水片2411的形狀可以如圖15中所示,擋水片2411的高度低于水槽241的外壁2412,并且鋸齒狀設計,以達到減緩水流的效果。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在水箱202內還設有濾水器206。上水管251伸入至水箱202內與濾水器206相連。濾水器206起到凈化水的作用,以使進入水槽241中的水通過濾水器206被凈化,去除水中的雜質細菌等不良物質。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在水槽241內設有用于固定水泵205的下水管252的連接座208,以使下水管252在泵送水的過程中不會因為水流而移動。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水泵205和水槽241均置于加濕裝置的殼體的內部。水箱202與加濕裝置的殼體為分體結構,在加濕殼體上設置有放置水箱的凹槽。加濕裝置的殼體包括加濕頂蓋201、加濕前殼體204、加濕后殼體203。水泵205和水槽241均置于加濕前殼體204內。加濕后殼體203與加濕前殼體204通過螺栓或卡槽等連接件連接在一起。加濕頂蓋201扣于上述兩殼體的上表面,并固定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這個加濕裝置的殼體。其中,加濕后殼體203上開設有凹槽,凹槽的結構與水箱202相配合,以使水箱202可以從加濕裝置的殼體上自由拆卸,方便用戶的使用。
可選的,在凹槽的底部設有滑軌231,并在水箱202底部相應的位置設有滑道,以使水箱202的拆卸更加快捷省力。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加濕裝置包括貫穿加濕裝置的風道。水槽201圍繞該風道。
具體的設置方式可以如下:在加濕裝置的底部,即加濕前殼體204和加濕后殼體203對接后的,在底部有專門用于通風的進風口209。水槽241為中空設計,即包圍風道,風從水槽241經過時,增強風道周圍(即水槽241)水的蒸發(fā)速度。在加濕裝置的上表面(即,加濕頂蓋201),上開設有用于通風的出風口211(水蒸氣從該出風口向外蒸發(fā))。
進一步的,風道貫穿加濕裝置的中心。風道貫穿加濕裝置的中心,并且也在水槽241的中心。
因為風道需要從整個加濕裝置穿過,所以整個加濕裝置可以看成是一個環(huán)狀結構(橫切面),內環(huán)和外環(huán)的形狀可以一致或不同,內環(huán)或外環(huán)可以是圓形、方形或三角形等結構。加濕裝置優(yōu)選同心的圓環(huán)形,這種設計更利于通風和水蒸氣的蒸發(fā)。
可選的,內環(huán)的形狀決定風道的結構,即風道的(縱切面)是可以矩形,也可以是梯形等其它結構;為了更好的理解,若風道的縱切面為矩形,則可以近似理解為風道為圓柱體或立方體結構,若為梯形,則風道的結構可以是一種近圓錐體的結構。
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該加濕裝置包括供電結構。供電結構包括接受外部供電的供電輸入結構和為外部供電的供電輸出結構。供電輸入結構和供電輸出結構具體可以是電源接口。可選的,在加濕裝置的殼體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電源接口。在該加濕裝置的殼體的頂部和底部還可以設置有通信接口。進一步的,在加濕頂蓋201上設有電源通信一體接口,即電源通信下接口217,在加濕裝置底部設有電源通信上接口216;當然,電源接口和通信接口也可以是兩個分別獨立的接口,位置也可以根據(jù)與加濕裝置相對接的其它裝置上接口的位置相應設置。上述的電源接口、電源通信一體接口、通信接口可以是如前所述的連接器的第一端子排或者第二端子排結構。
整體電路位于水槽241的正中心,與風道所在位置重合,加濕頂蓋201上電源通信下接口217與電路連接件207相連,電路連接件207再與加濕裝置底部的電源、通信上接口216相連。
為了在風道中固定電源通信下接口217、電路連接件207和加濕裝置底部的電源通信上接口206,本發(fā)明在加濕裝置的底部設置固定架218,將上述部件固定連接。
加濕裝置上設有與上述其它裝置相連的連接結構,可以在加濕頂蓋201上設有卡槽212,在加濕裝置底部的殼體上設置卡爪232,以使加濕裝置與其它裝置上相應設置的卡槽或卡爪配合連接。進一步的,若連接方式為卡接,則可以在加濕裝置和其它裝置上加設磁鐵部件,以使裝置之間吸合牢固并且利用安裝;當然,磁鐵部件也可以脫離連接結構單獨設計,以使加濕裝置與其它裝置吸合相連。
采用上述實施例,可達到以下效果:結構簡單、安全性能好、無“白粉”污染、裝置易清洗;采用自然蒸發(fā)的原理,更加綠色健康。
如圖26~29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在一些說明性實施例中另一種加濕裝置的示意圖一至四。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加濕裝置包括:軸向貫穿加濕裝置的風道,存儲水的水箱201b,以及,置于水箱內的濾芯204b;其中,水箱201b圍繞風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的純凈式加濕裝置中,一般設置一個用于專門存放水的水箱,然后通過水槽(或儲水池)實現(xiàn)蒸發(fā)加濕的作用;在本實施例中,僅設計了水箱201b,水箱201b的構造如圖28所示,亦可以看成是一個水槽,水箱201b不僅用于存儲水,并且承擔了水槽的作用。這種設計簡化了現(xiàn)有技術中加濕裝置的結構,并且有效利用了空間,水箱201b可以設計得更大,無需顧忌水槽所占用的空間。
此外,由于水箱201b圍繞風道,因此水箱201b是中空結構,可以使得風從水箱201b中穿過,帶風道周圍,即水箱201b中的水蒸氣,起到迅速加濕的作用。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水箱201的內壁211b包圍風道,在濾芯204b內設有貫穿濾芯上下表面的空腔。濾芯204b通過空腔套裝于水箱的內壁201b外側。濾芯204b的作用是為了提高蒸發(fā)效率和凈化水箱中的水,因此濾芯204b也沿風道環(huán)狀設計,配合水箱201b中的環(huán)狀結構,以使風通過水箱201b時,也通過濾芯204b,從而提高加濕速率。
進一步的,為了增加濾芯204b與風的接觸面積,在設計濾芯204b的空腔結構時,濾芯204b高于水箱201b的內壁211b。水箱201b的內壁211b是低于外壁212b,而濾芯204b的高度與外壁212b的高度相同,因此濾芯204b在整個加濕過程中與風的接觸面積除了上表面的面積外,還包括高于內壁211b的濾芯204b的側壁的面積。
進一步的,還可以將濾芯204b的空腔進一步改造,以使空腔底部的面積大于空腔頂部的面積,即將濾芯204b的空腔做成上口小下口大的形狀,來增大側面與風接觸的面積,以使風與濾芯204b更好的接觸,帶走水蒸氣。
可選的,可以將濾芯204b高于水箱的內壁的部分設置向內彎折的彎折部,從而達到以下幾個效果:一是增大了濾芯204b側面與風接觸的面積;二是增大了濾芯204b上表面的面積;三是上口變小,以使風與濾芯204b充分的接觸,帶走更多的水蒸氣。
可選的,濾芯204b也可以設計成錐形,那么相應的水箱201b的內壁的結構也可以相應進行設置。
在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中,水箱201b與加濕裝置的殼體為分體結構,在加濕殼體上設有放置水箱的凹槽。
加濕裝置的殼體包括加濕頂蓋205b、加濕殼體202b、加濕內殼203b和加濕底盤209b。其中,加濕內殼203b與加濕殼體204b固定連接,連接的方式可以是螺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加濕內殼203b上設有凹槽,凹槽的結構與水箱201b相配合,以使水箱201b可以從加濕裝置的殼體上自由拆卸,方便用戶的使用。然后水箱201b的上部通過上連接條206b與加濕內殼203b連接,加濕內殼203b和加濕殼體202b的下部與加濕底盤209b固定連接,連接的方式可以是螺接、粘接、卡接等方式。
此外,加濕內殼203b的底部與加濕底盤209b有一定間距,并且在加濕殼體202b與加濕內殼203b之間的間隙中設有用于控制加濕裝置的加濕電腦板(加濕pcb),在加濕內殼203b的被加濕殼體202b包圍的一側可以通過螺栓與加濕底盤209b固定,而加濕內殼203b的另一側的底部邊緣通過下連接條207b與加濕底盤209b連接。
可選的,在加濕內殼203b的凹槽上可以設有滑軌,并在水箱202b底部相應的位置設有滑道,以使水箱202b的拆卸更加快捷省力。
可選的,加濕頂蓋205上設有出風口,從出風口可以觀察到水箱201中的濾芯204上表面,即可以理解將濾芯204的上表面裸露在空氣中,避免出風口的口徑設計過小,阻礙水蒸氣的蒸發(fā)和溢出速度。
可選的,加濕頂蓋205b并非直接設置于加濕內殼203b和上連接條206b所形成的上表面上,加濕頂蓋205b與該上表面有一定距離,在這個間距中,設置了一系列的組件,例如電源接口和通信接口。在加濕頂蓋205b上設置了下電源接口213b和下通信接口214b;同理在加濕底盤上也設置了相應的上電源接口211b和上通信接口212b。因此,這就需要在加濕頂蓋205b,與加濕內殼203b和上連接條206b所形成的上表面之間設置一個隔離水蒸氣的隔離蓋210b,加濕頂蓋205b與隔離蓋210b固定連接。下電源接口213b、下通信接口214b、上電源接口211b和上通信接口212b可以是前述的連接器的第一端子排或者第二端子排的結構。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風道貫穿加濕裝置的中心,并且也在濾芯204b的中心。
因為風道需要從整個加濕裝置穿過,所以整個加濕裝置可以看成是一個環(huán)狀結構(橫切面),內環(huán)和外環(huán)的形狀可以一致或不同,內環(huán)或外環(huán)可以是圓形、方形或三角形等結構;加濕裝置優(yōu)選同心的圓環(huán)形,即如圖17~圖20中所示的結構,這種設計更利于通風和水蒸氣的蒸發(fā)。
可選的,內環(huán)的形狀決定風道的結構,即風道的(縱切面)是可以矩形,也可以是梯形等其它結構;為了更好的理解,若風道的縱切面為矩形,則可以近似理解為風道為圓柱體或立方體結構,若為梯形,則風道的結構可以是一種近圓錐體的結構。
可選的,加濕裝置上設有與上述其它裝置相連的連接結構,連接結構可以是導向結構(如導向槽和導向柱,各裝置直接的導向柱與導向槽相應配合設置),如在加濕頂蓋205b上設有導向槽215b,并在加濕底盤上設置導向柱。此外,在加濕頂蓋205b和加濕底盤209b上也可以分別設置下磁鐵216b和上磁鐵217b,以使加濕裝置與其它裝置通過吸合的方式相連。
采用上述實施例,可達到以下效果:結構簡單、安全性能好、無“白粉”污染、裝置易清洗;采用自然蒸發(fā)的原理,更加綠色健康。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