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及材料混配供給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多種粉粒體材料以規(guī)定比例進行混配后供給到成形機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及材料混配供給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將多種粉粒體材料以規(guī)定比例進行混配,并將該已混配的材料供給到成形機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已知有如下那樣構成的裝置,即,該裝置將從分別貯存有多種粉粒體材料的多個材料供給機供給來的各粉粒體材料,在設置了負載傳感器等傳感器的一個成批式計量機中進行計量,以使各粉粒體材料成為預先設定的質量比。構成為,由上述計量機計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在該計量機的下游側的混合滾筒(混合用容器)等混合機構中被混合后被供給至成形機等供給對象(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23093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但是,在上述那樣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為了能夠應用在各種成形機或成形機中的各種運轉方式中,一般而言,能夠向成形機供給的、混配供給裝置自身的材料混配供給能力,被預先設定得充分大于在成形機中每單位時間處理的材料的處理能力。例如,為了能夠迅速地應對來自成形機側的請求,將在計量機中1次計量的1批次量設定為比較大,并在各部(計量機下游側的料斗等貯存部)中貯存了與其批次量相應的量(1批次量至多批次量等)。此外,如果在計量機下游的各部(計量機或貯存部)中材料變沒,則立即進行計量和補充,使材料在各部中待機。在這樣的裝置中存在如下問題在進行材料更換或各材料的質量比變更、成形品變更(模具變更)等制造批號變更時、在運行結束時等成形結束時,由于在計量機下游的各部中待機并保持的材料已經(jīng)是多種材料混配在一起,因此難以再利用,廢棄的量變多。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出的,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成形結束時已混配的材料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及材料混配供給方法。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為了實現(xiàn)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將從分別貯存有多種粉粒體材料的多個材料供給機供給來的各粉粒體材料,在計量機中以使各粉粒體材料成為預先設定的質量比的方式進行計量,并將由混合機構混合后的材料供給到成形機,其特征在于,具備信號生成部,生成規(guī)定的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貯存部,設置在所述成形機的材料投入口的上部側;待機量檢測機構,檢測從所述計量機起到所述貯存部的上游側為止的材料的待機量;以及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基于規(guī)定的程序,計算從接收到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后到成形結束為止在所述成形機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從該需要量中減去所述待機量,計算與該剩余需要量對應的剩余需要計量次數(shù),在所述計量機中執(zhí)行該剩余需要計量次數(shù)的計量,使之后的計量動作停止。在此,上述粉粒體材料是指粉末體和顆粒體狀的材料,但是也包括微小薄片狀、短纖維片狀、條狀的材料等。此外,作為上述材料,可以是樹脂顆粒、樹脂纖維片等合成樹脂材料、或者金屬材料、半導體材料、木質材料、藥品材料、食品材料等任意的材料。在本發(fā)明的所述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貯存部中設有材料傳感器,該材料傳感器對材料料位(level)降低至規(guī)定料位的情況進行檢測,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計算所述材料傳感器的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以使該材料待機量包含在所述待機量中的方式計算所述剩余需要量。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將從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起到所述材料傳感器的材料請求信號為止的期間在所述成形機中處理的量減去, 來計算所述需要量。在本發(fā)明的所述任一個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也可以是,在供給對象的成形機是注塑成形機的情況下,還具備操作部,該操作部用于輸入該注塑成形機的1次噴射量和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后的剩余噴射數(shù)。在該情況下,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基于從所述操作部輸入的1次噴射量和剩余噴射數(shù)來計算所述需要量即可。在本發(fā)明的所述任一個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也可以是,還具備處理能力檢測機構,檢測每單位時間在所述成形機中處理的材料的處理能力;混配供給能力檢測機構,檢測每單位時間能夠向所述成形機供給的材料的混配供給能力;以及混配供給能力控制機構, 基于規(guī)定的程序,比較所述處理能力和所述混配供給能力,在該混配供給能力與該處理能力相比是過剩的、且能夠減少至規(guī)定基準時,以減少該混配供給能力的方式對該混配供給能力進行更新,來執(zhí)行混配供給。在該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混配供給能力控制機構減少在所述計量機中計量的1 批次目標量,來減少所述混配供給能力。此外,該1批次目標量的減少也可以是,在減少所述1批次目標量之前,基于在所述計量機中1批次的計量所需要的時間和該1批次的目標量,計算該計量機中每單位時間能夠計量材料的計量能力,基于該計量能力和所述處理能力,來減少所述1批次目標量。此外,也可以是,能夠執(zhí)行第一待機模式和第二待機模式,所述第一待機模式中, 在從所述計量機的下游側輸出材料請求信號之前,使所述計量機將材料待機;所述第二待機模式中,在輸出所述信號之前,在該計量機中不使材料待機,在輸出該信號之后,使計量開始。在該情況下,也可以是,所述混配供給能力控制機構將所述第一待機模式變更為所述第二待機模式,由此來減少所述混配供給能力。此外,為了實現(xiàn)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材料混配供給方法中,將從分別貯存有多種粉粒體材料的多個材料供給機供給來的各粉粒體材料,在計量機中以使各粉粒體材料成為預先設定的質量比的方式進行計量,并將由混合機構混合后的材料供給到成形機,其特征在于,計算從所述計量機起到在所述成形機的材料投入口的上部側設置的貯存部的上游側為止的待機量、以及在規(guī)定的成形結束預定信號之后到成形結束為止在所述成形機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并且從所述需要量中減去所述待機量,計算與該剩余需要量對應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在所述計量機中執(zhí)行該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的計量,使之后的計量動作停止。發(fā)明效果在本發(fā)明的所述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從所述需要量中減去所述待機量,計算與該剩余需要量對應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在所述計量機中執(zhí)行該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的計量,停止之后的計量動作,所以,能夠在輸出了成形結束預定信號之后,以與需要量對應的合適的次數(shù)停止計量動作。因此,在成形結束時,能夠減少與在從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的從所述計量機起到所述貯存部的上游側為止待機并保持的已混配的材料大體相當?shù)氖S嗖牧?,能夠減少材料的浪費,并能夠減少廢棄量。在本發(fā)明的所述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如果設置為,在所述貯存部中設有材料傳感器,該材料傳感器對材料料位降低至規(guī)定料位的情況進行檢測,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計算所述材料傳感器的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使該材料待機量包含在所述待機量中地計算所述剩余需要量,則能夠進一步減少與該貯存部的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大體相當?shù)氖S嗖牧稀4送?,在上述構成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如果設置為,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將從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起到所述材料傳感器的材料請求信號為止的期間在所述成形機中處理的量減去,來計算所述需要量,則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即,在從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起到材料傳感器的材料請求信號為止的期間在成形機中處理的量,與輸出成形結束預定信號的時刻的、貯存部的材料傳感器的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相當,通過減去該材料的量來計算所述需要量,能夠進一步減少與該材料大體相當?shù)氖S嗖牧?。換言之,在該裝置中,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使得從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起到所述材料傳感器的材料請求信號為止的期間在所述成形機中處理的量(輸出成形結束預定信號的時刻的、貯存部的材料傳感器的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進一步包含在所述待機量中,來計算所述剩余需要量。在本發(fā)明的所述任一個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如果設置為,將所述成形機設為注塑成形機,所述材料混配供給裝置還具備操作部,該操作部用于輸入該注塑成形機的1次噴射量和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后的剩余噴射數(shù),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基于從所述操作部輸入的1次噴射量和剩余噴射數(shù)來計算所述需要量,則能夠達到以下效果。S卩,由于具備輸入1次噴射量和剩余噴射數(shù)的操作部,所以能夠輸入根據(jù)成形品直接得到的1次噴射量,從而能夠計算正確的需要量。此外,能夠通過用戶側的判斷,與剩余成形量相應地輸入剩余噴射數(shù)。在本發(fā)明的所述任一個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如果設置為,還具備所述處理能力檢測機構、所述混配供給能力檢測機構、所述混配供給能力控制機構的結構,則能夠達到以下效果。S卩,與成形機的處理能力相對應地減少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的混配供給能力,從而能夠減少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的各部中待機并保持的已混配的材料。因此,在成形機緊急停止的情況下,或例如在通過用戶的操作來輸入成形結束預定信號時出現(xiàn)了操作被忘記或操作錯誤等的情況下,也能夠減少剩余材料。
此外,本根據(jù)發(fā)明的所述材料混配供給方法,與上述本發(fā)明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所達到的效果同樣,能夠在成形結束時,減少從所述計量機起到所述貯存部為止待機并保持的已混配的材料(剩余材料),能夠降低材料的浪費,并且能夠減少廢棄量。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備本發(fā)明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系統(tǒng)結構的一例的概略結構圖。圖2是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的控制框圖。圖3是用于說明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基本動作的一例的概略時序圖。圖4(a)是表示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成形機的處理能力檢測功能的基本動作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圖,(b)是表示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計量機的計量能力檢測功能的基本動作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圖。圖5 (a)是表示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功能的基本動作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圖,(b)是用于說明該例的說明圖。圖6 (a)、(b)是用于說明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功能的基本動作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圖。圖7 (a)、(b)是用于說明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功能的基本動作的其他例的概略流程圖。圖8是用于說明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功能的基本動作的又一其他例的概略流程圖。圖9是表示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功能的基本動作的其他例的概略流程圖。圖10(a)、(b)是用于說明在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中執(zhí)行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功能的基本動作的又一其他例的概略流程圖。圖11是用于說明該例子中的第二待機模式的動作例的概略時序圖。圖12是用于說明該例子中的第三待機模式的動作例的概略時序圖。圖13 (a)、(b)都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備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的變形例的系統(tǒng)結構的一例的概略結構圖。圖14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備該材料混配供給裝置的其他變形例的系統(tǒng)結構的一例的概略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 圖14是用于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粉粒體材料的混配供給裝置、其動作例和變形動作例、以及變形例的說明圖。另外,在圖1、圖13及圖14中,以實線示意性地示出了使氣體(輸送空氣)、粉粒體材料流通的管路(氣體管路、粉粒體材料輸送管路等)。此外,在圖13和圖14中,省略了詳細的一部分附圖標記。圖例的粉粒體材料的混配供給裝置1如圖1所示,具備材料供給部10,將混配前的粉粒體材料向下游側供給;一個計量機20,對從該材料供給部10供給的各粉粒體材料進行計量,以使各粉粒體材料成為預先設定的質量比(重量比);作為混合機構的混合滾筒 30,對在該計量機20中計量后的粉粒體材料進行混合;臨時貯存料斗40,對在該混合滾筒 30中混合后的粉粒體材料臨時進行貯存;加料料斗50,貯存從該臨時貯存料斗40輸送來的已混配的粉粒體材料;以及控制盤60。該加料料斗50的下端排出口與作為已混配材料的供給對象的注塑成形機9的材料投入口 9a連通設置。注塑成形機9省略了詳細說明,使從材料投入口 9a投入的已混配材料在缸體內(nèi)熔融,并使熔融的1次噴射的量的樹脂從缸體前端的噴嘴向模具(未圖示)內(nèi)注塑,從而成形樹脂成形品。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混配供給裝置1中,作為混配好的材料的供給對象,不限于成形合成樹脂成形品的注塑成形機,也可以是將其他材料用的注塑成形機、或者擠壓成形機、壓縮成形機等其他成形機作為供給對象的方式。材料供給部10具有分別貯存有多種混配前的粉粒體材料(在圖例中有A材料、B 材料、C材料及D材料這4種)的多個材料供給機11(11A、11B、11C、11D)。這些多種粉粒體材料例如在成形合成樹脂成形品的情況下,能夠列舉出原始材料(virgin material)或粉碎材料、母料(master batch)、各種添加劑等。各材料供給機11具備用于貯存上述各材料的材料料斗12(12A、12B、12C、12D); 以及設置于這些材料料斗12下端部的供給送料器(定量供給器)13(13A、i;3B、13C、13D)。供給送料器13在圖例中示出了具有馬達等驅動部的螺旋式送料器13A、13B、13C、 以及具有氣缸等驅動部的滑動擋板(滑動間門)式送料器13D。這些各供給送料器13被設置成其材料排出口與后述的計量機20的計量料斗21 上端的投入口相面對,從各供給送料器13分別獨立地被依次供給的各材料,通過自重下落 (自然下落)被投入到計量料斗21內(nèi)而被計量。另外,各供給送料器的結構不限于圖例的情況,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振動發(fā)生部的振動送料器、回轉送料器、用刮板來刮取轉臺上的材料而供給微少量的微送料器等其他材料切取裝置。在各材料料斗12中設有材料傳感器15((15A、15B、15C、15D)、(參照圖2)),通過這些材料傳感器15的材料請求信號進行各材料的輸送控制。此外,在各材料料斗12的上端部,設有對從材料箱(未圖示)空氣輸送來的各材料進行捕集的捕集器14(14A、14B、14C、14D)。各捕集器14分別連接有在末端具有吸嘴fe 的材料輸送管5,這些吸嘴fe被插入各材料箱內(nèi)。向這些捕集器14的各材料輸送,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通過吸引鼓風機等吸引空氣源2的吸引作用來進行吸引輸送的方式。該吸引鼓風機2連接有吸引管3的一端,該吸引管3的另一端連接有輸送材料切換閥4,該輸送材料切換閥4連接有與材料數(shù)量對應的根數(shù)(在圖例中為4根)的吸引管3。此外,該4根吸引管3分別與上述的各材料供給機 11的各捕集器14連接。上述的構成向材料供給部10輸送材料的材料輸送機構的吸引鼓風機2和輸送材料切換閥4、以及材料供給部10中的各材料傳感器15和各供給送料器13,如圖2所述,經(jīng)由信號線與作為控制部的CPU61連接,根據(jù)規(guī)定程序被進行控制。
S卩,在向各材料供給機11的材料輸送動作中,如果從材料料斗12中的某個材料傳感器15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則切換輸送材料切換閥4以使與存在材料請求的材料供給機 11的捕集器14連接的吸引管3和吸引鼓風機2連通,使吸引鼓風機2起動,從而將貯存在與該材料料斗12對應的材料箱內(nèi)的粉粒體材料經(jīng)由材料輸送管5向捕集器14輸送。然后, 在該捕集器14中被捕集,從捕集器14被投入并貯存在下方的材料料斗12中。S卩,為了在這些各材料料斗12中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動作過程中始終貯存有規(guī)定量以上的各材料,而通過各材料傳感器15的材料請求信號,適當?shù)貙Ω鞑牧瞎┙o機11進行各材料的輸送和補充。另外,從各材料箱向各材料供給機11的各材料的輸送方式不限于吸引輸送,也可以采用通過壓縮機等壓縮空氣供給源進行壓送的方式。此外,材料供給機11的設置個數(shù)不限于圖例的4個,也可以設置4個以外的多個。計量機20具備計量料斗21,接受來自上述各材料供給機11的材料;排出擋板 23,對該計量料斗21的下端排出口進行開閉;負載傳感器等重量(質量)傳感器22,用于對投入到計量料斗21中的各材料進行計量。這些負載傳感器22和排出擋板23與上述的材料輸送機構和材料供給部10同樣地如圖2所示,經(jīng)由信號線與CPTOl連接,與上述各材料供給機11 一起,根據(jù)規(guī)定程序被進行控制而執(zhí)行計量工序。S卩,如圖5(b)所示,如果將1批次目標量的初始設定值(初始設定時批次量)設定為6000g,并將各材料的混配比設定為A材料B材料C材料D材料=1 5 34 60, 則首先使貯存A材料的A材料供給機IlA的供給送料器13A動作,使A材料投入到計量料斗21中,基于負載傳感器22的計測值,對供給送料器13A進行反饋控制,若成為了目標設定值即60g,則使供給送料器13A停止而停止A材料的供給。以下,同樣地對各材料供給機 11進行驅動控制,獨立地依次向計量料斗21投入并計量300g的B材料、2040g的C材料、 直至3600g的D材料。如果將各材料分別計量到了目標設定值,則結束1批次量的計量工序。使計量機20下部的排出擋板23開放直到經(jīng)過了規(guī)定的開放時間t3為止,在該計量機 20中計量的已計量(已混配)的材料被向在計量機20下游側設置的混合滾筒30排出。另外,在對上述各供給送料器13進行驅動控制時,也可以考慮驅動停止時的落差量來進行驅動控制,或以使各材料的計量時的供給量階梯地或連續(xù)地減少的方式進行驅動控制。此外,上述開放時間t3可通過能夠排出最大量(初始設定時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程度的時間來適當設定。進而,不限于計量4種材料的方式,也可以是計量4種以外的多種材料的方式。從上述的計量機20排出的已計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被投入到混合滾筒30中并被
混合ο該混合滾筒30具備收容部31,收容被投入的材料;攪拌葉片32,用于攪拌來混合收容部31內(nèi)的材料;攪拌用馬達33,對攪拌葉片32進行旋轉驅動;以及排出擋板34,對收容部31的下端排出口進行開閉。該混合滾筒30的攪拌用馬達33和排出擋板34與上述同樣地如圖2所示,經(jīng)由信號線與CPU61連接,根據(jù)規(guī)定程序被進行控制而執(zhí)行混合工序。
S卩,如果上述的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閉合并經(jīng)過了規(guī)定的延遲時間,則對攪拌用馬達33進行旋轉驅動,從而進行攪拌和混合直到經(jīng)過了規(guī)定的混合時間t5(參照圖3)。 若經(jīng)過了混合時間t5,則將下部的排出擋板34開放直到經(jīng)過了規(guī)定的開放時間t6(參照圖 3),將已混合(已混配)的材料向設置在混合滾筒30下游側的臨時貯存料斗40排出,結束
混合工序。另外,上述混合時間t5在如后所述那樣使1批次目標量變更的方式中,可以與1 批次目標量相對應地適當進行變更,此外也可以設為能夠混合最大量(初始設定時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程度的一定時間。此外,上述開放時間t6與上述開放時間t3同樣,能夠通過能夠排出最大量(初始設定時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程度的時間來適當設定。進而,構成為,在混合滾筒30中的混合工序之后,即在使排出擋板34開放、已混合材料的排出動作結束而將排出擋板34閉合之后,進行從計量機20向混合滾筒30的材料投入。從上述的混合滾筒30排出的已混合的1批次量的材料,被投入到臨時貯存料斗40 中,并被貯存保持,直到出現(xiàn)來自下游側的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的材料請求信號。該臨時貯存料斗40具備材料貯存部41和對材料貯存部41內(nèi)有無材料進行檢測的材料傳感器42,至少能夠貯存該混配供給裝置1中的最大量(初始設定時批次量)的1 批次量的材料。此外,材料傳感器42構成為能夠對至少最低批次量的材料的有無進行檢測。在該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貯存部41的下端部設置的材料排出口連接有材料輸
送管8的一端。材料輸送管8的另一端與在注塑成形機9的上部設置的加料料斗50的上部捕集器53連接。加料料斗50具備材料貯存部51,該材料貯存部的下端排出口與注塑成形機9的材料投入口 9a連通;材料傳感器52,對貯存在該材料貯存部51內(nèi)的材料料位降低至規(guī)定料位的情況進行檢測。該材料貯存部51中至少能夠貯存初始設定時批次量的幾批次量程度的材料。此外,該材料傳感器52例如被設置成,在該材料傳感器52的檢測料位以下的貯存空間中,能夠貯存從初始設定時批次量的半批次程度至1批次半程度。另外,也可以還在加料料斗50的下部設置向注塑成形機9的材料投入口 9a定量供給已混配材料的、與上述同樣的供給送料器等。上述的加料料斗50的上部的捕集器53經(jīng)由與上述同樣的吸引管7,與吸引鼓風機 6連接。這些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以及構成材料輸送機構的吸引鼓風機6與上述同樣地如圖2所述,經(jīng)由信號線與CPU61連接,根據(jù)規(guī)定程序被進行控制而執(zhí)行輸送工序。S卩,如果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則使吸引鼓風機6 起動,進行動作直到經(jīng)過了規(guī)定的輸送時間tl (參照圖3),將貯存在臨時貯存料斗40中的 1批次量的已混合材料,經(jīng)由材料輸送管8向捕集器53輸送,在捕集器53中進行捕集,并從捕集器53投入并貯存在下方的材料貯存部51中。另外,上述輸送時間tl也能夠通過例如可輸送該混配供給裝置1中的最大量(初始設定時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程度的時間來適當設定??刂票P60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作為控制部的CPTO1,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程序對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上述的各構件進行控制,并且執(zhí)行后述的各程序;操作面板62,經(jīng)由信號線分別與該CPU61連接,構成用于對各種設定等進行設定輸入或顯示的顯示操作部;以及由各種存儲器等構成的存儲部63,保存有通過該操作面板62的操作設定輸入的設定條件和輸入值、后述的基本動作和用于執(zhí)行各動作等的控制程序等的各種程序、以及預先設定的各種動作條件和各種數(shù)據(jù)表等。在操作面板62設有作為信號生成部的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2a,該信號生成部生成后述的規(guī)定的成形結束預定信號。此外,該操作面板62能夠輸入注塑成形機9的1次噴射量和成形結束預定信號后的剩余噴射數(shù)Sl (參照圖6(b))。CPU61構成待機量檢測機構,該待機量檢測機構監(jiān)視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各部中的計量動作、混合動作及輸送動作等,檢測從計量機20起到加料料斗50的上游側為止待機的材料(參照上游側待機量M (圖6 (b)))。此外,CPU61構成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該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具備時鐘計時器等計時機構或運算處理部,如后所述,計算需要量W和待機量TM,從該需要量W中減去待機量TM, 計算與剩余需要量RW對應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從而對計量機20的計量次數(shù)進行控制 (參照圖6(b))。進而,CPTOl如后所述,與計量機20、各種傳感器42、52等一起,構成檢測每單位時間在注塑成形機9中處理的材料的處理能力的處理能力檢測機構、以及檢測每單位時間能夠向注塑成形機9供給的材料的混配供給能力的混配供給能力檢測機構。進而,CPU61構成混配供給能力控制機構,該混配供給能力控制機構如后所述,對處理能力和混配供給能力進行比較,在該混配供給能力與該處理能力相比是過剩的并且能夠減少至規(guī)定基準時,對該混配供給能力以使其減少的方式進行更新,執(zhí)行混配供給。接著,基于圖3 圖6說明在設置成上述結構的本實施方式的混配供給裝置1中執(zhí)行的基本動作的一例。另外,在圖3和后述的圖11及圖12所述的概略時序圖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各構件的接通/斷開動作和輸出信號、各排出擋板的開閉動作等。此外,圖3所示的概略時序圖與后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C中的第一待機模式的動作例相當。<初始準備運行>進行了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起動之后,執(zhí)行規(guī)定的初始準備運行。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起動時,處于在上述的計量機20、臨時貯存料斗40及加料料斗50的各部中材料仍未被計量待機或未被貯存保持的狀態(tài)(空狀態(tài))。S卩,處于正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和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的狀態(tài)。首先,在計量機20中,以初始設定時批次量執(zhí)行上述的計量工序,并向混合滾筒 30進行排出,接著執(zhí)行計量工序。與此并行地,在混合滾筒30中執(zhí)行上述的混合工序,并向臨時貯存料斗40進行排出。由此,若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的材料請求信號消失,并在該材料請求信號消失后經(jīng)過了規(guī)定的延遲時間,則將上述的吸引鼓風機6起動,將臨時貯存料斗40內(nèi)的已混合的1批次量的材料向加料料斗50輸送。由此,從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若上述計量工序結束則向混合滾筒30排出,與上述同樣地經(jīng)過混合工序后貯存在臨時貯存料斗40中,與上述同樣地向加料料斗50輸送。重復這樣的動作直到來自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的材料請求信號消失為止,如果該材料請求信號消失,則完成了成形準備。如果完成了成形準備,則適當?shù)貓?zhí)行注塑成形機9的用于廢棄上次制造批號時的材料的廢棄射出或直到成形品為合格品為止的試驗射出。<穩(wěn)態(tài)運行第一待機模式>在上述初始準備運行之后,在注塑成形機9中進行依次將成形品成形的穩(wěn)態(tài)運行。在本動作例中,以第一待機模式執(zhí)行混配供給。在該第一待機模式中,如圖3所示,在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之前,對臨時貯存料斗40補充1批次量的材料并使該1批次量的材料待機,并且在從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之前,在計量機20中計量1批次量的材料并使該1批次量的材料待機。即,若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則使上述的吸引鼓風機6動作直到經(jīng)過了輸送時間tl,將貯存在臨時貯存料斗4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輸送到加料料斗50中。若從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則將計量機 20的排出擋板23開放直到經(jīng)過了開放時間t3,將保持在計量機2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投入到混合滾筒30中,執(zhí)行上述混合工序,在臨時貯存料斗40中投入材料,使1批次量的材料待機直到輸出下一材料請求信號。此外,若與上述并行地使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閉合,則執(zhí)行上述計量工序,使1批次量的材料待機直到輸出下一材料請求信號。這樣,在第一待機模式中,設為在計量機20和臨時貯存料斗40中大體使材料待機 (計量待機和貯存保持)的狀態(tài),采用了計量機20中的計量工序的執(zhí)行和混合滾筒30中的混合工序的執(zhí)行被并行地進行的方式。以下,同樣地,每當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時,進行材料的輸送、計量及混合。在注塑成形機9中,一邊消耗被混配后供給的已混配材料,一邊以規(guī)定的1次噴射量和噴射循環(huán)依次將成形品成形,在制造批號更換、運行結束時等成形結束時,在上述的計量機20、臨時貯存料斗40、以及加料料斗50中,已混配的材料成為剩余材料。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根據(jù)規(guī)定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而由上述CPU61接收了規(guī)定的成形結束預定信號后,以在注塑成形機9中成為與所需要的材料對應的合適的混配供給量的方式計算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等,控制計量機20的計量動作。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除了這樣的與成形結束預定信號的接收相關聯(lián)地進行的根據(jù)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功能之外,還為了減少緊急停止時等的已混配材料,根據(jù)規(guī)定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程序由上述CPU61檢測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并檢測處理能力和混配供給能力(計量能力),基于這些處理能力和計量能力,減少該混配供給裝置1 中的混配供給能力,從而減少緊急停止時等的剩余材料。以下,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執(zhí)行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程序及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一動作例。<向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的檢測>在本動作例中,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起動后,檢測每單位時間向注塑成形機9側供給的材料的處理能力,在該處理能力成為規(guī)定的穩(wěn)定狀態(tài)時,判斷為已轉移到穩(wěn)態(tài)運行。該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的檢測也可以基于圖4(a)與后述的處理能力檢測功能的動作例同樣地,檢測處理能力,從而檢測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S卩,如圖4 (a)所示,若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開放(步驟102),則使計時器起動 (步驟103),若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再次開放(步驟104),則將計時器重置,將處理時間t2(圖3參照)保存到存儲部63中,使計時器再起動(步驟105)。根據(jù)上述處理時間t2和在其期間中在計量機20中計量的1批次目標量(在初始準備運行時的初始設定時批次量),計算處理能力X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106)。此夕卜,在步驟105中使計時器再起動后,與上述同樣地,監(jiān)視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的開放的有無,每當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開放時,計算處理能力X(步驟104 106)。也可以是,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起動后,每當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開放時, 計算上述處理能力X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在該每次計算的處理能力X的偏差成為某閾值以內(nèi)時,判斷為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判斷為已轉移到穩(wěn)態(tài)運行。該穩(wěn)定與否的判斷也可以是,例如在計算出的處理能力X與過去最近計算的幾次(例如5次程度等)的處理能力X的平均值之差成為百分之幾至10%程度以內(nèi)時,或在每次計算的處理能力X的差分值成為規(guī)定的閾值以下而穩(wěn)定時,判斷為已成為規(guī)定的穩(wěn)定狀態(tài),從而判斷為已轉移到穩(wěn)態(tài)運行。S卩,在初始準備運行中,如上所述那樣處于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各部中材料未被待機、未被保持的狀態(tài),執(zhí)行最大限度的混配供給,之后執(zhí)行廢棄射出或試驗射出等,但是在該期間,在注塑成形機9中,未進行穩(wěn)定的材料消耗(大致一定的處理速度和處理量), 處理能力X (在初始準備運行時的各部中使材料待機、保持之前,實質上在注塑成形機9中未進行材料的處理(消耗),但是基于該期間檢測的處理時間t2和1批次目標量計算出的值也作為處理能力。)上下較大地變動,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本動作例中,在該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成為上述規(guī)定的穩(wěn)定狀態(tài)時,判斷為已轉移到穩(wěn)態(tài)運行。在轉移到穩(wěn)態(tài)運行后,如上所述那樣在注塑成形機9中,以規(guī)定的1次噴射量和噴射循環(huán),依次進行成形品的成形,所以處理能力X成為大致一定且穩(wěn)定的狀態(tài)。另外,從初始準備運行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的檢測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是, 在由用戶確認了通過試驗射出等使成形品穩(wěn)定地成為合格品的情況之后,對操作面板62 的穩(wěn)態(tài)運行(連續(xù)運行)開關等進行操作,通過在CPU61中檢測該操作信號,來檢測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蛘?,也可以是,取代通過根據(jù)由用戶進行的開關操作或上述那樣的表示處理程度的指標(處理時間t2及1批次目標量)計算出的處理能力X的穩(wěn)定程度的自動檢測,來檢測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的方式,例如在從注塑成形機9輸出噴射循環(huán)時間等表示成形狀態(tài)的信息的情況下,在該成形狀態(tài)成為規(guī)定的穩(wěn)定狀態(tài)時,判斷為已向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說明了監(jiān)視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的開放動作信號來取得處理時間t2的方式,但是也可以是,基于能夠對計量機20的計量開始的定時或與其相關聯(lián)的定時進行檢測的信號,來取得處理時間t2。例如,監(jiān)視來自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的材料請求信號、或計量機20的每次計量的計量開始動作信號或計量結束動作信號、 混合滾筒30中的各構件的動作信號等,來取得處理時間t2?!刺幚砟芰z測〉如圖4(a)所示,執(zhí)行了規(guī)定的初始準備運行(步驟100)之后,如上述那樣判斷是否轉移到了穩(wěn)態(tài)運行,若檢測到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步驟101),則與上述同樣地計算處理能力X,并將穩(wěn)態(tài)運行時的處理能力X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102 106)。例如,在進行后述的混配供給能力的變更之前,計量機20中的1批次目標量為初始設定時批次量(圖5 (b)中為6000g),如果設信號間的時間t2為3分鐘,則處理能力X為 120kg/ho該穩(wěn)態(tài)運行時的處理能力X如上所述大致一定且穩(wěn)定,從而也可以是,通過穩(wěn)態(tài)運行時的一次計算取得處理能力X并進行保存,以后不再檢測處理能力X的方式,但是在本動作例中,與上述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檢測時同樣,每當計量機20的排出擋板23開放時,計算處理能力X并保存在存儲部63中。另外,對于上述處理能力計算而取得的處理時間t2,可以將從在注塑成形機9中對由計量機20計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進行處理時生成的信號或相關聯(lián)地生成的信號起到下次信號為止的時間,作為處理時間t2。該信號,在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在臨時貯存料斗40 中貯存1批次量的材料、如果出現(xiàn)來自下游側的材料請求信號則將材料的全部量向加料料斗50輸送的情況下,可以與上述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檢測時大致同樣地,例如設為來自加料料斗 50和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52的材料請求信號、或計量機20的每次計量的計量開始動作信號或計量結束動作信號、混合滾筒30中的各構件的動作信號等。此外,處理能力X的檢測方式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根據(jù)在注塑成形機9中成形的1次噴射量和噴射循環(huán)時間來檢測處理能力X的方式。這些1次噴射量和噴射循環(huán)時間,可以通過用戶向操作面板62的輸入來取得,或者也可以根據(jù)從注塑成形機 9輸出的數(shù)據(jù)等來取得?;蛘咭部梢允侨缦碌姆绞絽⒄兆⑺艹尚螜C9的成形數(shù)據(jù)的顯示等,使用戶在操作面板62上手動輸入處理能力X自身,在CPTOl中檢測該操作信號,從而檢測處理能力X。除此之外,也可以是通過各種方式來檢測在注塑成形機9中每單位時間處理的材料的處理能力X。<混配供給能力(計量能力)檢測>與上述處理能力檢測時同樣,如圖4(b)所示,在執(zhí)行了規(guī)定的初始準備運行(步驟100)之后,如果檢測到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步驟101),則檢測計量能力Y。監(jiān)視計量機20中的計量動作,基于該計量動作所需的時間來計算該計量能力Y。S卩,若計量開始(步驟112),則使計時器起動(步驟113),如果計量結束(步驟 114)則將計時器重置,并將計量時間t4(圖3參照)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115)。根據(jù)上述計量時間t4和在計量機20中計量的1批次目標量,計算該計量機20中的計量能力Y,即每單位時間能夠向注塑成形機9供給的材料的計量能力Y,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116)。例如,在進行后述的混配供給能力的變更之前,如果設計量機20中的1批次目標量為初始設定時批次量(在圖5(b)中為6000g),計量時間t4為1分鐘,則計量能力Y為360kg/h(參照圖 5(b))。一般來說,如上述那樣,在混配供給裝置中,為了能夠應用于各種成形機或成形機的各種的運轉方式,而將混配供給裝置中的最大混配供給能力設定得充分大。此外,與在計量機20以外的各部中的混合工序和輸送工序中所需的時間上加上延遲時間后的所需時間相比,在計量工序中需要的所需時間基本上更長,在上述的第一待機模式中,計量能力Y與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每單位時間能夠向注塑成形機9供給的材料的混配供給能力相當,在本動作例中,將計量能力Y作為混配供給能力。另外,計量能力Y,在后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中,可以根據(jù)轉移到穩(wěn)態(tài)運行后的一次計量工序被計算并存儲,但是如圖4(b)的雙點劃線所示,在后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B中,每當執(zhí)行計量工序時被計算并存儲。<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如圖5(a)所示,對檢測并保存的處理能力X和計量能力Y進行比較,計算與處理能力X對應的目標計量能力,從而計算1批次目標量(步驟200)。判斷根據(jù)該1批次目標量計算出的各材料的目標設定值是否為最小計量可能值以下(步驟201),如果該目標設定值為最小計量可能值以下,則將變更前的1批次目標量(在圖5(b)中為初始設定時批次量的6000g)變更為基于該最小計量可能值計算出的最低批次目標量(在圖5(b)中為500g) (步驟20幻。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目標設定值超過了最小計量可能值,則將變更前的1批次目標量變更為規(guī)定的1批次目標量(步驟203)。上述最小計量可能值被設定為在計量機20中當如上述那樣按照每種材料進行計量時能夠計量的值,在圖5(b)的例子中,將5g作為最小計量可能值來設定。上述規(guī)定的1批次目標量的計算中,如果將例如上述那樣設定成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后的處理能力X為120kg/h、計量能力Y為360kg/h的情況作為例子,則計量能力Y與處理能力X相比是過剩的,所以可以是以使該計量能力Y成為與處理能力X相應的120kg/h 的方式計算目標計量能力,并根據(jù)該目標計量能力來計算1批次目標量(在圖5(b)的例子中為2000g)即可。即,可以是,以使在變更前檢測出的計量能力Y(360kg/h)與處理能力X(120kg/h) —致的方式計算目標計量能力(120kg/h),并且與該目標計量能力針對上述計量能力Y的減少比例相對應地,根據(jù)初始設定時批次量(6000g)來計算1批次目標量 (2000g)即可。根據(jù)這樣計算出的1批次目標量和預先設定的質量比來計算各材料的設定值。在如上所述那樣使目標計量能力與處理能力X —致來計算并設定1批次目標量而對1批次目標量進行更新的情況下,將對處理能力X按照例如10kg/h單位以成為安全側的值的方式進行舍入而進行了尾數(shù)處理后的值(例如在lMkg/h的情況下為120kg/h),作為處理能力X來保存。此外,在這樣使目標計量能力與處理能力X —致來計算并設定1批次目標量而對1 批次目標量進行更新的情況下也是,通過1批次目標量減少而上述的計量時間t4縮短,從而1批次目標量更新后的實際的計量能力Y(實測值)變大,所以不會產(chǎn)生向注塑成形機9 側的送料不足等問題。如上述那樣更新了 1批次目標量之后,以該1批次目標量進行計量,通過與上述穩(wěn)態(tài)運行時同樣的動作(第一待機模式)執(zhí)行混配供給,如果處理能力X增加到規(guī)定的閾值以上(步驟204),則將1批次目標量重置(步驟20 ,轉移到初始準備運行。例如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上作為供給對象連接有多臺注塑成形機9或新增連接有注塑成形機9而增加了應供給的注塑成形機9的運轉臺數(shù)的情況下,處理能力X大幅度增力口,以更新后的1批次目標量有時會產(chǎn)生送料不足。因此,在本動作例中構成為,如上述那樣預先設定處理能力X的容許增加幅度,將變更后的1批次目標量重置,返回到初始設定時批次量,轉移到初始準備運行。在轉移到該初始準備運行后,與上述同樣,判斷是否轉移到了穩(wěn)態(tài)運行,檢測處理能力X和計量能力Y,以減少混配供給能力的方式對該混配供給能力進行更新,來執(zhí)行混配供給。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處理能力X增加到規(guī)定的閾值以上時,使警報或異常消息等從揚聲器等報告機構鳴動。此外,也可以取代如上述那樣一邊始終監(jiān)視處理能力X —邊檢測異常(處理能力 X的大幅度增加)的方式,而采用通過手動操作來進行重置的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不執(zhí)行上述步驟204以后的工序的方式。此外,在處理能力X增加的情況下,也可以是,計算目標計量能力,使1批次目標量增加地對該1批次目標量進行更新,以使計量能力Y成為與處理能力X相應的值?!从嬃看螖?shù)控制類型A>接著,基于圖6說明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一動作例。首先,作為事先設定輸入項目,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起動后,由操作面板62輸入 1次噴射量和剩余噴射數(shù)Si,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該1次噴射量可以是用戶計量并確認在注塑成形機9中成形的成形品中的合格品而輸入1次噴射量,或者也可以是在注塑成形機9中作為成形數(shù)據(jù)顯示有1次噴射量等的情況下,參照該成形數(shù)據(jù)而輸入1次噴射量。此外,上述剩余噴射數(shù)Si,可以是由用戶側確認剩余成形量等而輸入適當?shù)拇螖?shù), 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預先設定一個或多個剩余噴射數(shù)Sl并顯示在操作面板62上, 由用戶進行選擇。進而,也可以是,通過該剩余噴射數(shù)Sl的輸入或選擇,來生成成形結束預定信號。在該情況下,操作面板62中的剩余噴射數(shù)Sl輸入部構成信號生成部。接著,如圖6(a)所示,根據(jù)與上述同樣地檢測并保存的處理能力X和輸入到操作面板62中的上述1次噴射量,計算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例如,如果如上述那樣處理能力X為120kg/h、輸入的1次噴射量為IOOgJU 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為3 秒。該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的計算也可以在上述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后進行計算。此外,根據(jù)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的檢測料位以下的貯存容量、各材料的質量比和各材料的容積密度,計算上述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LM(參照圖1)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該材料待機量LM的計算也可以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起動后的適當時刻計算。另外,以下為便于說明,將材料待機量LM作為4000g來說明。上述貯存容量可以預先設定并保存在存儲部63中,也可以從操作面板62作為事先設定輸入項目輸入。此外,上述各材料的容積密度也同樣,可以作為事先設定輸入項目從操作面板62輸入。也可以是,如果上述各事先設定輸入項目的輸入在上述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后未被進行,則將警報或異常消息等顯示在操作面板62上或從揚聲器等報告機構鳴動,從而催促輸入。此外,也可以是,如上述那樣,在從注塑成形機9輸出噴射循環(huán)時間的情況下,在 CPU61中接收該輸出信號,將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保存到存儲部63中,或者,在注塑成形機9中作為成形數(shù)據(jù)進行顯示的情況下,使用戶確認該數(shù)據(jù),并輸入到操作面板62中。在這些情況下,不需要計算上述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蛘?,也可以是,在從注塑成形機9輸出每單位時間的噴射數(shù)的情況下,根據(jù)該噴射數(shù)和處理能力X計算1次噴射量和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如果如上述那樣設定輸入了各種事先設定輸入項目并且保存了 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和材料待機量LM,則如圖6(b)所述,監(jiān)視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 的操作的有無(步驟 300)。若對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 進行了操作(步驟300),則使計時器起動(步驟301)。 然后,若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步驟30 ,則將計時器重置,將從通過上述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2a的操作生成并輸出的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起到上述材料請求信號為止的時間偽,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303)。另外,在如上述那樣采用通過剩余噴射數(shù)Sl的輸入而生成成形結束預定信號的方式的情況下,也可以是,在步驟300中,取代監(jiān)視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2a的操作的有無的方式,而是監(jiān)視剩余噴射數(shù)Sl的輸入的有無,在步驟301中使計時器起動。在該情況下,也可以不設置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2a。接著,根據(jù)上述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和上述時間偽計算利用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的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UM(也參照圖1)注塑的噴射數(shù)S2,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 (步驟304)。例如,如果如上述那樣設成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為3秒、上述時間偽為30 秒,則利用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UM注塑的噴射數(shù)S2為10次噴射。由于材料傳感器52檢測材料料位的下限,所以在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輸出的時刻, 該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UM還是不清楚的。在本動作例中,根據(jù)上述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t7 和上述時間偽計算利用該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UM注塑的噴射數(shù)S2,即計算從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起到材料傳感器52的材料請求信號為止的期間在注塑成形機9中處理的量。另外,也可以取代這樣的方式,而是設置能夠檢測在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被輸出的時刻的、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UM的量的傳感器等,將該量加到后述的待機量TM中,或從后述的需要量中減去該量。 計算上述噴射數(shù)S2之后,從輸入的上述剩余噴射數(shù)Sl中減去該噴射數(shù)S2,計算需要剩余噴射數(shù)S。進而,根據(jù)該需要剩余噴射數(shù)S和上述1次噴射量計算需要量W,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305)。例如,如果將輸入的剩余噴射數(shù)Sl設為200次噴射,則減去上述噴射數(shù)S2 (10次噴射)后,需要剩余噴射數(shù)S成為190噴射,再乘以上述1次噴射量,需要量W成為19kg。在這樣計算需要量W并進行了保存之后,或者與上述各步驟并行地計算從計量機 20起到加料料斗50上游側為止待機的材料的待機量(上游側待機量)M,根據(jù)該上游側待機量M和上述材料待機量LM計算待機量TM,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306)。該上游側待機量M是通過CPTOl監(jiān)視該混配供給裝置1各部中的計量動作和混合動作及輸送動作等并判斷這些各部中有無材料待機(待機狀態(tài))來進行計算的。例如,也可以是,判斷計量機20是否處于計量動作中,如果是計量動作中,則使計量結束時的計量待機量包含在上游側待機量M中。如果將如上述那樣減少1批次目標量之后的上游側待機量M作為例子,則在上述第一待機模式中,計量機20中的待機量(1批次目標量)為2000g,混合滾筒30、臨時貯存料斗40或輸送中的材料的待機量(1批次目標量)為2000g,從而上游側待機量M成為4000g。如果對該上游側待機量M(4000g)加上上述的材料待機量LM(4000g),則計算出待機量 TM(8000g)(步驟 306)。接著,從上述的需要量W(Wkg)中減去待機量TM(SOOOg),計算出剩余需要量 RW(Ilkg),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307)。將該剩余需要量RW除以計量機20的1批次目標量,計算剩余需要計算出次數(shù)N, 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308)。例如,如果將上述的1批次目標量為2000g的情況作為例子,則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成為5. 5次。也可以將這樣計算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向安全側進行尾數(shù)處理而設為6次,以便不發(fā)生例如送料不足等。接著,使計量機20以設定的1批次目標量(在上述例子中為2000g)執(zhí)行上述那樣計算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的計量,停止之后的計量機20的計量動作(步驟309)。艮口, 在執(zhí)行了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次的計量之后,即使在從計量機20的下游側輸出材料請求信號時也不執(zhí)行計量。另外,也可以是在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第N次或其之后的適當時刻以后, 不從各材料傳感器42、5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的方式。如上所述,在本動作例中,從需要量W中減去待機量TM而計算剩余需要量RW,并計算與該剩余需要量RW對應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使計量機20執(zhí)行與該次數(shù)N對應的計量,停止之后的計量動作,所以在輸出成形結束預定信號之后,在成形結束時能夠成形出所預定的成形品,并且能夠有效地減少剩余材料。結果,能夠降低材料的浪費,并且能夠減少廢棄量。例如,如果舉出上述的例子進行說明,則相對于剩余需要量RW(Ilkg)而言,在計量機20中計量的材料為Ukg,剩余材料大體為1000g,根據(jù)本動作例,能夠大幅度減少剩余材料。此外,特別是在本動作例中,執(zhí)行混配供給能力變更程序,以與注塑成形機9的處理能力X對應的混配供給能力來執(zhí)行混配供給,所以在注塑成形機9緊急停止的情況下,或在出現(xiàn)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2a的操作被忘記或各種事先設定輸入項目的輸入錯誤等的情況下,也能夠減少剩余材料。即,即使在出現(xiàn)緊急停止等的情況下,也能夠減少在計量機20 和臨時貯存料斗40中分別計量待機和貯存的1批次量的材料、以及被輸送到加料料斗50 中并慢慢被消耗的1批次量的材料。進而,如上所述,通過使1批次目標量與注塑成形機9的處理能力X相對應地減少,能夠如上所述那樣,減少與計算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后的尾數(shù)量相當?shù)?批次量,能夠更有效地減少剩余材料。另外,也可以是,根據(jù)上述1次噴射量和上述剩余噴射數(shù)Si,判斷上述剩余噴射數(shù) Sl是否合適,不合適時,將警報或異常消息等,顯示在操作面板62上或從揚聲器等報告機構鳴動,從而訂正剩余噴射數(shù)Sl的輸入。例如優(yōu)選為,如上所述那樣以使基于該剩余噴射數(shù)Sl計算的需要量W不低于基于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上述待機狀態(tài)等計算的待機量TM的方式,進行剩余噴射數(shù)Sl的設定。例如,也可以是,根據(jù)1次噴射量和輸入(或選擇)的剩余噴射數(shù)Sl來計算假定的需要量,如果該假定的需要量低于基于該混配供給裝置1中的上述待機狀態(tài)等計算的上述待機量TM,則催促剩余噴射數(shù)Sl的輸入訂正。或者,也可以取代這樣以需要量W不低于待機量TM為前提的控制方式,而是例如上述那樣,在計算了需要量W和待機量TM之后,在待機量TM超過需要量W時,使之后的計量機20的計量動作停止。在該情況下,也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動作例中使1批次目標量與注塑成形機9的處理能力X相對應地減少,所以能夠減少剩余材料。此外,在本動作例中,作為生成成形結束預定信號的信號生成部的一例,示出了設置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 而由用戶操作該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2a的方式的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在注塑成形機9的成形品的排出側設置檢測剩余成形量的檢測機構(例如進行剩余托盤的個數(shù)檢測、對排出成形品的量進行檢測的傳感器等)等,在CPTOl中接收來自該剩余成形量檢測機構的輸出信號作為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與上述同樣地執(zhí)行計量次數(shù)控制。進而,在本動作例中,示出了除了上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之外還執(zhí)行混配供給能力變更程序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只執(zhí)行上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方式。接著,基于圖7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1中執(zhí)行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其他動作例。另外,主要說明與上述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不同的動作方式等,對于同樣的動作方式等省略說明?!从嬃看螖?shù)控制類型B>首先,作為事先設定輸入項目,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起動后,從操作面板62輸入 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和剩余噴射數(shù)Si,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該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在如上所述那樣在注塑成形機9中作為成形數(shù)據(jù)被顯示的情況下,也可以是使用戶確認該數(shù)據(jù)并在操作面板62上進行輸入?;蛘咭部梢允牵谌缟纤瞿菢訌淖⑺艹尚螜C9輸出噴射循環(huán)時間的情況下,在CPU61中接收該輸出信號,并將噴射循環(huán)時間保存到存儲部63中。在該情況下,不需要上述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的輸入?;谏鲜?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處理能力X、剩余噴射數(shù)Sl來計算需要量W,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例如,如果與上述例同樣地設為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為3秒、處理能力X為 120kg/h、剩余噴射數(shù)Sl為200次噴射,則根據(jù)1次噴射循環(huán)時間和處理能力X計算1次噴射量(IOOg),并對該1次噴射量(IOOg)乘以剩余噴射數(shù)Si,從而需要量W為20kg。此外,與上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同樣地,計算材料待機量LM并保存到存儲部63 中。如果如上述那樣設定輸入了各種事先設定輸入項目并保存了需要量W和材料待機量LM,則如圖7(b)所示,監(jiān)視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2a的操作的有無(步驟300)。或者, 在如上所述那樣采用了通過剩余噴射數(shù)Sl的輸入來生成成形結束預定信號的方式的情況下,也可以是,在步驟300中,取代監(jiān)視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 的操作的有無的方式,而是監(jiān)視剩余噴射數(shù)Sl的輸入的有無。接著,如果對成形結束預定開關6 進行了操作(步驟300),則與上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中的步驟306 309同樣地執(zhí)行步驟316 319。S卩,計算從計量機20起到加料料斗50上游側為止待機的材料的待機量(上游側待機量)Μ,根據(jù)該上游側待機量M和上述材料待機量LM來計算待機量ΤΜ,并保存到存儲部 63中(步驟316)。接著,從上述的需要量WQOkg)中減去待機量TM(SOOOg),從而計算剩余需要量 RW (12kg),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317)。將該剩余需要量RW除以計量機20的1批次目標量,從而計算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 N,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318)。例如,如果將上述的1批次目標量為2000g的情況作為例子,則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為6次。接著,使計量機20以設定的1批次目標量(在上述例子中為2000g)執(zhí)行上述那樣計算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的計量,使之后的計量機20的計量動作停止(步驟319)。如上所述,在本動作例中也是,在輸出了成形結束預定信號之后,能夠在成形結束時成形出按照預定的成形品,并且能夠有效地減少剩余材料。其結果,能夠降低材料的浪費,并且能夠減少廢棄量。例如,如果舉出上述的例子進行說明,則相對于剩余需要量 RW(12kg)而言,在計量機20中計量的材料為Ukg,剩余材料成為對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被輸出的時刻的、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的檢測料位上部的不明的材料量加上計算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后的尾數(shù)量而得到的量,即最大也低于2批次量,從而根據(jù)本動作例,也能夠減少剩余材料。另外,在本動作例中,計算需要量W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在上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中說明的那樣,輸入或計算1次噴射量,對該1次噴射量乘以剩余噴射數(shù)Si,從而計算需要量W。此外,在本動作例中,由于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被輸出的時刻的、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的檢測料位上部的不明的材料量會成為剩余材料,所以也可以在對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進行尾數(shù)處理時進行舍入或四舍五入。接著,基于圖8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1中執(zhí)行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又一其他動作例。另外,在本動作例中,取代上述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和類型B中的步驟308或步驟318之后的步驟,執(zhí)行以下的步驟3 332,對于步驟307或步驟317以前,由于與上述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和類型B相同,所以省略說明。<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C>在本動作例中,如上所述,在計算了剩余需要量RW之后,將該剩余需要量RW除以計量機20的1批次目標量,從而計算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和次數(shù)余數(shù)R,并保存到存儲部 63中(步驟328)。即,不是如上述的各動作例那樣進行尾數(shù)處理,而是計算次數(shù)余數(shù)R(在上述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的例子中為0. 5)并進行保存。接著,計算與該次數(shù)余數(shù)R對應的余數(shù)批次目標量,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 329)。例如,如果將上述的1批次目標量為2000g的情況作為例子,則余數(shù)批次目標量為 IOOOgo另外,此時也可以在余數(shù)批次目標量上乘以安全率(安全系數(shù),例如1. 1 1. 3程度)。接著,與基于圖5(a)說明的步驟201同樣地,判斷基于該余數(shù)批次目標量計算出的各材料的目標設定值是否為最小計量可能值以下(步驟330),如果該目標設定值為最小計量可能值以下,則將余數(shù)批次目標量變更為最低批次目標量,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 331)。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目標設定值超過最小計量可能值,則將規(guī)定的余數(shù)批次目標量保存到存儲部63中。接著,使計量機20以設定的1批次目標量(在上述例子中為2000g)執(zhí)行上述那樣計算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的計量,并且使計量機20以余數(shù)批次目標量(在上述例子中為IOOOg)執(zhí)行1次計量,使之后的計量機20的計量動作停止(步驟332)。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動作例,不是如上述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和類型B那樣在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的計算時進行尾數(shù)處理,而是根據(jù)次數(shù)余數(shù)R計算余數(shù)批次目標量,所以能夠更有效地減少成形結束時的剩余材料。特別是,如果采用了與上述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組合的動作方式,則能夠更進一步有效地減少成形結束時的剩余材料。另外,在上述的各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動作例(類型A、B、C)中,示例了計算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的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LM,并將該材料待機量LM加在從計量機20起到加料料斗50上游側為止待機的上游側待機量M上,從而計算待機量TM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加上材料待機量LM,而是僅將上游側待機量M,或將對上游側待機量M加上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UM而得到的和,作為待機量TM來掌握。在這樣的方式中,也可以如上述類型A、類型B那樣,在對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N進行尾數(shù)處理時進行舍入。此外,在上述的各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動作例(類型A、B、C)中,以注塑成形機9 說明了作為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供給對象的成形機,但是也能夠應用于例如擠壓成形機等中。在該情況下,也可以取代輸入或選擇剩余噴射數(shù),而是輸入或選擇剩余擠壓量等。接著,基于圖9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1中執(zhí)行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程序的其他動作例。另外,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檢測、處理能力檢測和計量能力檢測的方式與上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的動作例相同,所以省略說明。此外,本動作例取代上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能夠與上述的各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動作例(類型A、B、C) 一起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中執(zhí)行。在上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的動作例中,采用了基于轉移到穩(wěn)態(tài)運行后的處理能力X和計量能力Y,對在計量機20中計量的1批次目標量僅進行1次變更而對1批次目標量進行更新的方式,但是在本動作例中,采用了執(zhí)行階梯性地減少1批次目標量從而使計量能力Y與處理能力X接近到規(guī)定基準的控制的方式。<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B>S卩,如圖9所示,首先,與上述同樣,對檢測并保存的處理能力X和計量能力Y進行比較,計算與處理能力X對應的目標計量能力,計算1批次目標量(步驟210)。此時,在本動作例中,對處理能力X乘以規(guī)定的安全率(安全系數(shù),可以設為1. 1程度),來計算目標計量能力。例如,如果將與上述同樣地以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后的處理能力X為120kg/h、計量能力Y為360kg/h的情況作為例子,則使計量能力Y與處理能力X —致而將計量能力Y設為 120kg/h,并對其乘以安全係數(shù)1. 1而成為13^g/h,根據(jù)該目標計量能力相對于上述計量能力Y的減少比例來計算1批次目標量(2200g)。根據(jù)上述那樣計算的1批次目標量,與上述同樣地計算各材料的目標設定值,并判斷該目標設定值是否為最小計量可能值以下(步驟211),如果該目標設定值為最小計量可能值以下,則將變更前的1批次目標量變更為基于該最小計量可能值計算出的最低批次目標量(步驟21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目標設定值超過最小計量可能值,則將變更前的1 批次目標量變更為規(guī)定的1批次目標量(步驟213)。在步驟212或213中更新了 1批次目標量后,與上述同樣,如果處理能力X增加到規(guī)定的閾值以上(步驟214或步驟216),則將1批次目標量重置(步驟215),轉移到初始準備運行。另一方面,在上述目標設定值超過最小計量可能值的情況下,在再次檢測的計量能力Y還未與上述目標計量能力接近到規(guī)定基準的情況下(步驟217),回到步驟210,再次與上述同樣地計算1批次目標量(步驟210)。S卩,如果使1批次目標量減少來對其進行更新,則如上所述,實際的計量能力Y由于計量時間t4變短而變大,從而在1批次目標量更新后的下一計量動作時檢測到的計量能力Y比設定的目標計量能力大。在此,在本動作例中,上述1批次目標量是基于計算更新前的計量能力Y時的計量時間t4(l分鐘)和目標計量能力(13^g/h)作為暫定值計算出的,基于1批次目標量更新后的下一計量動作時檢測的計量能力Y再次計算并更新1批次目標量,以后,執(zhí)行1批次目標量的更新直到計量能力Y與上述目標計量能力接近到規(guī)定基準。例如,在如上述那樣將1批次目標量從6000g更新為2200g的情況下,設定下一計量動作時的計量時間t4實際上不是1分鐘,而是45秒,則更新后的計量能力Y的實測值為 176kg/h0如果基于該實測值的計量時間t4(45秒)和目標計量能力(13^g/h)再次計算 1批次目標量,則1批次目標量為1650g,對1批次目標量進行更新。以下,同樣地基于計算更新前的計量能力Y時的計量時間t4和目標計量能力,作為暫定值計算并更新1批次目標量,并基于更新后的下一計量能力Y檢測時的計量時間t4和目標計量能力,計算并更新1 批次目標量,重復這一步驟,重復使1批次目標量減少并更新的工序,直到計量能力Y與目標計量能力接近到規(guī)定基準(步驟217、210)。即,在本動作例中,每當進行2次計量動作, 進行1批次目標量的更新。關于是否與上述目標計量能力接近到規(guī)定基準的判斷,例如可以是,對目標計量能力預先設定正負百分之幾(例如士 5%)程度的閾值,如果更新后的計量能力Y在該閾值的范圍內(nèi),則判斷為與目標計量能力接近到了規(guī)定基準。如上所述,在本動作例中,重復使1批次目標量減少來對其進行更新的工序,直到計量能力Y與將處理能力X作為基準計算出的目標計量能力接近到規(guī)定基準,所以能夠更有效地減少緊急停止時等的已混配材料(剩余材料)。即,能夠以與注塑成形機9的處理能力X相應的能力且必要最小限度的能力來減少計量能力Y,能夠大幅度減少剩余材料。另外,也可以取代如上述那樣重復進行1批次目標量的更新直到計量能力Y與目標計量能力接近到規(guī)定基準的方式,例如采用預先設定1批次目標量的更新次數(shù)N,僅更新該N次的方式。此外,在上述動作例中,采用了在初次更新時,對處理能力X乘以安全率來計算目標計量能力,并基于該目標計量能力計算1批次目標量的方式,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初次或第多次之前的更新與上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同樣地計算1批次目標量,第二次或第多次之后的更新采用本動作例中的1批次目標量的計算方式。此外,在上述的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程序的動作例(類型A和類型B)中,采用了對自動檢測的計量能力Y和處理能力X進行比較,以規(guī)定方式計算目標計量能力以使該自動檢測出的計量能力Y成為與處理能力X相應的規(guī)定能力,根據(jù)該計算出的目標計量能力計算1批次目標量來對該1批次目標量進行更新的方式,但是不限于這樣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預先保存有使成形機的處理能力和計量機的1批次目標量建立了對應的表,基于該表來變更1批次目標量。在該情況下,也可以根據(jù)要混配的材料的種類或要計量的材料數(shù)量來準備好多種表。此外,也可以在這樣制作表時,為了不產(chǎn)生送料不足等而較大地設定安全率,使1批次目標量和處理能力建立對應。接著,基于圖10 圖12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1中執(zhí)行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程序的又一其他動作例。另外,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檢測及處理能力檢測的方式與上述的各例相同,所以省略說明。此外,本動作例取代上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或類型B,或在類型A或類型 B的基礎上,能夠與上述的各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動作例(類型A、B、C) 一起在該混配供給裝置1中執(zhí)行。在上述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和類型B的動作例中,采用了基于轉移到穩(wěn)態(tài)運行后的處理能力X和計量能力Y來減少1批次目標量,從而減少該混配供給裝置1中的混配供給能力的方式,但是在本動作例中,采用能夠根據(jù)計量機20和臨時貯存料斗40中的材料的待機方式有無的組合來執(zhí)行多個待機模式,通過變更該待機模式來減少該混配供給裝置1中的混配供給能力的方式。在本動作例中,能夠執(zhí)行上述第一待機模式、圖11所示的第二待機模式、圖12所示的第三待機模式,首先基于圖11及圖12說明這些第二待機模式和第三待機模式的動作例。另外,第一待機模式與上述相同,所以省略說明。<第二待機模式>在該第二待機模式中,如圖11所示,在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之前,對臨時貯存料斗40補充1批次量的材料并使該1批次量的材料待機(貯存保持),并且,在從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之前,在計量機20 中不使材料計量待機,而是在從材料傳感器4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后,開始計量。S卩,如果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則使上述的吸引鼓風機6動作直到經(jīng)過了輸送時間tl,將貯存在臨時貯存料斗4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輸送到加料料斗50。如果從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則在計量機 20中執(zhí)行計量工序,如果計量工序結束則在混合滾筒中執(zhí)行混合工序,在臨時貯存料斗40 中投入已混合的材料,在臨時貯存料斗40中使1批次量的材料待機。這樣,在第二待機模式中,計量工序和混合工序不并行地執(zhí)行,而是串行地依次執(zhí)行,此外,在混合工序結束后,在從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之前也不開始計量。以下,同樣地每當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時,串行地執(zhí)行材料的輸送、計量和混合。<第三待機模式>在該第三待機模式中,如圖12所示,在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之前,在計量機20和臨時貯存料斗40中不使材料計量待機和貯存保持,在從材料傳感器52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后,使計量開始。S卩,如果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了材料請求信號,則在計量機20中執(zhí)行計量工序,如果計量工序結束則在混合滾筒中執(zhí)行混合工序,將已混合的材料投入到臨時貯存料斗40中。由此,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檢測到有材料,使上述的吸引鼓風機6動作直到經(jīng)過了輸送時間tl,并將貯存在臨時貯存料斗4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輸送到加料料斗50。這樣,在第三待機模式中,與上述第二待機模式同樣,計量工序和混合工序不并行地執(zhí)行,而是串行地依次執(zhí)行,進而,在計量機20和臨時貯存料斗40中基本不使材料待機 (計量待機和貯存保持),成為空狀態(tài)。以下,同樣地每當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時,則串行地執(zhí)行材料的計量、混合和輸送。<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C>上述說明的各模式中的混配供給能力,根據(jù)其待機方式模式可知,第一待機模式最大,第三待機模式最小,這些各模式的選擇是根據(jù)注塑成形機9中的上述處理能力X和基于各模式的待機方式計算出的基準時間條件等做出的。首先,如圖10(a)所示,在執(zhí)行了規(guī)定的初始準備運行(步驟100)后,如果檢測到向穩(wěn)態(tài)運行的轉移(步驟101),則根據(jù)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的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LM和處理能力X,來計算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的供給可能時間t9,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122)。即,計算利用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LM能夠持續(xù)多長的成形時間(處理時間)。此外,根據(jù)1批次目標量和處理能力X計算在臨時貯存料斗40中貯存保持的材料的供給可能時間tio,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123)。即,計算利用在臨時貯存料斗40 中貯存保持的材料能夠持續(xù)多長的成形時間(處理時間)。此外,根據(jù)計量時間t4、混合時間t5、以及各部中的輸送時間和各部中的延遲時間,計算串行地執(zhí)行上述計量工序、上述混合工序及上述輸送工序的情況下的混配供給可能時間tll,并保存到存儲部63中(步驟124)。即,計算從加料料斗50的材料傳感器52 輸出材料請求信號后起到所計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投入到加料料斗50中為止的時間。另外,上述步驟122、步驟123和步驟124不必須按照圖10 (a)所示的順序執(zhí)行,也可以并行地執(zhí)行。如上述那樣計算各基準時間t9、tlO、til并保存后,對它們進行比較,執(zhí)行變更各待機模式的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C。S卩,如圖10(b)所示,對供給可能時間t9和混配供給可能時間tll進行比較,如果混配供給可能時間tll不是供給可能時間t9以上,即混配供給可能時間tll小于供給可能時間t9 (步驟220),則將初始設定時的模式即上述第一待機模式變更為上述第三待機模式 (步驟221)。即,判斷為第三待機模式中的混配供給能力大于處理能力X,將第一待機模式變更為第三待機模式,以上述第三待機模式執(zhí)行之后的混配供給。另一方面,如果混配供給可能時間til為供給可能時間t9以上(步驟220),且為對供給可能時間t9加上供給可能時間tlO而得到的時間以上(步驟222),則判斷為處理能力X大于第二待機模式和第三待機模式中的混配供給能力,繼續(xù)進行初始設定時的模式即上述第一待機模式(步驟223)。此外,如果混配供給可能時間til為供給可能時間t9以上(步驟220),且小于對供給可能時間t9加上供給可能時間tlO而得到的時間(步驟222),則判斷為處理能力X大于第二待機模式中的混配供給能力,將第一待機模式變更為第二待機模式(步驟224),以上述第二待機模式執(zhí)行之后的混配供給。在步驟221或2M中如上述那樣變更待機模式后,與上述同樣,如果處理能力X增加到規(guī)定的閾值以上(步驟225),則從各待機模式變更為第一待機模式(步驟226),轉移到初始準備運行。如上所述,在本動作例中,根據(jù)檢測到的處理能力X和基于各待機模式的待機方式計算出的基準時間條件等,在能夠變更待機模式時,使待機模式變更,從而減少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混配供給能力,所以,能夠與上述同樣地減少緊急停止時的已混配材料(剩余材料)。即,在上述第二待機模式中,在從臨時貯存料斗40的材料傳感器4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之前,在計量機20中不使材料計量待機,在從材料傳感器42輸出材料請求信號后,使計量開始,所以,在計量機20中,材料不是始終被計量待機,而能夠減少與其相應的剩余材料。此外,在上述第三待機模式中,在計量機20和臨時貯存料斗40中基本上不使材料待機 (計量待機和貯存保持),成為空狀態(tài),所以與第二待機模式相比更能減少剩余材料。另外,在本動作例中,在變更為第二待機模式或第三待機模式來執(zhí)行混配供給的情況下,執(zhí)行了上述的各計量次數(shù)控制程序的動作例(類型A、B、C)時,也與上述同樣地判斷該混配供給裝置1的各部中有無材料待機(待機狀態(tài)),計算上游側待機量M,從而能夠應用本動作例。此外,除了變更待機模式來減少混配供給能力的本動作例之外,在執(zhí)行如上述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及類型B那樣變更1批次目標量來減少混配供給能力的方式的情況下,也可以是,根據(jù)混配供給可能時間til和1批次目標量來計算串行運行時的混配供給能力,將該混配供給能力代替上述計量能力來應用。例如,判斷能否進行待機模式的變更,在變更了待機模式后,如果變更后的待機模式是上述第一待機模式,則與上述同樣,采用基于計量能力來減少1批次目標量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變更后的待機模式為上述第二待機模式或第三待機模式,則采用基于上述串行運行時的混配供給能力來減少1批次目標量的方式。這樣,通過組合基于待機模式變更使混配供給能力減少的方式和基于1批次目標量變更使混配供給能力減少的方式,能夠更有效地減少剩余材料。此外,在本動作例中,采用了計算各待機模式中的用于以使混配供給能力不變成低于處理能力X的方式對該混配供給能力和處理能力X進行比較的基準時間條件,并基于該基準時間條件變更各待機模式的方式,但例如也可以是,在安全的范圍內(nèi)大致計算各待機模式中的混配供給能力并預先保存該混配供給能力,在穩(wěn)態(tài)運行轉移后將該混配供給能力與處理能力進行比較,來進行各待機模式的變更控制。進而,在本動作例中,采用了能夠執(zhí)行上述第一待機模式、上述第二待機模式及上述第三待機模式這3個待機模式并且能夠變更各待機模式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僅能夠執(zhí)行上述第一待機模式及上述第二待機模式,通過將上述第一待機模式變更為上述第二待機模式來減少混配供給能力的方式。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混合滾筒30中除混合時以外不使材料待機,但也可以是,能夠執(zhí)行在混合滾筒中使材料待機或不待機的模式,除上述各待機模式外,能夠從這些各待機模式進行變更的方式。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的上述基本動作例中,采用了將貯存保持在臨時貯存料斗 4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全部量通過一次材料情況信號向加料料斗50輸送的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分多次間歇性地向加料料斗50輸送的方式。進而,也可以是,在加料料斗50的前段設置干燥裝置或加熱裝置等,在向加料料斗50供給已混配的材料之前,在該干燥裝置或加熱裝置中將已混配的材料干燥或加熱的方式。在該情況下,考慮這些部位中的待機量,執(zhí)行上述的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B、C即可。接著,基于圖13及圖14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混配供給裝置的變形例。另外,對于與上述的混配供給裝置1同樣的結構賦予同一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或簡要地進行說明。圖13(a)示出了第一變形例的混配供給裝置1A,在該混配供給裝置IA中,在計量機20和臨時貯存料斗40之間不設置混合滾筒,這些計量機20和臨時貯存料斗40上下相鄰。此外,將作為混合機構的混合滾筒30A設置在加料料斗50A的上部,使該混合滾筒30A 兼做加料料斗50A的捕集器。在這樣構成的混配供給裝置IA中,也能夠執(zhí)行與上述基本動作例大體相同的動作,此外,能夠執(zhí)行上述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B、C、以及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及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B。此外,在執(zhí)行上述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C的情況下,將對上述供給可能時間tlO 加上從臨時貯存料斗40向混合滾筒30A的輸送時間、混合滾筒30A中的混合時間、以及各部中的延遲時間而得到的時間,設為供給可能時間tlO即可。圖13(b)示出了第二變形例的混配供給裝置1B,在該混配供給裝置IB中,與上述第一變形例的混配供給裝置IA相比只是混合機構的結構不同,其余結構相同。S卩,本變形例的混配供給裝置IB中,取代上述那樣的混合滾筒,而將氣流混合捕集器30B設置在加料料斗50B的上部。該氣流混合捕集器30B省略了詳細的說明,具備上部的流動料斗;投入管,臨時貯存在流動料斗中流動而混合的材料;以及開閉閥,設置在該投入管與注塑成形機9的材料投入口 9a之間。在該氣流混合捕集器30B中,對吸引輸送來的材料,一邊在流動料斗內(nèi)除去微粉粒等,一邊進行混合并投入到投入管中,通過使開閉閥開閉,在加料料斗50中投入已混合的材料。根據(jù)這樣的結構,能夠將輸送工序和混合工序作為相關聯(lián)的工序來執(zhí)行, 與上述各例相比,能夠縮短這些工序的時間。
圖14示出了第三變形例的混配供給裝置1C,該混配供給裝置IC不設置臨時貯存料斗,而是直接設置在注塑成形機9的上部(直接安裝型),這一點與上述各例區(qū)別較大。 艮口,在混合滾筒30的下方設置加料料斗50C。根據(jù)這樣的結構,不需要向上述的成形機側的材料輸送用的輸送機構和上述輸送工序,與上述各例相比,裝置結構變得緊湊,并且能夠縮短混配供給工序整體的時間。在這樣構成的混配供給裝置IC中,也能夠執(zhí)行與上述基本動作例大體相同的動作,此外,能夠執(zhí)行上述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A和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B。此外,在執(zhí)行上述混配供給能力變更類型C的情況下,不能執(zhí)行上述第三待機模式,但是將上述第一待機模式變更為第二待機模式,能夠減少混配供給能力。進而,在執(zhí)行上述的各計量次數(shù)控制類型A、B、C的情況下,在如上述那樣計算上游側待機量M時,不需要加上臨時貯存料斗的貯存的量,除此之外,能夠與上述大體相同地執(zhí)行。附圖標記說明1、1A、IB、IC材料混配供給裝置9注塑成形機(成形機)9a材料投入口11A、11B、IlCUlD 材料供給機20計量機(混配供給能力檢測機構)23排出擋板(處理能力檢測機構)30、3OA混合滾筒(混合機構)30B氣流混合捕集器(混合機構)42材料傳感器(處理能力檢測機構)50、50A、50B、50C 加料料斗(貯存部)52材料傳感器(處理能力檢測機構)61 CPU(待機量檢測機構、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混配供給能力控制機構、處理能力檢測機構、混配供給能力檢測機構)62操作面板(操作部)62a成形結束預定開關(信號生成部)M從計量機起到加料料斗的上游側為止的材料的待機量UM材料傳感器的檢測料位上部的材料(在從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起到材料傳感器的材料請求信號為止的期間,在成形機中處理的量)LM材料傳感器的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TM待機量N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Sl剩余噴射數(shù)W需要量Rff剩余需要量X處理能力Y計量能力(混配供給能力)
權利要求
1.一種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將從分別貯存有多種粉粒體材料的多個材料供給機供給來的各粉粒體材料,在計量機中以使各粉粒體材料成為預先設定的質量比的方式進行計量, 并將由混合機構混合后的材料供給到成形機,其特征在于,具備信號生成部,生成規(guī)定的成形結束預定信號; 貯存部,設置在所述成形機的材料投入口的上部側;待機量檢測機構,檢測從所述計量機起到所述貯存部的上游側為止的材料的待機量;以及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基于規(guī)定的程序,計算從接收到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后到成形結束為止在所述成形機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從該需要量中減去所述待機量,計算與該剩余需要量對應的剩余需要計量次數(shù),在所述計量機中執(zhí)行該剩余需要計量次數(shù)的計量, 使之后的計量動作停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貯存部中設有材料傳感器,該材料傳感器對材料料位降低至規(guī)定料位的情況進行檢測,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計算所述材料傳感器的檢測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機量,以使該材料待機量包含在所述待機量中的方式計算所述剩余需要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將從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起到所述材料傳感器的材料請求信號為止的期間在所述成形機中處理的量減去,來計算所述需要量。
4.如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機是注塑成形機,所述材料混配供給裝置還具備操作部,該操作部用于輸入該注塑成形機的1次噴射量和所述成形結束預定信號后的剩余噴射數(shù),所述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基于從所述操作部輸入的1次噴射量和剩余噴射數(shù)來計算所述需要量。
5.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材料混配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 處理能力檢測機構,檢測每單位時間在所述成形機中處理的材料的處理能力;混配供給能力檢測機構,檢測每單位時間能夠向所述成形機供給的材料的混配供給能力;以及混配供給能力控制機構,基于規(guī)定的程序,比較所述處理能力和所述混配供給能力,在該混配供給能力與該處理能力相比是過剩的、且能夠減少至規(guī)定基準時,以減少該混配供給能力的方式對該混配供給能力進行更新,來執(zhí)行混配供給。
6.一種材料混配供給方法,將從分別貯存有多種粉粒體材料的多個材料供給機供給來的各粉粒體材料,在計量機中以使各粉粒體材料成為預先設定的質量比的方式進行計量, 并將由混合機構混合后的材料供給到成形機,其特征在于,計算從所述計量機起到在所述成形機的材料投入口的上部側設置的貯存部的上游側為止的待機量、以及在規(guī)定的成形結束預定信號之后到成形結束為止在所述成形機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并且從所述需要量中減去所述待機量,計算與該剩余需要量對應的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在所述計量機中執(zhí)行該剩余需要計算次數(shù)的計量,使之后的計量動作停止。
全文摘要
材料混配供給裝置(1)具備信號生成部(62a),生成規(guī)定的成形結束預定信號;貯存部(50),設置在成形機的材料投入口(9a)的上部側;待機量檢測機構,檢測從計量機(20)起到所述貯存部的上游側為止的材料的待機量(M);計量次數(shù)控制機構(61),基于規(guī)定的程序,計算接收到所述成形技術預定信號后到成形結束為止在所述成形機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W),從該需要量中減去所述待機量,計算與其剩余需要量(RW)對應的剩余需要計量次數(shù)(N),在所述計量機中執(zhí)行該剩余需要計量次數(shù)的計量,使之后的計量動作停止。
文檔編號B29C31/06GK102470561SQ201080030979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14日
發(fā)明者上田亨, 花岡一成 申請人:株式會社松井制作所