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塑料瓶瓶底水冷卻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吹塑成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塑料瓶瓶底水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生活中常見的碳酸飲料、飲用水、果汁和茶飲料等,絕大多數(shù)是PET塑料瓶包裝的,而且PET塑料瓶還廣泛用于食品、化工、藥品包裝等眾多領域。
[0003]PET材料在常溫下為非晶體材料,分子排列無序,各項均勻。塑料瓶的成型過程是將瓶坯加熱110°C以上,然后利用拉伸桿吹起膨脹(俗稱吹瓶),在模具中形成所需要的形狀和大小的塑料瓶。PET材料在加熱到100°C以上時就會產生結晶現(xiàn)象,塑料瓶的瓶底部分是最厚的結晶之后會產生各向異性的特性,不同方向的應力不同,產生了隱患。灌裝碳酸飲料時,氣壓一般為4.5公斤,就會使瓶底產生裂紋,危害產生和用戶安全。
[0004]傳統(tǒng)的生產過程中,吹瓶之后讓剛剛受熱完成吹瓶之后的PET塑料瓶自然冷卻,因為自然冷卻時間較長,結晶程度較大,容易導致冷卻后的PET瓶因為厚度不同,結晶分布不同,出現(xiàn)顆粒、凹陷甚至裂紋。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
[0006]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種塑料瓶瓶底水冷卻裝置,包括機架、水箱、水栗和噴水結構;
[0008]所述機架頂部設有工作臺;所述噴水結構設于所述工作臺上方;所述噴水結構的噴水端垂直所述工作臺朝上,其進水口與所述水栗的排水口連接;所述水栗的入水口與所述水箱的儲水腔連通;所述水栗提供的水壓,為水流在所述噴水結構處打散并噴出提供動力。
[0009]進一步說明,所述噴水結構為霧化噴嘴,包括頂蓋和噴嘴本體;所述噴嘴本體設有液道、氣道、環(huán)形氣槽和氣孔;所述環(huán)形氣槽設于所述噴嘴本體的上端,為所述噴嘴本體的上端面的下方環(huán)繞所述噴嘴本體側面的凹槽狀結構;所述氣孔設于所述噴嘴本體的上端面,所述氣孔與所述環(huán)形氣槽相通;所述液道設于所述噴嘴本體內部;所述液道的進水口位于所述噴嘴本體側面,所述液道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噴嘴本體的上端面,并靠近所述氣孔;所述氣道設于所述噴嘴本體內部,并位于所述液道一側;所述氣道的進氣口位于所述噴嘴本體側面,并不與所述進水口重合,所述氣道的出氣口與所述環(huán)形氣槽相通;所述頂蓋蓋壓固定于所述噴嘴本體上端,所述環(huán)形氣槽的環(huán)狀開口緊貼于所述容腔的側壁,且使得所述出水口與所述噴口對齊。
[0010]更優(yōu)的,所述進水口設有水管接頭,所述進氣口設有氣管接頭,所述水管接頭和所述氣管接頭均為直插式快速接頭。
[0011 ] 更優(yōu)的,所述氣管接頭和所述水管接頭內設有過濾網。
[0012]更優(yōu)的,所述水管接頭設有液流調節(jié)開關,所述氣管接頭設有氣流調節(jié)開關。
[0013]更優(yōu)的,所述噴水結構有多個,并呈直線排列設置于所述工作臺的上表面。
[0014]進一步說明,頂蓋與所述噴嘴本體的上端通過螺紋連接。
[0015]更優(yōu)的,所述氣孔至少為兩個,等間距的設于所述出水口周圍。
[0016]更優(yōu)的,所述水箱和所述水栗設于所述機架的內部,其底面安裝固定于所述機架底部的支撐梁上。
[0017]更優(yōu)的,所述水箱的箱壁有兩層,兩層結構之間的夾腔內真空結構。
[0018]本發(fā)明根據上述內容,提出一種塑料瓶瓶底水冷卻裝置,其設有的水栗將所述水箱內的水抽出,并將水從所述噴水結構設有的噴口噴出,最終使得噴出的水接觸塑料瓶瓶底,從而達到快速冷去塑料瓶瓶底的效果,更優(yōu)的是,所述噴水結構為霧化噴嘴,使得所述噴水結構噴出的水呈水霧狀,使得所述塑料瓶瓶底水冷卻裝置的對塑料瓶瓶底的冷卻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2是圖1中實施例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0021]圖3是本發(fā)明中噴水結構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22]圖4是圖3中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0023]圖5是圖3中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圖3中實施例分解后的剖式結構示意圖。
[0025]其中:機架200,水箱300,水栗400,噴水結構100,頂蓋110,噴口 111,噴嘴本體120,液道121,進水口 1211,出水口 1212,氣道122,進氣口 1221,出氣口 1222,環(huán)形氣槽123,氣孔124,水管接頭130,氣管接頭140。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0027]如圖1-6所示,一種塑料瓶瓶底水冷卻裝置,包括機架200、水箱300、水栗400和噴水結構100 ;
[0028]所述機架200頂部設有工作臺;所述噴水結構100設于所述工作臺上方;所述噴水結構100的噴水端垂直所述工作臺朝上,其進水口 1211與所述水栗400的排水口連接;所述水栗400的入水口與所述水箱300的儲水腔連通;所述水栗400提供的水壓,為水流在所述噴水結構100處打散并噴出提供動力。
[0029]所述噴水結構100為霧化噴嘴,包括頂蓋110和噴嘴本體120 ;所述噴嘴本體120設有液道121、氣道122、環(huán)形氣槽123和氣孔124 ;所述環(huán)形氣槽123設于所述噴嘴本體120的上端,為所述噴嘴本體120的上端面的下方環(huán)繞所述噴嘴本體120側面的凹槽狀結構;所述氣孔124設于所述噴嘴本體120的上端面,所述氣孔124與所述環(huán)形氣槽123相通;所述液道121設于所述噴嘴本體120內部;所述液道121的進水口 1211位于所述噴嘴本體120側面,所述液道121的出水口 1212位于所述噴嘴本體120的上端面,并靠近所述氣孔124 ;所述氣道122設于所述噴嘴本體120內部,并位于所述液道121 —側;所述氣道122的進氣口 1221位于所述噴嘴本體120側面,并不與所述進水口 1211重合,所述氣道122的出氣口1222與所述環(huán)形氣槽123相通;所述頂蓋110蓋壓固定于所述噴嘴本體120上端,所述環(huán)形氣槽123的環(huán)狀開口緊貼于所述容腔的側壁,且使得所述出水口 1212與所述噴口 111對齊。
[0030]水流從所述噴嘴本體120側面的進水口 1211進入所述液道121,最終從所述出水口 1212射出;與此同時,氣流從所述噴嘴本體120側面的進氣口 1221進入所述氣道122,再到達所述環(huán)形氣槽123內,當所述環(huán)形氣槽123充滿后,氣體會從所述出水口 1212周邊設有的氣孔124噴出;由于所述出水口 1212射出的水和所述氣孔124噴出的氣體考得很近,而且所述氣孔124噴出的氣體的氣壓和速度很大,使得所述出水口 1212射出的水被氣流打散,水和氣體打散混合充分霧化后,最終從所述噴口 111噴出。
[0031]所述噴嘴的進水口 1211和進氣口 1221是設置于側面的,使得所述噴嘴本體120的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