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及接合方法
【專利摘要】在本發(fā)明中,在將橡膠構件的端部疊合且接合到一起時,通過增加接合面積能夠以比傳統(tǒng)使用的接合面積小的接合面積進行接合。本發(fā)明是一種用于使橡膠構件(輪胎構成構件)(70)的在上側的一端部(71)和在下側的另一端部(72)疊合且接著接合橡膠構件(70)的端部的接合裝置。繞著傾斜軸轉動的加壓輥(圓盤狀輥)(45)在被壓抵橡膠構件(70)的疊合著的上側端部(71)的狀態(tài)下滾動,并且上側端部(71)通過此時產生的剪切力被拉伸,這增加了兩端部(71、72)之間的接合面積。
【專利說明】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及接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及接合方法,其中橡膠構件的端部彼此抵靠并接合。
【背景技術】
[0002]已知一種設置在輪胎成型設備中的接合裝置,其被構造成:使例如是輪胎構成構件等的橡膠構件的端部在成型鼓上沿上下方向疊合、也就是以端部中的一個端部被定位在輪胎成型鼓的徑向外側并且另一端部被定位在輪胎成型鼓的徑向內側的狀態(tài)在成型鼓上沿上下方向疊合;使加壓輥壓抵疊合部分;并且將端部接合到一起(例如,參見專利文獻I)。
[0003]圖9是示意性地示出輪胎構成構件的這種接合的原理的立體圖。
[0004]在該傳統(tǒng)的輪胎構成構件的接合裝置中,由橡膠材料制成且具有預定長度的輪胎構成構件100被以其端部101和102沿上下方向彼此疊合的狀態(tài)繞著成型鼓卷繞,并且加壓輥110在疊合部分上滾動并對該疊合部分加壓。這使得輪胎構成構件100的端部101和102能夠利用未硫化橡膠的粘合性而接合在一起,由此形成諸如胎體簾布層等的筒狀體。
[0005]在使輪胎構成構件的兩端部疊合且加壓輥110從上方對疊合部分加壓以使疊合部分接合的這種情況下,理所當然地,疊合的量(接合面積)越小(或越窄),疊合部分的接合強度越低。因而,存在著除非確保了一定的接合面積否則不能維持所需接合強度的問題。
[0006]現有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73395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9]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0]鑒于當具有預定長度的橡膠構件的端部被接合到一起時出現的傳統(tǒng)問題做出本發(fā)明,并且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即使在像傳統(tǒng)途徑中一樣僅通過使橡膠構件的兩端部疊合并且使加壓輥壓抵疊合部分而不能維持接合強度的接合面積小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增加接合時的接合面積使得允許以所需的接合力(或粘合力)進行接合。
[0011]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2]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是一種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用于在橡膠構件的端部中的一個端部在上側而另一端部在下側的疊合起來的狀態(tài)下接合所述橡膠構件的疊合著的端部,所述裝置包括:加壓輥,所述加壓輥繞著相對于所述橡膠構件的端部表面傾斜的傾斜軸轉動;用于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疊合著的上側端部的部件;以及移動單元,所述移動單元用于在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滾動,其中,通過在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的同時使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滾動,使所述上側端部延伸并且使待接合的所述端部之間的接合面積增加后進行接合。
[0013]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種一種橡膠構件的接合方法,其用于在橡膠構件的端部中的一個端部在上側而另一端部在下側的疊合起來的狀態(tài)下接合所述橡膠構件的疊合著的端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疊合著的上側端部,其中所述加壓輥繞著相對于所述橡膠構件的端部表面傾斜的傾斜軸轉動;以及在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滾動,其中,通過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并使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滾動,使所述上側端部延伸并且使待接合的所述端部之間的接合面積增加后進行接合。
[0014]發(fā)明的效果
[0015]根據本發(fā)明,即使在通過使橡膠構件的端部彼此疊合并且從上方對疊合部分加壓以將橡膠構件接合的傳統(tǒng)加壓輥不能獲得所需的接合力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增加接合面積以所需的接合力接合橡膠構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接合裝置中使用的圓盤狀輥,其中圖1的(A)是其立體圖,圖1的(B)是其主視圖。
[0017]圖2的⑷是圓盤狀輥的平面圖,圖2的⑶是從與圖2的⑷中的線LI垂直的方向上觀察到的圓盤狀輥的側視圖。
[0018]圖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實施方式的用于輪胎構成構件的接合裝置的構造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
[0019]圖4是當沿著圖3中的箭頭X方向觀察時的接合單元的仰視圖。
[0020]圖5是當沿著圖4中的箭頭Y-Y方向觀察時的截面圖,并且示出了當圓盤狀輥被安裝在輥軸上的狀態(tài),其中輥軸被固定至圓盤狀輥用的支撐件。
[0021]圖6是示出被接合到一起的輪胎構成構件的端部的立體圖。
[0022]圖7是通過被埋設在胎體簾布層內的簾線之間的間隔的延伸與接合部的粘合范圍(成型鼓的軸線方向的長度)之間的關系來表示當利用相同的拉伸力拉動通過使胎體簾布層的端部在成型鼓上接合而形成的胎體簾布層時的本發(fā)明的產品的拉伸強度和傳統(tǒng)產品的拉伸強度的圖表。
[0023]圖8是示出作為傳統(tǒng)產品的胎體簾布層和作為本發(fā)明的產品的胎體簾布層的通過分別對拉伸前后的狀態(tài)進行比較的模式圖。
[0024]圖9是示意性地示出利用傳統(tǒng)的加壓輥的輪胎構成構件的接合的原理的立體圖?!揪唧w實施方式】
[0025]將參照附圖來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接合裝置。
[0026]首先,將給出本接合裝置中待使用的加壓輥(本實施方式中的圓盤狀輥)的說明。
[0027]圖1示出了圓盤狀輥,其中圖1的(A)是其立體圖,圖1的(B)是其主視圖。圖2的(A)是圓盤狀輥的平面圖,圖2的(B)是當沿著與圖2的(A)中的線LI垂直的方向觀察時的圓盤狀輥的側視圖。
[0028]如圖1的(A)所示,圓盤狀輥45具有滾動面45b,該滾動面45b向圓盤狀輥45的中心傾斜并且在橡膠構件、即本實施方式中的輪胎構成構件70的沿上下方向疊合的上側端部71和下側端部72上滾動。圓盤狀輥45優(yōu)選地形成為包括上下平坦面的截頭圓錐形。
[0029]如圖2的⑶所示,圓盤狀輥45經由軸承47以可轉動的方式由輥軸46支撐,輥軸46是被固定至后述的接合裝置的支撐件45a的傾斜軸。
[0030]如圖2的(A)所示,輥軸46被布置成:在平面圖中,相對于輥45的行進方向朝向接合端73以預定傾斜角度Θ I傾斜,并且被布置成:相對于輪胎構成構件70的上側端部71以Θ 2向前傾斜。圓盤狀輥45的滾動面45b具有粗糙面,在整個粗糙面上通過滾刀等形成有多個凸部和凹槽或者多個凸起和凹陷。
[0031]當后述的設置有圓盤狀輥45的接合裝置移動時,圓盤狀輥45以傾斜的滾動面45b被壓抵輪胎構成構件70的上側端部71的狀態(tài)繞著輥軸46滾動。圓盤狀輥45被布置成相對于行進方向以Θ I傾斜(圖2的(A))并且相對于端部71的表面以Θ2傾斜(圖2的(B)),使得當圓盤狀輥45通過接合裝置被壓抵端部71的同時移動時,圓盤狀輥45在滾動時沿著圖2的(A)中的線LI抵靠端部71,以朝向與線LI垂直的方向施加剪切力S。
[0032]當剪切力S作用在輪胎構成構件70的端部71上時,由橡膠材料制成的端部71延伸,相應地端部71和72彼此疊合的接合(粘合)面積增加了,并且利用增加的接合面積進行接合。
[0033]因此,即使在像傳統(tǒng)途徑中一樣僅通過在輪胎構成構件70的端部彼此疊合的狀態(tài)使筒狀輥在上側端部71上被加壓且滾動而不能獲得所需接合強度的情況中,也能夠通過利用本圓盤狀輥45獲得所需的接合強度。此外,在接合前用于端部71和72的疊合的余量相同的情況中,能夠獲得較大的接合力。
[0034]圓盤狀輥45的接合面經受過表面粗糙化處理,因而,與接合面未經受過表面粗糙化處理的情況相比,當圓盤狀輥45被壓抵并在輪胎構成構件70上滾動時,能夠通過端部71與接合面的摩擦力在抵靠接合面的端部71中產生較大的剪切力S,由此使得端部71能夠更加有效地延伸。
[0035]此外,將端部71和72之間的疊合寬度設定為小于圓盤狀輥45的滾動面45b的寬度(加壓寬度)使得當施加剪切力S至端部71以使端部71延伸時,端部71能夠均勻地擴展。
[0036]下面說明設置有上述圓盤狀輥45的接合裝置。
[0037]圖3是示意性地示出接合裝置的構造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
[0038]如圖所示,接合裝置I包括:具有沿水平方向保持的軸線的筒狀成型鼓2 ;以及在用于接合輪胎構成構件70的成型鼓2的軸線方向上并排配置的一對接合單元30。接合裝置I進一步包括移動部件10,其用于使一對接合單元30在成型鼓2的軸線方向和徑向(圖1中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移動。移動部件10沿著成型鼓2的外周面布置在成型鼓2的上方。
[0039]成型鼓2是在未硫化輪胎的成型時支撐待被接合的輪胎構成構件70的支撐件、被構造成能夠繞著其軸線轉動且通過設置在其外周的氣囊等能夠伸縮。成型鼓2在其外周的預定位置處卷繞有與成型鼓2的一周對應的長度的輪胎構成構件70、并且以同軸的方式保持筒狀的輪胎構成構件70。成型鼓2通過與其連接的驅動單元(未示出)、設置在驅動單元內的諸如馬達等的驅動源以及來自驅動源的轉動動力的傳動機構被驅動轉動,并且成型鼓2能夠使輪胎構成構件70以預定的轉動速度轉動并且使其停止在任意轉動角度。
[0040]從供給單元(未示出)朝向成型鼓2供給輪胎構成構件70,并且以使得卷繞的輪胎構成構件7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彼此疊合地布置的方式繞著成型鼓2卷繞輪胎構成構件70。
[0041]本身為已知構件的輪胎構成構件70通過用未硫化橡膠涂敷由有機纖維或鋼制成的簾線而形成。在表面上的橡膠中,多個簾線(未示出)以沿著成型鼓2的軸線方向延伸的方式平行地配置。
[0042]成型鼓2將輪胎構成構件70的待接合的兩端部71和72支撐成使得兩端部71和72沿上下方向處于彼此疊合的狀態(tài),并且接合裝置I使在輪胎構成構件70的沿上下方向疊合的端部71和72上的各接合單元30沿著端部71和72之間的接合端73移動以使端部71和72接合。
[0043]接合裝置I具有相對于成型鼓2的軸線方向上的中央部CL對稱的構造。因而,在下文中,將給出相對于中央部CL的一側的說明。
[0044]移動構件10包括與成型鼓2的軸線平行鋪設的導軌11、與導軌11平行地布置且位于導軌11上方的螺紋軸12、以使得轉軸13A與螺紋軸12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布置的馬達13和安裝以上構件的框架(未示出)。
[0045]移動部件10通過框架能夠轉動地支撐螺紋軸12,并且具有在固定至螺紋軸12的從動輪14與固定至馬達13的轉軸13A的驅動輪15之間架設的無端帶16。此外,移動部件10通過驅動輪15、帶16和 從動輪14將來自馬達13的轉動動力傳動至螺紋軸12,由此使螺紋軸12沿繞著其軸線的兩方向以預定速度轉動。
[0046]移動部件10具有安裝在螺紋軸12上的安裝架17和以向下延伸的方式被固定至安裝架17的側表面的活塞.氣缸機構18。
[0047]安裝架17由螺紋傳動機構驅動,螺紋傳動機構由與螺紋軸12螺合的滾珠絲杠等構成,其中螺紋軸12貫通滾珠絲杠等。也就是,安裝架17具有螺紋孔和供導軌11滑動地貫通的導孔,并且伴隨著螺紋軸12的轉動,安裝架17在被導軌11引導的同時在沿著成型鼓2的軸線的兩方向上以預定速度移動。
[0048]活塞?氣缸機構18具有在氣缸18S內可伸縮地移動的活塞桿18P?;钊麠U18P以朝向成型鼓2的軸線延伸的方式布置在成型鼓2的上方。活塞.氣缸機構18使得活塞桿18P前進或縮回,并因而引起被固定至其前端(下端)的接合單元30移動至或移動離開輪胎構成構件70。也就是,活塞?氣缸機構18使被固定至接合單元30的圓盤狀輥45等以預定壓力壓抵輪胎構成構件70的待接合的上側端部71或者將圓盤狀輥45等向上拉動遠離上側端部71。
[0049]接合單元30包括被固定至移動部件10的活塞桿18P的矩形板狀固定構件60和被固定至固定構件60的下表面的矩形框體31??蝮w31沿著輪胎構成構件70的接合部布置。接合單元30通過移動部件10與固定構件60和框體31 —體地移動。
[0050]圖4是沿著圖3中的箭頭X方向觀察到的接合單元30的仰視圖并且示出了透過固定構件60 (圖4中虛線表示)看到的接合單元30的框體31側的構造。
[0051]如圖4所示,接合單元30在框體31內具有沿接合方向從前側(左側)朝向后側(右側)依次配置的浮動防止棍32、拉鏈棍(zipper roll) 40和用作加壓棍的圓盤狀棍45。此外,與圓盤狀輥45鄰接地(圖4中在其下側)固定有作為另一加壓輥的小直徑側加壓輥(優(yōu)選地具有環(huán)形形狀)48。此外,作為又一加壓輥的后部加壓輥(本實施方式中為環(huán)狀輥)50布置在圓盤狀輥45的后方。
[0052]浮動防止輥32和拉鏈輥40分別以能夠繞其軸線轉動的方式由支撐件32a和支撐件40a支撐,并且支撐件32a和40a均通過后述的施力部件連接至固定構件60。類似地,圓盤狀輥45的支撐件45a通過施力部件連接至固定構件60。另一方面,環(huán)狀輥50直接連接至固定構件60。
[0053]浮動防止輥32由支撐件32a可轉動地支撐并且具有形成為曲率與成型鼓2的表面形狀對應的凹曲面狀的外周面,并且浮動防止輥32被布置成使得其軸線方向與垂直于成型鼓2的軸線方向的方向一致。
[0054]浮動防止輥32被壓抵輪胎構成構件70的兩端部71和72并在兩端部71和72上滾動,以便將兩端部71和72的沿上下方向彼此疊合的部分及其周邊區(qū)域壓抵成型鼓2。
[0055]拉鏈輥40均具有圓筒狀,并且在兩側由軸支撐件40a支撐拉鏈輥40的一端部。此夕卜,拉鏈輥40以關于輪胎構成構件70的接合端73對稱的方式布置,使得拉鏈輥40的各軸線相對于與行進方向垂直的直線朝向行進方向以預定角度傾斜。這里,拉鏈輥40被布置成使得預定角度設定在例如5°與30°之間并且使得兩軸線之間的交點被定位在接合端73的上方。
[0056]拉鏈輥40分別具有多個突起41,各突起沿著相對的邊緣部在軸線方向上突出并且以等間隔和相同的數量沿周向形成,并且在接合端73側,突起41之間的凹部和突起41以相同的節(jié)距沿周向交替地設置。
[0057]以上突起41和凹部沿著各拉鏈輥40的周向交替地配置,一個拉鏈輥40的一些突起41進入另一拉鏈輥40的突起41之間(S卩,凹部)并與之咬合,并由此使拉鏈輥40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地轉動。
[0058]由于在拉鏈輥40的轉動移動過程中,拉鏈輥40的各突起41抵靠輪胎構成構件70的端部71和72以便壓抵各端部71和72的預定范圍,并由此將端部71和72朝向彼此拉動以消除輪胎構成構件的松弛等,因此拉鏈輥40將輪胎構成構件正確地定位在成型鼓2上。
[0059]圖5是從圖4中的箭頭Y-Y方向觀察時的截面圖,并且示出了圓盤狀輥45被安裝在固定至圓盤狀輥45用的支撐件45a的輥軸46上的狀態(tài)。
[0060]如上所述,輥軸46如圖所示相對于輪胎構成構件的端部71傾斜。
[0061]與圓盤狀輥45鄰接地,側加壓輥48通過軸承49可轉動地安裝在輥軸48a上,輥軸48a固定至支撐著圓盤狀輥45的同一支撐件45a上。側加壓輥48在其外周面上具有等間隔形成的多個槽,并且側加壓輥48鄰接地布置在圖5中的右側,也就是圓盤狀輥45的外側(接合端側)。
[0062]側加壓輥48在圓盤狀輥45的滾動面45b抵靠輪胎構成構件70的上側端部71并且使上側端部71延伸時抵靠輪胎構成構件70的下側端部72并且保持該下側端部72,以便防止下側端部72與上側端部71 一起移動。
[0063]在圖5中,附圖標記62表示被裝配至框體31的諸如機械或液壓彈簧等的施力部件??蝮w31通過施力部件62連接至固定構件60。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環(huán)狀輥50直接連接至固定構件60,并且在環(huán)狀輥50未抵靠輪胎構成構件70的自由狀態(tài)下,如圖3所示,環(huán)狀輥50的下端被定位在連接浮動防止輥32的下端、拉鏈輥40的下端和圓盤狀輥45的下端的直線的上方。
[0064]因此,當在圖3的狀態(tài)下活塞.氣缸機構18的活塞桿18P被致動使固定構件60向下移動時,首先,浮動防止輥32、拉鏈輥40和圓盤狀輥45抵靠輪胎構成構件70的上側端部71。此后,固定構件60抵抗施力部件62的施力進一步向下移動,并且當環(huán)狀輥50抵靠端部71時,施加了壓力以將環(huán)狀輥50加壓到端部71的橡膠材料內從而使向下移動停止。
[0065]利用以上構造,在環(huán)狀輥50借助于活塞?氣缸機構18的壓力對端部71加壓的同時,浮動防止輥32、拉鏈輥40和圓盤狀輥45借助于抵抗施力部件62的施力的力對端部71加壓,以由此接合兩端部71和72。
[0066]在該情況中,由于活塞桿18P的向下加壓力直接作用于環(huán)狀輥50,因此環(huán)狀輥50的加壓力大于輥32、40和45等的通過施力部件62的向下加壓力起作用的加壓力。
[0067]下面說明通過接合裝置I接合由橡膠制成的輪胎構成構件70的端部71和72的過程和通過接合端部71和72來制造輪胎構成構件70的制造方法。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執(zhí)行以下過程等。
[0068]控制器具有:未示出的微型計算機,其例如包括微型處理器(MPU) ;R0M(只讀存儲器),其存儲用于執(zhí)行各種控制處理的程序;以及RAM(隨機存取器),其臨時存儲待由MPU直接讀取的數據。此 外,控制器通過連接部件與裝置的各部分連接并且對連接至控制器的各部分進行控制,以使得各部分在預設時刻或在預設條件下為了執(zhí)行各接合作業(yè)而彼此關聯(lián)地作業(yè)。
[0069]為了接合輪胎構成構件70的端部71和72 (參見圖1),首先將待布置在輪胎構成構件70內側的諸如內襯等的構件布置在成型鼓2的外周,接著將輪胎構成構件70繞著轉動的成型鼓2的外周卷繞一圈,并且使成型鼓2停止。此時,端部71和72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疊合,并且接合單元30通過移動部件10布置在加壓位置。
[0070]隨后,通過移動部件10使一側(圖3中左側)的接合單元30移動至成型鼓2的中央部CL。接著,移動部件10 —旦停止,就致動活塞.氣缸機構18以使接合單元30向下移動,以便抵著輪胎構成構件70的疊合端部71和72 (參見圖2)對浮動防止輥32、各拉鏈輥40和環(huán)狀輥50加壓(作為優(yōu)選的加壓條件,活塞?氣缸機構18的壓力在20kgf至140kgf的范圍)。這使得浮動防止輥32和拉鏈輥40的外周部(突起41的頂端部)抵靠輪胎構成構件70的端部71和72。
[0071]隨后,致動移動部件10以使接合單元30在成型鼓2的軸線方向上、也就是沿著輪胎構成構件70的接合端73移動。浮動防止輥32、拉鏈輥40、圓盤狀輥45、側加壓輥48和環(huán)狀輥50被壓抵輪胎構成構件70的端部71和72,并因此與接合單元30的移動一起沿著輪胎構成構件的接合端73滾動。
[0072]此時,浮動防止輥32在順次地對端部71和72加壓的同時在兩端部71和72上滾動,并且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傾斜的拉鏈輥40在將兩端部71和72朝向彼此拉動的同時在兩端部71和72上滾動。接著,由隨后滾動的圓盤狀輥45的滾動面45b產生的剪切力作用于輪胎構成構件70的上側端部71,以使端部71延伸、也就是增加端部71和72之間的疊合部分的粘合面積。此時,側加壓輥48保持著下側端部72以便防止當圓盤狀輥45使上側端部71延伸時下側端部72與上側端部71 —起移動。隨后,環(huán)狀輥50 (參見圖4)牢固地對兩端部71和72之間的增加的接合面積加壓以使端部71和72接合。
[0073]優(yōu)選地,設置有從環(huán)狀輥50的內部或外部對環(huán)狀輥50進行加熱的加熱部件(未示出)。也就是,加熱部件被用于將環(huán)狀輥50的滾動面加熱至預定溫度并維持該溫度,由此使在加壓(摩擦)位置的輪胎構成構件70的兩端部71和72附近的橡膠軟化,這增加了環(huán)狀輥50的在兩端部71和72之間的接合效果,以允許端部71和72以高的接合強度接合。
[0074]在如上所述的方式中,利用一側的接合裝置I將輪胎構成構件的接合進行到某種程度,并接著致動另一側的活塞.氣缸機構18以使(圖3中的右側的)接合單元30向下移動到成型鼓2的中央部CL附近。然而,下降位置被設定為通過左側的接合單元30進行的接合已經完成的位置,并且將右側的接合單元30從下降位置沿著與右側單元30的行進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也就是,將一對接合單元30以相同速度沿著彼此相反的方向在成型鼓2的軸線方向上向外移動,以使得輥32、50、拉鏈輥40和圓盤狀輥45中的每一個均沿著端部71和72滾動以順次地接合整個端部71和72。
[0075]圖6是示出如此接合到一起的輪胎構成構件70的端部71和72的立體圖。輪胎構成構件70在端部71被延伸以增加接合面積的狀態(tài)而接合。
[0076]可以諸如通過在接合了的輪胎構成構件70上布置另一輪胎構成構件等來成型具有預定形狀和結構的未硫化輪胎,并且可以通過使未硫化輪胎硫化和成型來制造各種類型的輪胎。
[0077]如此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圓盤狀輥45與浮動防止輥32、拉鏈輥40、環(huán)狀輥50和側加壓輥48結合以構成接合單元30,使得與滾動相關聯(lián)的行進方向被限制為確保直進性,由此使得能夠穩(wěn)定動作。
[0078]盡管已經采用在成型鼓2上接合輪胎構成構件70的接合裝置作為示例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接合裝置I的使用也允許甚至在諸如平面支撐件或傳送帶等的除成型鼓2以外的支撐件上同樣地進行輪胎構成構件70的接合。
[0079]接下來,將采用胎體簾布層作為輪胎構成構件的示例來說明對通過利用根據本發(fā)明的接合裝置接合獲得的產品和通過利用傳統(tǒng)裝置接合獲得的傳統(tǒng)產品進行的實驗的結果O
[0080]圖7是通過被埋設在胎體簾布層內的簾線之間的間隔的延伸與接合部分的粘合范圍(成型鼓的軸線方向上的長度)之間的關系來表示當利用相同的拉伸力對通過使胎體簾布層的端部在成型鼓上接合而形成的胎體簾布層進行拉動時的本發(fā)明的產品的拉伸強度和傳統(tǒng)產品的拉伸強度的圖表。
[0081]在圖表中,O表不傳統(tǒng)產品,X表不本發(fā)明的產品。
[0082]圖8是示出作為傳統(tǒng)產品的胎體簾布層和作為本發(fā)明的產品的胎體簾布層的通過分別對拉伸前后的狀態(tài)進行比較的模式圖。
[0083]如從圖7和圖8清楚地看出,與傳統(tǒng)產品相比,本發(fā)明的產品具有較大的接合范圍并且拉動后簾線C之間具有較小的間隔。也就是,本發(fā)明的產品在拉伸強度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
女口
廣叩ο
[0084]實驗結果表明,優(yōu)選的是,將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的輪胎構成構件70的上側端部
71、下側端部72之間的疊合寬度設定在0.1mm至IOmm的范圍。當疊合寬度落入以上范圍時,通過利用本接合用接合裝置使上側端部71延伸而獲得的效果是顯著的。當疊合寬度小于0.1mm時,疊合寬度的絕對值起初就小,致使通過使上側端部延伸而獲得的效果受到限制。相反地,當疊合寬度超過10_時,其絕對值大,因而從疊合寬度自身能夠獲得所需的接合力,致使效果受到限制。
[0085]附圖標記說明
[0086]I 接合裝置
[0087]2 成型鼓
[0088]10 移動部件
[0089]11 導軌
[0090]12 螺紋軸
[0091]13 馬達
[0092]14 從動輪
[0093]15 驅動輪
[0094]16 帶
[0095]17 安裝架
[0096]18 活塞.氣缸機構
[0097]30 接合單元
[0098]31 框體
[0099]32 浮動防止輥
[0100]45 圓盤狀輥
[0101]45a支撐件
[0102]45b滾動面
[0103]48 側加壓輥
[0104]50 環(huán)狀輥
[0105]60 固定構件
[0106]62 施力部件
[0107]70 輪胎構成構件
[0108]71、72 端部
[0109]73 接合端
[0110]C 簾線
[0111]CL 中央部
【權利要求】
1.一種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用于在橡膠構件的端部中的一個端部在上側而另一端部在下側的疊合起來的狀態(tài)下接合所述橡膠構件的疊合著的端部,所述裝置包括: 加壓輥,所述加壓輥繞著相對于所述橡膠構件的端部表面傾斜的傾斜軸轉動; 用于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疊合著的上側端部的部件;以及移動單元,所述移動單元用于在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滾動,其中, 通過在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的同時使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滾動,使所述上側端部延伸并且使待接合的所述端部之間的接合面積增加后進行接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壓棍是具有朝向轉動中心傾斜的所述滾動面的圓盤狀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端部之間的疊合寬度小于所述圓盤狀輥的所述滾動面的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疊合寬度為0.1mm?10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圓盤狀輥的抵靠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滾動面經受過表面粗糙化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進一步包括側加壓輥,所述側加壓輥在所述圓盤狀輥使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延伸時約束所述橡膠構件的下側端部。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圓盤狀輥被安裝至接合單元,并且 所述橡膠構件的浮動防止輥布置在所述接合單元中的所述圓盤狀輥的行進方向上的前方。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拉鏈輥在所述接合單元中布置在所述浮動防止輥與所述圓盤狀輥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橡膠構件的接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后部加壓輥在所述接合單元中布置在所述圓盤狀輥的行進方向的后方。
10.一種橡膠構件的接合方法,其用于在橡膠構件的端部中的一個端部在上側而另一端部在下側的疊合起來的狀態(tài)下接合所述橡膠構件的疊合著的端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疊合著的上側端部,其中所述加壓輥繞著相對于所述橡膠構件的端部表面傾斜的傾斜軸轉動;以及 在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滾動, 其中, 通過將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壓抵所述橡膠構件的所述上側端部并使所述加壓輥的滾動面滾動,使所述上側端部延伸并且使待接合的所述端部之間的接合面積增加后進行接口 ο
【文檔編號】B29D30/30GK103930258SQ201280055563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山元一史 申請人:株式會社普利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