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灶具控制系統(tǒng),具體涉及一種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有的自動控制炒灶,如圖1所示為第一種炒灶,通過傳遞桿(107)將鐵板(102)壓下觸碰行程開關(106)點火,然后通過鋼絲繩(104)上的配重鐵(105)回復原始狀態(tài)熄火,但是由于鍋會頻繁起落,容易造成鋼絲繩(104)疲勞,高溫下容易產生變形,從而使鋼絲繩(104)回往不穩(wěn)定,故障率高。如圖2所示為第二種炒灶,通過連接桿(202 )下的滾輪(208 )將鐵板(207 )壓下觸碰行程開關(204)點火,通過配重鐵(206)回復原始狀態(tài)熄火,但鉸鏈(205)處容易形成“死角”使連接桿(202)無法復位,為保證生產,不得不增加另一套手動裝置應急,又增加了許多管道件,使裝置變得復雜,成本大增。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以上技術難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采用內燃機進排氣門工作原理,利用彈簧和挺桿在長期高溫使用中完成整個工作程序,使電器在運行中避免了硬性摩擦熱和機械疲勞過度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包括控制臺,及固定在控制臺左側的導管,以及安裝在控制臺下端的接近開關,以及安裝在控制臺右上方的氣閥,所述導管下端安裝有扁螺母和彈簧螺絲,所述導管上端套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端固定有壓帽,所述連接桿下端固定有挺桿,所述導管內設置有彈簧和壓簧管,其中彈簧一端固定在導管下端的彈簧螺絲上,另一端固定在壓簧管下端,所述壓簧管上固定有滑塊,所述滑塊右端安裝有鋼球,所述鋼球右側設置有與鋼球相接觸的杠桿,所述杠桿下端安裝有拉簧,所述杠桿中間部位設置有定位螺絲,所述杠桿通過定位螺絲固定在控制臺上。進一步地,所述氣閥左端安裝有閥芯,并與杠桿上端相連。進一步地,所述挺桿下端與壓簧管上端面點接觸。進一步地,所述挺桿總長350mm,由三段組成,其中各段長分別為120mm, 120mm,130mm,且各段之間點接觸。進一步地,所述導管的前后開有兩條散熱槽。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上開有兩條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不用硬性傳動,機械部件電器元件不會產生直接摩損和零件卡死或疲勞斷裂。2、接近開關不產生摩擦碰撞和噪音以至零件松動。3、機械傳動氣閥開啟,不需用電并節(jié)約電,不受高溫、水、油煙、電等情況的干擾。[0015]4、杠桿控制產生多功能動作,結構簡單,靈活牢固,節(jié)約制造成本。5、抬鍋時就能氣斷火滅,節(jié)約燃料,避免無功燃燒浪費。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圖1為現有的第一種炒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的第二種炒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包括控制臺7,及固定在控制臺7左側的導管6,以及安裝在控制臺7下端的接近開關20,以及安裝在控制臺7右上方的氣閥8,所述導管6下端安裝有扁螺母15和彈簧螺絲16,所述導管6上端套設有連接桿2,所述連接桿2上端固定有壓帽1,所述連接桿2下端固定有挺桿10,所述導管6內設置有彈簧14和壓簧管11,其中彈簧14 一端固定在導管6下端的彈簧螺絲16上,另一端固定在壓簧管11下端,所述壓簧管11上固定有滑塊13,所述滑塊13右端安裝有鋼球18,所述鋼球18右側設置有與鋼球18相接觸的杠桿19,所述杠桿19下端安裝有拉簧21,所述杠桿19中間部位設置有定位螺絲17,所述杠桿19通過定位螺絲17固定在控制臺7上。其中,所述氣閥8左端安裝有閥芯9,并與杠桿19上端相連;所述挺桿10下端與壓簧管11上端面點接觸;所述挺桿10總長350mm,由三段組成,其中各段長分別為120mm,120mm,130mm,且各段之間點接觸,極大地減小了熱傳遞面積,阻斷了熱量的傳遞,保證了挺桿10正常工作狀態(tài);所述導管6的前后開有兩條散熱槽5,使導管6內的熱量從散熱槽5散發(fā)出去,有效避免彈簧14及導管6受高溫影響而變形;所述連接桿2上開有兩條槽4,使連接桿2內的熱量能夠順著連接桿2散發(fā)出去。當鍋置灶上,觸到壓帽I時,挺桿10向下移動,彈簧14受力收縮,其上滑塊13隨之下移,推動杠桿19,此時杠桿19下端右移至接近開關20,電子點火;杠桿19上端左移,拉動閥芯9,氣閥8開啟供氣,即點火,供氣同時動作至火旺,炒灶工作。當鍋抬起,彈簧14彈起,滑塊13上行,杠桿19恢復至炒灶工作前狀態(tài),即同時關閉氣閥8和接近開關20,炒灶熄火。為此往復,達到“鍋落火旺,鍋起火滅”之目的。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臺,及固定在控制臺左側的導管,以及安裝在控制臺下端的接近開關,以及安裝在控制臺右上方的氣閥,所述導管下端安裝有扁螺母和彈簧螺絲,所述導管上端套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端固定有壓帽,所述連接桿下端固定有挺桿,所述導管內設置有彈簧和壓簧管,其中彈簧一端固定在導管下端的彈簧螺絲上,另一端固定在壓簧管下端,所述壓簧管上固定有滑塊,所述滑塊右端安裝有鋼球,所述鋼球右側設置有與鋼球相接觸的杠桿,所述杠桿下端安裝有拉簧,所述杠桿中間部位設置有定位螺絲,所述杠桿通過定位螺絲固定在控制臺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閥左端安裝有閥芯,并與杠桿 上端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桿下端與壓簧管上端面點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桿總長350mm,由三段組成,其中各段長分別為120mm,120mm, 130mm,且各段之間點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的前后開有兩條散熱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上開有兩條槽。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閥為二位二通換向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炒灶觸感自動控制裝置系統(tǒng),包括控制臺,及固定在控制臺左側的導管,以及安裝在控制臺下端的接近開關,以及安裝在控制臺右上方的氣閥,所述導管下端安裝有扁螺母和彈簧螺絲,所述導管上端套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端固定有壓帽,所述連接桿下端固定有挺桿,所述導管內設置有彈簧和壓簧管,其中彈簧一端固定在導管下端的彈簧螺絲上,另一端固定在壓簧管下端,所述壓簧管上固定有滑塊,所述滑塊右端安裝有鋼球,所述鋼球右側設置有與鋼球相接觸的杠桿,所述杠桿下端安裝有拉簧,所述杠桿中間部位設置有定位螺絲,所述杠桿通過定位螺絲固定在控制臺上,這種炒灶能夠達到“鍋落火旺,鍋起火滅”之目的。
文檔編號F24C3/12GK202915416SQ201220510348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魏彩平 申請人:湖北奇具節(jié)能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